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7
占理,负了女儿,现在又当着众仆役的面喝斥女儿,这换谁也咽不下这口气啊,于是叫一帮亲戚朋友来讨说法。
太姥爷烦不胜烦,只能让二夫人带着孩子先回英国,等时局稳定下来再说。
46年,太太姥姥去世,49年,中国解放,国内情况基本稳定后,太姥爷就去英国把二夫人和孩子们接了回来,53年,二夫人的父亲去世,一家人回英国参加葬礼,二夫人留下来陪年迈的老母亲,二舅公留下来打理家族生意,小舅公和姥姥回国继续学习中医。
58年,姥姥嫁给儒雅英俊的姥爷后,太姥爷便将家业传给长房长子的大舅公,把养身调理的祖传秘方留给女儿傍身,之后和小舅公一起回英国,太姥爷是去定居,小舅公则继续学习西医。
66年文化大革命,远在英国的太姥爷得知消息后,让大舅公带上家人轻减行李和姥姥一家先去香港,然后从香港坐轮渡去英国会合,姥爷不愿意抛下双亲,让姥姥带着孩子先走,姥姥不肯,在姥爷的一夜劝说下,这才答应带孩子先走,到英国后再想办法把他们一家接过去,结果,大夫人将船票偷去给了自己娘家侄子。
没有船票,去不成香港,也到不了英国,姥爷只能先带着姥姥及年幼的郑幺妹连夜离开沪市,回柳泉镇的老家跟父母会合,文革期间,郑老太爷和太奶相继去世。
姥姥因怕有人拿她的海外关系说事,便一直没敢跟英国那边联系,文革后,失去联系,在这期间,二舅公百般打探国内情况,得知大舅公携家眷去了香港,又从香港去了美国,温而家位于沪市的宅子被政府收回,郑家的房子被大火燃尽,小妹和妹婿以及侄女音信全无。
直至吴uncle把玉镯交给乔小麦带回来,这段往事才得以披露。
吴家和温家是世交,大舅公的女儿和吴uncle年岁相当,可15岁的吴uncle却喜欢7岁的郑舒妍,吴伯母还开玩笑说,给两个孩子定娃娃,所以,吴uncle一直当郑舒妍是她的小媳妇。
吴家当年也在那艘船上,大舅公之所以没阻止大太太,一是,对父亲不满,二是,想摆脱小妹,跟吴家结亲。
结果,吴家在香港定居,跟香港本土的富商联姻。
去年姥姥已经跟家人联系上了,并且去了英国跟年迈身体却硬朗健康的老父老母见了面,这次舅公回国,一是为了参加乔栋和莫妮卡的订婚典礼,二是想把上海的老房子或要或买回来,海外逃难出去的华侨都回国把祖产买了回来。
乔小麦上世并没听过这段往事,那时她正值高考,后来上了大学后又迷上游戏,只知道姥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可那些亲人于她而言太过陌生,再者舅公舅母、表舅表姨、表哥表姐们都是英式教育,虽然年龄跟大哥相仿,但给她的感觉是非常的沉默内敛、不好相处,还有英国人非常注重**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039;s house is his castle”。
所以,除了每年一次的家族聚会和必要的人情来往外,她从不主动跟舅公那边的人联系。
一来,没啥可说的,二来,上世乔家、郑家的财富跟温家相比,只是尚可,乔妈为了避嫌,也没逼着她跟表哥、表姐们交好。
再后来,她恋爱、失恋、考研、读博、炒股、赚钱、开个人工作室……忙着连自己老爸老妈老哥都很少见,更何况这些半道跑出来的亲戚们。
依稀记得,家里只有大哥跟几位表哥处的来,他们年岁相当,比较有话题聊。
她甚至以为英国的太姥姥不是姥姥的母亲,不然三个孩子,怎么独把姥姥扔在国内,她对太姥爷也是有怨言的,以为他重男轻女,原因同上。
原来姥姥不仅是混血儿,和小舅公还是龙凤胎,可两人长的一点都不像,姥姥若不说自己是混血儿,没人看出她是混血儿,除了五官过于精致外,她长的非常东方。
