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比如特种部队的乔二,比如提前一个月也不见得能排到的名医生富二,比如建筑高材生富三,比如硕博连读的乔小麦等等。

    可谓是人才辈出。

    后来教舍重修后,再也没出过像他们这等优秀的人才了。

    所以古人说的话很有历史依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乔小麦对回去不抱任何希望,只迫切地希望致富的大门快点敞开。

    她对五岁前的记忆很模糊,只依稀记得,家里第一次盖房应该是在88年,她二伯母家的大堂弟和小婶婶家的小堂弟都是这年生的,一个三月,一个八月,他们家盖房子就在这之后。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她老娘常跟她念叨这段往事。

    当年家里盖房,她被安排在二伯母家跟乔玉梅挤一床,晚上,两人玩耍时为抢一个塑胶袋,被乔玉梅推倒在地,头碰到桌角,额头上缝了三针,长大后只能用刘海遮住疤痕。

    郑幺妹固执地认为若不是乔玉梅将她推倒,让她破相,她也不至于到三十岁还没嫁出去。

    乔小麦不敢苟同,她认为如果郑幺妹的择婿标准能够降低一点,她应该早就嫁出去了。

    毕竟额角上那小小的疤痕不足以影响她倾国倾城胜莫愁的容貌。(自封的!)

    正回忆往事中,被郑幺妹轻拍后脑勺唤醒,认真叮嘱她道,“麦麦,前面就是富三叔家了,到了那,要叫人,知道吗?”

    乔小麦点头,极不耐烦道,“知道了,妈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用你一直提醒,”

    郑幺妹笑着帮她理了理额前的刘海,用哄小孩子的语气含着宠溺地说,“是,我们家麦麦长大了,昨个都会自己穿衣服了,”

    乔小麦嘴角抽抽,没有再说话。

    不过,现在的郑幺妹还真温柔,她心里嘀咕。

    到底经历怎样的巨变,让温柔似水仙花般的郑幺妹变成了二十年后的毒舌彪悍妈。

    只感叹,时间啊,它是最高端的魔法师。

    不知是富姓带富了富家,还是富家为了配上这富姓而使劲浑身解数地发家致富,远远地,乔小麦就看到了重生以来第一幢楼房,在土房当道的乔家村,富家的两层小楼房是那么的鹤立鸡群。

    乔家村前身叫乔家庄,民国时期,乔家先祖乔万财是江北地区有名的大户大富之家,乔家庄是他名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庄园,乔建国的爷爷乔鑫诚是二房庶子,因性子温良,不善争权夺势,又因为嘴笨口拙,不善于逢迎拍马、巴结讨巧,不得老爷子宠爱,分家时,只得了这个最不打眼的庄园和附近百余亩田地。

    他好文不好商,而文人又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钱财之物虽不至于厌恶,但也不那么看重,自是不屑跟那些为了家财而斗得你死我活的兄弟们为伍,对于自己没分到乔家名下之前产业也不在意。

    后来大房长子当家,他连同妻妾孩子被发配到这个小庄园做了名靠收租子过活的地主爷。

    他为人宽厚、大度,待人和善、亲切,耳根子也很软,见不得佃户为了交不起租子跪在他面前哭诉,便经常减免租税,并常常接济周边穷农,落得个仁义、好善之名。

    名是落下来了,但同时家里的财政也开始吃紧起来,那时佃户们大多诚实、纯朴,但也不乏有利用他的善心装穷不交粮不交租子的佃户,他平日只一心钻研学问,对经营管家之事,十窍通了九窍,待人处世也只讲究‘仁’‘义’二字,渐渐的,到了乔建国爷爷乔博文这代,空有地主爷的名衔,而没了地主爷的腰缠万贯。

    乔鑫诚有两个老婆,大老婆李氏为他育有三女一男,小老婆刘氏生有一子养在李氏名下,她比乔鑫诚小了近二十岁,儿子不亲,膝下无女,丈夫倒是宠她,只是太过迂腐、刻板、没啥情趣,眼见家道中落,觉得这日子也没啥盼头了,便裹了自己的私己,跟后山一养蜂的外乡人跑了。

    乔鑫诚知道后,恼羞成怒,怒极攻心,一时间想不开,在哀嚎一声家门不幸中与世长辞。

    乔博文接管掌家,本欲励精图治、百废待兴、重振家业、振兴乔家时,中国解放了。

    1950年,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土改、文革期间,地主们被纷纷打倒,土地也被没收,乔家因为先前的‘广结善缘’,没有被老百姓揭发、检举,归为地主、乡绅一流,因此躲过了被批斗的厄运,改革开放后,地主们平反,但土地已经全面收归国有,乔家也不例外。

    乔家庄自此改名为乔家村,乔家的祖产百亩良田也成了生产队的公有田,所以乔家村并不大,整个乔家村加上后来迁居过来的也不过五六十户人家,随便站在谁家墙头上都能看见富家这漂亮、高耸的两层小楼。

    楼房门口,富三婶正往车上铺稻草,见他们过去,大老远地便迎了过来,“咋过来了,昨个不是告诉你们在家里等着就行,”

    “不碍事,路不好走,去接我们还得回头,太麻烦了,”

    “有啥麻烦的,又不是骑自行车,加上油门,不过两分钟的路,”见郑幺妹拎着篮子一路走来,脸都红了,额头都冒了一层细细的汗,她 ↑返回顶部↑
    大,比如特种部队的乔二,比如提前一个月也不见得能排到的名医生富二,比如建筑高材生富三,比如硕博连读的乔小麦等等。

