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
“不考科举,书院要怎么办下去?”
“傅云八股文写得好,才让她当制艺助教的,术业有专攻嘛,你不想考科举,我们想啊!”
杂七杂八的反对声,但没人说到点子上。
傅云英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学生们忙闭上嘴巴,等她开口。
“山长的良苦用心,你到现在也没看明白。”傅云英道,“山长并不反对科举,他只是反对仅仅为了科举。”
山长本人便是科举出身,怎么会轻视科举?科举考试固定在四书五经之中,固然限制思维,导致许多学子读死书、死读书,但它是目前最公平、最公正、最有效的选拔官吏制度,打破贵族世袭体系,让天下百姓无论贫富贵贱都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
学生们都沉默了。
傅云英站起身,笑了笑,朝对方拱手,“虽然我每次考课皆名列前茅,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敢妄自尊大,不过辅导你们几个的八股文,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完,抬脚便走。
……
后来,斋堂争吵的事传到姜伯春耳朵里,他惩罚几个学生抄写《师说》,一人抄五十遍。
托他们的福,傅云英在书院的威望又上了一个台阶。没人再嘀咕她不配为助教了。
……
雪后天气晴朗,但积雪却多日不化。
韩氏打发下人送口信到书院,问傅云英什么时候回去过年。贡院街那边东西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启程。
她最近忙着编纂一本专门讲制艺的书,需要参考大量书籍,估摸着没时间回黄州县,让铺子里的掌柜带口信回去征求傅四老爷的意见。
傅四老爷得知傅云英成了书院助教,觉得她现在应该就和孙先生一样是个夫子了,生怕扰了她的事业,对掌柜说:“告诉少爷,回不来就不回了,免得赶来赶去过不好年,家里都好着呢,用不着惦记,等暖和了我去那边看她。”
让掌柜装了满满一船的年货送到武昌府。
傅云英不回去,傅云启也不想回去,韩氏什么都听女儿的,于是三人加上蹭饭吃的袁三留在武昌府过年。
书院过年有一个半月的假期,学生们基本都是湖广本地人,临近过年时,陆陆续续收拾行囊,几个同乡凑钱雇骡车一起回家。
主讲们大多也归乡和家人团聚,剩下的要么是拖儿带女受不了旅途波折,要么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干脆留在武昌府过年,顺便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副讲中有好几位屡次乡试落第,到现在仍然不放弃,一旦考中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考不上进士一辈子也当不了大官,但并不是人人都盯着会试那几百个名额,能当个芝麻小官光耀门楣,大部分读书人就心满意足了。
即使有赵师爷和书院其他教授从旁指导,傅云英一个人仍然忙不过来,需要助手,袁三、傅云启、钟天禄自然都愿意出力,除此之外,她还找赵琪、杜嘉贞帮忙。
那天书院学生在东斋前列队等候山长训话,她顶着众人异样的眼光走到杜嘉贞面前,请他协助自己。
周围叽叽喳喳的学生顿时安静下来,彼此交换眼神,等他们俩闹翻。
杜嘉贞面色古怪,带着点防备和讥讽,冷冷道:“为什么要我帮你?”
傅云英微笑着说:“我要为院中学生编写指导时文写作的册子,但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你是书院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有你相助,我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杜嘉贞嘴唇轻抿,没说话。
……
编写册子这个差事听起来繁琐,但每个人都求之不得,按书院历来的规矩,编好书册后,经教授们修改,将副本送交朝廷相看,获得许可,书院便可自行刊印,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从前只有藏经阁的管干有资格编书,傅云英在藏经阁帮忙期间,跟随管干学了很多编纂书目的知识。
她自入院以来,每写一篇八股文,还要写心得体会,学生们向她请教问题,她每一个都记录下来,将大家的探讨和见解也全部写在纸上。通过分析每个学子写八股文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她积累了大量素材。
素材总结好,翻遍藏经阁的藏书后,她决定编写一本辅导八股文写作的《制艺手册》,内容用不着艰深,只求通俗易懂,因为这份手册面向天下所有学子,主要是启蒙所用。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傅云英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等先完成了《破题》这个章节后,才把这事透露给赵师爷和姜伯春知道,然后将草稿送交两位长辈点评。
时下关于八股文写作的书不是没有,但大多数是教学子们投机取巧的猜题文章,或者是艰涩的长篇大论,还没有人用简单的语言系统地分析四书五经、朱熹集注和八股文写作。
如果之前有人说书院的学生要编一本制艺手册,姜伯春和赵师爷可能要笑掉大牙,但傅云英却直接把草稿给他们两看,两人目瞪口呆,牙齿是没掉,下巴合不上了。
这 ↑返回顶部↑
“傅云八股文写得好,才让她当制艺助教的,术业有专攻嘛,你不想考科举,我们想啊!”
