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咱不能忘恩负义
“就是就是,有钱就叫他回来给钱,没钱当初收啥蚕茧,说啥大话,打肿脸充胖子呢……”
围在旁边的另外几个乡亲也附合着说,一个个脸上都愤愤的,显然对讨不回辛苦钱一事非常不满意。
明明是李爱华一家有错,但她还是死不低头认帐。
“你们家才几十斤蚕茧,不就一百多块钱么,那账上都写着呢。到时候肯定分文不少的给你们,现在不买还没到过年么?你们就穷成这样几天都等不得?”
两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儿就惹得更多的乡亲从家里出来看热闹。
往日都是李爱华找人家麻烦,想不到这次也轮到人家到他们家来把他指着鼻子骂了。
隔壁的刘大娘和后屋的高大娘一个人拿了把瓜子在手里嗑,站的不远不近的,用一副看好戏的眼神朝李爱华看着。
“杨三爷家今年这是咋回事儿呢?犯冲了吧?前段时间杨明玉和杨晓晓指着鼻子对骂,这会儿杨宴平收蚕茧又不给钱,还不知道要不要的回来。”
“可不是,人杨晓晓家做生意做的那么大。那奶牛几千块钱一头呢,她一次就买了十多头回来,你再看他家宴平,就收那几千块钱的蚕茧,居然也没钱给……”
满是嫌弃的语气。
听到这些人说的话,杨晓晓却没多大反应,跟方海平最后说了几句话,就各自转身朝自己家里走去了。
进屋时,黄月梅正站在堂屋里竖着耳朵朝外听。
一看到她进来,就急忙拉着她的手臂道:“晓晓,这究竟是咋回事呀?咋又有人找来吵架了?”
杨晓晓刚才在外面跟方庆良说了那么多话,这会儿有些口渴,就随手拿起碗来喝了几口豆奶。
“不就是因为收蚕茧的事么?现在快过年了,大家都急着用钱呢,肯定要上他家讨呗。”
黄月梅又担心了,愁眉苦脸道:“那这可咋整啊?你三叔咋还没回来呀?”
杨晓晓忍不住看她一眼:“妈,你管他家这些闲事干啥?还嫌以前被李爱华欺负的不够么?”
王月梅却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懂啥呀?你爷奶再不好,那也是你爷奶,咋能拿他们跟外人比呢?”
杨晓晓忍不住嗤笑一声,懒得跟她再说。
又几天过后,寂静了好一阵的沈家院子里终于又传出动静来。
是沈爷爷出院了。
当天晚上黄月梅破天荒的装了一大盆肉汤面,给杨晓晓让她送到沈星云家去。
这下倒让杨晓晓吃惊了:“妈,你咋突然肯让我给他家送东西啦?”
黄月梅撇她一眼:“你这孩子,沈爷爷腿都摔断了,给他送这碗肉汤面过去辽吃了也好补补呀。再说狗子前些日子不也帮过咱们几回么,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
这下居然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了,杨晓晓忍不住在心里腹诽。
但是黄月梅肯让她去沈星云家,还是多少让她有些高兴,连忙端着东西颠儿颠儿的出了门。
到沈星云家时,沈星云正在屋子里给他爷爷擦脸。沈爷爷坐在轮椅上,一副很没精神的样子,头上的头发比以前白的更多了,看到杨晓晓走进来眼神儿都没动一下。
“星云哥哥,沈爷爷,你们回来啦?”
杨晓晓一边走过去一边把那钵面放在桌上。
“这个时候到家一定没时间做饭吧,我妈今天晚上刚好煮了面,让我给你们送些过来。”
沈星云朝她放在桌上的东西看了一眼,点下头表示知道了。
在沈爷爷住院的这半个月,沈星云也瘦了不少,眼眶陷的更深,面部轮廓也显得比以前更加凌厉,属于少年青涩慢慢从他脸上退去,露出更多属于成年人的稳重和深沉来。
杨晓晓看他似乎不想跟自己多说什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就有些郁闷地离开了。
到家时黄月梅看到她这么快就回来,还有些诧异:“咋这么快回来啦,沈爷爷咋样啊?”