小舅公和二舅公比中国老头五官显立体,鼻梁很高,眼窝很深很有内涵,气质都很儒雅,但这份儒雅又不像姥爷的那种,儒雅中带着点疏离和淡漠,不过看得出来对姥姥很是思想,跟小辈们讲诉过去时光时,眼眶中隐隐有泪水闪烁。
见到乔小麦,小舅公有些激动,直说她长得很像姥姥年轻时,说在此之前他对姥姥的印象永远定格在姥姥送他和太姥爷上渡轮时的情景,一身粉色旗袍,长发挽成髻,轮船开了老远,还在招手挥别,四十年来,每当想起那一幕,心就疼的跟针扎一样,说该一起走的,一起走的。
乔小麦用英语安慰他说:小舅公,您无须自责,若姥姥当时跟你们去了英国,也就没有我漂亮的老妈,没有我漂亮的老妈也就没有长的很像姥姥年轻时的我,所以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我和妈妈都是姥姥青春美貌的延续,您以后再回忆起往事觉得不够生动时,我可以穿着当年的服装将原景重现。
然后,略有些严肃刻板的二舅公和小舅公笑了,他们只是看起来冷漠淡然,其实骨子里非常注重亲情,对唯一的小妹妹是真的很思念,爱屋及乌对长的像妹妹的乔小麦也是一眼就欢喜上了。
姥姥有问起大舅公和大太姥姥现在情 ↑返回顶部↑
太姥爷烦不胜烦,只能让二夫人带着孩子先回英国,等时局稳定下来再说。
46年,太太姥姥去世,49年,中国解放,国内情况基本稳定后,太姥爷就去英国把二夫人和孩子们接了回来,53年,二夫人的父亲去世,一家人回英国参加葬礼,二夫人留下来陪年迈的老母亲,二舅公留下来打理家族生意,小舅公和姥姥回国继续学习中医。
58年,姥姥嫁给儒雅英俊的姥爷后,太姥爷便将家业传给长房长子的大舅公,把养身调理的祖传秘方留给女儿傍身,之后和小舅公一起回英国,太姥爷是去定居,小舅公则继续学习西医。
66年文化大革命,远在英国的太姥爷得知消息后,让大舅公带上家人轻减行李和姥姥一家先去香港,然后从香港坐轮渡去英国会合,姥爷不愿意抛下双亲,让姥姥带着孩子先走,姥姥不肯,在姥爷的一夜劝说下,这才答应带孩子先走,到英国后再想办法把他们一家接过去,结果,大夫人将船票偷去给了自己娘家侄子。
没有船票,去不成香港,也到不了英国,姥爷只能先带着姥姥及年幼的郑幺妹连夜离开沪市,回柳泉镇的老家跟父母会合,文革期间,郑老太爷和太奶相继去世。
姥姥因怕有人拿她的海外关系说事,便一直没敢跟英国那边联系,文革后,失去联系,在这期间,二舅公百般打探国内情况,得知大舅公携家眷去了香港,又从香港去了美国,温而家位于沪市的宅子被政府收回,郑家的房子被大火燃尽,小妹和妹婿以及侄女音信全无。
直至吴uncle把玉镯交给乔小麦带回来,这段往事才得以披露。
吴家和温家是世交,大舅公的女儿和吴uncle年岁相当,可15岁的吴uncle却喜欢7岁的郑舒妍,吴伯母还开玩笑说,给两个孩子定娃娃,所以,吴uncle一直当郑舒妍是她的小媳妇。
吴家当年也在那艘船上,大舅公之所以没阻止大太太,一是,对父亲不满,二是,想摆脱小妹,跟吴家结亲。
结果,吴家在香港定居,跟香港本土的富商联姻。
去年姥姥已经跟家人联系上了,并且去了英国跟年迈身体却硬朗健康的老父老母见了面,这次舅公回国,一是为了参加乔栋和莫妮卡的订婚典礼,二是想把上海的老房子或要或买回来,海外逃难出去的华侨都回国把祖产买了回来。
乔小麦上世并没听过这段往事,那时她正值高考,后来上了大学后又迷上游戏,只知道姥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可那些亲人于她而言太过陌生,再者舅公舅母、表舅表姨、表哥表姐们都是英式教育,虽然年龄跟大哥相仿,但给她的感觉是非常的沉默内敛、不好相处,还有英国人非常注重**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039;s house is his castle”。
所以,除了每年一次的家族聚会和必要的人情来往外,她从不主动跟舅公那边的人联系。
