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党争
这样的话,陈子龙不知道听张溥说过多少次,原本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此时他滞了一滞,自己突然也道:“登莱这里,已经行的不是圣人之道……但以弟之愚见,兼包并蓄,亦并非绝无可行……”
“你听听你说的这些是什么?”张溥勃然色变,道:“汝今能同杨朱、墨翟所行所为么?”
若是争取道统之争来,陈子龙一定会落败。
他的心理也很矛盾,前一阵子他是缩在农庄里搞自己的各种试验,同时也是等张守仁的番薯试验结果,两人是有赌约在先……在张溥到来之前,他终于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了出来,在登莱两地游历了一番……他不比张溥蠢笨,一看之下就知道眼下的浮山所行的根本就是全新的体制,既不是纯粹的传说中理想的孔孟之道三王之治,也并非是先秦之治,更不是从两汉至今所行的外儒内法,以道德驭万民,以法术治百官的治天下的办法。
这是全新的体制,充满力量和效率,生机勃勃,每个生处其中的人才能体悟和理解到它的妙处……原本是一潭死水的地方,却在张守仁的苦心经营之下,已经成为陈子龙认识之中,整个大明最具有活力和未来的地方。
见到如此情形之后,他反而更加的不想离开了。
陈子龙不是张溥,张溥有欲望,有野心,有权柄和干劲。
换做是他,哪怕是朋友各行其道,亦不会有这一次的登莱之行……张溥却是明显来拉他回头,可能在某个地方需要他陈子龙吧……
果然,张溥按了按怒气,说道:“我等先填了肚子再说,这些话,说来很败兴啊。”
陈子龙勉强一笑,抬手道:“就在前头不远。”
胶州城虽然繁华,但毕竟是三四等的州城,地方不大,前行不到里许,就是陈子龙定的酒楼所在了。
沿途过去,商行仍然是布的满满当当的,十分热闹。
从江南过来的三人都注意到,一路上每人都是红光满面,兴高采烈的样子,而街道十分的整洁干净,全部是用青色方砖铺成道路,十分光滑精洁,路边都有垂柳或是杨树,正当抽枝发芽之时,看着叫人十分欢喜。
到酒楼之后,登楼上去,等候酒菜时,吴应箕问道:“何以一路不见流民或是乞儿一类人物?”
他们虽到了有一阵子,但也不及问到这些细节上的事。
“浮山有民政处,收容局全收容了,流民安置种地,痴傻养起来,老人和小童送到敬济院和抚幼局,反正各有去处。”
“这得不少开支吧?”吴应箕觉得自己头发都要竖起来了……他也是曾经在京师和江南之间多次奔波的人,在河南有记行成文,曾经广为流传……某县因为灾荒而致农民大量逃亡,结果剩下来的零星散户还得承担逃户的丁口赋税和各种杂派,而县中没有一头耕牛,全被宰杀或是贩卖,虽然笔下没有太多的惨状,但生产遭遇到如此破坏,千里之内到处是荒芜的农田,可想而知,冻饿而死的人将会有多少!
事实上,吴应箕一路见的死人多的数不过来!一路上尽是吃观音土涨死的,或是冻饿死的,营养不良而死的比比皆是,那些饿死的人,刚死的时候居然看着胖墩墩的,因为是饿的太厉害,全身都已经浮肿了。
见过这样的情形,吴应箕哪里承望能在北部山东这样的地方,居然还能看到眼前这样繁华的景像,听到鳏寡孤独都全部老有所养,幼有所抚的时候!
