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崔钿言及此处,稍稍一顿,又凑到徐三跟前,眯眼而笑,口中嘚瑟道:“徐老三,我厉不厉害?你昨儿夜里,才托了我,这才半日的工夫,我就查得差不离了。你的仇人,就是这么几个。”
    她摇了摇头,接着又挑眉叹道:“这几个人,做得挺绝。正月的时候,贾府其实就已经拿了身契在手。这所谓身契,可不止是晁四一个人的,而是晁家所有人的。到底都是贱籍,除了你那卖花郎外,剩下的人,满打满算,也值不了几个银钱。若是他们只要晁四一人,那你约莫还能救得,但他们把这一大家子,都把玩于股掌之中就算晁四提早跟你说了,那也是徒乱人意,毫无用处。”
    徐三听得这始末缘由,不由紧紧抿唇,强忍泪水。
    晁四明知后事如何,却不言不语,不与她说。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是无用。徐三或许能救他一个,但是只要她救了他,那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的兄弟姐妹,都将受此连累。他的沉默,是为了换得她暂时的心安。
    徐三知道,其实,他的选择有很多,并不只有死路一条。他完全可以忍辱偷生,在那魏府痴儿的身下,坚持着,活下去,活到似荷莲开花的那一日,活到官家驾临寿春的那一日,活到一切皆有转机的那一日。
    而秦娇蕊原本的打算,也绝不会是将晁缃逼到死路,否则昨夜她到贾府之时,他们不会推三阻四,满口谎言,拦着她不让她见晁四,而是会直接抬出晁四的尸身,给她一个巨大的刺激。
    ——“就算不要这满园子的花草,也不能舍了你去。”
    晁四之誓,言犹在耳。
    他舍弃了自己的性命,舍弃了他最为钟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似荷莲,为的不过是保全这副完璧之身,让它从过去,到未来,只归属于徐挽澜一个人。
    他看似温柔敦厚,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可这性子,却是如此之烈。
    晁四。
    晁四
    徐三娘恨上心头,薄唇紧抿,垂下眼来,扫了一通那白纸黑字,随即蹙起眉头,沉沉说道:“那两个媒婆,早先和我家中,也没甚么往来,不过是收钱办事罢了,我犯不上为难她二人。至于这冯牙婆,却是和阿母相熟得很,可谓是背恩忘义之徒,那这个仇,我就不能不报了。思来想去,还是该以彼之道,换诸彼身。”
    崔钿点了点头,凝视着她,缓声说道:“你的意思是”
    徐三眯起眼来,沉沉说道:“她既然爱赌,那便让她赌个痛快!”
    崔钿笑了一下,又指了指那宣纸上的前五个字,挑眉问道:“那这几个呢?袁贾蔡秦晁,你又要如何‘还诸彼身’?”
    徐三扫了一眼,低低说道:“晁氏想要钱,那我就让她竹篮打水一场空,半分铜钱也得不着。秦氏想要压我一头,那我就偏要强她一头。蔡大善人要的是找回面子,那我就让她颜面扫地,失光落彩。袁贾两族,皆是宦达之家,心心念念的,就是那条青云之路那我,就算抛却了身家性命,也要将他家这条官道,死死堵住,绝不放松!”
    崔钿闻言,睁大了一双凤眼,定定然地凝望着她,直至半晌过后,方才回过神来。她蓦地勾唇一笑,随即轻声问道:“那你这棋局里头,可有地方用得着我?”
    徐三闻得此言,抬头看她,急忙说道:“那是自然。若没有知县娘子,我再怎么运计铺谋,也都是空算计,白琢磨,若欲事成,非得娘子帮我不可。”
    崔钿摸了摸下巴,思虑片刻,随即笑了一下,挑眉说道:“徐老三,你莫要怪我。我虽不知你是何盘算,但有一件事,我很是清楚——扳倒袁贾两族,教训蔡大善人,压过秦氏一等,倒打晁氏一耙,这些事儿,可不是甚么轻松活计。你想让我帮你,没问题,但是,我可不能白帮。有一件事,你若是答应,那就一切好说。你若是觉得不妥”
    徐三娘垂下眼来,抿了抿唇,随即复又抬起头来,直视着崔钿的双眼,还不待她说完,便直接出声抢道:“我答应。”
    崔钿怔了一下,随即含笑道:“我的话,可还没说完呢。你现下后悔,倒还来得及。”
    徐三笑了一下,轻轻摇头,沉声道:“无论娘子要说甚么,我都应下了。”
    崔钿见她如此,笑意不由缓缓褪去。她微微垂眸,移开目光,手上不住把玩着指间的翠玉扳指,摘了又戴,戴了又摘,半晌过后,轻扯了下唇角,口中低低说道:
    “早先离京之前,我已和阿母讨价还价罢了。我在寿春县,只会待三年,任期一满,便会即刻调离。我走上这官途,都是被我那老母亲给逼的,这七品县令,倒还能勉强应付,日后若是官阶再高,那麻烦事儿可就多了,甚么文书奏折之类的,我一想便觉得头疼。”