一来,没啥可说的,二来,上世乔家、郑家的财富跟温家相比,只是尚可,乔妈为了避嫌,也没逼着她跟表哥、表姐们交好。
再后来,她恋爱、失恋、考研、读博、炒股、赚钱、开个人工作室……忙着连自己老爸老妈老哥都很少见,更何况这些半道跑出来的亲戚们。
依稀记得,家里只有大哥跟几位表哥处的来,他们年岁相当,比较有话题聊。
她甚至以为英国的太姥姥不是姥姥的母亲,不然三个孩子,怎么独把姥姥扔在国内,她对太姥爷也是有怨言的,以为他重男轻女,原因同上。
原来姥姥不仅是混血儿,和小舅公还是龙凤胎,可两人长的一点都不像,姥姥若不说自己是混血儿,没人看出她是混血儿,除了五官过于精致外,她长的非常东方。
小舅公和二舅公比中国老头五官显立体,鼻梁很高,眼窝很深很有内涵,气质都很儒雅,但这份儒雅又不像姥爷的那种,儒雅中带着点疏离和淡漠,不过看得出来对姥姥很是思想,跟小辈们讲诉过去时光时,眼眶中隐隐有泪水闪烁。
见到乔小麦,小舅公有些激动,直说她长得很像姥姥年轻时,说在此之前他对姥姥的印象永远定格在姥姥送他和太姥爷上渡轮时的情景,一身粉色旗袍,长发挽成髻,轮船开了老远,还在招手挥别,四十年来,每当想起那一幕,心就疼的跟针扎一样,说该一起走的,一起走的。
乔小麦用英语安慰他说:小舅公,您无须自责,若姥姥当时跟你们去了英国,也就没有我漂亮的老妈,没有我漂亮的老妈也就没有长的很像姥姥年轻时的我,所以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我和妈妈都是姥姥青春美貌的延续,您以后再回忆起往事觉得不够生动时,我可以穿着当年的服装将原景重现。
然后,略有些严肃刻板的二舅公和小舅公笑了,他们只是看起来冷漠淡然,其实骨子里非常注重亲情,对唯一的小妹妹是真的很思念,爱屋及乌对长的像妹妹的乔小麦也是一眼就欢喜上了。
姥姥有问起大舅公和大太姥姥现在情 ↑返回顶部↑
占理,负了女儿,现在又当着众仆役的面喝斥女儿,这换谁也咽不下这口气啊,于是叫一帮亲戚朋友来讨说法。
太姥爷烦不胜烦,只能让二夫人带着孩子先回英国,等时局稳定下来再说。
46年,太太姥姥去世,49年,中国解放,国内情况基本稳定后,太姥爷就去英国把二夫人和孩子们接了回来,53年,二夫人的父亲去世,一家人回英国参加葬礼,二夫人留下来陪年迈的老母亲,二舅公留下来打理家族生意,小舅公和姥姥回国继续学习中医。
58年,姥姥嫁给儒雅英俊的姥爷后,太姥爷便将家业传给长房长子的大舅公,把养身调理的祖传秘方留给女儿傍身,之后和小舅公一起回英国,太姥爷是去定居,小舅公则继续学习西医。
66年文化大革命,远在英国的太姥爷得知消息后,让大舅公带上家人轻减行李和姥姥一家先去香港,然后从香港坐轮渡去英国会合,姥爷不愿意抛下双亲,让姥姥带着孩子先走,姥姥不肯,在姥爷的一夜劝说下,这才答应带孩子先走,到英国后再想办法把他们一家接过去,结果,大夫人将船票偷去给了自己娘家侄子。
没有船票,去不成香港,也到不了英国,姥爷只能先带着姥姥及年幼的郑幺妹连夜离开沪市,回柳泉镇的老家跟父母会合,文革期间,郑老太爷和太奶相继去世。
姥姥因怕有人拿她的海外关系说事,便一直没敢跟英国那边联系,文革后,失去联系,在这期间,二舅公百般打探国内情况,得知大舅公携家眷去了香港,又从香港去了美国,温而家位于沪市的宅子被政府收回,郑家的房子被大火燃尽,小妹和妹婿以及侄女音信全无。
直至吴uncle把玉镯交给乔小麦带回来,这段往事才得以披露。
吴家和温家是世交,大舅公的女儿和吴uncle年岁相当,可15岁的吴uncle却喜欢7岁的郑舒妍,吴伯母还开玩笑说,给两个孩子定娃娃,所以,吴uncle一直当郑舒妍是她的小媳妇。
吴家当年也在那艘船上,大舅公之所以没阻止大太太,一是,对父亲不满,二是,想摆脱小妹,跟吴家结亲。