杨晓晓兴致不高,一边低头吃自己的饭一边说:“爷爷沈年纪大了,这回摔断了腿骨,肯定没几个月好不全的,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
黄玉梅有些忧心的叹了口气,似乎非常同情他的遭遇。
过来一会儿又说:“那咱们往后还是多给他送点豆奶过去吧,你看你爸那身子,以前老是三病两痛不断的,喝了咱家的豆奶之后不也好多了么?咱们也没能力多帮他,几口豆奶还是能给的。”
杨晓晓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开窍了,忍不住有些高兴地道:“妈,你说的是真的?”
黄月梅嗔怪地看她一眼:“你看你这孩子,真当你妈是铁石心肠啊!狗子跟他爷爷都是好人,以往也没欺负过咱家,现在人家有困难了,能不帮帮么?”
杨晓晓听着,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之前黄月梅一直那么反对他去沈星云家了。这个女人确实有幅好心肠,只是太过胆小懦弱,害怕被世俗的流言伤害,所以才会一直阻止她和沈星云来往,但是一看有家遇到困难了,又忍不住出手相帮。
这天下午,隔壁的争吵声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杨新平从村委会回来时才渐渐消停下来。
杨晓晓知道,杨新平在村委会任职,村民对他还是有几分信任的,只要他担保能把卖蚕茧的钱付给乡亲们,乡亲们自然就不闹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晓晓家菜地的菜换了一波又一波。
特别忙的时候还会从村子里请一些乡亲去帮忙收菜,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杨晓晓一家的态度又改变了不少,有些从之前的嫌弃和看不起变得和善起来,有些则是从和善变得恭维和谄媚。
杨晓晓看在眼里,心里却并不待见他们。以前他们一家受李爱华欺负,这些人没一个肯出面替他们说句公道话的。现在好了,他家有钱了,能从她这得到好处了,就一个个的舔着脸往上凑。
黄月梅说话算话,自从沈爷爷回来以后,每天中午都会让杨晓晓给沈爷爷送一缸子豆奶过去。 ↑返回顶部↑
围在旁边的另外几个乡亲也附合着说,一个个脸上都愤愤的,显然对讨不回辛苦钱一事非常不满意。
明明是李爱华一家有错,但她还是死不低头认帐。
“你们家才几十斤蚕茧,不就一百多块钱么,那账上都写着呢。到时候肯定分文不少的给你们,现在不买还没到过年么?你们就穷成这样几天都等不得?”
两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儿就惹得更多的乡亲从家里出来看热闹。
往日都是李爱华找人家麻烦,想不到这次也轮到人家到他们家来把他指着鼻子骂了。
隔壁的刘大娘和后屋的高大娘一个人拿了把瓜子在手里嗑,站的不远不近的,用一副看好戏的眼神朝李爱华看着。
“杨三爷家今年这是咋回事儿呢?犯冲了吧?前段时间杨明玉和杨晓晓指着鼻子对骂,这会儿杨宴平收蚕茧又不给钱,还不知道要不要的回来。”
“可不是,人杨晓晓家做生意做的那么大。那奶牛几千块钱一头呢,她一次就买了十多头回来,你再看他家宴平,就收那几千块钱的蚕茧,居然也没钱给……”
满是嫌弃的语气。
听到这些人说的话,杨晓晓却没多大反应,跟方海平最后说了几句话,就各自转身朝自己家里走去了。
进屋时,黄月梅正站在堂屋里竖着耳朵朝外听。
一看到她进来,就急忙拉着她的手臂道:“晓晓,这究竟是咋回事呀?咋又有人找来吵架了?”
杨晓晓刚才在外面跟方庆良说了那么多话,这会儿有些口渴,就随手拿起碗来喝了几口豆奶。
“不就是因为收蚕茧的事么?现在快过年了,大家都急着用钱呢,肯定要上他家讨呗。”
黄月梅又担心了,愁眉苦脸道:“那这可咋整啊?你三叔咋还没回来呀?”