    崔钿抬眼看她,神色间多了几分认真,眉头轻蹙,缓声说道:“我不知你抱定了甚么主意,但我猜你,多半是有心走那科举路的。毋需我多言,你也该清楚,这条路,很不好走,你走上几十年,都未必走得通。你若是留在我身侧,给我当个幕僚,平日里替我写些文书,出些计策,一来,你能从我这儿得着银子,二来,你也能跟官场离得近些,三来,科举你也准备着,若是不成,也算是给你自己找个退路。”
    言及此处,她蓦地一笑,又拉起徐三的手儿,挑眉高声道:“不过,你既然已经应下,那我就不必多说了。反正我在寿春,你就也得待在寿春;我离了寿春,你便也得跟着我走。”
    世人皆道读书人分为四等,讼师乃是末流,而入幕之宾,则可以算作是第二等。徐三叹了口气,暗想这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二者有一个特点,都是挡也挡不住的。时势所造,命途所趋,大抵如是。
    她这里才一答应下来,那崔钿便如释重负,赶紧将方才写了一半的文书寻摸出来,径直推给了她,让她代替自己,将余下部分一并写完。徐三无奈提笔,细细一看,却原来这文书,乃是官家驾临之时用得上的,所需不过是些吉祥之话、奉承之语,也算是她惯常擅长的,平日里迎来送往,说得嘴皮子都快烂了。
    如此文书,徐三不消片刻,提笔挥就。洋洋洒洒近千字之多,她却只用了一炷香多一点的时间。崔钿唤那婢子烹的热茶还未上桌,徐三就已然写罢,接着又与崔钿交代了要她帮忙的事宜,这便出得衙门,拜辞而去。
    清风飒然生,雨多苔莓青。细雨之中,她撑着绿油纸伞,负手而立,站在街当口处,默然半晌之后,方才掀摆迈步,于大道之上,踽踽而独行。
    今日里,徐三娘要做的第二件事,便是给晁缃立墓。
    第59章 绿窗酒醒春如梦(三)
    绿窗酒醒春如梦(三)
    晁四因是贱籍,不得下葬, 尸身已被焚作灰烬, 徐三能给他立的, 不过是一方衣冠冢罢了。
    昨夜她得知晁四死讯之后, 先去找了崔钿,接着, 便去了吴家, 即是吴阿翠那一家。吴家娘子原先乃是做樵妇的, 自打那官司了结之后,没过多久,便转了行当, 做了木匠。徐三到她那院子里去,为的就是挑块好木材,也好给晁四立碑。
    依照这宋朝的律法, 平民去世之后, 若是要立碑,只得立木碑, 其余丧仪, 也有诸多规矩。至于为官做宰之辈, 丧仪之制, 也各有不同。
    昨夜里头, 那吴樵妇原本都已歇下,忽地听得有人叩门,连忙披衣起身, 掌灯去开。这门栓一拔,门板一推,吴樵妇抬起头来,定睛一看,便见徐三立在眼跟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看得这吴樵妇心中一紧,连忙拉她进门,问她是何来意。
    徐三虽遭此变故,却仍是强打精神,将自己这番来意,一五一十,说了个清楚明白。吴樵妇一听,连忙拍着胸脯答应,说是明日一早,便能将那木料切割妥当,也不需她登门来取,直接运到后山便是。
    那妇人说罢之后,见她面色苍白,浃背汗流,自然是忧心不已,又想拉她留宿。徐三却是连连推辞,说是还有要事在身,非去不可。
    她这所谓的要事,便是去找了那现如今住在后山山脚处的蔡老儿。早先她去后山园子之时,偶尔时间充裕,便会拐到这山脚之下,探望一番这老先生。而这蔡老儿,对后山地形很是熟悉,且粗通风水之道,这择墓之事,交至他手中,定然不会出错。
    今日里徐三手撑绿油纸伞,一袭青布衫儿,鞋履微湿,踏到后山。她立在那山路之上,眯起眼来,抬头一望,便见蔡老儿及吴樵妇,皆已在不远处槐树下等候。
    清和四月,乃是春夏之交,亦是槐花发时。春雨淅沥之间,徐三撑伞遥望,只见那槐花好似雪絮一般,紫蒂银芽,描白点翠,虽还隔了段路程,但轻轻一闻,已能嗅得淡淡清香。
    徐三轻叹一声,忽地想起十余日之前,她来见晁四最后一面时,走的也是这条路。下山之时,亦是此路。
    那时候,这槐树只发了花苞,却还未曾开花。晁四送她下山之时,临别之际,拉着她的手儿,对她说道,小碗莲,下次你再来时,这花儿约莫就开了。
    年年衣袖年年泪,问谁同是忆花人。
    徐三低下头来,踏泥而行,待到走至蔡吴二人身侧之后,方才抬起头来,温声笑道:“多谢吴家阿姐,蔡老先生,如此为徐某人操劳。义海恩山,断不敢忘,只待来日相报。”
    那蔡老儿听得此后,连忙摆手急道:“受不得,受不得。这是小老儿在报你的恩哩。若没有徐三娘你,只怕儿如今已是孤魂野鬼了!”
    吴樵妇则满目担忧,凝视着她,抬手拉了她近身,又皱眉说道:“我挑了块最好的木料,切割得齐齐整整,就搁在那槐花树底下了。三娘子,你说罢,要把碑立在何处,阿姐都给你扛过去。”
    蔡老儿连忙颤颤巍巍地道:“三娘子,你昨夜说了,要寻一块风水宝地。你说的那几条,小老儿记得可清楚哩。你说了,那地方,要有日阳高照,却绝不能终日曝晒;要有雨露和泽,却绝不可被水淹盖;四下亦不能是累土聚沙之处,必须要有浓郁葱茏,花草相围。而最要紧的,就是举头能望得见北面,低下头来,则能瞧见单花师的那后山园子。我啊,天还未亮,便来这后山游转,耗了一两个时辰,总算是找见了!”
