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在书院里度过了一个暖和的冬日,淅沥沥的春雨之后,山头绿了起来,京都里踏青的小姑娘都增多了,在难得休沐日,只要在郊外逛一逛,便可以看到那飘逸衣裙,披帛也在风中扬起。
束流书院里的勋贵子弟们,也不少心思萌动,凑在一起说东家的小娘子,西家的小娘子,哪位是才思敏捷,哪位是面如芙蕖。
任桉也有了好消息,定下了亲事,还同宁蓁蓁说了,晚些时候,她乡试结束了,再聚聚。
到了阳春三月,距离八月的秋闱时间陡然近了起来。算一算日子,不过时百日就要考试。
谁也不敢在这个档口把人叫出去玩耍,就连春日的马球赛,都没让这位参加。
若是折了这位的手,他们怕书院的夫子们卸了他们的手,打断他们的腿。一想到宋夫子可能的行为,谁也不敢冒险。
这一次春日的马球赛,少了一个惊才艳艳的主球手,别说是国子监的学子觉得失望,不少来看球的人都意兴阑珊。
柔妍公主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来看马球赛,听到没有冯文铮上场,询问起来缘由。
“他要参加几个月后的乡试。”
见着柔妍公主皱起了眉头,身边的嬷嬷劝道,“公主可在担心那位的乡试?”
“是。”柔妍公主甚至有一瞬间,想要用什么办法阻止冯文铮参加科举,“嬷嬷,我心里头总是有些担心,毕竟若不是我要嫁给郎君,郎君也不会与冯氏和离。”
这是从小跟着她长大的奶嬷嬷,此时金庭又不在,柔妍公主可以说出来自己的担心。
“公主不必担心,以老奴看,他一直安安分分在书院里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旁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能有什么本事?”嬷嬷说道,“更何况,驸马爷着实是个人物,又再机敏不过。”
嬷嬷一开始当然不喜欢金庭,那人后院的美妾太多,发妻的娘家对当年金家帮助颇多,金庭若是没有做什么,公主就对他情根深种,嬷嬷是不信的。
但随着与那冯氏和离,驸马爷对公主的熨帖她也看在眼里,加上再也没有纳妾,府中妾室都没有一个怀孕,还有驸马爷也说了,当年实在不喜读书,而老丈人因为他行商之事,已经是有了龃龉,与冯氏也是貌合神离。
当时金庭叹息一声说道,“我虽说有些才思,却做不得文章,那些四书五经学得不够好。自从行商之后,我觉得我在行商上有些天分的,但是冯家……我不好多说什么,他们家都是一个想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哎,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其实打心眼里,是看不上的……罢了,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朝商人之位没那么低,金庭又是出了名的儒商,他的许多产业,不光是让大雍的国库充实,就连圣上的私库都充实了起来。
嬷嬷就渐渐觉得金庭其实和冯氏已经是末路了,公主的事是让他们彻底分开的契机,金庭此人不错。
金庭既然不错,那么冯家人便是迂腐了。
嬷嬷说道“公主,京都的主考官刘大人,据老奴所知,是喜务实之风的,冯文铮只是个虚头巴脑读书人。”
柔妍公主想着金庭说过的那些话,也心中安定了下来,是啊,她怕什么?上次案首只怕是因为凑巧而已,一心思读书的人,就算是中举了,恐怕也就是小小县令做一辈子,只怕京都的大门都进不来了。
这样一想,柔妍公主就松开了眉头,“嬷嬷说的是。我不必太在意他。”
只是说完这话,柔妍公主自己觉得有些别扭,不知道为什么,仍是觉得心里头有个地方在提示她,不可以这般忽略此人。
从春日到夏日,宁蓁蓁的文章越做越多,也早早已经开始看主考官的文章,揣摩他的喜好。
决定考试成绩主要是学识,基础功底是在平时,主考官的喜好和一手好的馆阁体一样,是附加分,也需要注意。
主考官喜欢辞藻华丽之风,若是做的文章在掐准了题意,又用词风流,许是分就高一些;主考官喜欢务实之风,那文章更宜用词精准,少些累赘之语,切实际。
宁蓁蓁意在榜首,主考官的喜好对这种人来说,格外重要,若是文风与主考官喜好大相径庭,排名可能就略微下降。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宁蓁蓁的理念。
距离考试还有十日,此时已经停了课业,宁蓁蓁也在家住下。
早晨起来舞剑,洗漱之后,冯远承就会摇摇晃晃走过来,对着她张开手,让她抱着吃饭。
冯远承现在将近两岁,之前宁蓁蓁在书院读书的时候,每日晚上回来,迈着小短腿在院子里扑腾,见到了宁蓁蓁回来,就张开手,口齿清楚地喊着,“爹爹,爹爹,抱抱。”
等到宁蓁蓁抱起了他,小胖子就不是揪着她的青衫,就是去扯她的头发。
这些日子许是天天见她,只用吃饭的时候抱一抱小胖子,其余时候乖巧得很,可以由奶娘牵着出去玩耍,许是常常看到宁蓁蓁读书,小胖子最喜欢做的事是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在地上戳着,好像也在写字。
这让奶娘恨不得回家也让自家孩子如此这般,也做个读书苗子。
宁蓁蓁平时休沐日是会陪着孩子玩的,现在只有最后几日,每当她带着孩子出去,就会有邻居问她准备的怎么样,还让孩子乖巧听话,不要烦爹爹,她就不带孩子出去玩了。
她是成年人,听着这些话没什么,冯远承已经足够乖巧,无需再乖了,所以干脆就少出门。
乡试的当天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昨日已经把所有的衣物都准备妥当,今天就换得更厚实一些。
考篮用油纸裹住,宁蓁蓁上了胡翰林的车,入了贡院。
乡试是连考三场,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三天,这不光是对学识的一种考察,也是对学生的肉体上一种极大的负担。
乡试是最重要的考试,若是过了乡试,就是举人老爷,有了做官的资格,或许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因素,才把乡试的过程定的格外折磨人。
毕竟圣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这一番的苦,才能做个好官。
小小的号舍里很是狭窄,据说京都的贡院已经是最好的了,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都是蜷缩着无法舒展开身子。在外度过一日算是调整,又要回到小小的号舍里窝着作答,这种反复的横跳,更让人难受。
说起来京都的贡院每年都会修缮,地方上的贡院有时候就没有那么仔细了,可以保证不漏雨,多多少少有些漏风,遇上了秋雨萧瑟时候,别提多难受了。
有人强忍着,有人直接答题过程之中就昏厥了过去,不过总体而言,每年被衙役抬出去的绝对有人,却也不是太多,死撑着熬也要熬过这三场考试。
宁蓁蓁平时的锻炼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最后一场,不少人都是软趴趴地出来,见着了家人就由他们架上马车,宁蓁蓁是自己上的马车,回去洗漱完了,还吃了点东西才睡下。
也因为她的状态太好,甚至让邻里们有些怀疑,这位郎君宛若踏青休息了一阵,神色都没什么分别。
乡试时间,整个束流书院都是放假的,宁蓁蓁只是修整了一日,又恢复到了看书做文章的状态。
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乡试只是一个中转站,她需要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了。
在太祖在世时候,规定乡试结束后半个月必须完成阅卷并放榜,但是随着到了高祖,读书人越来越多,放榜日期也相应推迟,今年是九月初九放榜。
这一日宁蓁蓁清晨就起来,早早从客栈里客房里出来,与束流书院的其他人,一齐去了贡院斜对面的茶楼。宁蓁蓁到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此时三三两两都已经坐了不少人。
无论是客栈,还是茶楼,都是书院统一替考生们定下的,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方便学子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等到天大亮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茶楼里,宁蓁蓁所在的这一桌更挤了挤。
此时不光是参加乡试的人等成绩,还有人过来看同窗的成绩,宁蓁蓁认识的任桉、秦瑞等人就来了,也挤在一张长凳上,说话等着成绩。
人越多,越心浮气躁,还有人开始手脚抖动,嘴里都念念有词。
“来了,来了!”