“天人,天人也……”
吴应箕的学术功底是十分扎实的,所谓的东林四子,论学问陈贞慧和吴应箕高些,冒襄和候大公子要弱些,但东林复社在学术上确实都没的说,吴伟业的诗词,陈子龙的著述等身,张溥的勤学好学,还有黄宗羲和顾炎武之辈……确实是一个大家辈出,人才鼎盛的时代和强悍之极的组织。
但就算吴应箕学识过人,此时他对张守仁也唯有“佩服之至”这几个字的形容了。
他不象张溥,性格气质和陈子龙有一些相象,愿做实事,不愿陷入道统和门户之争,这一点和多半的东林复社中人不一样。正常的东林和复社中人,乃是与张溥一样的……非吾同党,便是异类奸邪,非吾同党,便曰可杀,非吾同党,便是仇敌,非吾同党,便是政坛败类,奸恶小人。
其中的佼佼者当然就是迎立福王时在南京的东林党人们了,他们坚持不立崇祯的亲堂兄弟,却要迎立疏宗,以当时的封建礼法是说不过去的,结果东林党人就是坚持不立福王,给向来藏在深宫,根本不知世事的福王编造了若干条罪过,什么贪淫之类的罪名都编派上去了……福王,也就是弘光帝确实不是明君,确是庸人,但在当时来说,可是真的一条罪名也安不上去……明朝的亲藩是养起来的,当养猪一样养,亲藩能有什么大罪呢?无非就是东林党的前辈们在神宗万历年间反对立福王,拥立光宗朱常洛,现在如果叫福王继位,感觉当年就是做了无用功,所以坚持不立福王,所谓不立亲而立贤,根本就是信口胡掰。
后来史可法愚蠢的做法叫马士英有了可乘之机,人家果断拥立,福王继位大统。按说天位已定,可以一致对外,但事实无非如此。
东林党人和复社仍然散布谣言,在朝中攻击马士英,在民间造弘光的谣言,闹到最后,还唆使左良玉领兵东进……南明亡的那么快,东林党和复社中人得负大半的责任。
后来修史书时,黄宗羲这个复社骨干也是粉墨登场,他和他的浙东学派承担了清朝官修明史的责任,于是史书上东林正臣形象光辉,而马士英等人则是一无是处,国事皆败坏于东林和复社的敌人身上。
明末的很多事情,断不可尽信当时文人所著的东西,特别是东林党人的笔记文章一类,信口胡说之处甚多,偏激无理之处到处都是。比如有人责问黄宗羲,边关虏骑强盛,当以何制之?这个满嘴仁义德道的大学术家和复社名人直接便答道:“以仁德制之可矣。”
酸腐之处,可令人一晒而罢之。
可以说,整个东林和复社的基础就是在党同伐异之上,其中只有寥寥无已的几个一心只为国事,而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当然也无视党派斗争的人,这样的人还有一定的实际的能力,而不是埋首在故纸堆和儒家经义之中把脑子搞坏掉了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幸运的是,陈子龙似乎就是其中一个,而吴应箕在此时此刻,也颇有意动之态。
只有候方域是没心没肺的公子哥儿,瞧热闹成,买东西也成,但叫他往深了去想,倒也真是为难了他。
在座的人,张溥沉着脸,郁郁不欢,浮山这里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而吴应箕若有所思,陈子龙神色淡淡的,只有候方域神色如常,与往日一样。
不一会菜蔬上来,陈子龙举筷道:“胶州这里没有别的名产,无非是海鲜,现在海鱼正肥,这几种都是极好的……十分鲜嫩可口,几位老兄多尝尝,看看与咱们江南的江鲜相比如何?再有这海蟹,海参,都很难得,请多用。”
“来,吾等能在此一聚,也是难得之事,数十年后,怕是文坛一段佳话。”
候方域这话虽然略微有点狂妄,倒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不可能,在场几人有的是社首领袖级的人物,有的是风流才子,虽然年轻,说是著作等身也不奇怪,晚明诗坛,其实也就是他们这一伙在挑大梁,说是几十年后成一段佳话,也不夸张。
当下众人被鼓起兴头来,一起举杯道:“来,满饮此杯!”
……
……
柏永馥受命之后,到中军的总兵官正兵营持军令调集兵马,再领自己的直属,还有两个有骑兵的营中调动,闹腾了几个时辰后,以自己本部两千骑,加上正兵营和几个游兵营加在一起,四千余骑终于调到一处。
听说不叫进济南,改往东昌,所有骑兵的脸都是阴沉着,便是将领也都是没好声色,吆喝兵士和整队的时候都是有气无力的。
“都他娘的动起来!”柏永馥在刘泽清面前是恭恭敬敬的,在这些下属面前却是另外一副嘴脸,看到众军士都慢腾腾的,当下自己便挥动马鞭打过去,一路抽过去,打的那些骑兵哎哟直叫,好歹各人的动作都加快了不少。
这一天走了十里地,路上大风还把副将旗给吹倒了几次,旗手被打了几十仗,打的哭爹叫娘,好歹没被打死。但有这样的晦气事情,大家怎么也提不起心气来,慢腾腾的走着,过了未时就找了个镇子歇下来。
兵士们也不喂马涮马,只卸了马鞍就走开,把马一群群拴在一起,叫人喂些干草就算完事儿。不管是哪个营的兵,反正不可能把上头发的精料拿来喂马,开拔时发的豆料都是背在人身上,这会子扛了去找粮行给卖掉。
一时间,整个镇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穿着红色胖袄的曹州官兵,看他们的行止,如果不是旗号齐全,多半穿着鸳鸯战袄,怕是远远看了,这镇子上头也是进响马了。
而在这年头,官兵不如响马,最少是相当程度的百姓的共识了。 ↑返回顶部↑
“你听听你说的这些是什么?”张溥勃然色变,道:“汝今能同杨朱、墨翟所行所为么?”