    按理来说,寻常人家择选墓地,都是要坐北朝南,而徐三偏要这晁四之墓,面朝北边,则是因为她心意已决,剑指北方,誓要上京为官不可。
    她要让晁四,亲眼看着她,一步一步,大道通天,自此以后,救下千千万万个如他、如己的可怜人,令如此悲剧,再不会蝉联往复,生生不断。
    哪怕沧海横流,玉石同碎,哪怕力穷势孤,破产荡业,哪怕赴汤蹈火,万死一生,哪怕身背恶名,遗臭万年……她也是无怨无悔,终生不渝!
    徐三面色苍白,紧抿薄唇,先将吴樵妇送去,接着将那木料扛到肩上,由那蔡老儿引着,一步一步,走到了那风水宝地之处。到了地方之后,徐三立于树下,举头四顾,见这地方果然是和她先前所想,一般无二,自然是十分满意。
    她将蔡老儿请离之后,便独自一人,先是挥汗破土,费了不少工夫,挖了个七八寸深的坑出来,接着又将那晁四旧衣,叠得四四方方,小心搁入土坑之内,而后埋土合上,以手抚平。
    忙完这一通后,徐三娘擦了把汗,撑着腿立起身来,又将那无字木碑,深深扎入衣冠冢侧。一切妥当之后,她跪坐于衣冠冢前,头抵着那无字木碑,恍惚之间,竟觉得这木碑不复冰凉潮湿,而双手所触,亦从坚硬的木料、沾指的土屑,变作了温热柔软的活人身躯。
    徐三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她的幻觉而已,但她仍是紧闭双眼,近乎贪婪地嗅着那轻浅花香,依偎在那白衣少年的怀抱里,迟迟不愿睁开眼来,面对冰冷残酷的现实。
    泪珠如断了线似地,不住地坠入尘土里去。徐三于墓前闭紧双目,咬牙低声道:“前世无人救我,今生无人救你,那我也不管不顾了,哪怕拼了这条性命,我也要救另一个我,另一个你!”
    言罢之后,她遽然睁开眼来,一把抹掉那不争气的泪,随即双手扶住无字墓碑,一字一顿,沉声说道:“四郎,小碗莲已经死了,我也不知我是谁。但我不管我是谁,我都要你看着我。我不但要为你讨回公道,我还要为千千万万个你,讨回一个,也许没有人觉得是公道的公道!”
    徐三是后悔的。但是事已至此,后悔已然没有半点用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她必须打起精神,为了她心中所图,而努力,而奋斗。
    她如果想要颠覆一个公理,那么她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接近权力中心。而在这个女尊男卑的封建社会里,她唯一可走的路,就是科举。而若要备考科举,那么她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有名望、有身家、有才学的师父。毕竟这官场之中,最是讲究师门出身,她乃是寒门书生,已然落了下风,只有拜得名师,才能扳回一城。
    下了后山之后,徐三便到了集市里去,东奔西走,买齐束脩六礼,接着马不停蹄,朝着杏花巷行了过去。她怀抱六礼,步履如风,走到罗昀门前,几番叫门,却是无人应答,约莫是那罗五娘有事出门,并不在家。徐三别无他法,只得在门前苦等。
    夜色渐深,大雨如倾。徐三跪在罗氏门前,一手撑伞,纹丝不动。她的身子虽湿了大半,布履更是全然被雨水浸透,而她怀中的束脩六礼,却是干干净净,一丝雨珠也未曾沾染。
    虽说已是仲春时节,不比腊月寒重,但春寒本就有料峭之名,更何况此时已经入夜,风雨无情,寒意沁骨,而这徐三身上,却只一件薄布衫儿,且还被春雨浇湿大半。饶是如此,她也不曾动摇,只垂下眸来,紧抿薄唇,不言不语,等着罗氏归来。
    先前她听韩小犬提起过一句,说是官家最怕姓罗的,但又万万动不得姓罗的。后来她又跟崔钿打听过,那小娘子便说了,这罗家并非名门望族,但却是京中赫赫有名的进士世家,开国五十余年以来,拢共出过百余名进士。非但如此,这罗氏一族,出的最多的,便是犯言直谏的贤臣……只不过,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罗氏女儿,官阶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
    罗昀这个名头,崔钿模模糊糊地,怎么想也想不起,便只能就此作罢。但徐三心里已经有了猜测,那妇人乃是开封口音,又与李知县有些交情,性情更是冷硬,说起话来直截了当,不留分毫情面,十有八/九,就是罗氏族人。
    这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人选了。为了拜入罗昀名下,淋雨算甚么?下跪算甚么?此后不复梳妆,任由妆匣落灰,亦是无妨,全都值得!