杨晓晓忍不住看她一眼:“妈,你管他家这些闲事干啥?还嫌以前被李爱华欺负的不够么?”
王月梅却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懂啥呀?你爷奶再不好,那也是你爷奶,咋能拿他们跟外人比呢?”
杨晓晓忍不住嗤笑一声,懒得跟她再说。
又几天过后,寂静了好一阵的沈家院子里终于又传出动静来。
是沈爷爷出院了。
当天晚上黄月梅破天荒的装了一大盆肉汤面,给杨晓晓让她送到沈星云家去。
这下倒让杨晓晓吃惊了:“妈,你咋突然肯让我给他家送东西啦?”
黄月梅撇她一眼:“你这孩子,沈爷爷腿都摔断了,给他送这碗肉汤面过去辽吃了也好补补呀。再说狗子前些日子不也帮过咱们几回么,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
这下居然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了,杨晓晓忍不住在心里腹诽。
但是黄月梅肯让她去沈星云家,还是多少让她有些高兴,连忙端着东西颠儿颠儿的出了门。
到沈星云家时,沈星云正在屋子里给他爷爷擦脸。沈爷爷坐在轮椅上,一副很没精神的样子,头上的头发比以前白的更多了,看到杨晓晓走进来眼神儿都没动一下。
“星云哥哥,沈爷爷,你们回来啦?”
杨晓晓一边走过去一边把那钵面放在桌上。
“这个时候到家一定没时间做饭吧,我妈今天晚上刚好煮了面,让我给你们送些过来。”
沈星云朝她放在桌上的东西看了一眼,点下头表示知道了。
在沈爷爷住院的这半个月,沈星云也瘦了不少,眼眶陷的更深,面部轮廓也显得比以前更加凌厉,属于少年青涩慢慢从他脸上退去,露出更多属于成年人的稳重和深沉来。
杨晓晓看他似乎不想跟自己多说什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就有些郁闷地离开了。
到家时黄月梅看到她这么快就回来,还有些诧异:“咋这么快回来啦,沈爷爷咋样啊?”
杨晓晓兴致不高,一边低头吃自己的饭一边说:“爷爷沈年纪大了,这回摔断了腿骨,肯定没几个月好不全的,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
黄玉梅有些忧心的叹了口气,似乎非常同情他的遭遇。
过来一会儿又说:“那咱们往后还是多给他送点豆奶过去吧,你看你爸那身子,以前老是三病两痛不断的,喝了咱家的豆奶之后不也好多了么?咱们也没能力多帮他,几口豆奶还是能给的。”
杨晓晓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开窍了,忍不住有些高兴地道:“妈,你说的是真的?”
黄月梅嗔怪地看她一眼:“你看你这孩子,真当你妈是铁石心肠啊!狗子跟他爷爷都是好人,以往也没欺负过咱家,现在人家有困难了,能不帮帮么?”
杨晓晓听着,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之前黄月梅一直那么反对他去沈星云家了。这个女人确实有幅好心肠,只是太过胆小懦弱,害怕被世俗的流言伤害,所以才会一直阻止她和沈星云来往,但是一看有家遇到困难了,又忍不住出手相帮。
这天下午,隔壁的争吵声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杨新平从村委会回来时才渐渐消停下来。
杨晓晓知道,杨新平在村委会任职,村民对他还是有几分信任的,只要他担保能把卖蚕茧的钱付给乡亲们,乡亲们自然就不闹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晓晓家菜地的菜换了一波又一波。
特别忙的时候还会从村子里请一些乡亲去帮忙收菜,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杨晓晓一家的态度又改变了不少,有些从之前的嫌弃和看不起变得和善起来,有些则是从和善变得恭维和谄媚。
杨晓晓看在眼里,心里却并不待见他们。以前他们一家受李爱华欺负,这些人没一个肯出面替他们说句公道话的。现在好了,他家有钱了,能从她这得到好处了,就一个个的舔着脸往上凑。
黄月梅说话算话,自从沈爷爷回来以后,每天中午都会让杨晓晓给沈爷爷送一缸子豆奶过去。 ↑返回顶部↑
“就是就是,有钱就叫他回来给钱,没钱当初收啥蚕茧,说啥大话,打肿脸充胖子呢……”
围在旁边的另外几个乡亲也附合着说,一个个脸上都愤愤的,显然对讨不回辛苦钱一事非常不满意。
明明是李爱华一家有错,但她还是死不低头认帐。
“你们家才几十斤蚕茧,不就一百多块钱么,那账上都写着呢。到时候肯定分文不少的给你们,现在不买还没到过年么?你们就穷成这样几天都等不得?”