外面忽然起了欢呼声,茶楼里的书生们人心浮动,不知道是谁站了起来,此时凳子在青石板地面挪动的声音响起。
任桉的个子较高,“是衙役在张榜了,冯兄定然是榜上有名!”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等到有人大声喊着,“冯文铮,解元!”
束流书院的人纷纷拱手,“恭喜恭喜。”
其他人也看了过来,见着宁蓁蓁拱手浅笑,此人就是冯文铮了,再看她的装扮,这是束流书院的学生。
第139章 女首辅10
在同窗的心中,冯文铮此人天分高,毅力足,是读书的好苗子,就算是与书院之中的“勋贵”派交好,那也只是因为正好对了那帮纨绔子弟的路子。
此时的鹿鸣宴上,见着此人与大人们谈笑风生,应对如流,才发现,此人不光是读书上有天分,说话为人也颇为老练,若润水无声,让上首的大人们频频点头,脸上带着微笑。
束流书院的学子们在看到了宁蓁蓁的表现,心中模模糊糊出现了一个念头,以前他们只是一味读书,现在已经中了举,不一样了。
不一样体现在哪里?就是今后要为官了。
他们开始下意识地揣摩宁蓁蓁的说话,想着回去以后更要与她多走动,多请教为人处世的道理。
鹿鸣宴上定然是要吟诗,以示志气。
宁蓁蓁也做了一首诗,称不上是流传千古之作,在一众书生里也是脱颖而出,立志高远,又有洒脱恣意之风。
主考官是翰林院的苏言学士,宁蓁蓁的第一场试卷就是他亲手批阅的,一手馆阁体功底扎实,文字立意以小见大,后来二三场的试卷,他都调阅。
会试与乡试的考题都是同类,方法也是同样,苏学士没有见过其他省的考卷,但也可以断定,就算是放在会试里,此人定将榜上有名。
苏言在没有见到宁蓁蓁的时候,对此人就十分欣赏,现在听她说话,更是喜爱。苏言和宁蓁蓁聊了起来,知道他和胡翰林还有交际,便笑着打趣,“冯解元与我翰林院有缘,老夫在翰林院静待冯解元。”
宁蓁蓁举杯同苏学士碰杯,“承蒙大人错爱,学生惶恐。明年的会试自当尽力而为。”
说过了读书的事,自然而然就到了生活之中的事,“冯解元可有成亲?”
“说来惭愧,与先前妻子和离,有一个两岁大的男孩儿。”宁蓁蓁说道。
妻子与他和离?苏学士自然就说到了孩子身上,心中有些可惜,若只是和离,再娶一门继室可以寻个门户高的妻子,若是带个孩子,婚事上恐怕难。
不过幸好,眼前人一副有孩万事足的模样,说起两岁孩子的日常,说得让人宛若见着了那个叫做冯远承的孩子。
苏学士也想到了不足三岁的幼女,在乡试期间,还有阅卷期间,都是见不得家人,听着宁蓁蓁的话,忽然心生想念。打算等到鹿鸣宴结束了之后,好好打量女儿变化多大。
其他的举人们听到的是与翰林院有缘这句话,心中不由得羡慕起来宁蓁蓁。
就算是知道京都的解元,在会试上应当是可以榜上有名,但是考官大人居然直白说出,多少有些羡慕。
鹿鸣宴结束了之后,按道理是要回书院,宁蓁蓁托人告假几日,在念书之前,她得去见一见金老夫人。
乡试结束了之后,她除了温书做文章,另外做了一件事,让人找了一位尼姑,常常与金老夫人说话,那人用了宁蓁蓁的按捏法子,把金老夫人的头疼治得好了起来,得了金老夫人的看重。
现在宁蓁蓁让她做的,就是把金老夫人引到如月庵去。
如月庵距离鹿门寺不远,是个很小的庵堂,按照冯素云的记忆,这位庵主是个贪财的,几年后惹上了一个官司,她塞了庵主一些钱,庵主就利落地把如月庵客卿之名借给了她。
按照冯素云的记忆,今后柔妍公主生了孩子,等到有了长子之后,后院里苏小月等妾室,也三三两两有了孩子,金家的产业大,后来还着实出了几个人物。
从宁蓁蓁的角度来看,在那一次马球赛,她见到了金庭,就判断出来,金庭的后院现在没有失火,但是争夺金庭的斗争,只怕不比皇宫里少。
金庭的诸多女人,最特殊的就是苏小月,宁蓁蓁就准备从这里着手,打破金庭后院的平衡。
宁蓁蓁坐着马车到了如月庵,换了一套衣服,让庵主见着发愣了起来。
原本只是个面容清秀的女子,等到换了一身装扮,道骨仙风了起来,手指掐佛印也很是精准,手中的拂尘一挥,让庵主甚至觉得不应当收对方的钱。
不过,只是一瞬间的思绪,已经拿了的钱万万没有还回去的道理。
此时山脚下,苏小月搀扶着金老夫人辗转到了如月庵的半山腰上。
这庵也太小了,让养尊处优了很久的苏小月心中有些埋怨,山路很难走,想着那个人给老夫人按捏就完事了,非要没事讲讲庵堂的灵验,让老夫人就想要过来还愿。
心中的抱怨在脸上一丁点都不敢显露出来,她很清楚现在的生活是金家给她的,她能够在一众妾室里领先,就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心中有埋怨,也不敢开口,尽心尽力地扶着老夫人上山。
刚到了庵堂门口,就见着面容慈祥的庵主。那人能够敛财,长久没有暴露,就是因为生得慈爱。
那位庵主领着两人去上香,苏小月看着是求子观音,诚心叩拜,大方地出了二十两的香火钱,金老夫人也在财神爷的功德箱里捐了五十两银子。
希望财神爷长长久久保佑她的金庭,保佑金家的生意做得红火。
庵主的脸色更加好看,着两位善客吃斋菜,让她们到后院里小坐。
苏小月和金老夫人两人到了后院,见着了宁蓁蓁便是一惊,她身上笼着一层金光,衣袖无风自动。见着来人,轻轻跃了过来,面色似喜无悲,又带着一种如同佛像般悲天悯人的通透神色。 ↑返回顶部↑
束流书院里的勋贵子弟们,也不少心思萌动,凑在一起说东家的小娘子,西家的小娘子,哪位是才思敏捷,哪位是面如芙蕖。
任桉也有了好消息,定下了亲事,还同宁蓁蓁说了,晚些时候,她乡试结束了,再聚聚。
到了阳春三月,距离八月的秋闱时间陡然近了起来。算一算日子,不过时百日就要考试。
谁也不敢在这个档口把人叫出去玩耍,就连春日的马球赛,都没让这位参加。
若是折了这位的手,他们怕书院的夫子们卸了他们的手,打断他们的腿。一想到宋夫子可能的行为,谁也不敢冒险。
这一次春日的马球赛,少了一个惊才艳艳的主球手,别说是国子监的学子觉得失望,不少来看球的人都意兴阑珊。
柔妍公主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来看马球赛,听到没有冯文铮上场,询问起来缘由。
“他要参加几个月后的乡试。”
见着柔妍公主皱起了眉头,身边的嬷嬷劝道,“公主可在担心那位的乡试?”