    徐三跪于雨中,强忍着不打寒颤,只紧紧抱着怀中六礼,苦苦强撑下去。而她这一撑,便直接撑到了半夜三更。
    此时雨鸣檐下,势头稍减,徐三正兀自思量之时,忽地听得身后有脚步声愈行愈近。她精神一振,惊起回首,便见漆黑之中,那沾着假须的妇人缓步而来,手撑纸伞,低头瞥了她两眼,却是一句话儿也未说,径直绕过了她去。
    作者有话要说:
    我听说你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24 23:59:55
    谢谢地雷~
    读者“”,灌溉营养液+120170625 20:10:54
    读者“风雨无阻”,灌溉营养液+120170625 12:34:19
    读者“青苔绘碧痕”,灌溉营养液+520170625 00:09:01
    谢谢营养液~
    第60章 绿窗酒醒春如梦(四)
    绿窗酒醒春如梦(四)
    徐三薄唇紧抿,怀抱六礼, 眼看着妇人绕行而过, 推开门板, 入得院内, 对自己却是不理不睬,置若罔闻。她心中一紧, 面上却是平静无波, 只单手撑伞, 挺直脊梁,不变亦不乱,继续跪于罗五门前, 纹丝不动。
    约莫过了一炷香后,徐三正兀自思量之时,忽地听得吱呀一声, 却是那两扇紧闭着的门扇, 复又由人推了开来。她微微抬眼,便见罗五娘立在檐下, 面容冷硬, 嘴角下撇, 人虽瞧着有些可怕, 但她的怀里头, 却搭着条茜红毯子,显而易见,是给这徐三送过来的。
    徐三一眼瞥见她手中之物, 知道这妇人已然态度松动,当即俯身叩首,额头死死抵于雨水之中,口中则朗声说道:“在下徐挽澜,愿奉先生为师,日后必当尊师重道,谨从教谕,事师犹事母也。若为学,则专心一志,思虑熟察;若为官,必以身许国,与民无害!”
    罗五娘微微眯眼,俯视着她,沉声说道:“如有违悖?”
    徐三倏地抬起头来,满眼坚定,一字一顿地道:“徐某可以立下字据,画押为证。从今以后,我若是事师不尊、为学不谨、为官不为,有违今日誓言,师父只管杀了我便是!徐三若是丧命于师父之手,必是无怨无悔,不予追究!”
    罗五娘默不作声,又垂下眼来,扫量了她半晌,方才沉沉说道:“起来罢。从今以后,唤我一声先生便是。”
    徐三闻得此言,眼中一亮,知是拜师已成,只觉胸膛内十分炽热,连忙又伏跪在地,重重地磕了个头。她立起身来,先双手捧着六礼奉上,而后又自罗昀手中接过毯子,披盖于肩,随着她步入院内。
    师徒二人坐于蒲团之上,隔着一方茶案,伴着一盏孤灯,耳听夜雨,手捧热茶,长谈起来。徐三先前的长衫已然被雨浸透,幸而那罗五娘,倒也是个面冷心热的,非但拿了自己的旧衣,让她换上,更还用巾子浸上热水,让她擦拭了一番身子。徐三见她如此,自是有了几分感念。
    她伏跪而坐,轻抿了口热茶,垂眸看着那缕缕白烟,接着便听得罗五娘沉声问道:“我虽收了你为徒,但这可不是说,我就会对你倾囊相授。我教你几分,授你几成,全都要看你从前的底子、今日的志气,以及日后的出息。你若是昆山之玉,可造之材,那我必会达人立人,作育人材;但你若是斗筲之器,粪土之墙,那就对不住了,我管都不会管你。”
    徐三这人,有一个能耐,便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遇上不人不鬼的,只管顺着它说话。罗五娘乃是不苟言笑之人,徐三自是清楚,该要如何与她相处。眼下听得罗昀所言,她连忙凝声应道:“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罗昀扫了她两眼,随即叹了口气,缓声说道:“李知县先前跟我说,我的性子太方,你的性子过圆,若能凑到一块儿,时日久了,或能有所中和,因此才从中搭桥,引荐你做我的徒弟。只是我想问你一句,你只知我姓罗为昀,可曾知晓我的来历?”
