第9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正我不会让什么泥巴小姐进门的!”唐妈信誓旦旦的说着,又转身去劝儿媳,“老四家的你放心,外头的狐狸精想要进门没那么容易,在我心里你才是我儿媳妇儿!”
    本以为唐光宗媳妇会跟以前一样沉默不语,或者干脆接受了唐妈的说法,然而这一次,她却一反常态的爆发了。
    “进门没彩礼我忍了,在乡下办酒我忍了,他要南下跟二姐夫做买卖我忍了,现在呢?我忙着操持家里家外,忙着给他生儿子带儿子,还要照顾他父母,他又在干什么?我嫁的是唐光宗!不是嫁给了你们唐家!!”
    唐妈懵了,在场的其他人也有些缓不过来,这档口,她已经抱上了儿子,径直出了门。
    “快!快!快拦住她啊!耀祖!!”
    眼见她要把自家唯一的大孙子抱走,唐妈连站都要站不住了。如果之前唐妈只是因为儿子儿媳在闹别扭,那么听了刚才那一席话,总算是明白了。
    这不是闹别扭,就是在闹离婚啊!
    唐耀祖到底是壮小伙儿,真要拦住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是很容易的。可等真的拦下来了,他又不知所措了:“嫂、嫂子……”
    “你们家都是混蛋!!”眼见走不了了,唐光宗媳妇儿直接火了,“要不是你死活不跟他换,南下的人就是你了!你怕啥,你又没媳妇儿,南下又怎么了?你偏不去,非要叫他去,现在好了他偷人了,他在外面有人了,我能怎么办?我们俩口子结婚三四年了,处的时间连三四个月都没有……你为什么不换?”
    唐妈匆匆赶了过来,一把抢过了自家大孙子,左看右看好一番折腾,见没啥事儿后,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退后几步回到屋里,站在门口冲着大儿媳说:“文哲是我唐家的孙子,我不管你们俩口子闹成啥样儿,不准把文哲扯进来!”
    顿了顿,唐妈又忍不住抱怨起来:“耀祖你也是,早知道当初就换一下好了,多大的事儿呢?你哥能吃的苦,你就不能吃了?红玫也是!都是你弟弟,你怎么能老偏心耀祖呢?”
    唐红玫、唐耀祖:…………
    姐弟二人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模一样的迷茫无措。
    趁着这个机会,唐光宗媳妇儿转身走人,因为她这回没抱上儿子,唐妈倒也没上前拦住她,只是一叠声的念叨着:“怎么就成这样了?唉,这事儿咋就闹成这样了呢?”
    44、第044章
    第044章
    唐妈的情况跟李妈很是相似, 就连自我感觉也有很多的共通之处。
    就拿李妈来说, 整个机械厂家属区谁不知道这人是出了名的重男轻女?可你若是问她自个儿,她可不觉得哪里就重男轻女了。
    自我感觉和客观判断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在李妈看来,前头两个闺女都长成了,现在当然要紧着最小的儿子了。她从也没有虐打过两个闺女,也叫她们都吃饱了饭, 当然最艰苦的那几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可全家都这样,又不是独独饿着俩闺女。
    至于把闺女嫁出去要高价彩礼, 谁家不是这样的?更别说,李桃当年因为跟家里赌气,略掉了订婚后过个一两年才结婚的规矩, 利索的就把自己打包嫁了, 她一分钱没落着不说,还落了一通埋怨。等到了二桃那会儿, 为了长远考虑, 她一样没拿到彩礼, 反而倒贴了两床被子给二桃当嫁妆。
    李妈一直觉得, 她对仨孩子一视同仁,什么重男轻女,没有的事儿。
    你问为啥同样都是孩子,李桃和二桃未出嫁时都要忙里忙外的操持家务,李旦就不需要?李妈的理由足足的, 女孩儿迟早要嫁人,嫁了人还能什么都不会干?横竖都要学的,当然是趁早学会了更好。男孩儿就不同了,没娶媳妇儿有妈和姐姐照顾,娶了媳妇儿就更不用多说了,学这些家务事儿有什么用?
    再问她为啥要给李旦攒钱,却不给李桃姐俩攒钱?那更简单了,女孩儿嫁人以后就靠夫家过活了,要钱干什么?男孩儿就不同了,没钱谁嫁给你?