“是。”柔妍公主甚至有一瞬间,想要用什么办法阻止冯文铮参加科举,“嬷嬷,我心里头总是有些担心,毕竟若不是我要嫁给郎君,郎君也不会与冯氏和离。”
这是从小跟着她长大的奶嬷嬷,此时金庭又不在,柔妍公主可以说出来自己的担心。
“公主不必担心,以老奴看,他一直安安分分在书院里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旁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能有什么本事?”嬷嬷说道,“更何况,驸马爷着实是个人物,又再机敏不过。”
嬷嬷一开始当然不喜欢金庭,那人后院的美妾太多,发妻的娘家对当年金家帮助颇多,金庭若是没有做什么,公主就对他情根深种,嬷嬷是不信的。
但随着与那冯氏和离,驸马爷对公主的熨帖她也看在眼里,加上再也没有纳妾,府中妾室都没有一个怀孕,还有驸马爷也说了,当年实在不喜读书,而老丈人因为他行商之事,已经是有了龃龉,与冯氏也是貌合神离。
当时金庭叹息一声说道,“我虽说有些才思,却做不得文章,那些四书五经学得不够好。自从行商之后,我觉得我在行商上有些天分的,但是冯家……我不好多说什么,他们家都是一个想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哎,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其实打心眼里,是看不上的……罢了,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朝商人之位没那么低,金庭又是出了名的儒商,他的许多产业,不光是让大雍的国库充实,就连圣上的私库都充实了起来。
嬷嬷就渐渐觉得金庭其实和冯氏已经是末路了,公主的事是让他们彻底分开的契机,金庭此人不错。
金庭既然不错,那么冯家人便是迂腐了。
嬷嬷说道“公主,京都的主考官刘大人,据老奴所知,是喜务实之风的,冯文铮只是个虚头巴脑读书人。”
柔妍公主想着金庭说过的那些话,也心中安定了下来,是啊,她怕什么?上次案首只怕是因为凑巧而已,一心思读书的人,就算是中举了,恐怕也就是小小县令做一辈子,只怕京都的大门都进不来了。
这样一想,柔妍公主就松开了眉头,“嬷嬷说的是。我不必太在意他。”
只是说完这话,柔妍公主自己觉得有些别扭,不知道为什么,仍是觉得心里头有个地方在提示她,不可以这般忽略此人。
从春日到夏日,宁蓁蓁的文章越做越多,也早早已经开始看主考官的文章,揣摩他的喜好。
决定考试成绩主要是学识,基础功底是在平时,主考官的喜好和一手好的馆阁体一样,是附加分,也需要注意。
主考官喜欢辞藻华丽之风,若是做的文章在掐准了题意,又用词风流,许是分就高一些;主考官喜欢务实之风,那文章更宜用词精准,少些累赘之语,切实际。
宁蓁蓁意在榜首,主考官的喜好对这种人来说,格外重要,若是文风与主考官喜好大相径庭,排名可能就略微下降。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宁蓁蓁的理念。
距离考试还有十日,此时已经停了课业,宁蓁蓁也在家住下。
早晨起来舞剑,洗漱之后,冯远承就会摇摇晃晃走过来,对着她张开手,让她抱着吃饭。
冯远承现在将近两岁,之前宁蓁蓁在书院读书的时候,每日晚上回来,迈着小短腿在院子里扑腾,见到了宁蓁蓁回来,就张开手,口齿清楚地喊着,“爹爹,爹爹,抱抱。”
等到宁蓁蓁抱起了他,小胖子就不是揪着她的青衫,就是去扯她的头发。
这些日子许是天天见她,只用吃饭的时候抱一抱小胖子,其余时候乖巧得很,可以由奶娘牵着出去玩耍,许是常常看到宁蓁蓁读书,小胖子最喜欢做的事是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在地上戳着,好像也在写字。
这让奶娘恨不得回家也让自家孩子如此这般,也做个读书苗子。
宁蓁蓁平时休沐日是会陪着孩子玩的,现在只有最后几日,每当她带着孩子出去,就会有邻居问她准备的怎么样,还让孩子乖巧听话,不要烦爹爹,她就不带孩子出去玩了。
她是成年人,听着这些话没什么,冯远承已经足够乖巧,无需再乖了,所以干脆就少出门。
乡试的当天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昨日已经把所有的衣物都准备妥当,今天就换得更厚实一些。
考篮用油纸裹住,宁蓁蓁上了胡翰林的车,入了贡院。
乡试是连考三场,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三天,这不光是对学识的一种考察,也是对学生的肉体上一种极大的负担。
乡试是最重要的考试,若是过了乡试,就是举人老爷,有了做官的资格,或许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因素,才把乡试的过程定的格外折磨人。
毕竟圣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这一番的苦,才能做个好官。
小小的号舍里很是狭窄,据说京都的贡院已经是最好的了,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都是蜷缩着无法舒展开身子。在外度过一日算是调整,又要回到小小的号舍里窝着作答,这种反复的横跳,更让人难受。
说起来京都的贡院每年都会修缮,地方上的贡院有时候就没有那么仔细了,可以保证不漏雨,多多少少有些漏风,遇上了秋雨萧瑟时候,别提多难受了。
有人强忍着,有人直接答题过程之中就昏厥了过去,不过总体而言,每年被衙役抬出去的绝对有人,却也不是太多,死撑着熬也要熬过这三场考试。
宁蓁蓁平时的锻炼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最后一场,不少人都是软趴趴地出来,见着了家人就由他们架上马车,宁蓁蓁是自己上的马车,回去洗漱完了,还吃了点东西才睡下。
也因为她的状态太好,甚至让邻里们有些怀疑,这位郎君宛若踏青休息了一阵,神色都没什么分别。
乡试时间,整个束流书院都是放假的,宁蓁蓁只是修整了一日,又恢复到了看书做文章的状态。
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乡试只是一个中转站,她需要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了。
在太祖在世时候,规定乡试结束后半个月必须完成阅卷并放榜,但是随着到了高祖,读书人越来越多,放榜日期也相应推迟,今年是九月初九放榜。
这一日宁蓁蓁清晨就起来,早早从客栈里客房里出来,与束流书院的其他人,一齐去了贡院斜对面的茶楼。宁蓁蓁到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此时三三两两都已经坐了不少人。
无论是客栈,还是茶楼,都是书院统一替考生们定下的,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方便学子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等到天大亮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茶楼里,宁蓁蓁所在的这一桌更挤了挤。
此时不光是参加乡试的人等成绩,还有人过来看同窗的成绩,宁蓁蓁认识的任桉、秦瑞等人就来了,也挤在一张长凳上,说话等着成绩。
人越多,越心浮气躁,还有人开始手脚抖动,嘴里都念念有词。
“来了,来了!”