    徐三想了想,老实答道:“祥符罗氏,多出诤臣,向来是直言敢谏,风骨峭峻。我观先生行止,颇有罗氏之风。”
    那妇人瞥了她两眼,随即扯了下唇,轻声说道:“你猜的没错。我就是罗家人。”她稍稍一顿,又看了徐三一眼,故意叹气道:“只可惜先生我,也不过是个无名之辈罢了。”
    她言罢之后,这便扶着茶案,立起身来,少顷过后,捧了十数本书册过来。徐三把着眼儿一看,知是科举所需书籍,就跟高考教材似的,连忙接了过来。罗昀撑着茶案,坐下身来,随即沉声说道:
    “今年立秋之日,即是州试之时,满打满算,只余下三个月。而下一次州试,就要等到三年之后。我知道你这丫头,有些本事,但这本事到底有多大,用到读书上头,又能否行得通,我和你都拿不准。因而今年这次考试,你也不必太过上心,试一试身手便是。”
    徐三点了点头,也知罗昀这话,说的确实在理。就把这科举考试,比成高考来说,要想在州试得中,就相当于现代考生,在一个县或市里考到前一百名。徐三只有三个月的复习时间,且又不能完全脱产,还要打官司、写状书,甚至还得为晁四复仇,想要中得举人,那也绝非易事。
    罗昀暗暗观察着她的神情,将她的种种反应,记于心间,随即又缓缓说起了科举之事来。徐三用心听着,也对本朝的科举取士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返回顶部↑
    崔钿言及此处,稍稍一顿,又凑到徐三跟前,眯眼而笑,口中嘚瑟道:“徐老三,我厉不厉害?你昨儿夜里,才托了我,这才半日的工夫,我就查得差不离了。你的仇人,就是这么几个。”
    她摇了摇头,接着又挑眉叹道:“这几个人,做得挺绝。正月的时候,贾府其实就已经拿了身契在手。这所谓身契,可不止是晁四一个人的,而是晁家所有人的。到底都是贱籍,除了你那卖花郎外,剩下的人,满打满算,也值不了几个银钱。若是他们只要晁四一人,那你约莫还能救得,但他们把这一大家子,都把玩于股掌之中就算晁四提早跟你说了,那也是徒乱人意,毫无用处。”
    徐三听得这始末缘由,不由紧紧抿唇,强忍泪水。
    晁四明知后事如何,却不言不语,不与她说。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是无用。徐三或许能救他一个,但是只要她救了他,那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的兄弟姐妹,都将受此连累。他的沉默,是为了换得她暂时的心安。
    徐三知道,其实,他的选择有很多,并不只有死路一条。他完全可以忍辱偷生,在那魏府痴儿的身下,坚持着,活下去,活到似荷莲开花的那一日,活到官家驾临寿春的那一日,活到一切皆有转机的那一日。
    而秦娇蕊原本的打算,也绝不会是将晁缃逼到死路,否则昨夜她到贾府之时,他们不会推三阻四,满口谎言,拦着她不让她见晁四,而是会直接抬出晁四的尸身,给她一个巨大的刺激。
    ——“就算不要这满园子的花草,也不能舍了你去。”
    晁四之誓,言犹在耳。
    他舍弃了自己的性命,舍弃了他最为钟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似荷莲,为的不过是保全这副完璧之身,让它从过去,到未来,只归属于徐挽澜一个人。
    他看似温柔敦厚,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可这性子,却是如此之烈。
    晁四。
    晁四
    徐三娘恨上心头,薄唇紧抿,垂下眼来,扫了一通那白纸黑字,随即蹙起眉头,沉沉说道:“那两个媒婆,早先和我家中,也没甚么往来,不过是收钱办事罢了,我犯不上为难她二人。至于这冯牙婆,却是和阿母相熟得很,可谓是背恩忘义之徒,那这个仇,我就不能不报了。思来想去,还是该以彼之道,换诸彼身。”
    崔钿点了点头,凝视着她,缓声说道:“你的意思是”
    徐三眯起眼来,沉沉说道:“她既然爱赌,那便让她赌个痛快!”
    崔钿笑了一下,又指了指那宣纸上的前五个字,挑眉问道:“那这几个呢?袁贾蔡秦晁,你又要如何‘还诸彼身’?”
    徐三扫了一眼,低低说道:“晁氏想要钱,那我就让她竹篮打水一场空,半分铜钱也得不着。秦氏想要压我一头,那我就偏要强她一头。蔡大善人要的是找回面子,那我就让她颜面扫地,失光落彩。袁贾两族,皆是宦达之家,心心念念的,就是那条青云之路那我,就算抛却了身家性命,也要将他家这条官道,死死堵住,绝不放松!”
    崔钿闻言,睁大了一双凤眼,定定然地凝望着她,直至半晌过后,方才回过神来。她蓦地勾唇一笑,随即轻声问道:“那你这棋局里头,可有地方用得着我?”
    徐三闻得此言,抬头看她,急忙说道:“那是自然。若没有知县娘子,我再怎么运计铺谋,也都是空算计,白琢磨,若欲事成,非得娘子帮我不可。”
    崔钿摸了摸下巴,思虑片刻,随即笑了一下,挑眉说道:“徐老三,你莫要怪我。我虽不知你是何盘算,但有一件事,我很是清楚——扳倒袁贾两族,教训蔡大善人,压过秦氏一等,倒打晁氏一耙,这些事儿,可不是甚么轻松活计。你想让我帮你,没问题,但是,我可不能白帮。有一件事,你若是答应,那就一切好说。你若是觉得不妥”
    徐三娘垂下眼来,抿了抿唇,随即复又抬起头来,直视着崔钿的双眼,还不待她说完,便直接出声抢道:“我答应。”
    崔钿怔了一下,随即含笑道:“我的话,可还没说完呢。你现下后悔,倒还来得及。”
    徐三笑了一下,轻轻摇头,沉声道:“无论娘子要说甚么,我都应下了。”
