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节
夏晓兰记得90年代末的时候,闽省那边爆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走私案,不仅涉案的金额巨大,牵扯进去的闽省干部也很多,主犯潜逃了十来年才被引渡回国受审……或许,这件大案已有先兆的,像陆军学院这样和当地完全没有牵扯的,反而能放开手脚去行动?
搞不懂的事夏晓兰也不深究,让康伟去找潘三是为了确保周诚没事儿。
就像周国秉说的,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夏晓兰对周诚的挂心不会少,这种事却不能帮周诚忙,就像周诚不可能替她写作业,不可能替她去参加英语竞赛,心疼夏晓兰熬夜复习也没办法替夏晓兰把学业搞定。
带着对周诚的担心,夏晓兰还得集中精神搞定英语竞赛和期末考试。
帮于奶奶找家人,就全靠英语竞赛的结果了。
本来是随便参加一下的比赛,越到后面,夏晓兰越是不得不认真。
……
85年的京城,和杜兆辉想象中差不多。
不是说破旧,而是这个城市的气氛比较严肃。要说整齐统一,肯定是比正在修建中的鹏城气派,而香港那种地方,中环全是人挤人,停车位都不好找。但在京城,长安街最宽的地方有120米,最窄的地方是60米,香港连六车道都极少,一般就是两车道。
高高的楼,窄窄的街,杜兆辉从前就觉得哪里不舒服,现在知道了,那是有点憋。
憋屈,不敞亮。
所以富豪们都往山顶搬,半山别墅那么贵,只有住在那些地方,心情才不压抑。
香港还是受限于总面积太小。
当然,要说高楼耸立的现代都市感,85年的京城还是比不过香港的。
华国的经济之前停滞发展很多年,改革开放几年,还没有缓过劲儿来呢。
杜兆辉比乔治好的地方,他知道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联合声明都签署了,香港早晚要回归的。
杜兆辉还想在内地赚钱,他对京城不是嫌弃,越是没有开发的地方,越是有赚到钱的机会,杜兆辉坐在车里,视线一直在观察整个城市的情况。
车子是租的。
85年当然是能租到车的。
别说85年,从解放后到70年代,京城同样能叫到“出租车”,车型以福特和华沙20为主,在市区有专门的站点停放,可以电话和上门叫车,不可谓不方便……就是一公里两毛五的打车价,在改革开放以前,普通市民是绝对坐不起的。
这些出租车的主要业务还是替国家机关和单位服务。
现在福特和华沙的车型落伍了,皇冠和奥迪100更有档次,只要不怕花钱,奔驰车也能租到手。
杜大少爷当然不缺钱,他还请了个向导,替他讲京城的情况。
作为在鹏城投资上亿的港商,拜托鹏城驻京办替杜兆辉找来的向导十分尽职,会说粤语,也会讲普通话,还会英文,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被重用,杜兆辉也不会讨厌。
杜兆辉要去华清大学,向导也侃侃而谈:
“华清大学始建于1911年,原本是华清学堂……”
巴拉巴拉一大堆,讲的倒是不乏味,和杜兆辉想的一样,是华国很厉害的大学。
华国的高考录取率很恐怖,杜兆辉一路听着向导吹捧,一路其实想的是别的事。夏大军要不是救了他两次,杜兆辉才不会亲自来找他女儿。
他就是挺好奇,夏大军那智商,生个女儿还能考上华清大学。
除了这点,对别的一点期待都没有。
他也希望夏大军的女儿不要误会,忽然有香港阔少找上门,绝对不是看上她。杜兆辉觉得自己还是很受女人欢迎的,至于那些女人是喜欢他的钱还是人——who
care?!
“我们最好是去找学校出面,您可能不知道,学生们对这种情况都会很警惕……”
向导尽量用简单的语句去说明国内的情况。
学校管理的严,学生也很循规蹈矩,忽然一个香港人跑来说“跟我回香港见你爸”,等待杜大少爷的绝对不是兴高采烈的女学生,而是派出所的公安!
远远的,华清园的大门出现在视线中,杜兆辉同意了向导的意见:“那就找学校吧……等等,你刚才说什么,华清大学在华国很有实力?”