若是争取道统之争来,陈子龙一定会落败。
他的心理也很矛盾,前一阵子他是缩在农庄里搞自己的各种试验,同时也是等张守仁的番薯试验结果,两人是有赌约在先……在张溥到来之前,他终于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了出来,在登莱两地游历了一番……他不比张溥蠢笨,一看之下就知道眼下的浮山所行的根本就是全新的体制,既不是纯粹的传说中理想的孔孟之道三王之治,也并非是先秦之治,更不是从两汉至今所行的外儒内法,以道德驭万民,以法术治百官的治天下的办法。
这是全新的体制,充满力量和效率,生机勃勃,每个生处其中的人才能体悟和理解到它的妙处……原本是一潭死水的地方,却在张守仁的苦心经营之下,已经成为陈子龙认识之中,整个大明最具有活力和未来的地方。
见到如此情形之后,他反而更加的不想离开了。
陈子龙不是张溥,张溥有欲望,有野心,有权柄和干劲。
换做是他,哪怕是朋友各行其道,亦不会有这一次的登莱之行……张溥却是明显来拉他回头,可能在某个地方需要他陈子龙吧……
果然,张溥按了按怒气,说道:“我等先填了肚子再说,这些话,说来很败兴啊。”
陈子龙勉强一笑,抬手道:“就在前头不远。”
胶州城虽然繁华,但毕竟是三四等的州城,地方不大,前行不到里许,就是陈子龙定的酒楼所在了。
沿途过去,商行仍然是布的满满当当的,十分热闹。
从江南过来的三人都注意到,一路上每人都是红光满面,兴高采烈的样子,而街道十分的整洁干净,全部是用青色方砖铺成道路,十分光滑精洁,路边都有垂柳或是杨树,正当抽枝发芽之时,看着叫人十分欢喜。
到酒楼之后,登楼上去,等候酒菜时,吴应箕问道:“何以一路不见流民或是乞儿一类人物?”
他们虽到了有一阵子,但也不及问到这些细节上的事。
“浮山有民政处,收容局全收容了,流民安置种地,痴傻养起来,老人和小童送到敬济院和抚幼局,反正各有去处。”
“这得不少开支吧?”吴应箕觉得自己头发都要竖起来了……他也是曾经在京师和江南之间多次奔波的人,在河南有记行成文,曾经广为流传……某县因为灾荒而致农民大量逃亡,结果剩下来的零星散户还得承担逃户的丁口赋税和各种杂派,而县中没有一头耕牛,全被宰杀或是贩卖,虽然笔下没有太多的惨状,但生产遭遇到如此破坏,千里之内到处是荒芜的农田,可想而知,冻饿而死的人将会有多少!
事实上,吴应箕一路见的死人多的数不过来!一路上尽是吃观音土涨死的,或是冻饿死的,营养不良而死的比比皆是,那些饿死的人,刚死的时候居然看着胖墩墩的,因为是饿的太厉害,全身都已经浮肿了。
见过这样的情形,吴应箕哪里承望能在北部山东这样的地方,居然还能看到眼前这样繁华的景像,听到鳏寡孤独都全部老有所养,幼有所抚的时候!