    ……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不能去跟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因为确确实实是讲不通的。
    就像李妈从不认为自己重男轻女,最多最多也就是偏疼年岁小的孩子。那么,换做唐妈亦是如此,她也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太过于偏心了。
    怎么会偏心呢?儿子女儿都一样养大了,又没骂过更没打过,养得这么好,她当然是个完美的母亲了。
    至于唐光宗这回出的事儿,她先前是没意识到,只觉得孩子怎么就这般糊涂呢,等听到了大儿媳临走前那番话,她不由的责怪上了。
    怪大儿媳连个男人都哄不住,没见她二闺女也长时间跟二女婿分隔两地吗?怎么女婿没事儿,儿子偏就叫人哄了去?当然是大儿媳自个儿没用了。
    又怪年前那会儿,大儿子要跟小儿子交换活儿,却被拒了。仔细想想,南方沿海城市本来就比他们这块发达多了,经历的诱惑肯定也多,假如大儿子老老实实待在县里,又怎会有这种事情呢?
    抱怨来抱怨去,唐妈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
    “你俩不是还要忙活店里的事儿吗?赶紧回去吧。光宗家的……”唐妈犹豫了一下,“我是不想叫他俩分开,可要是她自个儿都不想辙儿,我又能咋样呢?算了算了,由着他们去吧。”
    唐耀祖本来就容易炸,听了这话,直接就受不了了:“妈,这回是哥他做错了事儿,你倒是好,埋怨这个埋怨那个的,你为啥不去劝劝我哥呢?”
    “是是是,他是做错了事儿,可他这会儿又没在我跟前,我能咋办?再说就他错了,他媳妇儿没错?那会儿你二姐也说了,不然就叫她跟着一起去南方,她不乐意啊!一副好像我会虐待了她儿子的样子,说啥都不愿意去,还拿咱们老俩口作筏子,说要照顾我们俩……我们多大年岁?你爷爷还在种地呢,我和你爸就已经老到要人照顾了?说是照顾,她最多也就是扫扫地、喂喂鸡,连生火做饭都弄不好,更别提下地干活了。唉……”
    平日里,唐妈是属于做得多说得少的,可这回像是真的把她气到了,接连说了一大通话,总算是把憋在心里的气都给出了。
    眼见儿子女儿还等在自个儿跟前,她又摆了摆手:“走吧走吧,横竖光宗打小就主意大,要结婚的是他,要离婚的也是他,我能怎么办?”
    既然连唐妈都没法子,唐红玫姐弟就更没法插手这事儿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假如今天只是唐光宗闹着要离婚,他媳妇儿不愿意的话,作为家里人是可以帮着劝和的。问题在于,现在是俩口子都不想过下去了,外人怎么劝?当妈的都放弃了,当姐姐、弟弟的,除了看着还能咋样?
    只这般,唐红玫姐弟俩匆匆的走又匆匆的回,回到卤肉店告诉唐婶儿,事情很严重,然而他俩没法子。
    “你妈说了不叫你们管,你们就别管。”唐婶儿稍稍一琢磨就明白了里头的弯弯绕绕,她看得更透彻些,毕竟唐光宗那媳妇儿是个城里姑娘。
    相较于乡下姑娘热衷于嫁到城里,城里姑娘却极少有人会嫁到村里去的。当然,再少还是有的,可除非是定居在城里的,但凡长期住在乡下的,极少极少日子能过顺当的。
    等晚间回了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完饭时,唐婶儿才接了之前的话茬,耐着性子跟唐红玫姐弟俩分说。
    “上山下乡的事儿你们总该知道吧?咱们县偏僻得很,前些年政策也不严格,好些人家都想法子避开了,就算真的避不开,一户人家最多送走一个就成了,走的也不会很远,多半就在附近乡镇里。其他地方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我娘家有个妹子,早些年嫁到了省城里,她家仨孩子,头尾都是儿子,中间得了个闺女。那会儿省城里,一家只准留一个孩子,她家长子要鼎立门户,肯定走不了,小儿子那会儿年纪还小,就先叫闺女去了。去的还不是左近地方,而是西双版纳。”
    其实唐婶儿也不知道西双版纳在哪里,大概就知道离他们这儿特别特别远,坐火车都要几天几夜,而且到了地头还要各种转车,是个相当穷困的地区。
    她那外甥女去了八年,在那头安了家落了户,当然也生了孩子。等到前两年政策变了,能回来时,男知青多半都狠心抛弃了妻儿回了家乡,她也想回,却实在是舍不得,最后只带着俩孩子回来探亲一趟,又走了。
    本来是省城里的娇娇小姐,家里条件也相当不错,打小倒也帮着干些家务活儿,可总得来说,日子过得还是挺好的。
    结果,下乡以后真的是把什么苦头都吃了,走的时候才十七岁,回来时却已经老得像是三四十岁的人了。
    说委屈也是真委屈,尤其是看到自己的父母已经退休在家含饴弄孙,看到自己的大哥进了机关单位,娶了同样坐办公室的嫂子,再看看走时还是个小豆丁,现在却已经上了省城最好高中的弟弟…… ↑返回顶部↑
    “反正我不会让什么泥巴小姐进门的!”唐妈信誓旦旦的说着,又转身去劝儿媳,“老四家的你放心,外头的狐狸精想要进门没那么容易,在我心里你才是我儿媳妇儿!”