见一个保镖的女儿哪有那么重要,杜兆辉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认为自己可以在京城刷一波存在感。学首富做慈善,博取政府的好感总行吧。
第614章 港商要见你(2更)
香港的大学是和国外学的,历来有接受私人捐款的习惯。
向母校捐款,或者直接就是喜欢某所学校,就向该大学捐一笔钱,是有钱人们经常做的事。
有的是图名,有的是图别的。
杜兆辉又不是对华清心生向往,这所内地的高校再怎么厉害,也折服不了杜兆辉……杜大少爷的文凭是半卖半送的,要不是他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个个都要争宠,杜兆辉自己脸上挂不住,他也不会搞个文凭装装门面。
79年,改革开放的口号刚提出来,香港首富就在自己的老家粤省捐钱修大学。
那么多钱杜兆辉是不可能捐的,杜家的资产和首富还差了等级,杜兆辉也不是当家人。但一两百万港币杜兆辉还是能做主的,也就是杜大少爷在香港买一台车的价钱。
他对特别喜欢的女朋友,也会送车送楼,一般喜欢的就送名牌包。
香港女明星的身价也不过如此,在她们身上花钱,她们会讨杜大少爷欢心。
给华清大学捐钱,能给杜兆辉带来好处。
有些好处是无形的,杜兆辉是标准的商人想法,以小利博大利,有好处的事他肯定干。
杜兆辉把自己想法一说,向导也很意外。
“……应该是能的。”
给学校捐钱肯定行,香港来的有钱小开真是有钱任性。
但这钱别管捐给谁,都是落在了华国的建设上,向导也不是汉奸,有钱的港商支援国家建设还不赶紧答应下来么。
这下子找学校,就更名正言顺了。
80年代,以私人名义给华清大学捐款的还很少,学校靠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还是众多高校中,国家拨款第一序列位置的。可谁会嫌钱多?这种没什么要求的捐钱,也能解决学校的一部分难题,一些比较小众的课题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搞课题的教授们申请不到足够的经费,情绪还得学校来安抚。
学校能怎么办?
校长也不能造钱!
有人捐款,当然是能接受的。
这又不是来华国搞间谍活动的外国人,是香港的商人,香港人也是华人,再过12年就要回归了,这钱华清大学要的毫无压力。
很快,接待杜兆辉的,就变成了校办的主任。
“像杜先生这样的爱国同志,正是我们需要的啊!”
具体捐多少钱,是不是专款专项,杜兆辉还没有细谈。但根据透漏出来的信息,这是一笔上百万的私人捐款。主任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一下子捐上百万,肯定是爱国的咯。
杜琤荣的普通话不好不差,带着港式普通话特有的口音,但能正常交流。
“是这样的,我来华清之前,受公司同事的请托,希望能顺便见一见他的女儿,去年考上华清大学,叫夏晓兰,老家是豫南省的。”
什么院系,夏大军根本搞不明白。
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夏大军还不知道夏晓兰考上华清了呢。
不过这倒是好查,问问学生事务处的,查一查去年的录取名单,籍贯和姓名都知道,还能找不出一个学生吗?
很快,杜兆辉要查的资料就出来了。
“夏晓兰,1984年入学华清建筑系,豫南省安庆人……”
“就这个了!”
夏大军就是豫南省安庆人,名字籍贯和性别都对的上,不用怕是重名的。
……
夏晓兰刚刚下课,系里老师就找她。
她以为是说英语竞赛的事,这件事是最近比较重要的。
去了办公室却很意外:
“您说,有港商找我?”
系主任挺重视这件事。
建筑系别的同学就算了,夏晓兰同学的问题就要慎重对待下。不是说系主任要拍马屁,是上次季雅的事儿没处理好,系主任觉得有点亏心。
夏晓兰身上的是非有点多,这也不是夏同学的错。
“这次是好事,港商是想给华清捐款。”
捐款和见她有什么关系?
夏晓兰扒拉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香港的一个都不认识——哦不,除了一个刘天全!
刘天全见她,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是说刘天全现在失势了,没空去管之前的矛盾冲突?难道刘天全这是又起来了,想到曾经丢了面子,刻意来找麻烦?不晓得舅舅刘勇知不知道,没有手机的年代就是很麻烦,就算刘勇就在京城,夏晓兰也不可能马上联系上他确认情况。
但在学校里,就算是刘天全来找麻烦,夏晓兰也不怕的。
大学生的身份就是保护,夏晓兰不信刘天全敢在校园里做什么。
抱着这种心态,夏晓兰跟着系主任去校办。
她本来就刚刚下课,穿的很随意,没有刻意打扮过,好在衣服整洁,素着一张脸什么场合也不怵。系主任也不知道捐款的港商为什么要见夏晓兰,不放心就亲自跟着来看看。
办公室里杜兆辉等了好久。
查档案,查到了要去通知建筑系,系里面还要等夏晓兰下课,一层层的任务分派完成,想要快也不可能。
那港商见学生,总不能连课都不让学生上完吧?
华清的学风是很耿直的,来捐款他们欢迎,不过上百万的捐款,还不至于让所有人跪下来叫爸爸。校规要遵守,领导也有自己的风骨!
杜兆辉面前的茶杯都续了两回水,校办的领导谈兴很浓,和杜兆辉聊天。
探究一下港商为什么要来给华清捐款,也是领导的职责所在。杜兆辉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他就是临时起意,
就是为了刷存在感,不仅是要给华清捐,以后还得给别的大学捐!