结果,吴家在香港定居,跟香港本土的富商联姻。
去年姥姥已经跟家人联系上了,并且去了英国跟年迈身体却硬朗健康的老父老母见了面,这次舅公回国,一是为了参加乔栋和莫妮卡的订婚典礼,二是想把上海的老房子或要或买回来,海外逃难出去的华侨都回国把祖产买了回来。
乔小麦上世并没听过这段往事,那时她正值高考,后来上了大学后又迷上游戏,只知道姥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可那些亲人于她而言太过陌生,再者舅公舅母、表舅表姨、表哥表姐们都是英式教育,虽然年龄跟大哥相仿,但给她的感觉是非常的沉默内敛、不好相处,还有英国人非常注重**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039;s house is his castle”。
所以,除了每年一次的家族聚会和必要的人情来往外,她从不主动跟舅公那边的人联系。
一来,没啥可说的,二来,上世乔家、郑家的财富跟温家相比,只是尚可,乔妈为了避嫌,也没逼着她跟表哥、表姐们交好。
再后来,她恋爱、失恋、考研、读博、炒股、赚钱、开个人工作室……忙着连自己老爸老妈老哥都很少见,更何况这些半道跑出来的亲戚们。
依稀记得,家里只有大哥跟几位表哥处的来,他们年岁相当,比较有话题聊。
她甚至以为英国的太姥姥不是姥姥的母亲,不然三个孩子,怎么独把姥姥扔在国内,她对太姥爷也是有怨言的,以为他重男轻女,原因同上。
原来姥姥不仅是混血儿,和小舅公还是龙凤胎,可两人长的一点都不像,姥姥若不说自己是混血儿,没人看出她是混血儿,除了五官过于精致外,她长的非常东方。
小舅公和二舅公比中国老头五官显立体,鼻梁很高,眼窝很深很有内涵,气质都很儒雅,但这份儒雅又不像姥爷的那种,儒雅中带着点疏离和淡漠,不过看得出来对姥姥很是思想,跟小辈们讲诉过去时光时,眼眶中隐隐有泪水闪烁。
见到乔小麦,小舅公有些激动,直说她长得很像姥姥年轻时,说在此之前他对姥姥的印象永远定格在姥姥送他和太姥爷上渡轮时的情景,一身粉色旗袍,长发挽成髻,轮船开了老远,还在招手挥别,四十年来,每当想起那一幕,心就疼的跟针扎一样,说该一起走的,一起走的。
乔小麦用英语安慰他说:小舅公,您无须自责,若姥姥当时跟你们去了英国,也就没有我漂亮的老妈,没有我漂亮的老妈也就没有长的很像姥姥年轻时的我,所以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我和妈妈都是姥姥青春美貌的延续,您以后再回忆起往事觉得不够生动时,我可以穿着当年的服装将原景重现。
然后,略有些严肃刻板的二舅公和小舅公笑了,他们只是看起来冷漠淡然,其实骨子里非常注重亲情,对唯一的小妹妹是真的很思念,爱屋及乌对长的像妹妹的乔小麦也是一眼就欢喜上了。
姥姥有问起大舅公和大太姥姥现在情
太姥爷烦不胜烦,只能让二夫人带着孩子先回英国,等时局稳定下来再说。
46年,太太姥姥去世,49年,中国解放,国内情况基本稳定后,太姥爷就去英国把二夫人和孩子们接了回来,53年,二夫人的父亲去世,一家人回英国参加葬礼,二夫人留下来陪年迈的老母亲,二舅公留下来打理家族生意,小舅公和姥姥回国继续学习中医。
58年,姥姥嫁给儒雅英俊的姥爷后,太姥爷便将家业传给长房长子的大舅公,把养身调理的祖传秘方留给女儿傍身,之后和小舅公一起回英国,太姥爷是去定居,小舅公则继续学习西医。
66年文化大革命,远在英国的太姥爷得知消息后,让大舅公带上家人轻减行李和姥姥一家先去香港,然后从香港坐轮渡去英国会合,姥爷不愿意抛下双亲,让姥姥带着孩子先走,姥姥不肯,在姥爷的一夜劝说下,这才答应带孩子先走,到英国后再想办法把他们一家接过去,结果,大夫人将船票偷去给了自己娘家侄子。