“天人,天人也……”
吴应箕的学术功底是十分扎实的,所谓的东林四子,论学问陈贞慧和吴应箕高些,冒襄和候大公子要弱些,但东林复社在学术上确实都没的说,吴伟业的诗词,陈子龙的著述等身,张溥的勤学好学,还有黄宗羲和顾炎武之辈……确实是一个大家辈出,人才鼎盛的时代和强悍之极的组织。
但就算吴应箕学识过人,此时他对张守仁也唯有“佩服之至”这几个字的形容了。
他不象张溥,性格气质和陈子龙有一些相象,愿做实事,不愿陷入道统和门户之争,这一点和多半的东林复社中人不一样。正常的东林和复社中人,乃是与张溥一样的……非吾同党,便是异类奸邪,非吾同党,便曰可杀,非吾同党,便是仇敌,非吾同党,便是政坛败类,奸恶小人。
其中的佼佼者当然就是迎立福王时在南京的东林党人们了,他们坚持不立崇祯的亲堂兄弟,却要迎立疏宗,以当时的封建礼法是说不过去的,结果东林党人就是坚持不立福王,给向来藏在深宫,根本不知世事的福王编造了若干条罪过,什么贪淫之类的罪名都编派上去了……福王,也就是弘光帝确实不是明君,确是庸人,但在当时来说,可是真的一条罪名也安不上去……明朝的亲藩是养起来的,当养猪一样养,亲藩能有什么大罪呢?无非就是东林党的前辈们在神宗万历年间反对立福王,拥立光宗朱常洛,现在如果叫福王继位,感觉当年就是做了无用功,所以坚持不立福王,所谓不立亲而立贤,根本就是信口胡掰。
后来史可法愚蠢的做法叫马士英有了可乘之机,人家果断拥立,福王继位大统。按说天位已定,可以一致对外,但事实无非如此。
东林党人和复社仍然散布谣言,在朝中攻击马士英,在民间造弘光的谣言,闹到最后,还唆使左良玉领兵东进……南明亡的那么快,东林党和复社中人得负大半的责任。
后来修史书时,黄宗羲这个复社骨干也是粉墨登场,他和他的浙东学派承担了清朝官修明史的责任,于是史书上东林正臣形象光辉,而马士英等人则是一无是处,国事皆败坏于东林和复社的敌人身上。
明末的很多事情,断不可尽信当时文人所著的东西,特别是东林党人的笔记文章一类,信口胡说之处甚多,偏激无理之处到处都是。比如有人责问黄宗羲,边关虏骑强盛,当以何制之?这个满嘴仁义德道的大学术家和复社名人直接便答道:“以仁德制之可矣。”
酸腐之处,可令人一晒而罢之。
可以说,整个东林和复社的基础就是在党同伐异之上,其中只有寥寥无已的几个一心只为国事,而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当然也无视党派斗争的人,这样的人还有一定的实际的能力,而不是埋首在故纸堆和儒家经义之中把脑子搞坏掉了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幸运的是,陈子龙似乎就是其中一个,而吴应箕在此时此刻,也颇有意动之态。
只有候方域是没心没肺的公子哥儿,瞧热闹成,买东西也成,但叫他往深了去想,倒也真是为难了他。
在座的人,张溥沉着脸,郁郁不欢,浮山这里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而吴应箕若有所思,陈子龙神色淡淡的,只有候方域神色如常,与往日一样。
不一会菜蔬上来,陈子龙举筷道:“胶州这里没有别的名产,无非是海鲜,现在海鱼正肥,这几种都是极好的……十分鲜嫩可口,几位老兄多尝尝,看看与咱们江南的江鲜相比如何?再有这海蟹,海参,都很难得,请多用。”
“来,吾等能在此一聚,也是难得之事,数十年后,怕是文坛一段佳话。”
候方域这话虽然略微有点狂妄,倒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不可能,在场几人有的是社首领袖级的人物,有的是风流才子,虽然年轻,说是著作等身也不奇怪,晚明诗坛,其实也就是他们这一伙在挑大梁,说是几十年后成一段佳话,也不夸张。
当下众人被鼓起兴头来,一起举杯道:“来,满饮此杯!”
……
……
柏永馥受命之后,到中军的总兵官正兵营持军令调集兵马,再领自己的直属,还有两个有骑兵的营中调动,闹腾了几个时辰后,以自己本部两千骑,加上正兵营和几个游兵营加在一起,四千余骑终于调到一处。
听说不叫进济南,改往东昌,所有骑兵的脸都是阴沉着,便是将领也都是没好声色,吆喝兵士和整队的时候都是有气无力的。
“都他娘的动起来!”柏永馥在刘泽清面前是恭恭敬敬的,在这些下属面前却是另外一副嘴脸,看到众军士都慢腾腾的,当下自己便挥动马鞭打过去,一路抽过去,打的那些骑兵哎哟直叫,好歹各人的动作都加快了不少。
这一天走了十里地,路上大风还把副将旗给吹倒了几次,旗手被打了几十仗,打的哭爹叫娘,好歹没被打死。但有这样的晦气事情,大家怎么也提不起心气来,慢腾腾的走着,过了未时就找了个镇子歇下来。
兵士们也不喂马涮马,只卸了马鞍就走开,把马一群群拴在一起,叫人喂些干草就算完事儿。不管是哪个营的兵,反正不可能把上头发的精料拿来喂马,开拔时发的豆料都是背在人身上,这会子扛了去找粮行给卖掉。
一时间,整个镇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穿着红色胖袄的曹州官兵,看他们的行止,如果不是旗号齐全,多半穿着鸳鸯战袄,怕是远远看了,这镇子上头也是进响马了。
而在这年头,官兵不如响马,最少是相当程度的百姓的共识了。 ↑返回顶部↑
这样的话,陈子龙不知道听张溥说过多少次,原本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此时他滞了一滞,自己突然也道:“登莱这里,已经行的不是圣人之道……但以弟之愚见,兼包并蓄,亦并非绝无可行……”
“你听听你说的这些是什么?”张溥勃然色变,道:“汝今能同杨朱、墨翟所行所为么?”