这人等的不耐烦,夏晓兰终于跟着系主任来了,系主任走前面,夏晓兰走后面。华清的办公室装修也不好,桌椅都是老式的,打扫的再干净也显得老旧,在杜大少爷看来是绝对的陋室。
什么文化氛围杜兆辉是不懂的,他就知道夏晓兰走进来,整个办公室一瞬间就亮堂了——蓬荜生辉,杜兆辉脑子里一下冒出来这个成语,以他的文化水平来说,这词用的恰不恰当根本管不了,已经是杜大少爷最好的发挥。
lt;/divgt;
lt;/divgt; ↑返回顶部↑
搞不懂的事夏晓兰也不深究,让康伟去找潘三是为了确保周诚没事儿。
就像周国秉说的,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夏晓兰对周诚的挂心不会少,这种事却不能帮周诚忙,就像周诚不可能替她写作业,不可能替她去参加英语竞赛,心疼夏晓兰熬夜复习也没办法替夏晓兰把学业搞定。
带着对周诚的担心,夏晓兰还得集中精神搞定英语竞赛和期末考试。
帮于奶奶找家人,就全靠英语竞赛的结果了。
本来是随便参加一下的比赛,越到后面,夏晓兰越是不得不认真。
……
85年的京城,和杜兆辉想象中差不多。
不是说破旧,而是这个城市的气氛比较严肃。要说整齐统一,肯定是比正在修建中的鹏城气派,而香港那种地方,中环全是人挤人,停车位都不好找。但在京城,长安街最宽的地方有120米,最窄的地方是60米,香港连六车道都极少,一般就是两车道。
高高的楼,窄窄的街,杜兆辉从前就觉得哪里不舒服,现在知道了,那是有点憋。
憋屈,不敞亮。
所以富豪们都往山顶搬,半山别墅那么贵,只有住在那些地方,心情才不压抑。
香港还是受限于总面积太小。
当然,要说高楼耸立的现代都市感,85年的京城还是比不过香港的。
华国的经济之前停滞发展很多年,改革开放几年,还没有缓过劲儿来呢。
杜兆辉比乔治好的地方,他知道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联合声明都签署了,香港早晚要回归的。
杜兆辉还想在内地赚钱,他对京城不是嫌弃,越是没有开发的地方,越是有赚到钱的机会,杜兆辉坐在车里,视线一直在观察整个城市的情况。
车子是租的。
85年当然是能租到车的。
别说85年,从解放后到70年代,京城同样能叫到“出租车”,车型以福特和华沙20为主,在市区有专门的站点停放,可以电话和上门叫车,不可谓不方便……就是一公里两毛五的打车价,在改革开放以前,普通市民是绝对坐不起的。
这些出租车的主要业务还是替国家机关和单位服务。
现在福特和华沙的车型落伍了,皇冠和奥迪100更有档次,只要不怕花钱,奔驰车也能租到手。
杜大少爷当然不缺钱,他还请了个向导,替他讲京城的情况。
作为在鹏城投资上亿的港商,拜托鹏城驻京办替杜兆辉找来的向导十分尽职,会说粤语,也会讲普通话,还会英文,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被重用,杜兆辉也不会讨厌。
杜兆辉要去华清大学,向导也侃侃而谈:
“华清大学始建于1911年,原本是华清学堂……”
巴拉巴拉一大堆,讲的倒是不乏味,和杜兆辉想的一样,是华国很厉害的大学。
华国的高考录取率很恐怖,杜兆辉一路听着向导吹捧,一路其实想的是别的事。夏大军要不是救了他两次,杜兆辉才不会亲自来找他女儿。
他就是挺好奇,夏大军那智商,生个女儿还能考上华清大学。
除了这点,对别的一点期待都没有。
他也希望夏大军的女儿不要误会,忽然有香港阔少找上门,绝对不是看上她。杜兆辉觉得自己还是很受女人欢迎的,至于那些女人是喜欢他的钱还是人——who
care?!
“我们最好是去找学校出面,您可能不知道,学生们对这种情况都会很警惕……”
向导尽量用简单的语句去说明国内的情况。
学校管理的严,学生也很循规蹈矩,忽然一个香港人跑来说“跟我回香港见你爸”,等待杜大少爷的绝对不是兴高采烈的女学生,而是派出所的公安!
远远的,华清园的大门出现在视线中,杜兆辉同意了向导的意见:“那就找学校吧……等等,你刚才说什么,华清大学在华国很有实力?”
见一个保镖的女儿哪有那么重要,杜兆辉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认为自己可以在京城刷一波存在感。学首富做慈善,博取政府的好感总行吧。
第614章 港商要见你(2更)
香港的大学是和国外学的,历来有接受私人捐款的习惯。
向母校捐款,或者直接就是喜欢某所学校,就向该大学捐一笔钱,是有钱人们经常做的事。
有的是图名,有的是图别的。
杜兆辉又不是对华清心生向往,这所内地的高校再怎么厉害,也折服不了杜兆辉……杜大少爷的文凭是半卖半送的,要不是他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个个都要争宠,杜兆辉自己脸上挂不住,他也不会搞个文凭装装门面。
79年,改革开放的口号刚提出来,香港首富就在自己的老家粤省捐钱修大学。
那么多钱杜兆辉是不可能捐的,杜家的资产和首富还差了等级,杜兆辉也不是当家人。但一两百万港币杜兆辉还是能做主的,也就是杜大少爷在香港买一台车的价钱。
他对特别喜欢的女朋友,也会送车送楼,一般喜欢的就送名牌包。
香港女明星的身价也不过如此,在她们身上花钱,她们会讨杜大少爷欢心。
给华清大学捐钱,能给杜兆辉带来好处。
有些好处是无形的,杜兆辉是标准的商人想法,以小利博大利,有好处的事他肯定干。
杜兆辉把自己想法一说,向导也很意外。
“……应该是能的。”
给学校捐钱肯定行,香港来的有钱小开真是有钱任性。
但这钱别管捐给谁,都是落在了华国的建设上,向导也不是汉奸,有钱的港商支援国家建设还不赶紧答应下来么。
这下子找学校,就更名正言顺了。
80年代,以私人名义给华清大学捐款的还很少,学校靠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还是众多高校中,国家拨款第一序列位置的。可谁会嫌钱多?这种没什么要求的捐钱,也能解决学校的一部分难题,一些比较小众的课题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搞课题的教授们申请不到足够的经费,情绪还得学校来安抚。
学校能怎么办?