    崔钿见她如此,笑意不由缓缓褪去。她微微垂眸,移开目光,手上不住把玩着指间的翠玉扳指,摘了又戴,戴了又摘,半晌过后,轻扯了下唇角,口中低低说道:
    “早先离京之前,我已和阿母讨价还价罢了。我在寿春县,只会待三年,任期一满,便会即刻调离。我走上这官途,都是被我那老母亲给逼的,这七品县令,倒还能勉强应付,日后若是官阶再高,那麻烦事儿可就多了,甚么文书奏折之类的,我一想便觉得头疼。”
    崔钿抬眼看她,神色间多了几分认真,眉头轻蹙,缓声说道:“我不知你抱定了甚么主意,但我猜你,多半是有心走那科举路的。毋需我多言,你也该清楚,这条路,很不好走,你走上几十年,都未必走得通。你若是留在我身侧,给我当个幕僚,平日里替我写些文书,出些计策,一来,你能从我这儿得着银子,二来,你也能跟官场离得近些,三来,科举你也准备着,若是不成,也算是给你自己找个退路。”
    言及此处,她蓦地一笑,又拉起徐三的手儿,挑眉高声道:“不过,你既然已经应下,那我就不必多说了。反正我在寿春,你就也得待在寿春;我离了寿春,你便也得跟着我走。”
    世人皆道读书人分为四等,讼师乃是末流,而入幕之宾,则可以算作是第二等。徐三叹了口气,暗想这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二者有一个特点,都是挡也挡不住的。时势所造,命途所趋,大抵如是。
    她这里才一答应下来,那崔钿便如释重负,赶紧将方才写了一半的文书寻摸出来,径直推给了她,让她代替自己,将余下部分一并写完。徐三无奈提笔,细细一看,却原来这文书,乃是官家驾临之时用得上的,所需不过是些吉祥之话、奉承之语,也算是她惯常擅长的,平日里迎来送往,说得嘴皮子都快烂了。
    如此文书,徐三不消片刻,提笔挥就。洋洋洒洒近千字之多,她却只用了一炷香多一点的时间。崔钿唤那婢子烹的热茶还未上桌,徐三就已然写罢,接着又与崔钿交代了要她帮忙的事宜,这便出得衙门,拜辞而去。
    清风飒然生,雨多苔莓青。细雨之中,她撑着绿油纸伞,负手而立,站在街当口处,默然半晌之后,方才掀摆迈步,于大道之上,踽踽而独行。
    今日里,徐三娘要做的第二件事,便是给晁缃立墓。
    第59章 绿窗酒醒春如梦(三)
    绿窗酒醒春如梦(三)
    晁四因是贱籍,不得下葬, 尸身已被焚作灰烬, 徐三能给他立的, 不过是一方衣冠冢罢了。
    昨夜她得知晁四死讯之后, 先去找了崔钿,接着, 便去了吴家, 即是吴阿翠那一家。吴家娘子原先乃是做樵妇的, 自打那官司了结之后,没过多久,便转了行当, 做了木匠。徐三到她那院子里去,为的就是挑块好木材,也好给晁四立碑。
    依照这宋朝的律法, 平民去世之后, 若是要立碑,只得立木碑, 其余丧仪, 也有诸多规矩。至于为官做宰之辈, 丧仪之制, 也各有不同。
    昨夜里头, 那吴樵妇原本都已歇下,忽地听得有人叩门,连忙披衣起身, 掌灯去开。这门栓一拔,门板一推,吴樵妇抬起头来,定睛一看,便见徐三立在眼跟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看得这吴樵妇心中一紧,连忙拉她进门,问她是何来意。
    徐三虽遭此变故,却仍是强打精神,将自己这番来意,一五一十,说了个清楚明白。吴樵妇一听,连忙拍着胸脯答应,说是明日一早,便能将那木料切割妥当,也不需她登门来取,直接运到后山便是。
    那妇人说罢之后,见她面色苍白,浃背汗流,自然是忧心不已,又想拉她留宿。徐三却是连连推辞,说是还有要事在身,非去不可。
    她这所谓的要事,便是去找了那现如今住在后山山脚处的蔡老儿。早先她去后山园子之时,偶尔时间充裕,便会拐到这山脚之下,探望一番这老先生。而这蔡老儿,对后山地形很是熟悉,且粗通风水之道,这择墓之事,交至他手中,定然不会出错。
    今日里徐三手撑绿油纸伞,一袭青布衫儿,鞋履微湿,踏到后山。她立在那山路之上,眯起眼来,抬头一望,便见蔡老儿及吴樵妇,皆已在不远处槐树下等候。
    清和四月,乃是春夏之交,亦是槐花发时。春雨淅沥之间,徐三撑伞遥望,只见那槐花好似雪絮一般,紫蒂银芽,描白点翠,虽还隔了段路程,但轻轻一闻,已能嗅得淡淡清香。
    徐三轻叹一声,忽地想起十余日之前,她来见晁四最后一面时,走的也是这条路。下山之时,亦是此路。
    那时候,这槐树只发了花苞,却还未曾开花。晁四送她下山之时,临别之际,拉着她的手儿,对她说道,小碗莲,下次你再来时,这花儿约莫就开了。
    年年衣袖年年泪,问谁同是忆花人。
    徐三低下头来,踏泥而行,待到走至蔡吴二人身侧之后,方才抬起头来,温声笑道:“多谢吴家阿姐,蔡老先生,如此为徐某人操劳。义海恩山,断不敢忘,只待来日相报。”
    那蔡老儿听得此后,连忙摆手急道:“受不得,受不得。这是小老儿在报你的恩哩。若没有徐三娘你,只怕儿如今已是孤魂野鬼了!”
    吴樵妇则满目担忧,凝视着她,抬手拉了她近身,又皱眉说道:“我挑了块最好的木料,切割得齐齐整整,就搁在那槐花树底下了。三娘子,你说罢,要把碑立在何处,阿姐都给你扛过去。”
    蔡老儿连忙颤颤巍巍地道:“三娘子,你昨夜说了,要寻一块风水宝地。你说的那几条,小老儿记得可清楚哩。你说了,那地方,要有日阳高照,却绝不能终日曝晒;要有雨露和泽,却绝不可被水淹盖;四下亦不能是累土聚沙之处,必须要有浓郁葱茏,花草相围。而最要紧的,就是举头能望得见北面,低下头来,则能瞧见单花师的那后山园子。我啊,天还未亮,便来这后山游转,耗了一两个时辰,总算是找见了!”