若是争取道统之争来,陈子龙一定会落败。
他的心理也很矛盾,前一阵子他是缩在农庄里搞自己的各种试验,同时也是等张守仁的番薯试验结果,两人是有赌约在先……在张溥到来之前,他终于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了出来,在登莱两地游历了一番……他不比张溥蠢笨,一看之下就知道眼下的浮山所行的根本就是全新的体制,既不是纯粹的传说中理想的孔孟之道三王之治,也并非是先秦之治,更不是从两汉至今所行的外儒内法,以道德驭万民,以法术治百官的治天下的办法。
这是全新的体制,充满力量和效率,生机勃勃,每个生处其中的人才能体悟和理解到它的妙处……原本是一潭死水的地方,却在张守仁的苦心经营之下,已经成为陈子龙认识之中,整个大明最具有活力和未来的地方。
见到如此情形之后,他反而更加的不想离开了。
陈子龙不是张溥,张溥有欲望,有野心,有权柄和干劲。
换做是他,哪怕是朋友各行其道,亦不会有这一次的登莱之行……张溥却是明显来拉他回头,可能在某个地方需要他陈子龙吧……
果然,张溥按了按怒气,说道:“我等先填了肚子再说,这些话,说来很败兴啊。”
陈子龙勉强一笑,抬手道:“就在前头不远。”
胶州城虽然繁华,但毕竟是三四等的州城,地方不大,前行不到里许,就是陈子龙定的酒楼所在了。
沿途过去,商行仍然是布的满满当当的,十分热闹。
从江南过来的三人都注意到,一路上每人都是红光满面,兴高采烈的样子,而街道十分的整洁干净,全部是用青色方砖铺成道路,十分光滑精洁,路边都有垂柳或是杨树,正当抽枝发芽之时,看着叫人十分欢喜。
到酒楼之后,登楼上去,等候酒菜时,吴应箕问道:“何以一路不见流民或是乞儿一类人物?”
他们虽到了有一阵子,但也不及问到这些细节上的事。
“浮山有民政处,收容局全收容了,流民安置种地,痴傻养起来,老人和小童送到敬济院和抚幼局,反正各有去处。”
“这得不少开支吧?”吴应箕觉得自己头发都要竖起来了……他也是曾经在京师和江南之间多次奔波的人,在河南有记行成文,曾经广为流传……某县因为灾荒而致农民大量逃亡,结果剩下来的零星散户还得承担逃户的丁口赋税和各种杂派,而县中没有一头耕牛,全被宰杀或是贩卖,虽然笔下没有太多的惨状,但生产遭遇到如此破坏,千里之内到处是荒芜的农田,可想而知,冻饿而死的人将会有多少!
事实上,吴应箕一路见的死人多的数不过来!一路上尽是吃观音土涨死的,或是冻饿死的,营养不良而死的比比皆是,那些饿死的人,刚死的时候居然看着胖墩墩的,因为是饿的太厉害,全身都已经浮肿了。
见过这样的情形,吴应箕哪里承望能在北部山东这样的地方,居然还能看到眼前这样繁华的景像,听到鳏寡孤独都全部老有所养,幼有所抚的时候!