校长也不能造钱!
有人捐款,当然是能接受的。
这又不是来华国搞间谍活动的外国人,是香港的商人,香港人也是华人,再过12年就要回归了,这钱华清大学要的毫无压力。
很快,接待杜兆辉的,就变成了校办的主任。
“像杜先生这样的爱国同志,正是我们需要的啊!”
具体捐多少钱,是不是专款专项,杜兆辉还没有细谈。但根据透漏出来的信息,这是一笔上百万的私人捐款。主任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一下子捐上百万,肯定是爱国的咯。
杜琤荣的普通话不好不差,带着港式普通话特有的口音,但能正常交流。
“是这样的,我来华清之前,受公司同事的请托,希望能顺便见一见他的女儿,去年考上华清大学,叫夏晓兰,老家是豫南省的。”
什么院系,夏大军根本搞不明白。
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夏大军还不知道夏晓兰考上华清了呢。
不过这倒是好查,问问学生事务处的,查一查去年的录取名单,籍贯和姓名都知道,还能找不出一个学生吗?
很快,杜兆辉要查的资料就出来了。
“夏晓兰,1984年入学华清建筑系,豫南省安庆人……”
“就这个了!”
夏大军就是豫南省安庆人,名字籍贯和性别都对的上,不用怕是重名的。
……
夏晓兰刚刚下课,系里老师就找她。
她以为是说英语竞赛的事,这件事是最近比较重要的。
去了办公室却很意外:
“您说,有港商找我?”
系主任挺重视这件事。
建筑系别的同学就算了,夏晓兰同学的问题就要慎重对待下。不是说系主任要拍马屁,是上次季雅的事儿没处理好,系主任觉得有点亏心。
夏晓兰身上的是非有点多,这也不是夏同学的错。
“这次是好事,港商是想给华清捐款。”
捐款和见她有什么关系?
夏晓兰扒拉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香港的一个都不认识——哦不,除了一个刘天全!
刘天全见她,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是说刘天全现在失势了,没空去管之前的矛盾冲突?难道刘天全这是又起来了,想到曾经丢了面子,刻意来找麻烦?不晓得舅舅刘勇知不知道,没有手机的年代就是很麻烦,就算刘勇就在京城,夏晓兰也不可能马上联系上他确认情况。
但在学校里,就算是刘天全来找麻烦,夏晓兰也不怕的。
大学生的身份就是保护,夏晓兰不信刘天全敢在校园里做什么。
抱着这种心态,夏晓兰跟着系主任去校办。
她本来就刚刚下课,穿的很随意,没有刻意打扮过,好在衣服整洁,素着一张脸什么场合也不怵。系主任也不知道捐款的港商为什么要见夏晓兰,不放心就亲自跟着来看看。
办公室里杜兆辉等了好久。
查档案,查到了要去通知建筑系,系里面还要等夏晓兰下课,一层层的任务分派完成,想要快也不可能。
那港商见学生,总不能连课都不让学生上完吧?
华清的学风是很耿直的,来捐款他们欢迎,不过上百万的捐款,还不至于让所有人跪下来叫爸爸。校规要遵守,领导也有自己的风骨!
杜兆辉面前的茶杯都续了两回水,校办的领导谈兴很浓,和杜兆辉聊天。
探究一下港商为什么要来给华清捐款,也是领导的职责所在。杜兆辉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他就是临时起意,
就是为了刷存在感,不仅是要给华清捐,以后还得给别的大学捐!
这人等的不耐烦,夏晓兰终于跟着系主任来了,系主任走前面,夏晓兰走后面。华清的办公室装修也不好,桌椅都是老式的,打扫的再干净也显得老旧,在杜大少爷看来是绝对的陋室。
什么文化氛围杜兆辉是不懂的,他就知道夏晓兰走进来,整个办公室一瞬间就亮堂了——蓬荜生辉,杜兆辉脑子里一下冒出来这个成语,以他的文化水平来说,这词用的恰不恰当根本管不了,已经是杜大少爷最好的发挥。
lt;/divgt;
lt;/divgt; ↑返回顶部↑
夏晓兰记得90年代末的时候,闽省那边爆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走私案,不仅涉案的金额巨大,牵扯进去的闽省干部也很多,主犯潜逃了十来年才被引渡回国受审……或许,这件大案已有先兆的,像陆军学院这样和当地完全没有牵扯的,反而能放开手脚去行动?