外面忽然起了欢呼声,茶楼里的书生们人心浮动,不知道是谁站了起来,此时凳子在青石板地面挪动的声音响起。
任桉的个子较高,“是衙役在张榜了,冯兄定然是榜上有名!”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等到有人大声喊着,“冯文铮,解元!”
束流书院的人纷纷拱手,“恭喜恭喜。”
其他人也看了过来,见着宁蓁蓁拱手浅笑,此人就是冯文铮了,再看她的装扮,这是束流书院的学生。
第139章 女首辅10
在同窗的心中,冯文铮此人天分高,毅力足,是读书的好苗子,就算是与书院之中的“勋贵”派交好,那也只是因为正好对了那帮纨绔子弟的路子。
此时的鹿鸣宴上,见着此人与大人们谈笑风生,应对如流,才发现,此人不光是读书上有天分,说话为人也颇为老练,若润水无声,让上首的大人们频频点头,脸上带着微笑。
束流书院的学子们在看到了宁蓁蓁的表现,心中模模糊糊出现了一个念头,以前他们只是一味读书,现在已经中了举,不一样了。
不一样体现在哪里?就是今后要为官了。
他们开始下意识地揣摩宁蓁蓁的说话,想着回去以后更要与她多走动,多请教为人处世的道理。
鹿鸣宴上定然是要吟诗,以示志气。
宁蓁蓁也做了一首诗,称不上是流传千古之作,在一众书生里也是脱颖而出,立志高远,又有洒脱恣意之风。
主考官是翰林院的苏言学士,宁蓁蓁的第一场试卷就是他亲手批阅的,一手馆阁体功底扎实,文字立意以小见大,后来二三场的试卷,他都调阅。
会试与乡试的考题都是同类,方法也是同样,苏学士没有见过其他省的考卷,但也可以断定,就算是放在会试里,此人定将榜上有名。
苏言在没有见到宁蓁蓁的时候,对此人就十分欣赏,现在听她说话,更是喜爱。苏言和宁蓁蓁聊了起来,知道他和胡翰林还有交际,便笑着打趣,“冯解元与我翰林院有缘,老夫在翰林院静待冯解元。”
宁蓁蓁举杯同苏学士碰杯,“承蒙大人错爱,学生惶恐。明年的会试自当尽力而为。”
说过了读书的事,自然而然就到了生活之中的事,“冯解元可有成亲?”
“说来惭愧,与先前妻子和离,有一个两岁大的男孩儿。”宁蓁蓁说道。
妻子与他和离?苏学士自然就说到了孩子身上,心中有些可惜,若只是和离,再娶一门继室可以寻个门户高的妻子,若是带个孩子,婚事上恐怕难。
不过幸好,眼前人一副有孩万事足的模样,说起两岁孩子的日常,说得让人宛若见着了那个叫做冯远承的孩子。
苏学士也想到了不足三岁的幼女,在乡试期间,还有阅卷期间,都是见不得家人,听着宁蓁蓁的话,忽然心生想念。打算等到鹿鸣宴结束了之后,好好打量女儿变化多大。
其他的举人们听到的是与翰林院有缘这句话,心中不由得羡慕起来宁蓁蓁。
就算是知道京都的解元,在会试上应当是可以榜上有名,但是考官大人居然直白说出,多少有些羡慕。
鹿鸣宴结束了之后,按道理是要回书院,宁蓁蓁托人告假几日,在念书之前,她得去见一见金老夫人。
乡试结束了之后,她除了温书做文章,另外做了一件事,让人找了一位尼姑,常常与金老夫人说话,那人用了宁蓁蓁的按捏法子,把金老夫人的头疼治得好了起来,得了金老夫人的看重。
现在宁蓁蓁让她做的,就是把金老夫人引到如月庵去。
如月庵距离鹿门寺不远,是个很小的庵堂,按照冯素云的记忆,这位庵主是个贪财的,几年后惹上了一个官司,她塞了庵主一些钱,庵主就利落地把如月庵客卿之名借给了她。
按照冯素云的记忆,今后柔妍公主生了孩子,等到有了长子之后,后院里苏小月等妾室,也三三两两有了孩子,金家的产业大,后来还着实出了几个人物。
从宁蓁蓁的角度来看,在那一次马球赛,她见到了金庭,就判断出来,金庭的后院现在没有失火,但是争夺金庭的斗争,只怕不比皇宫里少。
金庭的诸多女人,最特殊的就是苏小月,宁蓁蓁就准备从这里着手,打破金庭后院的平衡。
宁蓁蓁坐着马车到了如月庵,换了一套衣服,让庵主见着发愣了起来。
原本只是个面容清秀的女子,等到换了一身装扮,道骨仙风了起来,手指掐佛印也很是精准,手中的拂尘一挥,让庵主甚至觉得不应当收对方的钱。
不过,只是一瞬间的思绪,已经拿了的钱万万没有还回去的道理。
此时山脚下,苏小月搀扶着金老夫人辗转到了如月庵的半山腰上。
这庵也太小了,让养尊处优了很久的苏小月心中有些埋怨,山路很难走,想着那个人给老夫人按捏就完事了,非要没事讲讲庵堂的灵验,让老夫人就想要过来还愿。
心中的抱怨在脸上一丁点都不敢显露出来,她很清楚现在的生活是金家给她的,她能够在一众妾室里领先,就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心中有埋怨,也不敢开口,尽心尽力地扶着老夫人上山。
刚到了庵堂门口,就见着面容慈祥的庵主。那人能够敛财,长久没有暴露,就是因为生得慈爱。
那位庵主领着两人去上香,苏小月看着是求子观音,诚心叩拜,大方地出了二十两的香火钱,金老夫人也在财神爷的功德箱里捐了五十两银子。
希望财神爷长长久久保佑她的金庭,保佑金家的生意做得红火。
庵主的脸色更加好看,着两位善客吃斋菜,让她们到后院里小坐。
苏小月和金老夫人两人到了后院,见着了宁蓁蓁便是一惊,她身上笼着一层金光,衣袖无风自动。见着来人,轻轻跃了过来,面色似喜无悲,又带着一种如同佛像般悲天悯人的通透神色。 ↑返回顶部↑
在书院里度过了一个暖和的冬日,淅沥沥的春雨之后,山头绿了起来,京都里踏青的小姑娘都增多了,在难得休沐日,只要在郊外逛一逛,便可以看到那飘逸衣裙,披帛也在风中扬起。
束流书院里的勋贵子弟们,也不少心思萌动,凑在一起说东家的小娘子,西家的小娘子,哪位是才思敏捷,哪位是面如芙蕖。
任桉也有了好消息,定下了亲事,还同宁蓁蓁说了,晚些时候,她乡试结束了,再聚聚。
到了阳春三月,距离八月的秋闱时间陡然近了起来。算一算日子,不过时百日就要考试。
谁也不敢在这个档口把人叫出去玩耍,就连春日的马球赛,都没让这位参加。
若是折了这位的手,他们怕书院的夫子们卸了他们的手,打断他们的腿。一想到宋夫子可能的行为,谁也不敢冒险。
这一次春日的马球赛,少了一个惊才艳艳的主球手,别说是国子监的学子觉得失望,不少来看球的人都意兴阑珊。
柔妍公主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来看马球赛,听到没有冯文铮上场,询问起来缘由。
“他要参加几个月后的乡试。”
见着柔妍公主皱起了眉头,身边的嬷嬷劝道,“公主可在担心那位的乡试?”