“天人,天人也……”
吴应箕的学术功底是十分扎实的,所谓的东林四子,论学问陈贞慧和吴应箕高些,冒襄和候大公子要弱些,但东林复社在学术上确实都没的说,吴伟业的诗词,陈子龙的著述等身,张溥的勤学好学,还有黄宗羲和顾炎武之辈……确实是一个大家辈出,人才鼎盛的时代和强悍之极的组织。
但就算吴应箕学识过人,此时他对张守仁也唯有“佩服之至”这几个字的形容了。
他不象张溥,性格气质和陈子龙有一些相象,愿做实事,不愿陷入道统和门户之争,这一点和多半的东林复社中人不一样。正常的东林和复社中人,乃是与张溥一样的……非吾同党,便是异类奸邪,非吾同党,便曰可杀,非吾同党,便是仇敌,非吾同党,便是政坛败类,奸恶小人。
其中的佼佼者当然就是迎立福王时在南京的东林党人们了,他们坚持不立崇祯的亲堂兄弟,却要迎立疏宗,以当时的封建礼法是说不过去的,结果东林党人就是坚持不立福王,给向来藏在深宫,根本不知世事的福王编造了若干条罪过,什么贪淫之类的罪名都编派上去了……福王,也就是弘光帝确实不是明君,确是庸人,但在当时来说,可是真的一条罪名也安不上去……明朝的亲藩是养起来的,当养猪一样养,亲藩能有什么大罪呢?无非就是东林党的前辈们在神宗万历年间反对立福王,拥立光宗朱常洛,现在如果叫福王继位,感觉当年就是做了无用功,所以坚持不立福王,所谓不立亲而立贤,根本就是信口胡掰。
后来史可法愚蠢的做法叫马士英有了可乘之机,人家果断拥立,福王继位大统。按说天位已定,可以一致对外,但事实无非如此。
东林党人和复社仍然散布谣言,在朝中攻击马士英,在民间造弘光的谣言,闹到最后,还唆使左良玉领兵东进……南明亡的那么快,东林党和复社中人得负大半的责任。
后来修史书时,黄宗羲这个复社骨干也是粉墨登场,他和他的浙东学派承担了清朝官修明史的责任,于是史书上东林正臣形象光辉,而马士英等人则是一无是处,国事皆败坏于东林和复社的敌人身上。
明末的很多事情,断不可尽信当时文人所著的东西,特别是东林党人的笔记文章一类,信口胡说之处甚多,偏激无理之处到处都是。比如有人责问黄宗羲,边关虏骑强盛,当以何制之?这个满嘴仁义德道的大学术家和复社名人直接便答道:“以仁德制之可矣。”
酸腐之处,可令人一晒而罢之。
可以说,整个东林和复社的基础就是在党同伐异之上,其中只有寥寥无已的几个一心只为国事,而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当然也无视党派斗争的人,这样的人还有一定的实际的能力,而不是埋首在故纸堆和儒家经义之中把脑子搞坏掉了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幸运的是,陈子龙似乎就是其中一个,而吴应箕在此时此刻,也颇有意动之态。
只有候方域是没心没肺的公子哥儿,瞧热闹成,买东西也成,但叫他往深了去想,倒也真是为难了他。
在座的人,张溥沉着脸,郁郁不欢,浮山这里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而吴应箕若有所思,陈子龙神色淡淡的,只有候方域神色如常,与往日一样。
不一会菜蔬上来,陈子龙举筷道:“胶州这里没有别的名产,无非是海鲜,现在海鱼正肥,这几种都是极好的……十分鲜嫩可口,几位老兄多尝尝,看看与咱们江南的江鲜相比如何?再有这海蟹,海参,都很难得,请多用。”
“来,吾等能在此一聚,也是难得之事,数十年后,怕是文坛一段佳话。”
候方域这话虽然略微有点狂妄,倒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不可能,在场几人有的是社首领袖级的人物,有的是风流才子,虽然年轻,说是著作等身也不奇怪,晚明诗坛,其实也就是他们这一伙在挑大梁,说是几十年后成一段佳话,也不夸张。
当下众人被鼓起兴头来,一起举杯道:“来,满饮此杯!”
……
……
柏永馥受命之后,到中军的总兵官正兵营持军令调集兵马,再领自己的直属,还有两个有骑兵的营中调动,闹腾了几个时辰后,以自己本部两千骑,加上正兵营和几个游兵营加在一起,四千余骑终于调到一处。
听说不叫进济南,改往东昌,所有骑兵的脸都是阴沉着,便是将领也都是没好声色,吆喝兵士和整队的时候都是有气无力的。
“都他娘的动起来!”柏永馥在刘泽清面前是恭恭敬敬的,在这些下属面前却是另外一副嘴脸,看到众军士都慢腾腾的,当下自己便挥动马鞭打过去,一路抽过去,打的那些骑兵哎哟直叫,好歹各人的动作都加快了不少。
这一天走了十里地,路上大风还把副将旗给吹倒了几次,旗手被打了几十仗,打的哭爹叫娘,好歹没被打死。但有这样的晦气事情,大家怎么也提不起心气来,慢腾腾的走着,过了未时就找了个镇子歇下来。
兵士们也不喂马涮马,只卸了马鞍就走开,把马一群群拴在一起,叫人喂些干草就算完事儿。不管是哪个营的兵,反正不可能把上头发的精料拿来喂马,开拔时发的豆料都是背在人身上,这会子扛了去找粮行给卖掉。
一时间,整个镇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穿着红色胖袄的曹州官兵,看他们的行止,如果不是旗号齐全,多半穿着鸳鸯战袄,怕是远远看了,这镇子上头也是进响马了。
而在这年头,官兵不如响马,最少是相当程度的百姓的共识了。
“你听听你说的这些是什么?”张溥勃然色变,道:“汝今能同杨朱、墨翟所行所为么?”