搞不懂的事夏晓兰也不深究,让康伟去找潘三是为了确保周诚没事儿。
就像周国秉说的,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夏晓兰对周诚的挂心不会少,这种事却不能帮周诚忙,就像周诚不可能替她写作业,不可能替她去参加英语竞赛,心疼夏晓兰熬夜复习也没办法替夏晓兰把学业搞定。
带着对周诚的担心,夏晓兰还得集中精神搞定英语竞赛和期末考试。
帮于奶奶找家人,就全靠英语竞赛的结果了。
本来是随便参加一下的比赛,越到后面,夏晓兰越是不得不认真。
……
85年的京城,和杜兆辉想象中差不多。
不是说破旧,而是这个城市的气氛比较严肃。要说整齐统一,肯定是比正在修建中的鹏城气派,而香港那种地方,中环全是人挤人,停车位都不好找。但在京城,长安街最宽的地方有120米,最窄的地方是60米,香港连六车道都极少,一般就是两车道。
高高的楼,窄窄的街,杜兆辉从前就觉得哪里不舒服,现在知道了,那是有点憋。
憋屈,不敞亮。
所以富豪们都往山顶搬,半山别墅那么贵,只有住在那些地方,心情才不压抑。
香港还是受限于总面积太小。
当然,要说高楼耸立的现代都市感,85年的京城还是比不过香港的。
华国的经济之前停滞发展很多年,改革开放几年,还没有缓过劲儿来呢。
杜兆辉比乔治好的地方,他知道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联合声明都签署了,香港早晚要回归的。
杜兆辉还想在内地赚钱,他对京城不是嫌弃,越是没有开发的地方,越是有赚到钱的机会,杜兆辉坐在车里,视线一直在观察整个城市的情况。
车子是租的。
85年当然是能租到车的。
别说85年,从解放后到70年代,京城同样能叫到“出租车”,车型以福特和华沙20为主,在市区有专门的站点停放,可以电话和上门叫车,不可谓不方便……就是一公里两毛五的打车价,在改革开放以前,普通市民是绝对坐不起的。
这些出租车的主要业务还是替国家机关和单位服务。
现在福特和华沙的车型落伍了,皇冠和奥迪100更有档次,只要不怕花钱,奔驰车也能租到手。
杜大少爷当然不缺钱,他还请了个向导,替他讲京城的情况。
作为在鹏城投资上亿的港商,拜托鹏城驻京办替杜兆辉找来的向导十分尽职,会说粤语,也会讲普通话,还会英文,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被重用,杜兆辉也不会讨厌。
杜兆辉要去华清大学,向导也侃侃而谈:
“华清大学始建于1911年,原本是华清学堂……”
巴拉巴拉一大堆,讲的倒是不乏味,和杜兆辉想的一样,是华国很厉害的大学。
华国的高考录取率很恐怖,杜兆辉一路听着向导吹捧,一路其实想的是别的事。夏大军要不是救了他两次,杜兆辉才不会亲自来找他女儿。
他就是挺好奇,夏大军那智商,生个女儿还能考上华清大学。
除了这点,对别的一点期待都没有。
他也希望夏大军的女儿不要误会,忽然有香港阔少找上门,绝对不是看上她。杜兆辉觉得自己还是很受女人欢迎的,至于那些女人是喜欢他的钱还是人——who
care?!
“我们最好是去找学校出面,您可能不知道,学生们对这种情况都会很警惕……”
向导尽量用简单的语句去说明国内的情况。
学校管理的严,学生也很循规蹈矩,忽然一个香港人跑来说“跟我回香港见你爸”,等待杜大少爷的绝对不是兴高采烈的女学生,而是派出所的公安!
远远的,华清园的大门出现在视线中,杜兆辉同意了向导的意见:“那就找学校吧……等等,你刚才说什么,华清大学在华国很有实力?”