没有船票,去不成香港,也到不了英国,姥爷只能先带着姥姥及年幼的郑幺妹连夜离开沪市,回柳泉镇的老家跟父母会合,文革期间,郑老太爷和太奶相继去世。
姥姥因怕有人拿她的海外关系说事,便一直没敢跟英国那边联系,文革后,失去联系,在这期间,二舅公百般打探国内情况,得知大舅公携家眷去了香港,又从香港去了美国,温而家位于沪市的宅子被政府收回,郑家的房子被大火燃尽,小妹和妹婿以及侄女音信全无。
直至吴uncle把玉镯交给乔小麦带回来,这段往事才得以披露。
吴家和温家是世交,大舅公的女儿和吴uncle年岁相当,可15岁的吴uncle却喜欢7岁的郑舒妍,吴伯母还开玩笑说,给两个孩子定娃娃,所以,吴uncle一直当郑舒妍是她的小媳妇。
吴家当年也在那艘船上,大舅公之所以没阻止大太太,一是,对父亲不满,二是,想摆脱小妹,跟吴家结亲。
结果,吴家在香港定居,跟香港本土的富商联姻。
去年姥姥已经跟家人联系上了,并且去了英国跟年迈身体却硬朗健康的老父老母见了面,这次舅公回国,一是为了参加乔栋和莫妮卡的订婚典礼,二是想把上海的老房子或要或买回来,海外逃难出去的华侨都回国把祖产买了回来。
乔小麦上世并没听过这段往事,那时她正值高考,后来上了大学后又迷上游戏,只知道姥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可那些亲人于她而言太过陌生,再者舅公舅母、表舅表姨、表哥表姐们都是英式教育,虽然年龄跟大哥相仿,但给她的感觉是非常的沉默内敛、不好相处,还有英国人非常注重**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039;s house is his castle”。
所以,除了每年一次的家族聚会和必要的人情来往外,她从不主动跟舅公那边的人联系。
一来,没啥可说的,二来,上世乔家、郑家的财富跟温家相比,只是尚可,乔妈为了避嫌,也没逼着她跟表哥、表姐们交好。
再后来,她恋爱、失恋、考研、读博、炒股、赚钱、开个人工作室……忙着连自己老爸老妈老哥都很少见,更何况这些半道跑出来的亲戚们。
依稀记得,家里只有大哥跟几位表哥处的来,他们年岁相当,比较有话题聊。
她甚至以为英国的太姥姥不是姥姥的母亲,不然三个孩子,怎么独把姥姥扔在国内,她对太姥爷也是有怨言的,以为他重男轻女,原因同上。
原来姥姥不仅是混血儿,和小舅公还是龙凤胎,可两人长的一点都不像,姥姥若不说自己是混血儿,没人看出她是混血儿,除了五官过于精致外,她长的非常东方。
小舅公和二舅公比中国老头五官显立体,鼻梁很高,眼窝很深很有内涵,气质都很儒雅,但这份儒雅又不像姥爷的那种,儒雅中带着点疏离和淡漠,不过看得出来对姥姥很是思想,跟小辈们讲诉过去时光时,眼眶中隐隐有泪水闪烁。
见到乔小麦,小舅公有些激动,直说她长得很像姥姥年轻时,说在此之前他对姥姥的印象永远定格在姥姥送他和太姥爷上渡轮时的情景,一身粉色旗袍,长发挽成髻,轮船开了老远,还在招手挥别,四十年来,每当想起那一幕,心就疼的跟针扎一样,说该一起走的,一起走的。
乔小麦用英语安慰他说:小舅公,您无须自责,若姥姥当时跟你们去了英国,也就没有我漂亮的老妈,没有我漂亮的老妈也就没有长的很像姥姥年轻时的我,所以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我和妈妈都是姥姥青春美貌的延续,您以后再回忆起往事觉得不够生动时,我可以穿着当年的服装将原景重现。
然后,略有些严肃刻板的二舅公和小舅公笑了,他们只是看起来冷漠淡然,其实骨子里非常注重亲情,对唯一的小妹妹是真的很思念,爱屋及乌对长的像妹妹的乔小麦也是一眼就欢喜上了。
姥姥有问起大舅公和大太姥姥现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