两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儿就惹得更多的乡亲从家里出来看热闹。
往日都是李爱华找人家麻烦,想不到这次也轮到人家到他们家来把他指着鼻子骂了。
隔壁的刘大娘和后屋的高大娘一个人拿了把瓜子在手里嗑,站的不远不近的,用一副看好戏的眼神朝李爱华看着。
“杨三爷家今年这是咋回事儿呢?犯冲了吧?前段时间杨明玉和杨晓晓指着鼻子对骂,这会儿杨宴平收蚕茧又不给钱,还不知道要不要的回来。”
“可不是,人杨晓晓家做生意做的那么大。那奶牛几千块钱一头呢,她一次就买了十多头回来,你再看他家宴平,就收那几千块钱的蚕茧,居然也没钱给……”
满是嫌弃的语气。
听到这些人说的话,杨晓晓却没多大反应,跟方海平最后说了几句话,就各自转身朝自己家里走去了。
进屋时,黄月梅正站在堂屋里竖着耳朵朝外听。
一看到她进来,就急忙拉着她的手臂道:“晓晓,这究竟是咋回事呀?咋又有人找来吵架了?”
杨晓晓刚才在外面跟方庆良说了那么多话,这会儿有些口渴,就随手拿起碗来喝了几口豆奶。
“不就是因为收蚕茧的事么?现在快过年了,大家都急着用钱呢,肯定要上他家讨呗。”
黄月梅又担心了,愁眉苦脸道:“那这可咋整啊?你三叔咋还没回来呀?”
杨晓晓忍不住看她一眼:“妈,你管他家这些闲事干啥?还嫌以前被李爱华欺负的不够么?”
王月梅却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懂啥呀?你爷奶再不好,那也是你爷奶,咋能拿他们跟外人比呢?”
杨晓晓忍不住嗤笑一声,懒得跟她再说。
又几天过后,寂静了好一阵的沈家院子里终于又传出动静来。
是沈爷爷出院了。
当天晚上黄月梅破天荒的装了一大盆肉汤面,给杨晓晓让她送到沈星云家去。
这下倒让杨晓晓吃惊了:“妈,你咋突然肯让我给他家送东西啦?”
黄月梅撇她一眼:“你这孩子,沈爷爷腿都摔断了,给他送这碗肉汤面过去辽吃了也好补补呀。再说狗子前些日子不也帮过咱们几回么,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
这下居然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了,杨晓晓忍不住在心里腹诽。
但是黄月梅肯让她去沈星云家,还是多少让她有些高兴,连忙端着东西颠儿颠儿的出了门。
到沈星云家时,沈星云正在屋子里给他爷爷擦脸。沈爷爷坐在轮椅上,一副很没精神的样子,头上的头发比以前白的更多了,看到杨晓晓走进来眼神儿都没动一下。
“星云哥哥,沈爷爷,你们回来啦?”
杨晓晓一边走过去一边把那钵面放在桌上。
“这个时候到家一定没时间做饭吧,我妈今天晚上刚好煮了面,让我给你们送些过来。”
沈星云朝她放在桌上的东西看了一眼,点下头表示知道了。
在沈爷爷住院的这半个月,沈星云也瘦了不少,眼眶陷的更深,面部轮廓也显得比以前更加凌厉,属于少年青涩慢慢从他脸上退去,露出更多属于成年人的稳重和深沉来。
杨晓晓看他似乎不想跟自己多说什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就有些郁闷地离开了。
到家时黄月梅看到她这么快就回来,还有些诧异:“咋这么快回来啦,沈爷爷咋样啊?”