杂七杂八的反对声,但没人说到点子上。
傅云英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学生们忙闭上嘴巴,等她开口。
“山长的良苦用心,你到现在也没看明白。”傅云英道,“山长并不反对科举,他只是反对仅仅为了科举。”
山长本人便是科举出身,怎么会轻视科举?科举考试固定在四书五经之中,固然限制思维,导致许多学子读死书、死读书,但它是目前最公平、最公正、最有效的选拔官吏制度,打破贵族世袭体系,让天下百姓无论贫富贵贱都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
学生们都沉默了。
傅云英站起身,笑了笑,朝对方拱手,“虽然我每次考课皆名列前茅,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敢妄自尊大,不过辅导你们几个的八股文,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完,抬脚便走。
……
后来,斋堂争吵的事传到姜伯春耳朵里,他惩罚几个学生抄写《师说》,一人抄五十遍。
托他们的福,傅云英在书院的威望又上了一个台阶。没人再嘀咕她不配为助教了。
……
雪后天气晴朗,但积雪却多日不化。
韩氏打发下人送口信到书院,问傅云英什么时候回去过年。贡院街那边东西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启程。
她最近忙着编纂一本专门讲制艺的书,需要参考大量书籍,估摸着没时间回黄州县,让铺子里的掌柜带口信回去征求傅四老爷的意见。
傅四老爷得知傅云英成了书院助教,觉得她现在应该就和孙先生一样是个夫子了,生怕扰了她的事业,对掌柜说:“告诉少爷,回不来就不回了,免得赶来赶去过不好年,家里都好着呢,用不着惦记,等暖和了我去那边看她。”
让掌柜装了满满一船的年货送到武昌府。
傅云英不回去,傅云启也不想回去,韩氏什么都听女儿的,于是三人加上蹭饭吃的袁三留在武昌府过年。
书院过年有一个半月的假期,学生们基本都是湖广本地人,临近过年时,陆陆续续收拾行囊,几个同乡凑钱雇骡车一起回家。
主讲们大多也归乡和家人团聚,剩下的要么是拖儿带女受不了旅途波折,要么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干脆留在武昌府过年,顺便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副讲中有好几位屡次乡试落第,到现在仍然不放弃,一旦考中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考不上进士一辈子也当不了大官,但并不是人人都盯着会试那几百个名额,能当个芝麻小官光耀门楣,大部分读书人就心满意足了。
即使有赵师爷和书院其他教授从旁指导,傅云英一个人仍然忙不过来,需要助手,袁三、傅云启、钟天禄自然都愿意出力,除此之外,她还找赵琪、杜嘉贞帮忙。
那天书院学生在东斋前列队等候山长训话,她顶着众人异样的眼光走到杜嘉贞面前,请他协助自己。
周围叽叽喳喳的学生顿时安静下来,彼此交换眼神,等他们俩闹翻。
杜嘉贞面色古怪,带着点防备和讥讽,冷冷道:“为什么要我帮你?”
傅云英微笑着说:“我要为院中学生编写指导时文写作的册子,但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你是书院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有你相助,我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杜嘉贞嘴唇轻抿,没说话。
……
编写册子这个差事听起来繁琐,但每个人都求之不得,按书院历来的规矩,编好书册后,经教授们修改,将副本送交朝廷相看,获得许可,书院便可自行刊印,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从前只有藏经阁的管干有资格编书,傅云英在藏经阁帮忙期间,跟随管干学了很多编纂书目的知识。
她自入院以来,每写一篇八股文,还要写心得体会,学生们向她请教问题,她每一个都记录下来,将大家的探讨和见解也全部写在纸上。通过分析每个学子写八股文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她积累了大量素材。
素材总结好,翻遍藏经阁的藏书后,她决定编写一本辅导八股文写作的《制艺手册》,内容用不着艰深,只求通俗易懂,因为这份手册面向天下所有学子,主要是启蒙所用。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傅云英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等先完成了《破题》这个章节后,才把这事透露给赵师爷和姜伯春知道,然后将草稿送交两位长辈点评。
时下关于八股文写作的书不是没有,但大多数是教学子们投机取巧的猜题文章,或者是艰涩的长篇大论,还没有人用简单的语言系统地分析四书五经、朱熹集注和八股文写作。
如果之前有人说书院的学生要编一本制艺手册,姜伯春和赵师爷可能要笑掉大牙,但傅云英却直接把草稿给他们两看,两人目瞪口呆,牙齿是没掉,下巴合不上了。
这 ↑返回顶部↑
“不考科举,书院要怎么办下去?”