若是争取道统之争来,陈子龙一定会落败。
他的心理也很矛盾,前一阵子他是缩在农庄里搞自己的各种试验,同时也是等张守仁的番薯试验结果,两人是有赌约在先……在张溥到来之前,他终于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了出来,在登莱两地游历了一番……他不比张溥蠢笨,一看之下就知道眼下的浮山所行的根本就是全新的体制,既不是纯粹的传说中理想的孔孟之道三王之治,也并非是先秦之治,更不是从两汉至今所行的外儒内法,以道德驭万民,以法术治百官的治天下的办法。
这是全新的体制,充满力量和效率,生机勃勃,每个生处其中的人才能体悟和理解到它的妙处……原本是一潭死水的地方,却在张守仁的苦心经营之下,已经成为陈子龙认识之中,整个大明最具有活力和未来的地方。
见到如此情形之后,他反而更加的不想离开了。
陈子龙不是张溥,张溥有欲望,有野心,有权柄和干劲。
换做是他,哪怕是朋友各行其道,亦不会有这一次的登莱之行……张溥却是明显来拉他回头,可能在某个地方需要他陈子龙吧……
果然,张溥按了按怒气,说道:“我等先填了肚子再说,这些话,说来很败兴啊。”
陈子龙勉强一笑,抬手道:“就在前头不远。”
胶州城虽然繁华,但毕竟是三四等的州城,地方不大,前行不到里许,就是陈子龙定的酒楼所在了。
沿途过去,商行仍然是布的满满当当的,十分热闹。
从江南过来的三人都注意到,一路上每人都是红光满面,兴高采烈的样子,而街道十分的整洁干净,全部是用青色方砖铺成道路,十分光滑精洁,路边都有垂柳或是杨树,正当抽枝发芽之时,看着叫人十分欢喜。
到酒楼之后,登楼上去,等候酒菜时,吴应箕问道:“何以一路不见流民或是乞儿一类人物?”
他们虽到了有一阵子,但也不及问到这些细节上的事。
“浮山有民政处,收容局全收容了,流民安置种地,痴傻养起来,老人和小童送到敬济院和抚幼局,反正各有去处。”
“这得不少开支吧?”吴应箕觉得自己头发都要竖起来了……他也是曾经在京师和江南之间多次奔波的人,在河南有记行成文,曾经广为流传……某县因为灾荒而致农民大量逃亡,结果剩下来的零星散户还得承担逃户的丁口赋税和各种杂派,而县中没有一头耕牛,全被宰杀或是贩卖,虽然笔下没有太多的惨状,但生产遭遇到如此破坏,千里之内到处是荒芜的农田,可想而知,冻饿而死的人将会有多少!
事实上,吴应箕一路见的死人多的数不过来!一路上尽是吃观音土涨死的,或是冻饿死的,营养不良而死的比比皆是,那些饿死的人,刚死的时候居然看着胖墩墩的,因为是饿的太厉害,全身都已经浮肿了。
见过这样的情形,吴应箕哪里承望能在北部山东这样的地方,居然还能看到眼前这样繁华的景像,听到鳏寡孤独都全部老有所养,幼有所抚的时候!