见一个保镖的女儿哪有那么重要,杜兆辉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认为自己可以在京城刷一波存在感。学首富做慈善,博取政府的好感总行吧。
第614章 港商要见你(2更)
香港的大学是和国外学的,历来有接受私人捐款的习惯。
向母校捐款,或者直接就是喜欢某所学校,就向该大学捐一笔钱,是有钱人们经常做的事。
有的是图名,有的是图别的。
杜兆辉又不是对华清心生向往,这所内地的高校再怎么厉害,也折服不了杜兆辉……杜大少爷的文凭是半卖半送的,要不是他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个个都要争宠,杜兆辉自己脸上挂不住,他也不会搞个文凭装装门面。
79年,改革开放的口号刚提出来,香港首富就在自己的老家粤省捐钱修大学。
那么多钱杜兆辉是不可能捐的,杜家的资产和首富还差了等级,杜兆辉也不是当家人。但一两百万港币杜兆辉还是能做主的,也就是杜大少爷在香港买一台车的价钱。
他对特别喜欢的女朋友,也会送车送楼,一般喜欢的就送名牌包。
香港女明星的身价也不过如此,在她们身上花钱,她们会讨杜大少爷欢心。
给华清大学捐钱,能给杜兆辉带来好处。
有些好处是无形的,杜兆辉是标准的商人想法,以小利博大利,有好处的事他肯定干。
杜兆辉把自己想法一说,向导也很意外。
“……应该是能的。”
给学校捐钱肯定行,香港来的有钱小开真是有钱任性。
但这钱别管捐给谁,都是落在了华国的建设上,向导也不是汉奸,有钱的港商支援国家建设还不赶紧答应下来么。
这下子找学校,就更名正言顺了。
80年代,以私人名义给华清大学捐款的还很少,学校靠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还是众多高校中,国家拨款第一序列位置的。可谁会嫌钱多?这种没什么要求的捐钱,也能解决学校的一部分难题,一些比较小众的课题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搞课题的教授们申请不到足够的经费,情绪还得学校来安抚。
学校能怎么办?
校长也不能造钱!
有人捐款,当然是能接受的。
这又不是来华国搞间谍活动的外国人,是香港的商人,香港人也是华人,再过12年就要回归了,这钱华清大学要的毫无压力。
很快,接待杜兆辉的,就变成了校办的主任。
“像杜先生这样的爱国同志,正是我们需要的啊!”
具体捐多少钱,是不是专款专项,杜兆辉还没有细谈。但根据透漏出来的信息,这是一笔上百万的私人捐款。主任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一下子捐上百万,肯定是爱国的咯。
杜琤荣的普通话不好不差,带着港式普通话特有的口音,但能正常交流。
“是这样的,我来华清之前,受公司同事的请托,希望能顺便见一见他的女儿,去年考上华清大学,叫夏晓兰,老家是豫南省的。”
什么院系,夏大军根本搞不明白。
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夏大军还不知道夏晓兰考上华清了呢。
不过这倒是好查,问问学生事务处的,查一查去年的录取名单,籍贯和姓名都知道,还能找不出一个学生吗?
很快,杜兆辉要查的资料就出来了。
“夏晓兰,1984年入学华清建筑系,豫南省安庆人……”
“就这个了!”
夏大军就是豫南省安庆人,名字籍贯和性别都对的上,不用怕是重名的。
……
夏晓兰刚刚下课,系里老师就找她。
她以为是说英语竞赛的事,这件事是最近比较重要的。
去了办公室却很意外:
“您说,有港商找我?”
系主任挺重视这件事。
建筑系别的同学就算了,夏晓兰同学的问题就要慎重对待下。不是说系主任要拍马屁,是上次季雅的事儿没处理好,系主任觉得有点亏心。
夏晓兰身上的是非有点多,这也不是夏同学的错。
“这次是好事,港商是想给华清捐款。”
捐款和见她有什么关系?
夏晓兰扒拉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香港的一个都不认识——哦不,除了一个刘天全!
刘天全见她,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是说刘天全现在失势了,没空去管之前的矛盾冲突?难道刘天全这是又起来了,想到曾经丢了面子,刻意来找麻烦?不晓得舅舅刘勇知不知道,没有手机的年代就是很麻烦,就算刘勇就在京城,夏晓兰也不可能马上联系上他确认情况。
但在学校里,就算是刘天全来找麻烦,夏晓兰也不怕的。
大学生的身份就是保护,夏晓兰不信刘天全敢在校园里做什么。
抱着这种心态,夏晓兰跟着系主任去校办。
她本来就刚刚下课,穿的很随意,没有刻意打扮过,好在衣服整洁,素着一张脸什么场合也不怵。系主任也不知道捐款的港商为什么要见夏晓兰,不放心就亲自跟着来看看。
办公室里杜兆辉等了好久。
查档案,查到了要去通知建筑系,系里面还要等夏晓兰下课,一层层的任务分派完成,想要快也不可能。
那港商见学生,总不能连课都不让学生上完吧?
华清的学风是很耿直的,来捐款他们欢迎,不过上百万的捐款,还不至于让所有人跪下来叫爸爸。校规要遵守,领导也有自己的风骨!
杜兆辉面前的茶杯都续了两回水,校办的领导谈兴很浓,和杜兆辉聊天。
探究一下港商为什么要来给华清捐款,也是领导的职责所在。杜兆辉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他就是临时起意,
就是为了刷存在感,不仅是要给华清捐,以后还得给别的大学捐!