杨晓晓兴致不高,一边低头吃自己的饭一边说:“爷爷沈年纪大了,这回摔断了腿骨,肯定没几个月好不全的,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
黄玉梅有些忧心的叹了口气,似乎非常同情他的遭遇。
过来一会儿又说:“那咱们往后还是多给他送点豆奶过去吧,你看你爸那身子,以前老是三病两痛不断的,喝了咱家的豆奶之后不也好多了么?咱们也没能力多帮他,几口豆奶还是能给的。”
杨晓晓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开窍了,忍不住有些高兴地道:“妈,你说的是真的?”
黄月梅嗔怪地看她一眼:“你看你这孩子,真当你妈是铁石心肠啊!狗子跟他爷爷都是好人,以往也没欺负过咱家,现在人家有困难了,能不帮帮么?”
杨晓晓听着,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之前黄月梅一直那么反对他去沈星云家了。这个女人确实有幅好心肠,只是太过胆小懦弱,害怕被世俗的流言伤害,所以才会一直阻止她和沈星云来往,但是一看有家遇到困难了,又忍不住出手相帮。
这天下午,隔壁的争吵声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杨新平从村委会回来时才渐渐消停下来。
杨晓晓知道,杨新平在村委会任职,村民对他还是有几分信任的,只要他担保能把卖蚕茧的钱付给乡亲们,乡亲们自然就不闹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晓晓家菜地的菜换了一波又一波。
特别忙的时候还会从村子里请一些乡亲去帮忙收菜,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杨晓晓一家的态度又改变了不少,有些从之前的嫌弃和看不起变得和善起来,有些则是从和善变得恭维和谄媚。
杨晓晓看在眼里,心里却并不待见他们。以前他们一家受李爱华欺负,这些人没一个肯出面替他们说句公道话的。现在好了,他家有钱了,能从她这得到好处了,就一个个的舔着脸往上凑。
黄月梅说话算话,自从沈爷爷回来以后,每天中午都会让杨晓晓给沈爷爷送一缸子豆奶过去。
围在旁边的另外几个乡亲也附合着说,一个个脸上都愤愤的,显然对讨不回辛苦钱一事非常不满意。
明明是李爱华一家有错,但她还是死不低头认帐。
“你们家才几十斤蚕茧,不就一百多块钱么,那账上都写着呢。到时候肯定分文不少的给你们,现在不买还没到过年么?你们就穷成这样几天都等不得?”
两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儿就惹得更多的乡亲从家里出来看热闹。
往日都是李爱华找人家麻烦,想不到这次也轮到人家到他们家来把他指着鼻子骂了。
隔壁的刘大娘和后屋的高大娘一个人拿了把瓜子在手里嗑,站的不远不近的,用一副看好戏的眼神朝李爱华看着。
“杨三爷家今年这是咋回事儿呢?犯冲了吧?前段时间杨明玉和杨晓晓指着鼻子对骂,这会儿杨宴平收蚕茧又不给钱,还不知道要不要的回来。”
“可不是,人杨晓晓家做生意做的那么大。那奶牛几千块钱一头呢,她一次就买了十多头回来,你再看他家宴平,就收那几千块钱的蚕茧,居然也没钱给……”
满是嫌弃的语气。
听到这些人说的话,杨晓晓却没多大反应,跟方海平最后说了几句话,就各自转身朝自己家里走去了。
进屋时,黄月梅正站在堂屋里竖着耳朵朝外听。
一看到她进来,就急忙拉着她的手臂道:“晓晓,这究竟是咋回事呀?咋又有人找来吵架了?”
杨晓晓刚才在外面跟方庆良说了那么多话,这会儿有些口渴,就随手拿起碗来喝了几口豆奶。
“不就是因为收蚕茧的事么?现在快过年了,大家都急着用钱呢,肯定要上他家讨呗。”
黄月梅又担心了,愁眉苦脸道:“那这可咋整啊?你三叔咋还没回来呀?”