    本以为唐光宗媳妇会跟以前一样沉默不语,或者干脆接受了唐妈的说法,然而这一次,她却一反常态的爆发了。
    “进门没彩礼我忍了,在乡下办酒我忍了,他要南下跟二姐夫做买卖我忍了,现在呢?我忙着操持家里家外,忙着给他生儿子带儿子,还要照顾他父母,他又在干什么?我嫁的是唐光宗!不是嫁给了你们唐家!!”
    唐妈懵了,在场的其他人也有些缓不过来,这档口,她已经抱上了儿子,径直出了门。
    “快!快!快拦住她啊!耀祖!!”
    眼见她要把自家唯一的大孙子抱走,唐妈连站都要站不住了。如果之前唐妈只是因为儿子儿媳在闹别扭,那么听了刚才那一席话,总算是明白了。
    这不是闹别扭,就是在闹离婚啊!
    唐耀祖到底是壮小伙儿,真要拦住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是很容易的。可等真的拦下来了,他又不知所措了:“嫂、嫂子……”
    “你们家都是混蛋!!”眼见走不了了,唐光宗媳妇儿直接火了,“要不是你死活不跟他换,南下的人就是你了!你怕啥,你又没媳妇儿,南下又怎么了?你偏不去,非要叫他去,现在好了他偷人了,他在外面有人了,我能怎么办?我们俩口子结婚三四年了,处的时间连三四个月都没有……你为什么不换?”
    唐妈匆匆赶了过来,一把抢过了自家大孙子,左看右看好一番折腾,见没啥事儿后,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退后几步回到屋里,站在门口冲着大儿媳说:“文哲是我唐家的孙子,我不管你们俩口子闹成啥样儿,不准把文哲扯进来!”
    顿了顿,唐妈又忍不住抱怨起来:“耀祖你也是,早知道当初就换一下好了,多大的事儿呢?你哥能吃的苦,你就不能吃了?红玫也是!都是你弟弟,你怎么能老偏心耀祖呢?”
    唐红玫、唐耀祖:…………
    姐弟二人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模一样的迷茫无措。
    趁着这个机会,唐光宗媳妇儿转身走人,因为她这回没抱上儿子,唐妈倒也没上前拦住她,只是一叠声的念叨着:“怎么就成这样了?唉,这事儿咋就闹成这样了呢?”
    44、第044章
    第044章
    唐妈的情况跟李妈很是相似, 就连自我感觉也有很多的共通之处。
    就拿李妈来说, 整个机械厂家属区谁不知道这人是出了名的重男轻女?可你若是问她自个儿,她可不觉得哪里就重男轻女了。
    自我感觉和客观判断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在李妈看来,前头两个闺女都长成了,现在当然要紧着最小的儿子了。她从也没有虐打过两个闺女,也叫她们都吃饱了饭, 当然最艰苦的那几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可全家都这样,又不是独独饿着俩闺女。
    至于把闺女嫁出去要高价彩礼, 谁家不是这样的?更别说,李桃当年因为跟家里赌气,略掉了订婚后过个一两年才结婚的规矩, 利索的就把自己打包嫁了, 她一分钱没落着不说,还落了一通埋怨。等到了二桃那会儿, 为了长远考虑, 她一样没拿到彩礼, 反而倒贴了两床被子给二桃当嫁妆。
    李妈一直觉得, 她对仨孩子一视同仁,什么重男轻女,没有的事儿。
    你问为啥同样都是孩子,李桃和二桃未出嫁时都要忙里忙外的操持家务,李旦就不需要?李妈的理由足足的, 女孩儿迟早要嫁人,嫁了人还能什么都不会干?横竖都要学的,当然是趁早学会了更好。男孩儿就不同了,没娶媳妇儿有妈和姐姐照顾,娶了媳妇儿就更不用多说了,学这些家务事儿有什么用?
    再问她为啥要给李旦攒钱,却不给李桃姐俩攒钱?那更简单了,女孩儿嫁人以后就靠夫家过活了,要钱干什么?男孩儿就不同了,没钱谁嫁给你?
