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案前,手里拈了一支笔,细细勾勒一丛兰花。

    范维屏没敢吭声,站在一边等。

    赵善姐画完几笔,淡淡道:“我已经命人收拾行李,过几日,我要南下。”

    范维屏一惊,试探着问:“母亲,您要回乡?”

    赵善姐摇摇头,搁下笔,走到盆架前洗手,丫头小心伺候,帮她擦干手上的水滴。

    她的手保养得很好,指节修长柔韧,指甲浑圆。

    虽然年老,却依旧精神矍铄,眼神明亮。

    赵善姐坐在书案前的大圈椅上,喝口茶,“不,我要去荆襄。”

    范维屏愣住了。

    “荆襄?”

    “不错。我听琬姐说,荆襄开设学堂,专门招收女子,教授女子技艺。有的教织绣,有的教养蚕,有的教算账,有的教医术,有的教庖厨……我可以教她们绘画。”

    范维屏皱了皱眉,母亲如今儿孙绕膝,应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才对,他知道母亲喜欢画画,但自己如今已经是阁老了,母亲用不着辛苦持家,想要收徒弟,就和以前一样,在家教几个女学生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去荆襄?

    那可是个民风彪悍、又穷又破的地方,傅云英招抚流民,兴建市镇,才不过开了个头,母亲怎么能去那种地方?

    “母亲,琬姐、琴姐都成婚了,您还可以再招别的女学生,用不着去那么远。”

    赵善姐轻轻一笑,摇了摇头,挥挥手,支开丫鬟。

    丫鬟们躬身退出去。

    “儿啊,湖广的人都知道,娘当年待字闺中,家中贫苦,出不起嫁妆,无人敢娶。后来娘一个月内画就一箱工笔画,范家欣喜若狂,将我娶进家门……”

    赵善姐回忆往事,双眼微微眯起,皱纹深刻。

    范维屏认真听着。

    赵善姐嗤笑,“世人都喜欢听好故事……一个月画一箱子工笔画,可能吗?”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

    “儿啊,娘小的时候,家里还很富裕。赵家是望族,我们虽然是庶出的远支,也不至于吃不饱饭。可我摊上了一个好赌的兄弟,他把家产给败光了,包括我祖父留给我的嫁妆。”

    说到这,赵善姐冷笑。即使隔了这么多年,她还记得自己当年的绝望和无助。

    “我娘偏心我兄弟,因为我是女儿,我兄弟是儿子,凡事我都得让一步。我兄弟把我的嫁妆挥霍光了,我娘不心疼我,还继续变卖田产给我兄弟还债,逼我卖画,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可我师从名士,一幅画可以卖十两银子。我娘、我兄弟、我嫂子,所有人都逼我,如果我不画,他们就打我,骂我,不给我饭吃,大冷的天,罚我跪在石砖地上……”

    “娘!”听到这里,范维屏眼圈发红,站了起来,“您怎么从来没告诉我这些!”

    赵善姐淡淡一笑。

    “都是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好说的。”

    范维屏叹口气。

    赵善姐接着道:“后来我的画出名了,要价更高,我兄弟和我嫂子怕我嫁人以后不管娘家,一边卖画,一边装穷,谁来求亲,就狮子大开口,要几万两彩礼。我兄弟要把我嫁给我嫂子的弟弟,那样我一辈子都得听他的话。范家原本和我们家定了亲,见我娘贪婪,老太太气得倒仰,要悔亲。”

    “我知道,如果我不嫁出去,一辈子都逃脱不了兄弟和嫂子的控制。我兄弟还是好赌,经常不在家,我娘和我嫂子看着我,不让我出门。我一边画客商定的画,一边偷偷画自己的画,然后把画藏起来……就为了这,我眼睛都要熬瞎了……等我攒够一箱子画,范家人再来谈亲事的时候,我骗走丫鬟,冲到正堂,把一箱子画倒出来给他们看,告诉范家人,这就是我的嫁妆。”

    时至今日,赵善姐还记得那天冲进堂屋的情景。

    哗啦啦一声,她当着所有人的面,翻开一直藏在床底下的黑棋箱子,把画全都倒出来。

    她知道,那是唯一的机会,如果动作慢了,自己可能被拉进去,那以后,她就真的逃不出去了。

    范家人看到那一箱子工笔画,喜不自胜,而母亲和兄弟目瞪口呆。

    当年的痛苦和辛酸,是多么沉重,如今说来,不过是几句话而已。

    赵善姐那时候只有十几岁,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什么见识,胆子小,性情老实本分。

    对她来说,鼓起勇气反抗家人,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直到成功摆脱母亲兄弟,嫁进范家,她才感觉到后怕。

    世人不知她的艰辛,都把那一箱子画当成雅事传唱,说她家贫苦,她埋头作画,于一个月内凑够嫁妆。

    范家妯娌拿这事问她,她笑而不语,没有多说。

    说出来有什么用?妯娌们也许会同情她,怜惜她,然后转头就把这事传得沸沸扬扬。

    嫁入范家后,她怕范家人也和娘家人一样贪婪,借口忙于家务,不再作画。

    她画怕了,看到画笔就恶心。

    直到丈夫逝世,为 ↑返回顶部↑
    案前,手里拈了一支笔,细细勾勒一丛兰花。

    范维屏没敢吭声,站在一边等。

    赵善姐画完几笔,淡淡道:“我已经命人收拾行李,过几日,我要南下。”

    范维屏一惊,试探着问:“母亲,您要回乡?”