“傅云八股文写得好,才让她当制艺助教的,术业有专攻嘛,你不想考科举,我们想啊!”
杂七杂八的反对声,但没人说到点子上。
傅云英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学生们忙闭上嘴巴,等她开口。
“山长的良苦用心,你到现在也没看明白。”傅云英道,“山长并不反对科举,他只是反对仅仅为了科举。”
山长本人便是科举出身,怎么会轻视科举?科举考试固定在四书五经之中,固然限制思维,导致许多学子读死书、死读书,但它是目前最公平、最公正、最有效的选拔官吏制度,打破贵族世袭体系,让天下百姓无论贫富贵贱都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
学生们都沉默了。
傅云英站起身,笑了笑,朝对方拱手,“虽然我每次考课皆名列前茅,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敢妄自尊大,不过辅导你们几个的八股文,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完,抬脚便走。
……
后来,斋堂争吵的事传到姜伯春耳朵里,他惩罚几个学生抄写《师说》,一人抄五十遍。
托他们的福,傅云英在书院的威望又上了一个台阶。没人再嘀咕她不配为助教了。
……
雪后天气晴朗,但积雪却多日不化。
韩氏打发下人送口信到书院,问傅云英什么时候回去过年。贡院街那边东西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启程。
她最近忙着编纂一本专门讲制艺的书,需要参考大量书籍,估摸着没时间回黄州县,让铺子里的掌柜带口信回去征求傅四老爷的意见。
傅四老爷得知傅云英成了书院助教,觉得她现在应该就和孙先生一样是个夫子了,生怕扰了她的事业,对掌柜说:“告诉少爷,回不来就不回了,免得赶来赶去过不好年,家里都好着呢,用不着惦记,等暖和了我去那边看她。”
让掌柜装了满满一船的年货送到武昌府。
傅云英不回去,傅云启也不想回去,韩氏什么都听女儿的,于是三人加上蹭饭吃的袁三留在武昌府过年。
书院过年有一个半月的假期,学生们基本都是湖广本地人,临近过年时,陆陆续续收拾行囊,几个同乡凑钱雇骡车一起回家。
主讲们大多也归乡和家人团聚,剩下的要么是拖儿带女受不了旅途波折,要么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干脆留在武昌府过年,顺便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副讲中有好几位屡次乡试落第,到现在仍然不放弃,一旦考中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考不上进士一辈子也当不了大官,但并不是人人都盯着会试那几百个名额,能当个芝麻小官光耀门楣,大部分读书人就心满意足了。
即使有赵师爷和书院其他教授从旁指导,傅云英一个人仍然忙不过来,需要助手,袁三、傅云启、钟天禄自然都愿意出力,除此之外,她还找赵琪、杜嘉贞帮忙。
那天书院学生在东斋前列队等候山长训话,她顶着众人异样的眼光走到杜嘉贞面前,请他协助自己。
周围叽叽喳喳的学生顿时安静下来,彼此交换眼神,等他们俩闹翻。
杜嘉贞面色古怪,带着点防备和讥讽,冷冷道:“为什么要我帮你?”
傅云英微笑着说:“我要为院中学生编写指导时文写作的册子,但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你是书院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有你相助,我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杜嘉贞嘴唇轻抿,没说话。
……
编写册子这个差事听起来繁琐,但每个人都求之不得,按书院历来的规矩,编好书册后,经教授们修改,将副本送交朝廷相看,获得许可,书院便可自行刊印,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从前只有藏经阁的管干有资格编书,傅云英在藏经阁帮忙期间,跟随管干学了很多编纂书目的知识。
她自入院以来,每写一篇八股文,还要写心得体会,学生们向她请教问题,她每一个都记录下来,将大家的探讨和见解也全部写在纸上。通过分析每个学子写八股文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她积累了大量素材。
素材总结好,翻遍藏经阁的藏书后,她决定编写一本辅导八股文写作的《制艺手册》,内容用不着艰深,只求通俗易懂,因为这份手册面向天下所有学子,主要是启蒙所用。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傅云英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等先完成了《破题》这个章节后,才把这事透露给赵师爷和姜伯春知道,然后将草稿送交两位长辈点评。
时下关于八股文写作的书不是没有,但大多数是教学子们投机取巧的猜题文章,或者是艰涩的长篇大论,还没有人用简单的语言系统地分析四书五经、朱熹集注和八股文写作。
如果之前有人说书院的学生要编一本制艺手册,姜伯春和赵师爷可能要笑掉大牙,但傅云英却直接把草稿给他们两看,两人目瞪口呆,牙齿是没掉,下巴合不上了。
这
“傅云八股文写得好,才让她当制艺助教的,术业有专攻嘛,你不想考科举,我们想啊!”