杨晓晓忍不住看她一眼:“妈,你管他家这些闲事干啥?还嫌以前被李爱华欺负的不够么?”
王月梅却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懂啥呀?你爷奶再不好,那也是你爷奶,咋能拿他们跟外人比呢?”
杨晓晓忍不住嗤笑一声,懒得跟她再说。
又几天过后,寂静了好一阵的沈家院子里终于又传出动静来。
是沈爷爷出院了。
当天晚上黄月梅破天荒的装了一大盆肉汤面,给杨晓晓让她送到沈星云家去。
这下倒让杨晓晓吃惊了:“妈,你咋突然肯让我给他家送东西啦?”
黄月梅撇她一眼:“你这孩子,沈爷爷腿都摔断了,给他送这碗肉汤面过去辽吃了也好补补呀。再说狗子前些日子不也帮过咱们几回么,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
这下居然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了,杨晓晓忍不住在心里腹诽。
但是黄月梅肯让她去沈星云家,还是多少让她有些高兴,连忙端着东西颠儿颠儿的出了门。
到沈星云家时,沈星云正在屋子里给他爷爷擦脸。沈爷爷坐在轮椅上,一副很没精神的样子,头上的头发比以前白的更多了,看到杨晓晓走进来眼神儿都没动一下。
“星云哥哥,沈爷爷,你们回来啦?”
杨晓晓一边走过去一边把那钵面放在桌上。
“这个时候到家一定没时间做饭吧,我妈今天晚上刚好煮了面,让我给你们送些过来。”
沈星云朝她放在桌上的东西看了一眼,点下头表示知道了。
在沈爷爷住院的这半个月,沈星云也瘦了不少,眼眶陷的更深,面部轮廓也显得比以前更加凌厉,属于少年青涩慢慢从他脸上退去,露出更多属于成年人的稳重和深沉来。
杨晓晓看他似乎不想跟自己多说什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就有些郁闷地离开了。
到家时黄月梅看到她这么快就回来,还有些诧异:“咋这么快回来啦,沈爷爷咋样啊?”
杨晓晓兴致不高,一边低头吃自己的饭一边说:“爷爷沈年纪大了,这回摔断了腿骨,肯定没几个月好不全的,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
黄玉梅有些忧心的叹了口气,似乎非常同情他的遭遇。
过来一会儿又说:“那咱们往后还是多给他送点豆奶过去吧,你看你爸那身子,以前老是三病两痛不断的,喝了咱家的豆奶之后不也好多了么?咱们也没能力多帮他,几口豆奶还是能给的。”
杨晓晓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开窍了,忍不住有些高兴地道:“妈,你说的是真的?”
黄月梅嗔怪地看她一眼:“你看你这孩子,真当你妈是铁石心肠啊!狗子跟他爷爷都是好人,以往也没欺负过咱家,现在人家有困难了,能不帮帮么?”
杨晓晓听着,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之前黄月梅一直那么反对他去沈星云家了。这个女人确实有幅好心肠,只是太过胆小懦弱,害怕被世俗的流言伤害,所以才会一直阻止她和沈星云来往,但是一看有家遇到困难了,又忍不住出手相帮。
这天下午,隔壁的争吵声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杨新平从村委会回来时才渐渐消停下来。
杨晓晓知道,杨新平在村委会任职,村民对他还是有几分信任的,只要他担保能把卖蚕茧的钱付给乡亲们,乡亲们自然就不闹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晓晓家菜地的菜换了一波又一波。
特别忙的时候还会从村子里请一些乡亲去帮忙收菜,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杨晓晓一家的态度又改变了不少,有些从之前的嫌弃和看不起变得和善起来,有些则是从和善变得恭维和谄媚。
杨晓晓看在眼里,心里却并不待见他们。以前他们一家受李爱华欺负,这些人没一个肯出面替他们说句公道话的。现在好了,他家有钱了,能从她这得到好处了,就一个个的舔着脸往上凑。
黄月梅说话算话,自从沈爷爷回来以后,每天中午都会让杨晓晓给沈爷爷送一缸子豆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