“是。”柔妍公主甚至有一瞬间,想要用什么办法阻止冯文铮参加科举,“嬷嬷,我心里头总是有些担心,毕竟若不是我要嫁给郎君,郎君也不会与冯氏和离。”
这是从小跟着她长大的奶嬷嬷,此时金庭又不在,柔妍公主可以说出来自己的担心。
“公主不必担心,以老奴看,他一直安安分分在书院里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旁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能有什么本事?”嬷嬷说道,“更何况,驸马爷着实是个人物,又再机敏不过。”
嬷嬷一开始当然不喜欢金庭,那人后院的美妾太多,发妻的娘家对当年金家帮助颇多,金庭若是没有做什么,公主就对他情根深种,嬷嬷是不信的。
但随着与那冯氏和离,驸马爷对公主的熨帖她也看在眼里,加上再也没有纳妾,府中妾室都没有一个怀孕,还有驸马爷也说了,当年实在不喜读书,而老丈人因为他行商之事,已经是有了龃龉,与冯氏也是貌合神离。
当时金庭叹息一声说道,“我虽说有些才思,却做不得文章,那些四书五经学得不够好。自从行商之后,我觉得我在行商上有些天分的,但是冯家……我不好多说什么,他们家都是一个想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哎,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其实打心眼里,是看不上的……罢了,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朝商人之位没那么低,金庭又是出了名的儒商,他的许多产业,不光是让大雍的国库充实,就连圣上的私库都充实了起来。
嬷嬷就渐渐觉得金庭其实和冯氏已经是末路了,公主的事是让他们彻底分开的契机,金庭此人不错。
金庭既然不错,那么冯家人便是迂腐了。
嬷嬷说道“公主,京都的主考官刘大人,据老奴所知,是喜务实之风的,冯文铮只是个虚头巴脑读书人。”
柔妍公主想着金庭说过的那些话,也心中安定了下来,是啊,她怕什么?上次案首只怕是因为凑巧而已,一心思读书的人,就算是中举了,恐怕也就是小小县令做一辈子,只怕京都的大门都进不来了。
这样一想,柔妍公主就松开了眉头,“嬷嬷说的是。我不必太在意他。”
只是说完这话,柔妍公主自己觉得有些别扭,不知道为什么,仍是觉得心里头有个地方在提示她,不可以这般忽略此人。
从春日到夏日,宁蓁蓁的文章越做越多,也早早已经开始看主考官的文章,揣摩他的喜好。
决定考试成绩主要是学识,基础功底是在平时,主考官的喜好和一手好的馆阁体一样,是附加分,也需要注意。
主考官喜欢辞藻华丽之风,若是做的文章在掐准了题意,又用词风流,许是分就高一些;主考官喜欢务实之风,那文章更宜用词精准,少些累赘之语,切实际。
宁蓁蓁意在榜首,主考官的喜好对这种人来说,格外重要,若是文风与主考官喜好大相径庭,排名可能就略微下降。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宁蓁蓁的理念。
距离考试还有十日,此时已经停了课业,宁蓁蓁也在家住下。
早晨起来舞剑,洗漱之后,冯远承就会摇摇晃晃走过来,对着她张开手,让她抱着吃饭。
冯远承现在将近两岁,之前宁蓁蓁在书院读书的时候,每日晚上回来,迈着小短腿在院子里扑腾,见到了宁蓁蓁回来,就张开手,口齿清楚地喊着,“爹爹,爹爹,抱抱。”
等到宁蓁蓁抱起了他,小胖子就不是揪着她的青衫,就是去扯她的头发。
这些日子许是天天见她,只用吃饭的时候抱一抱小胖子,其余时候乖巧得很,可以由奶娘牵着出去玩耍,许是常常看到宁蓁蓁读书,小胖子最喜欢做的事是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在地上戳着,好像也在写字。
这让奶娘恨不得回家也让自家孩子如此这般,也做个读书苗子。
宁蓁蓁平时休沐日是会陪着孩子玩的,现在只有最后几日,每当她带着孩子出去,就会有邻居问她准备的怎么样,还让孩子乖巧听话,不要烦爹爹,她就不带孩子出去玩了。
她是成年人,听着这些话没什么,冯远承已经足够乖巧,无需再乖了,所以干脆就少出门。
乡试的当天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昨日已经把所有的衣物都准备妥当,今天就换得更厚实一些。
考篮用油纸裹住,宁蓁蓁上了胡翰林的车,入了贡院。
乡试是连考三场,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三天,这不光是对学识的一种考察,也是对学生的肉体上一种极大的负担。
乡试是最重要的考试,若是过了乡试,就是举人老爷,有了做官的资格,或许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因素,才把乡试的过程定的格外折磨人。
毕竟圣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这一番的苦,才能做个好官。
小小的号舍里很是狭窄,据说京都的贡院已经是最好的了,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都是蜷缩着无法舒展开身子。在外度过一日算是调整,又要回到小小的号舍里窝着作答,这种反复的横跳,更让人难受。
说起来京都的贡院每年都会修缮,地方上的贡院有时候就没有那么仔细了,可以保证不漏雨,多多少少有些漏风,遇上了秋雨萧瑟时候,别提多难受了。
有人强忍着,有人直接答题过程之中就昏厥了过去,不过总体而言,每年被衙役抬出去的绝对有人,却也不是太多,死撑着熬也要熬过这三场考试。
宁蓁蓁平时的锻炼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最后一场,不少人都是软趴趴地出来,见着了家人就由他们架上马车,宁蓁蓁是自己上的马车,回去洗漱完了,还吃了点东西才睡下。
也因为她的状态太好,甚至让邻里们有些怀疑,这位郎君宛若踏青休息了一阵,神色都没什么分别。
乡试时间,整个束流书院都是放假的,宁蓁蓁只是修整了一日,又恢复到了看书做文章的状态。
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乡试只是一个中转站,她需要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了。
在太祖在世时候,规定乡试结束后半个月必须完成阅卷并放榜,但是随着到了高祖,读书人越来越多,放榜日期也相应推迟,今年是九月初九放榜。
这一日宁蓁蓁清晨就起来,早早从客栈里客房里出来,与束流书院的其他人,一齐去了贡院斜对面的茶楼。宁蓁蓁到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此时三三两两都已经坐了不少人。
无论是客栈,还是茶楼,都是书院统一替考生们定下的,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方便学子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等到天大亮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茶楼里,宁蓁蓁所在的这一桌更挤了挤。
此时不光是参加乡试的人等成绩,还有人过来看同窗的成绩,宁蓁蓁认识的任桉、秦瑞等人就来了,也挤在一张长凳上,说话等着成绩。
人越多,越心浮气躁,还有人开始手脚抖动,嘴里都念念有词。
“来了,来了!”