    赵善姐摇摇头,搁下笔,走到盆架前洗手,丫头小心伺候,帮她擦干手上的水滴。

    她的手保养得很好,指节修长柔韧,指甲浑圆。

    虽然年老,却依旧精神矍铄,眼神明亮。

    赵善姐坐在书案前的大圈椅上,喝口茶,“不,我要去荆襄。”

    范维屏愣住了。

    “荆襄?”

    “不错。我听琬姐说,荆襄开设学堂,专门招收女子,教授女子技艺。有的教织绣,有的教养蚕,有的教算账,有的教医术,有的教庖厨……我可以教她们绘画。”

    范维屏皱了皱眉,母亲如今儿孙绕膝,应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才对,他知道母亲喜欢画画,但自己如今已经是阁老了,母亲用不着辛苦持家,想要收徒弟,就和以前一样,在家教几个女学生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去荆襄?

    那可是个民风彪悍、又穷又破的地方,傅云英招抚流民,兴建市镇,才不过开了个头,母亲怎么能去那种地方?

    “母亲,琬姐、琴姐都成婚了,您还可以再招别的女学生,用不着去那么远。”

    赵善姐轻轻一笑,摇了摇头,挥挥手,支开丫鬟。

    丫鬟们躬身退出去。

    “儿啊,湖广的人都知道,娘当年待字闺中,家中贫苦,出不起嫁妆,无人敢娶。后来娘一个月内画就一箱工笔画,范家欣喜若狂,将我娶进家门……”

    赵善姐回忆往事,双眼微微眯起,皱纹深刻。

    范维屏认真听着。

    赵善姐嗤笑,“世人都喜欢听好故事……一个月画一箱子工笔画,可能吗?”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

    “儿啊,娘小的时候,家里还很富裕。赵家是望族,我们虽然是庶出的远支,也不至于吃不饱饭。可我摊上了一个好赌的兄弟,他把家产给败光了,包括我祖父留给我的嫁妆。”

    说到这,赵善姐冷笑。即使隔了这么多年,她还记得自己当年的绝望和无助。

    “我娘偏心我兄弟,因为我是女儿,我兄弟是儿子,凡事我都得让一步。我兄弟把我的嫁妆挥霍光了,我娘不心疼我,还继续变卖田产给我兄弟还债,逼我卖画,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可我师从名士,一幅画可以卖十两银子。我娘、我兄弟、我嫂子,所有人都逼我,如果我不画,他们就打我,骂我,不给我饭吃,大冷的天,罚我跪在石砖地上……”

    “娘!”听到这里,范维屏眼圈发红,站了起来,“您怎么从来没告诉我这些!”

    赵善姐淡淡一笑。

    “都是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好说的。”

    范维屏叹口气。

    赵善姐接着道:“后来我的画出名了,要价更高,我兄弟和我嫂子怕我嫁人以后不管娘家,一边卖画,一边装穷,谁来求亲,就狮子大开口,要几万两彩礼。我兄弟要把我嫁给我嫂子的弟弟,那样我一辈子都得听他的话。范家原本和我们家定了亲,见我娘贪婪,老太太气得倒仰,要悔亲。”

    “我知道,如果我不嫁出去,一辈子都逃脱不了兄弟和嫂子的控制。我兄弟还是好赌,经常不在家,我娘和我嫂子看着我,不让我出门。我一边画客商定的画,一边偷偷画自己的画,然后把画藏起来……就为了这,我眼睛都要熬瞎了……等我攒够一箱子画,范家人再来谈亲事的时候,我骗走丫鬟,冲到正堂,把一箱子画倒出来给他们看,告诉范家人,这就是我的嫁妆。”

    时至今日,赵善姐还记得那天冲进堂屋的情景。

    哗啦啦一声,她当着所有人的面,翻开一直藏在床底下的黑棋箱子,把画全都倒出来。

    她知道,那是唯一的机会,如果动作慢了,自己可能被拉进去,那以后,她就真的逃不出去了。

    范家人看到那一箱子工笔画,喜不自胜,而母亲和兄弟目瞪口呆。

    当年的痛苦和辛酸,是多么沉重,如今说来,不过是几句话而已。

    赵善姐那时候只有十几岁,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什么见识,胆子小,性情老实本分。

    对她来说,鼓起勇气反抗家人,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直到成功摆脱母亲兄弟,嫁进范家,她才感觉到后怕。

    世人不知她的艰辛,都把那一箱子画当成雅事传唱,说她家贫苦,她埋头作画,于一个月内凑够嫁妆。

    范家妯娌拿这事问她,她笑而不语,没有多说。

    说出来有什么用?妯娌们也许会同情她,怜惜她,然后转头就把这事传得沸沸扬扬。

    嫁入范家后,她怕范家人也和娘家人一样贪婪,借口忙于家务,不再作画。

    她画怕了,看到画笔就恶心。

    直到丈夫逝世,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