杂七杂八的反对声,但没人说到点子上。
傅云英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学生们忙闭上嘴巴,等她开口。
“山长的良苦用心,你到现在也没看明白。”傅云英道,“山长并不反对科举,他只是反对仅仅为了科举。”
山长本人便是科举出身,怎么会轻视科举?科举考试固定在四书五经之中,固然限制思维,导致许多学子读死书、死读书,但它是目前最公平、最公正、最有效的选拔官吏制度,打破贵族世袭体系,让天下百姓无论贫富贵贱都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
学生们都沉默了。
傅云英站起身,笑了笑,朝对方拱手,“虽然我每次考课皆名列前茅,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敢妄自尊大,不过辅导你们几个的八股文,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完,抬脚便走。
……
后来,斋堂争吵的事传到姜伯春耳朵里,他惩罚几个学生抄写《师说》,一人抄五十遍。
托他们的福,傅云英在书院的威望又上了一个台阶。没人再嘀咕她不配为助教了。
……
雪后天气晴朗,但积雪却多日不化。
韩氏打发下人送口信到书院,问傅云英什么时候回去过年。贡院街那边东西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启程。
她最近忙着编纂一本专门讲制艺的书,需要参考大量书籍,估摸着没时间回黄州县,让铺子里的掌柜带口信回去征求傅四老爷的意见。
傅四老爷得知傅云英成了书院助教,觉得她现在应该就和孙先生一样是个夫子了,生怕扰了她的事业,对掌柜说:“告诉少爷,回不来就不回了,免得赶来赶去过不好年,家里都好着呢,用不着惦记,等暖和了我去那边看她。”
让掌柜装了满满一船的年货送到武昌府。
傅云英不回去,傅云启也不想回去,韩氏什么都听女儿的,于是三人加上蹭饭吃的袁三留在武昌府过年。
书院过年有一个半月的假期,学生们基本都是湖广本地人,临近过年时,陆陆续续收拾行囊,几个同乡凑钱雇骡车一起回家。
主讲们大多也归乡和家人团聚,剩下的要么是拖儿带女受不了旅途波折,要么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干脆留在武昌府过年,顺便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副讲中有好几位屡次乡试落第,到现在仍然不放弃,一旦考中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考不上进士一辈子也当不了大官,但并不是人人都盯着会试那几百个名额,能当个芝麻小官光耀门楣,大部分读书人就心满意足了。
即使有赵师爷和书院其他教授从旁指导,傅云英一个人仍然忙不过来,需要助手,袁三、傅云启、钟天禄自然都愿意出力,除此之外,她还找赵琪、杜嘉贞帮忙。
那天书院学生在东斋前列队等候山长训话,她顶着众人异样的眼光走到杜嘉贞面前,请他协助自己。
周围叽叽喳喳的学生顿时安静下来,彼此交换眼神,等他们俩闹翻。
杜嘉贞面色古怪,带着点防备和讥讽,冷冷道:“为什么要我帮你?”
傅云英微笑着说:“我要为院中学生编写指导时文写作的册子,但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你是书院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有你相助,我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杜嘉贞嘴唇轻抿,没说话。
……
编写册子这个差事听起来繁琐,但每个人都求之不得,按书院历来的规矩,编好书册后,经教授们修改,将副本送交朝廷相看,获得许可,书院便可自行刊印,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从前只有藏经阁的管干有资格编书,傅云英在藏经阁帮忙期间,跟随管干学了很多编纂书目的知识。
她自入院以来,每写一篇八股文,还要写心得体会,学生们向她请教问题,她每一个都记录下来,将大家的探讨和见解也全部写在纸上。通过分析每个学子写八股文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她积累了大量素材。
素材总结好,翻遍藏经阁的藏书后,她决定编写一本辅导八股文写作的《制艺手册》,内容用不着艰深,只求通俗易懂,因为这份手册面向天下所有学子,主要是启蒙所用。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傅云英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等先完成了《破题》这个章节后,才把这事透露给赵师爷和姜伯春知道,然后将草稿送交两位长辈点评。
时下关于八股文写作的书不是没有,但大多数是教学子们投机取巧的猜题文章,或者是艰涩的长篇大论,还没有人用简单的语言系统地分析四书五经、朱熹集注和八股文写作。
如果之前有人说书院的学生要编一本制艺手册,姜伯春和赵师爷可能要笑掉大牙,但傅云英却直接把草稿给他们两看,两人目瞪口呆,牙齿是没掉,下巴合不上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