外面忽然起了欢呼声,茶楼里的书生们人心浮动,不知道是谁站了起来,此时凳子在青石板地面挪动的声音响起。
任桉的个子较高,“是衙役在张榜了,冯兄定然是榜上有名!”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等到有人大声喊着,“冯文铮,解元!”
束流书院的人纷纷拱手,“恭喜恭喜。”
其他人也看了过来,见着宁蓁蓁拱手浅笑,此人就是冯文铮了,再看她的装扮,这是束流书院的学生。
第139章 女首辅10
在同窗的心中,冯文铮此人天分高,毅力足,是读书的好苗子,就算是与书院之中的“勋贵”派交好,那也只是因为正好对了那帮纨绔子弟的路子。
此时的鹿鸣宴上,见着此人与大人们谈笑风生,应对如流,才发现,此人不光是读书上有天分,说话为人也颇为老练,若润水无声,让上首的大人们频频点头,脸上带着微笑。
束流书院的学子们在看到了宁蓁蓁的表现,心中模模糊糊出现了一个念头,以前他们只是一味读书,现在已经中了举,不一样了。
不一样体现在哪里?就是今后要为官了。
他们开始下意识地揣摩宁蓁蓁的说话,想着回去以后更要与她多走动,多请教为人处世的道理。
鹿鸣宴上定然是要吟诗,以示志气。
宁蓁蓁也做了一首诗,称不上是流传千古之作,在一众书生里也是脱颖而出,立志高远,又有洒脱恣意之风。
主考官是翰林院的苏言学士,宁蓁蓁的第一场试卷就是他亲手批阅的,一手馆阁体功底扎实,文字立意以小见大,后来二三场的试卷,他都调阅。
会试与乡试的考题都是同类,方法也是同样,苏学士没有见过其他省的考卷,但也可以断定,就算是放在会试里,此人定将榜上有名。
苏言在没有见到宁蓁蓁的时候,对此人就十分欣赏,现在听她说话,更是喜爱。苏言和宁蓁蓁聊了起来,知道他和胡翰林还有交际,便笑着打趣,“冯解元与我翰林院有缘,老夫在翰林院静待冯解元。”
宁蓁蓁举杯同苏学士碰杯,“承蒙大人错爱,学生惶恐。明年的会试自当尽力而为。”
说过了读书的事,自然而然就到了生活之中的事,“冯解元可有成亲?”
“说来惭愧,与先前妻子和离,有一个两岁大的男孩儿。”宁蓁蓁说道。
妻子与他和离?苏学士自然就说到了孩子身上,心中有些可惜,若只是和离,再娶一门继室可以寻个门户高的妻子,若是带个孩子,婚事上恐怕难。
不过幸好,眼前人一副有孩万事足的模样,说起两岁孩子的日常,说得让人宛若见着了那个叫做冯远承的孩子。
苏学士也想到了不足三岁的幼女,在乡试期间,还有阅卷期间,都是见不得家人,听着宁蓁蓁的话,忽然心生想念。打算等到鹿鸣宴结束了之后,好好打量女儿变化多大。
其他的举人们听到的是与翰林院有缘这句话,心中不由得羡慕起来宁蓁蓁。
就算是知道京都的解元,在会试上应当是可以榜上有名,但是考官大人居然直白说出,多少有些羡慕。
鹿鸣宴结束了之后,按道理是要回书院,宁蓁蓁托人告假几日,在念书之前,她得去见一见金老夫人。
乡试结束了之后,她除了温书做文章,另外做了一件事,让人找了一位尼姑,常常与金老夫人说话,那人用了宁蓁蓁的按捏法子,把金老夫人的头疼治得好了起来,得了金老夫人的看重。
现在宁蓁蓁让她做的,就是把金老夫人引到如月庵去。
如月庵距离鹿门寺不远,是个很小的庵堂,按照冯素云的记忆,这位庵主是个贪财的,几年后惹上了一个官司,她塞了庵主一些钱,庵主就利落地把如月庵客卿之名借给了她。
按照冯素云的记忆,今后柔妍公主生了孩子,等到有了长子之后,后院里苏小月等妾室,也三三两两有了孩子,金家的产业大,后来还着实出了几个人物。
从宁蓁蓁的角度来看,在那一次马球赛,她见到了金庭,就判断出来,金庭的后院现在没有失火,但是争夺金庭的斗争,只怕不比皇宫里少。
金庭的诸多女人,最特殊的就是苏小月,宁蓁蓁就准备从这里着手,打破金庭后院的平衡。
宁蓁蓁坐着马车到了如月庵,换了一套衣服,让庵主见着发愣了起来。
原本只是个面容清秀的女子,等到换了一身装扮,道骨仙风了起来,手指掐佛印也很是精准,手中的拂尘一挥,让庵主甚至觉得不应当收对方的钱。
不过,只是一瞬间的思绪,已经拿了的钱万万没有还回去的道理。
此时山脚下,苏小月搀扶着金老夫人辗转到了如月庵的半山腰上。
这庵也太小了,让养尊处优了很久的苏小月心中有些埋怨,山路很难走,想着那个人给老夫人按捏就完事了,非要没事讲讲庵堂的灵验,让老夫人就想要过来还愿。
心中的抱怨在脸上一丁点都不敢显露出来,她很清楚现在的生活是金家给她的,她能够在一众妾室里领先,就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心中有埋怨,也不敢开口,尽心尽力地扶着老夫人上山。
刚到了庵堂门口,就见着面容慈祥的庵主。那人能够敛财,长久没有暴露,就是因为生得慈爱。
那位庵主领着两人去上香,苏小月看着是求子观音,诚心叩拜,大方地出了二十两的香火钱,金老夫人也在财神爷的功德箱里捐了五十两银子。
希望财神爷长长久久保佑她的金庭,保佑金家的生意做得红火。
庵主的脸色更加好看,着两位善客吃斋菜,让她们到后院里小坐。
苏小月和金老夫人两人到了后院,见着了宁蓁蓁便是一惊,她身上笼着一层金光,衣袖无风自动。见着来人,轻轻跃了过来,面色似喜无悲,又带着一种如同佛像般悲天悯人的通透神色。
束流书院里的勋贵子弟们,也不少心思萌动,凑在一起说东家的小娘子,西家的小娘子,哪位是才思敏捷,哪位是面如芙蕖。
任桉也有了好消息,定下了亲事,还同宁蓁蓁说了,晚些时候,她乡试结束了,再聚聚。
到了阳春三月,距离八月的秋闱时间陡然近了起来。算一算日子,不过时百日就要考试。
谁也不敢在这个档口把人叫出去玩耍,就连春日的马球赛,都没让这位参加。
若是折了这位的手,他们怕书院的夫子们卸了他们的手,打断他们的腿。一想到宋夫子可能的行为,谁也不敢冒险。
这一次春日的马球赛,少了一个惊才艳艳的主球手,别说是国子监的学子觉得失望,不少来看球的人都意兴阑珊。
柔妍公主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来看马球赛,听到没有冯文铮上场,询问起来缘由。
“他要参加几个月后的乡试。”
见着柔妍公主皱起了眉头,身边的嬷嬷劝道,“公主可在担心那位的乡试?”