这人等的不耐烦,夏晓兰终于跟着系主任来了,系主任走前面,夏晓兰走后面。华清的办公室装修也不好,桌椅都是老式的,打扫的再干净也显得老旧,在杜大少爷看来是绝对的陋室。
什么文化氛围杜兆辉是不懂的,他就知道夏晓兰走进来,整个办公室一瞬间就亮堂了——蓬荜生辉,杜兆辉脑子里一下冒出来这个成语,以他的文化水平来说,这词用的恰不恰当根本管不了,已经是杜大少爷最好的发挥。
lt;/divgt;
lt;/divgt;
搞不懂的事夏晓兰也不深究,让康伟去找潘三是为了确保周诚没事儿。
就像周国秉说的,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夏晓兰对周诚的挂心不会少,这种事却不能帮周诚忙,就像周诚不可能替她写作业,不可能替她去参加英语竞赛,心疼夏晓兰熬夜复习也没办法替夏晓兰把学业搞定。
带着对周诚的担心,夏晓兰还得集中精神搞定英语竞赛和期末考试。
帮于奶奶找家人,就全靠英语竞赛的结果了。
本来是随便参加一下的比赛,越到后面,夏晓兰越是不得不认真。
……
85年的京城,和杜兆辉想象中差不多。
不是说破旧,而是这个城市的气氛比较严肃。要说整齐统一,肯定是比正在修建中的鹏城气派,而香港那种地方,中环全是人挤人,停车位都不好找。但在京城,长安街最宽的地方有120米,最窄的地方是60米,香港连六车道都极少,一般就是两车道。
高高的楼,窄窄的街,杜兆辉从前就觉得哪里不舒服,现在知道了,那是有点憋。
憋屈,不敞亮。
所以富豪们都往山顶搬,半山别墅那么贵,只有住在那些地方,心情才不压抑。
香港还是受限于总面积太小。
当然,要说高楼耸立的现代都市感,85年的京城还是比不过香港的。
华国的经济之前停滞发展很多年,改革开放几年,还没有缓过劲儿来呢。
杜兆辉比乔治好的地方,他知道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联合声明都签署了,香港早晚要回归的。
杜兆辉还想在内地赚钱,他对京城不是嫌弃,越是没有开发的地方,越是有赚到钱的机会,杜兆辉坐在车里,视线一直在观察整个城市的情况。
车子是租的。
85年当然是能租到车的。
别说85年,从解放后到70年代,京城同样能叫到“出租车”,车型以福特和华沙20为主,在市区有专门的站点停放,可以电话和上门叫车,不可谓不方便……就是一公里两毛五的打车价,在改革开放以前,普通市民是绝对坐不起的。
这些出租车的主要业务还是替国家机关和单位服务。
现在福特和华沙的车型落伍了,皇冠和奥迪100更有档次,只要不怕花钱,奔驰车也能租到手。
杜大少爷当然不缺钱,他还请了个向导,替他讲京城的情况。
作为在鹏城投资上亿的港商,拜托鹏城驻京办替杜兆辉找来的向导十分尽职,会说粤语,也会讲普通话,还会英文,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被重用,杜兆辉也不会讨厌。
杜兆辉要去华清大学,向导也侃侃而谈:
“华清大学始建于1911年,原本是华清学堂……”
巴拉巴拉一大堆,讲的倒是不乏味,和杜兆辉想的一样,是华国很厉害的大学。
华国的高考录取率很恐怖,杜兆辉一路听着向导吹捧,一路其实想的是别的事。夏大军要不是救了他两次,杜兆辉才不会亲自来找他女儿。
他就是挺好奇,夏大军那智商,生个女儿还能考上华清大学。
除了这点,对别的一点期待都没有。
他也希望夏大军的女儿不要误会,忽然有香港阔少找上门,绝对不是看上她。杜兆辉觉得自己还是很受女人欢迎的,至于那些女人是喜欢他的钱还是人——who
care?!
“我们最好是去找学校出面,您可能不知道,学生们对这种情况都会很警惕……”
向导尽量用简单的语句去说明国内的情况。
学校管理的严,学生也很循规蹈矩,忽然一个香港人跑来说“跟我回香港见你爸”,等待杜大少爷的绝对不是兴高采烈的女学生,而是派出所的公安!
远远的,华清园的大门出现在视线中,杜兆辉同意了向导的意见:“那就找学校吧……等等,你刚才说什么,华清大学在华国很有实力?”