    按理来说,寻常人家择选墓地,都是要坐北朝南,而徐三偏要这晁四之墓,面朝北边,则是因为她心意已决,剑指北方,誓要上京为官不可。
    她要让晁四,亲眼看着她,一步一步,大道通天,自此以后,救下千千万万个如他、如己的可怜人,令如此悲剧,再不会蝉联往复,生生不断。
    哪怕沧海横流,玉石同碎,哪怕力穷势孤,破产荡业,哪怕赴汤蹈火,万死一生,哪怕身背恶名,遗臭万年……她也是无怨无悔,终生不渝!
    徐三面色苍白,紧抿薄唇,先将吴樵妇送去,接着将那木料扛到肩上,由那蔡老儿引着,一步一步,走到了那风水宝地之处。到了地方之后,徐三立于树下,举头四顾,见这地方果然是和她先前所想,一般无二,自然是十分满意。
    她将蔡老儿请离之后,便独自一人,先是挥汗破土,费了不少工夫,挖了个七八寸深的坑出来,接着又将那晁四旧衣,叠得四四方方,小心搁入土坑之内,而后埋土合上,以手抚平。
    忙完这一通后,徐三娘擦了把汗,撑着腿立起身来,又将那无字木碑,深深扎入衣冠冢侧。一切妥当之后,她跪坐于衣冠冢前,头抵着那无字木碑,恍惚之间,竟觉得这木碑不复冰凉潮湿,而双手所触,亦从坚硬的木料、沾指的土屑,变作了温热柔软的活人身躯。
    徐三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她的幻觉而已,但她仍是紧闭双眼,近乎贪婪地嗅着那轻浅花香,依偎在那白衣少年的怀抱里,迟迟不愿睁开眼来,面对冰冷残酷的现实。
    泪珠如断了线似地,不住地坠入尘土里去。徐三于墓前闭紧双目,咬牙低声道:“前世无人救我,今生无人救你,那我也不管不顾了,哪怕拼了这条性命,我也要救另一个我,另一个你!”
    言罢之后,她遽然睁开眼来,一把抹掉那不争气的泪,随即双手扶住无字墓碑,一字一顿,沉声说道:“四郎,小碗莲已经死了,我也不知我是谁。但我不管我是谁,我都要你看着我。我不但要为你讨回公道,我还要为千千万万个你,讨回一个,也许没有人觉得是公道的公道!”
    徐三是后悔的。但是事已至此,后悔已然没有半点用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她必须打起精神,为了她心中所图,而努力,而奋斗。
    她如果想要颠覆一个公理,那么她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接近权力中心。而在这个女尊男卑的封建社会里,她唯一可走的路,就是科举。而若要备考科举,那么她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有名望、有身家、有才学的师父。毕竟这官场之中,最是讲究师门出身,她乃是寒门书生,已然落了下风,只有拜得名师,才能扳回一城。
    下了后山之后,徐三便到了集市里去,东奔西走,买齐束脩六礼,接着马不停蹄,朝着杏花巷行了过去。她怀抱六礼,步履如风,走到罗昀门前,几番叫门,却是无人应答,约莫是那罗五娘有事出门,并不在家。徐三别无他法,只得在门前苦等。
    夜色渐深,大雨如倾。徐三跪在罗氏门前,一手撑伞,纹丝不动。她的身子虽湿了大半,布履更是全然被雨水浸透,而她怀中的束脩六礼,却是干干净净,一丝雨珠也未曾沾染。
    虽说已是仲春时节,不比腊月寒重,但春寒本就有料峭之名,更何况此时已经入夜,风雨无情,寒意沁骨,而这徐三身上,却只一件薄布衫儿,且还被春雨浇湿大半。饶是如此,她也不曾动摇,只垂下眸来,紧抿薄唇,不言不语,等着罗氏归来。
    先前她听韩小犬提起过一句,说是官家最怕姓罗的,但又万万动不得姓罗的。后来她又跟崔钿打听过,那小娘子便说了,这罗家并非名门望族,但却是京中赫赫有名的进士世家,开国五十余年以来,拢共出过百余名进士。非但如此,这罗氏一族,出的最多的,便是犯言直谏的贤臣……只不过,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罗氏女儿,官阶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
    罗昀这个名头,崔钿模模糊糊地,怎么想也想不起,便只能就此作罢。但徐三心里已经有了猜测,那妇人乃是开封口音,又与李知县有些交情,性情更是冷硬,说起话来直截了当,不留分毫情面,十有八/九,就是罗氏族人。
    这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人选了。为了拜入罗昀名下,淋雨算甚么?下跪算甚么?此后不复梳妆,任由妆匣落灰,亦是无妨,全都值得!