“是。”柔妍公主甚至有一瞬间,想要用什么办法阻止冯文铮参加科举,“嬷嬷,我心里头总是有些担心,毕竟若不是我要嫁给郎君,郎君也不会与冯氏和离。”
这是从小跟着她长大的奶嬷嬷,此时金庭又不在,柔妍公主可以说出来自己的担心。
“公主不必担心,以老奴看,他一直安安分分在书院里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旁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能有什么本事?”嬷嬷说道,“更何况,驸马爷着实是个人物,又再机敏不过。”
嬷嬷一开始当然不喜欢金庭,那人后院的美妾太多,发妻的娘家对当年金家帮助颇多,金庭若是没有做什么,公主就对他情根深种,嬷嬷是不信的。
但随着与那冯氏和离,驸马爷对公主的熨帖她也看在眼里,加上再也没有纳妾,府中妾室都没有一个怀孕,还有驸马爷也说了,当年实在不喜读书,而老丈人因为他行商之事,已经是有了龃龉,与冯氏也是貌合神离。
当时金庭叹息一声说道,“我虽说有些才思,却做不得文章,那些四书五经学得不够好。自从行商之后,我觉得我在行商上有些天分的,但是冯家……我不好多说什么,他们家都是一个想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哎,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其实打心眼里,是看不上的……罢了,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朝商人之位没那么低,金庭又是出了名的儒商,他的许多产业,不光是让大雍的国库充实,就连圣上的私库都充实了起来。
嬷嬷就渐渐觉得金庭其实和冯氏已经是末路了,公主的事是让他们彻底分开的契机,金庭此人不错。
金庭既然不错,那么冯家人便是迂腐了。
嬷嬷说道“公主,京都的主考官刘大人,据老奴所知,是喜务实之风的,冯文铮只是个虚头巴脑读书人。”
柔妍公主想着金庭说过的那些话,也心中安定了下来,是啊,她怕什么?上次案首只怕是因为凑巧而已,一心思读书的人,就算是中举了,恐怕也就是小小县令做一辈子,只怕京都的大门都进不来了。
这样一想,柔妍公主就松开了眉头,“嬷嬷说的是。我不必太在意他。”
只是说完这话,柔妍公主自己觉得有些别扭,不知道为什么,仍是觉得心里头有个地方在提示她,不可以这般忽略此人。
从春日到夏日,宁蓁蓁的文章越做越多,也早早已经开始看主考官的文章,揣摩他的喜好。
决定考试成绩主要是学识,基础功底是在平时,主考官的喜好和一手好的馆阁体一样,是附加分,也需要注意。
主考官喜欢辞藻华丽之风,若是做的文章在掐准了题意,又用词风流,许是分就高一些;主考官喜欢务实之风,那文章更宜用词精准,少些累赘之语,切实际。
宁蓁蓁意在榜首,主考官的喜好对这种人来说,格外重要,若是文风与主考官喜好大相径庭,排名可能就略微下降。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宁蓁蓁的理念。
距离考试还有十日,此时已经停了课业,宁蓁蓁也在家住下。
早晨起来舞剑,洗漱之后,冯远承就会摇摇晃晃走过来,对着她张开手,让她抱着吃饭。
冯远承现在将近两岁,之前宁蓁蓁在书院读书的时候,每日晚上回来,迈着小短腿在院子里扑腾,见到了宁蓁蓁回来,就张开手,口齿清楚地喊着,“爹爹,爹爹,抱抱。”
等到宁蓁蓁抱起了他,小胖子就不是揪着她的青衫,就是去扯她的头发。
这些日子许是天天见她,只用吃饭的时候抱一抱小胖子,其余时候乖巧得很,可以由奶娘牵着出去玩耍,许是常常看到宁蓁蓁读书,小胖子最喜欢做的事是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在地上戳着,好像也在写字。
这让奶娘恨不得回家也让自家孩子如此这般,也做个读书苗子。
宁蓁蓁平时休沐日是会陪着孩子玩的,现在只有最后几日,每当她带着孩子出去,就会有邻居问她准备的怎么样,还让孩子乖巧听话,不要烦爹爹,她就不带孩子出去玩了。
她是成年人,听着这些话没什么,冯远承已经足够乖巧,无需再乖了,所以干脆就少出门。
乡试的当天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昨日已经把所有的衣物都准备妥当,今天就换得更厚实一些。
考篮用油纸裹住,宁蓁蓁上了胡翰林的车,入了贡院。
乡试是连考三场,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三天,这不光是对学识的一种考察,也是对学生的肉体上一种极大的负担。
乡试是最重要的考试,若是过了乡试,就是举人老爷,有了做官的资格,或许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因素,才把乡试的过程定的格外折磨人。
毕竟圣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这一番的苦,才能做个好官。
小小的号舍里很是狭窄,据说京都的贡院已经是最好的了,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都是蜷缩着无法舒展开身子。在外度过一日算是调整,又要回到小小的号舍里窝着作答,这种反复的横跳,更让人难受。
说起来京都的贡院每年都会修缮,地方上的贡院有时候就没有那么仔细了,可以保证不漏雨,多多少少有些漏风,遇上了秋雨萧瑟时候,别提多难受了。
有人强忍着,有人直接答题过程之中就昏厥了过去,不过总体而言,每年被衙役抬出去的绝对有人,却也不是太多,死撑着熬也要熬过这三场考试。
宁蓁蓁平时的锻炼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最后一场,不少人都是软趴趴地出来,见着了家人就由他们架上马车,宁蓁蓁是自己上的马车,回去洗漱完了,还吃了点东西才睡下。
也因为她的状态太好,甚至让邻里们有些怀疑,这位郎君宛若踏青休息了一阵,神色都没什么分别。
乡试时间,整个束流书院都是放假的,宁蓁蓁只是修整了一日,又恢复到了看书做文章的状态。
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乡试只是一个中转站,她需要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了。
在太祖在世时候,规定乡试结束后半个月必须完成阅卷并放榜,但是随着到了高祖,读书人越来越多,放榜日期也相应推迟,今年是九月初九放榜。
这一日宁蓁蓁清晨就起来,早早从客栈里客房里出来,与束流书院的其他人,一齐去了贡院斜对面的茶楼。宁蓁蓁到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此时三三两两都已经坐了不少人。
无论是客栈,还是茶楼,都是书院统一替考生们定下的,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方便学子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等到天大亮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茶楼里,宁蓁蓁所在的这一桌更挤了挤。
此时不光是参加乡试的人等成绩,还有人过来看同窗的成绩,宁蓁蓁认识的任桉、秦瑞等人就来了,也挤在一张长凳上,说话等着成绩。
人越多,越心浮气躁,还有人开始手脚抖动,嘴里都念念有词。
“来了,来了!”