    可谓是人才辈出。

    后来教舍重修后,再也没出过像他们这等优秀的人才了。

    所以古人说的话很有历史依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乔小麦对回去不抱任何希望,只迫切地希望致富的大门快点敞开。

    她对五岁前的记忆很模糊,只依稀记得,家里第一次盖房应该是在88年,她二伯母家的大堂弟和小婶婶家的小堂弟都是这年生的,一个三月,一个八月,他们家盖房子就在这之后。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她老娘常跟她念叨这段往事。

    当年家里盖房,她被安排在二伯母家跟乔玉梅挤一床,晚上,两人玩耍时为抢一个塑胶袋,被乔玉梅推倒在地,头碰到桌角,额头上缝了三针,长大后只能用刘海遮住疤痕。

    郑幺妹固执地认为若不是乔玉梅将她推倒,让她破相,她也不至于到三十岁还没嫁出去。

    乔小麦不敢苟同,她认为如果郑幺妹的择婿标准能够降低一点,她应该早就嫁出去了。

    毕竟额角上那小小的疤痕不足以影响她倾国倾城胜莫愁的容貌。(自封的!)

    正回忆往事中,被郑幺妹轻拍后脑勺唤醒,认真叮嘱她道,“麦麦,前面就是富三叔家了,到了那,要叫人,知道吗?”

    乔小麦点头,极不耐烦道,“知道了,妈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用你一直提醒,”

    郑幺妹笑着帮她理了理额前的刘海,用哄小孩子的语气含着宠溺地说,“是,我们家麦麦长大了,昨个都会自己穿衣服了,”

    乔小麦嘴角抽抽,没有再说话。

    不过,现在的郑幺妹还真温柔,她心里嘀咕。

    到底经历怎样的巨变,让温柔似水仙花般的郑幺妹变成了二十年后的毒舌彪悍妈。

    只感叹,时间啊,它是最高端的魔法师。

    不知是富姓带富了富家,还是富家为了配上这富姓而使劲浑身解数地发家致富,远远地,乔小麦就看到了重生以来第一幢楼房,在土房当道的乔家村,富家的两层小楼房是那么的鹤立鸡群。

    乔家村前身叫乔家庄,民国时期,乔家先祖乔万财是江北地区有名的大户大富之家,乔家庄是他名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庄园,乔建国的爷爷乔鑫诚是二房庶子,因性子温良,不善争权夺势,又因为嘴笨口拙,不善于逢迎拍马、巴结讨巧,不得老爷子宠爱,分家时,只得了这个最不打眼的庄园和附近百余亩田地。

    他好文不好商,而文人又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钱财之物虽不至于厌恶,但也不那么看重,自是不屑跟那些为了家财而斗得你死我活的兄弟们为伍,对于自己没分到乔家名下之前产业也不在意。

    后来大房长子当家,他连同妻妾孩子被发配到这个小庄园做了名靠收租子过活的地主爷。

    他为人宽厚、大度,待人和善、亲切,耳根子也很软,见不得佃户为了交不起租子跪在他面前哭诉,便经常减免租税,并常常接济周边穷农,落得个仁义、好善之名。

    名是落下来了,但同时家里的财政也开始吃紧起来,那时佃户们大多诚实、纯朴,但也不乏有利用他的善心装穷不交粮不交租子的佃户,他平日只一心钻研学问,对经营管家之事,十窍通了九窍,待人处世也只讲究‘仁’‘义’二字,渐渐的,到了乔建国爷爷乔博文这代,空有地主爷的名衔,而没了地主爷的腰缠万贯。

    乔鑫诚有两个老婆,大老婆李氏为他育有三女一男,小老婆刘氏生有一子养在李氏名下,她比乔鑫诚小了近二十岁,儿子不亲,膝下无女,丈夫倒是宠她,只是太过迂腐、刻板、没啥情趣,眼见家道中落,觉得这日子也没啥盼头了,便裹了自己的私己,跟后山一养蜂的外乡人跑了。

    乔鑫诚知道后,恼羞成怒,怒极攻心,一时间想不开,在哀嚎一声家门不幸中与世长辞。

    乔博文接管掌家,本欲励精图治、百废待兴、重振家业、振兴乔家时,中国解放了。

    1950年,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土改、文革期间,地主们被纷纷打倒,土地也被没收,乔家因为先前的‘广结善缘’,没有被老百姓揭发、检举,归为地主、乡绅一流,因此躲过了被批斗的厄运,改革开放后,地主们平反,但土地已经全面收归国有,乔家也不例外。

    乔家庄自此改名为乔家村,乔家的祖产百亩良田也成了生产队的公有田,所以乔家村并不大,整个乔家村加上后来迁居过来的也不过五六十户人家,随便站在谁家墙头上都能看见富家这漂亮、高耸的两层小楼。

    楼房门口,富三婶正往车上铺稻草,见他们过去,大老远地便迎了过来,“咋过来了,昨个不是告诉你们在家里等着就行,”

    “不碍事,路不好走,去接我们还得回头,太麻烦了,”

    “有啥麻烦的,又不是骑自行车,加上油门,不过两分钟的路,”见郑幺妹拎着篮子一路走来,脸都红了,额头都冒了一层细细的汗,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