    徐三跪于雨中,强忍着不打寒颤,只紧紧抱着怀中六礼,苦苦强撑下去。而她这一撑,便直接撑到了半夜三更。
    此时雨鸣檐下,势头稍减,徐三正兀自思量之时,忽地听得身后有脚步声愈行愈近。她精神一振,惊起回首,便见漆黑之中,那沾着假须的妇人缓步而来,手撑纸伞,低头瞥了她两眼,却是一句话儿也未说,径直绕过了她去。
    作者有话要说:
    我听说你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24 23:59:55
    谢谢地雷~
    读者“”,灌溉营养液+120170625 20:10:54
    读者“风雨无阻”,灌溉营养液+120170625 12:34:19
    读者“青苔绘碧痕”,灌溉营养液+520170625 00:09:01
    谢谢营养液~
    第60章 绿窗酒醒春如梦(四)
    绿窗酒醒春如梦(四)
    徐三薄唇紧抿,怀抱六礼, 眼看着妇人绕行而过, 推开门板, 入得院内, 对自己却是不理不睬,置若罔闻。她心中一紧, 面上却是平静无波, 只单手撑伞, 挺直脊梁,不变亦不乱,继续跪于罗五门前, 纹丝不动。
    约莫过了一炷香后,徐三正兀自思量之时,忽地听得吱呀一声, 却是那两扇紧闭着的门扇, 复又由人推了开来。她微微抬眼,便见罗五娘立在檐下, 面容冷硬, 嘴角下撇, 人虽瞧着有些可怕, 但她的怀里头, 却搭着条茜红毯子,显而易见,是给这徐三送过来的。
    徐三一眼瞥见她手中之物, 知道这妇人已然态度松动,当即俯身叩首,额头死死抵于雨水之中,口中则朗声说道:“在下徐挽澜,愿奉先生为师,日后必当尊师重道,谨从教谕,事师犹事母也。若为学,则专心一志,思虑熟察;若为官,必以身许国,与民无害!”
    罗五娘微微眯眼,俯视着她,沉声说道:“如有违悖?”
    徐三倏地抬起头来,满眼坚定,一字一顿地道:“徐某可以立下字据,画押为证。从今以后,我若是事师不尊、为学不谨、为官不为,有违今日誓言,师父只管杀了我便是!徐三若是丧命于师父之手,必是无怨无悔,不予追究!”
    罗五娘默不作声,又垂下眼来,扫量了她半晌,方才沉沉说道:“起来罢。从今以后,唤我一声先生便是。”
    徐三闻得此言,眼中一亮,知是拜师已成,只觉胸膛内十分炽热,连忙又伏跪在地,重重地磕了个头。她立起身来,先双手捧着六礼奉上,而后又自罗昀手中接过毯子,披盖于肩,随着她步入院内。
    师徒二人坐于蒲团之上,隔着一方茶案,伴着一盏孤灯,耳听夜雨,手捧热茶,长谈起来。徐三先前的长衫已然被雨浸透,幸而那罗五娘,倒也是个面冷心热的,非但拿了自己的旧衣,让她换上,更还用巾子浸上热水,让她擦拭了一番身子。徐三见她如此,自是有了几分感念。
    她伏跪而坐,轻抿了口热茶,垂眸看着那缕缕白烟,接着便听得罗五娘沉声问道:“我虽收了你为徒,但这可不是说,我就会对你倾囊相授。我教你几分,授你几成,全都要看你从前的底子、今日的志气,以及日后的出息。你若是昆山之玉,可造之材,那我必会达人立人,作育人材;但你若是斗筲之器,粪土之墙,那就对不住了,我管都不会管你。”
    徐三这人,有一个能耐,便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遇上不人不鬼的,只管顺着它说话。罗五娘乃是不苟言笑之人,徐三自是清楚,该要如何与她相处。眼下听得罗昀所言,她连忙凝声应道:“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罗昀扫了她两眼,随即叹了口气,缓声说道:“李知县先前跟我说,我的性子太方,你的性子过圆,若能凑到一块儿,时日久了,或能有所中和,因此才从中搭桥,引荐你做我的徒弟。只是我想问你一句,你只知我姓罗为昀,可曾知晓我的来历?”
    徐三想了想,老实答道:“祥符罗氏,多出诤臣,向来是直言敢谏,风骨峭峻。我观先生行止,颇有罗氏之风。”
    那妇人瞥了她两眼,随即扯了下唇,轻声说道:“你猜的没错。我就是罗家人。”她稍稍一顿,又看了徐三一眼,故意叹气道:“只可惜先生我,也不过是个无名之辈罢了。”
    她言罢之后,这便扶着茶案,立起身来,少顷过后,捧了十数本书册过来。徐三把着眼儿一看,知是科举所需书籍,就跟高考教材似的,连忙接了过来。罗昀撑着茶案,坐下身来,随即沉声说道:
    “今年立秋之日,即是州试之时,满打满算,只余下三个月。而下一次州试,就要等到三年之后。我知道你这丫头,有些本事,但这本事到底有多大,用到读书上头,又能否行得通,我和你都拿不准。因而今年这次考试,你也不必太过上心,试一试身手便是。”
    徐三点了点头,也知罗昀这话,说的确实在理。就把这科举考试,比成高考来说,要想在州试得中,就相当于现代考生,在一个县或市里考到前一百名。徐三只有三个月的复习时间,且又不能完全脱产,还要打官司、写状书,甚至还得为晁四复仇,想要中得举人,那也绝非易事。
    罗昀暗暗观察着她的神情,将她的种种反应,记于心间,随即又缓缓说起了科举之事来。徐三用心听着,也对本朝的科举取士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