外面忽然起了欢呼声,茶楼里的书生们人心浮动,不知道是谁站了起来,此时凳子在青石板地面挪动的声音响起。
任桉的个子较高,“是衙役在张榜了,冯兄定然是榜上有名!”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等到有人大声喊着,“冯文铮,解元!”
束流书院的人纷纷拱手,“恭喜恭喜。”
其他人也看了过来,见着宁蓁蓁拱手浅笑,此人就是冯文铮了,再看她的装扮,这是束流书院的学生。
第139章 女首辅10
在同窗的心中,冯文铮此人天分高,毅力足,是读书的好苗子,就算是与书院之中的“勋贵”派交好,那也只是因为正好对了那帮纨绔子弟的路子。
此时的鹿鸣宴上,见着此人与大人们谈笑风生,应对如流,才发现,此人不光是读书上有天分,说话为人也颇为老练,若润水无声,让上首的大人们频频点头,脸上带着微笑。
束流书院的学子们在看到了宁蓁蓁的表现,心中模模糊糊出现了一个念头,以前他们只是一味读书,现在已经中了举,不一样了。
不一样体现在哪里?就是今后要为官了。
他们开始下意识地揣摩宁蓁蓁的说话,想着回去以后更要与她多走动,多请教为人处世的道理。
鹿鸣宴上定然是要吟诗,以示志气。
宁蓁蓁也做了一首诗,称不上是流传千古之作,在一众书生里也是脱颖而出,立志高远,又有洒脱恣意之风。
主考官是翰林院的苏言学士,宁蓁蓁的第一场试卷就是他亲手批阅的,一手馆阁体功底扎实,文字立意以小见大,后来二三场的试卷,他都调阅。
会试与乡试的考题都是同类,方法也是同样,苏学士没有见过其他省的考卷,但也可以断定,就算是放在会试里,此人定将榜上有名。
苏言在没有见到宁蓁蓁的时候,对此人就十分欣赏,现在听她说话,更是喜爱。苏言和宁蓁蓁聊了起来,知道他和胡翰林还有交际,便笑着打趣,“冯解元与我翰林院有缘,老夫在翰林院静待冯解元。”
宁蓁蓁举杯同苏学士碰杯,“承蒙大人错爱,学生惶恐。明年的会试自当尽力而为。”
说过了读书的事,自然而然就到了生活之中的事,“冯解元可有成亲?”
“说来惭愧,与先前妻子和离,有一个两岁大的男孩儿。”宁蓁蓁说道。
妻子与他和离?苏学士自然就说到了孩子身上,心中有些可惜,若只是和离,再娶一门继室可以寻个门户高的妻子,若是带个孩子,婚事上恐怕难。
不过幸好,眼前人一副有孩万事足的模样,说起两岁孩子的日常,说得让人宛若见着了那个叫做冯远承的孩子。
苏学士也想到了不足三岁的幼女,在乡试期间,还有阅卷期间,都是见不得家人,听着宁蓁蓁的话,忽然心生想念。打算等到鹿鸣宴结束了之后,好好打量女儿变化多大。
其他的举人们听到的是与翰林院有缘这句话,心中不由得羡慕起来宁蓁蓁。
就算是知道京都的解元,在会试上应当是可以榜上有名,但是考官大人居然直白说出,多少有些羡慕。
鹿鸣宴结束了之后,按道理是要回书院,宁蓁蓁托人告假几日,在念书之前,她得去见一见金老夫人。
乡试结束了之后,她除了温书做文章,另外做了一件事,让人找了一位尼姑,常常与金老夫人说话,那人用了宁蓁蓁的按捏法子,把金老夫人的头疼治得好了起来,得了金老夫人的看重。
现在宁蓁蓁让她做的,就是把金老夫人引到如月庵去。
如月庵距离鹿门寺不远,是个很小的庵堂,按照冯素云的记忆,这位庵主是个贪财的,几年后惹上了一个官司,她塞了庵主一些钱,庵主就利落地把如月庵客卿之名借给了她。
按照冯素云的记忆,今后柔妍公主生了孩子,等到有了长子之后,后院里苏小月等妾室,也三三两两有了孩子,金家的产业大,后来还着实出了几个人物。
从宁蓁蓁的角度来看,在那一次马球赛,她见到了金庭,就判断出来,金庭的后院现在没有失火,但是争夺金庭的斗争,只怕不比皇宫里少。
金庭的诸多女人,最特殊的就是苏小月,宁蓁蓁就准备从这里着手,打破金庭后院的平衡。
宁蓁蓁坐着马车到了如月庵,换了一套衣服,让庵主见着发愣了起来。
原本只是个面容清秀的女子,等到换了一身装扮,道骨仙风了起来,手指掐佛印也很是精准,手中的拂尘一挥,让庵主甚至觉得不应当收对方的钱。
不过,只是一瞬间的思绪,已经拿了的钱万万没有还回去的道理。
此时山脚下,苏小月搀扶着金老夫人辗转到了如月庵的半山腰上。
这庵也太小了,让养尊处优了很久的苏小月心中有些埋怨,山路很难走,想着那个人给老夫人按捏就完事了,非要没事讲讲庵堂的灵验,让老夫人就想要过来还愿。
心中的抱怨在脸上一丁点都不敢显露出来,她很清楚现在的生活是金家给她的,她能够在一众妾室里领先,就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心中有埋怨,也不敢开口,尽心尽力地扶着老夫人上山。
刚到了庵堂门口,就见着面容慈祥的庵主。那人能够敛财,长久没有暴露,就是因为生得慈爱。
那位庵主领着两人去上香,苏小月看着是求子观音,诚心叩拜,大方地出了二十两的香火钱,金老夫人也在财神爷的功德箱里捐了五十两银子。
希望财神爷长长久久保佑她的金庭,保佑金家的生意做得红火。
庵主的脸色更加好看,着两位善客吃斋菜,让她们到后院里小坐。
苏小月和金老夫人两人到了后院,见着了宁蓁蓁便是一惊,她身上笼着一层金光,衣袖无风自动。见着来人,轻轻跃了过来,面色似喜无悲,又带着一种如同佛像般悲天悯人的通透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