见一个保镖的女儿哪有那么重要,杜兆辉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认为自己可以在京城刷一波存在感。学首富做慈善,博取政府的好感总行吧。
第614章 港商要见你(2更)
香港的大学是和国外学的,历来有接受私人捐款的习惯。
向母校捐款,或者直接就是喜欢某所学校,就向该大学捐一笔钱,是有钱人们经常做的事。
有的是图名,有的是图别的。
杜兆辉又不是对华清心生向往,这所内地的高校再怎么厉害,也折服不了杜兆辉……杜大少爷的文凭是半卖半送的,要不是他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个个都要争宠,杜兆辉自己脸上挂不住,他也不会搞个文凭装装门面。
79年,改革开放的口号刚提出来,香港首富就在自己的老家粤省捐钱修大学。
那么多钱杜兆辉是不可能捐的,杜家的资产和首富还差了等级,杜兆辉也不是当家人。但一两百万港币杜兆辉还是能做主的,也就是杜大少爷在香港买一台车的价钱。
他对特别喜欢的女朋友,也会送车送楼,一般喜欢的就送名牌包。
香港女明星的身价也不过如此,在她们身上花钱,她们会讨杜大少爷欢心。
给华清大学捐钱,能给杜兆辉带来好处。
有些好处是无形的,杜兆辉是标准的商人想法,以小利博大利,有好处的事他肯定干。
杜兆辉把自己想法一说,向导也很意外。
“……应该是能的。”
给学校捐钱肯定行,香港来的有钱小开真是有钱任性。
但这钱别管捐给谁,都是落在了华国的建设上,向导也不是汉奸,有钱的港商支援国家建设还不赶紧答应下来么。
这下子找学校,就更名正言顺了。
80年代,以私人名义给华清大学捐款的还很少,学校靠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还是众多高校中,国家拨款第一序列位置的。可谁会嫌钱多?这种没什么要求的捐钱,也能解决学校的一部分难题,一些比较小众的课题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搞课题的教授们申请不到足够的经费,情绪还得学校来安抚。
学校能怎么办?
校长也不能造钱!
有人捐款,当然是能接受的。
这又不是来华国搞间谍活动的外国人,是香港的商人,香港人也是华人,再过12年就要回归了,这钱华清大学要的毫无压力。
很快,接待杜兆辉的,就变成了校办的主任。
“像杜先生这样的爱国同志,正是我们需要的啊!”
具体捐多少钱,是不是专款专项,杜兆辉还没有细谈。但根据透漏出来的信息,这是一笔上百万的私人捐款。主任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一下子捐上百万,肯定是爱国的咯。
杜琤荣的普通话不好不差,带着港式普通话特有的口音,但能正常交流。
“是这样的,我来华清之前,受公司同事的请托,希望能顺便见一见他的女儿,去年考上华清大学,叫夏晓兰,老家是豫南省的。”
什么院系,夏大军根本搞不明白。
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夏大军还不知道夏晓兰考上华清了呢。
不过这倒是好查,问问学生事务处的,查一查去年的录取名单,籍贯和姓名都知道,还能找不出一个学生吗?
很快,杜兆辉要查的资料就出来了。
“夏晓兰,1984年入学华清建筑系,豫南省安庆人……”
“就这个了!”
夏大军就是豫南省安庆人,名字籍贯和性别都对的上,不用怕是重名的。
……
夏晓兰刚刚下课,系里老师就找她。
她以为是说英语竞赛的事,这件事是最近比较重要的。
去了办公室却很意外:
“您说,有港商找我?”
系主任挺重视这件事。
建筑系别的同学就算了,夏晓兰同学的问题就要慎重对待下。不是说系主任要拍马屁,是上次季雅的事儿没处理好,系主任觉得有点亏心。
夏晓兰身上的是非有点多,这也不是夏同学的错。
“这次是好事,港商是想给华清捐款。”
捐款和见她有什么关系?
夏晓兰扒拉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香港的一个都不认识——哦不,除了一个刘天全!
刘天全见她,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是说刘天全现在失势了,没空去管之前的矛盾冲突?难道刘天全这是又起来了,想到曾经丢了面子,刻意来找麻烦?不晓得舅舅刘勇知不知道,没有手机的年代就是很麻烦,就算刘勇就在京城,夏晓兰也不可能马上联系上他确认情况。
但在学校里,就算是刘天全来找麻烦,夏晓兰也不怕的。
大学生的身份就是保护,夏晓兰不信刘天全敢在校园里做什么。
抱着这种心态,夏晓兰跟着系主任去校办。
她本来就刚刚下课,穿的很随意,没有刻意打扮过,好在衣服整洁,素着一张脸什么场合也不怵。系主任也不知道捐款的港商为什么要见夏晓兰,不放心就亲自跟着来看看。
办公室里杜兆辉等了好久。
查档案,查到了要去通知建筑系,系里面还要等夏晓兰下课,一层层的任务分派完成,想要快也不可能。
那港商见学生,总不能连课都不让学生上完吧?
华清的学风是很耿直的,来捐款他们欢迎,不过上百万的捐款,还不至于让所有人跪下来叫爸爸。校规要遵守,领导也有自己的风骨!
杜兆辉面前的茶杯都续了两回水,校办的领导谈兴很浓,和杜兆辉聊天。
探究一下港商为什么要来给华清捐款,也是领导的职责所在。杜兆辉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他就是临时起意,
就是为了刷存在感,不仅是要给华清捐,以后还得给别的大学捐!
这人等的不耐烦,夏晓兰终于跟着系主任来了,系主任走前面,夏晓兰走后面。华清的办公室装修也不好,桌椅都是老式的,打扫的再干净也显得老旧,在杜大少爷看来是绝对的陋室。
什么文化氛围杜兆辉是不懂的,他就知道夏晓兰走进来,整个办公室一瞬间就亮堂了——蓬荜生辉,杜兆辉脑子里一下冒出来这个成语,以他的文化水平来说,这词用的恰不恰当根本管不了,已经是杜大少爷最好的发挥。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