    ……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不能去跟三观不同的人讲道理,因为确确实实是讲不通的。
    就像李妈从不认为自己重男轻女,最多最多也就是偏疼年岁小的孩子。那么,换做唐妈亦是如此,她也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太过于偏心了。
    怎么会偏心呢?儿子女儿都一样养大了,又没骂过更没打过,养得这么好,她当然是个完美的母亲了。
    至于唐光宗这回出的事儿,她先前是没意识到,只觉得孩子怎么就这般糊涂呢,等听到了大儿媳临走前那番话,她不由的责怪上了。
    怪大儿媳连个男人都哄不住,没见她二闺女也长时间跟二女婿分隔两地吗?怎么女婿没事儿,儿子偏就叫人哄了去?当然是大儿媳自个儿没用了。
    又怪年前那会儿,大儿子要跟小儿子交换活儿,却被拒了。仔细想想,南方沿海城市本来就比他们这块发达多了,经历的诱惑肯定也多,假如大儿子老老实实待在县里,又怎会有这种事情呢?
    抱怨来抱怨去,唐妈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
    “你俩不是还要忙活店里的事儿吗?赶紧回去吧。光宗家的……”唐妈犹豫了一下,“我是不想叫他俩分开,可要是她自个儿都不想辙儿,我又能咋样呢?算了算了,由着他们去吧。”
    唐耀祖本来就容易炸,听了这话,直接就受不了了:“妈,这回是哥他做错了事儿,你倒是好,埋怨这个埋怨那个的,你为啥不去劝劝我哥呢?”
    “是是是,他是做错了事儿,可他这会儿又没在我跟前,我能咋办?再说就他错了,他媳妇儿没错?那会儿你二姐也说了,不然就叫她跟着一起去南方,她不乐意啊!一副好像我会虐待了她儿子的样子,说啥都不愿意去,还拿咱们老俩口作筏子,说要照顾我们俩……我们多大年岁?你爷爷还在种地呢,我和你爸就已经老到要人照顾了?说是照顾,她最多也就是扫扫地、喂喂鸡,连生火做饭都弄不好,更别提下地干活了。唉……”
    平日里,唐妈是属于做得多说得少的,可这回像是真的把她气到了,接连说了一大通话,总算是把憋在心里的气都给出了。
    眼见儿子女儿还等在自个儿跟前,她又摆了摆手:“走吧走吧,横竖光宗打小就主意大,要结婚的是他,要离婚的也是他,我能怎么办?”
    既然连唐妈都没法子,唐红玫姐弟就更没法插手这事儿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假如今天只是唐光宗闹着要离婚,他媳妇儿不愿意的话,作为家里人是可以帮着劝和的。问题在于,现在是俩口子都不想过下去了,外人怎么劝?当妈的都放弃了,当姐姐、弟弟的,除了看着还能咋样?
    只这般,唐红玫姐弟俩匆匆的走又匆匆的回,回到卤肉店告诉唐婶儿,事情很严重,然而他俩没法子。
    “你妈说了不叫你们管,你们就别管。”唐婶儿稍稍一琢磨就明白了里头的弯弯绕绕,她看得更透彻些,毕竟唐光宗那媳妇儿是个城里姑娘。
    相较于乡下姑娘热衷于嫁到城里,城里姑娘却极少有人会嫁到村里去的。当然,再少还是有的,可除非是定居在城里的,但凡长期住在乡下的,极少极少日子能过顺当的。
    等晚间回了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完饭时,唐婶儿才接了之前的话茬,耐着性子跟唐红玫姐弟俩分说。
    “上山下乡的事儿你们总该知道吧?咱们县偏僻得很,前些年政策也不严格,好些人家都想法子避开了,就算真的避不开,一户人家最多送走一个就成了,走的也不会很远,多半就在附近乡镇里。其他地方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我娘家有个妹子,早些年嫁到了省城里,她家仨孩子,头尾都是儿子,中间得了个闺女。那会儿省城里,一家只准留一个孩子,她家长子要鼎立门户,肯定走不了,小儿子那会儿年纪还小,就先叫闺女去了。去的还不是左近地方,而是西双版纳。”
    其实唐婶儿也不知道西双版纳在哪里,大概就知道离他们这儿特别特别远,坐火车都要几天几夜,而且到了地头还要各种转车,是个相当穷困的地区。
    她那外甥女去了八年,在那头安了家落了户,当然也生了孩子。等到前两年政策变了,能回来时,男知青多半都狠心抛弃了妻儿回了家乡,她也想回,却实在是舍不得,最后只带着俩孩子回来探亲一趟,又走了。
    本来是省城里的娇娇小姐,家里条件也相当不错,打小倒也帮着干些家务活儿,可总得来说,日子过得还是挺好的。
    结果,下乡以后真的是把什么苦头都吃了,走的时候才十七岁,回来时却已经老得像是三四十岁的人了。
    说委屈也是真委屈,尤其是看到自己的父母已经退休在家含饴弄孙,看到自己的大哥进了机关单位,娶了同样坐办公室的嫂子,再看看走时还是个小豆丁,现在却已经上了省城最好高中的弟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