“天人,天人也……”
吴应箕的学术功底是十分扎实的,所谓的东林四子,论学问陈贞慧和吴应箕高些,冒襄和候大公子要弱些,但东林复社在学术上确实都没的说,吴伟业的诗词,陈子龙的著述等身,张溥的勤学好学,还有黄宗羲和顾炎武之辈……确实是一个大家辈出,人才鼎盛的时代和强悍之极的组织。
但就算吴应箕学识过人,此时他对张守仁也唯有“佩服之至”这几个字的形容了。
他不象张溥,性格气质和陈子龙有一些相象,愿做实事,不愿陷入道统和门户之争,这一点和多半的东林复社中人不一样。正常的东林和复社中人,乃是与张溥一样的……非吾同党,便是异类奸邪,非吾同党,便曰可杀,非吾同党,便是仇敌,非吾同党,便是政坛败类,奸恶小人。
其中的佼佼者当然就是迎立福王时在南京的东林党人们了,他们坚持不立崇祯的亲堂兄弟,却要迎立疏宗,以当时的封建礼法是说不过去的,结果东林党人就是坚持不立福王,给向来藏在深宫,根本不知世事的福王编造了若干条罪过,什么贪淫之类的罪名都编派上去了……福王,也就是弘光帝确实不是明君,确是庸人,但在当时来说,可是真的一条罪名也安不上去……明朝的亲藩是养起来的,当养猪一样养,亲藩能有什么大罪呢?无非就是东林党的前辈们在神宗万历年间反对立福王,拥立光宗朱常洛,现在如果叫福王继位,感觉当年就是做了无用功,所以坚持不立福王,所谓不立亲而立贤,根本就是信口胡掰。
后来史可法愚蠢的做法叫马士英有了可乘之机,人家果断拥立,福王继位大统。按说天位已定,可以一致对外,但事实无非如此。
东林党人和复社仍然散布谣言,在朝中攻击马士英,在民间造弘光的谣言,闹到最后,还唆使左良玉领兵东进……南明亡的那么快,东林党和复社中人得负大半的责任。
后来修史书时,黄宗羲这个复社骨干也是粉墨登场,他和他的浙东学派承担了清朝官修明史的责任,于是史书上东林正臣形象光辉,而马士英等人则是一无是处,国事皆败坏于东林和复社的敌人身上。
明末的很多事情,断不可尽信当时文人所著的东西,特别是东林党人的笔记文章一类,信口胡说之处甚多,偏激无理之处到处都是。比如有人责问黄宗羲,边关虏骑强盛,当以何制之?这个满嘴仁义德道的大学术家和复社名人直接便答道:“以仁德制之可矣。”
酸腐之处,可令人一晒而罢之。
可以说,整个东林和复社的基础就是在党同伐异之上,其中只有寥寥无已的几个一心只为国事,而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当然也无视党派斗争的人,这样的人还有一定的实际的能力,而不是埋首在故纸堆和儒家经义之中把脑子搞坏掉了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幸运的是,陈子龙似乎就是其中一个,而吴应箕在此时此刻,也颇有意动之态。
只有候方域是没心没肺的公子哥儿,瞧热闹成,买东西也成,但叫他往深了去想,倒也真是为难了他。
在座的人,张溥沉着脸,郁郁不欢,浮山这里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而吴应箕若有所思,陈子龙神色淡淡的,只有候方域神色如常,与往日一样。
不一会菜蔬上来,陈子龙举筷道:“胶州这里没有别的名产,无非是海鲜,现在海鱼正肥,这几种都是极好的……十分鲜嫩可口,几位老兄多尝尝,看看与咱们江南的江鲜相比如何?再有这海蟹,海参,都很难得,请多用。”
“来,吾等能在此一聚,也是难得之事,数十年后,怕是文坛一段佳话。”
候方域这话虽然略微有点狂妄,倒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不可能,在场几人有的是社首领袖级的人物,有的是风流才子,虽然年轻,说是著作等身也不奇怪,晚明诗坛,其实也就是他们这一伙在挑大梁,说是几十年后成一段佳话,也不夸张。
当下众人被鼓起兴头来,一起举杯道:“来,满饮此杯!”
……
……
柏永馥受命之后,到中军的总兵官正兵营持军令调集兵马,再领自己的直属,还有两个有骑兵的营中调动,闹腾了几个时辰后,以自己本部两千骑,加上正兵营和几个游兵营加在一起,四千余骑终于调到一处。
听说不叫进济南,改往东昌,所有骑兵的脸都是阴沉着,便是将领也都是没好声色,吆喝兵士和整队的时候都是有气无力的。
“都他娘的动起来!”柏永馥在刘泽清面前是恭恭敬敬的,在这些下属面前却是另外一副嘴脸,看到众军士都慢腾腾的,当下自己便挥动马鞭打过去,一路抽过去,打的那些骑兵哎哟直叫,好歹各人的动作都加快了不少。
这一天走了十里地,路上大风还把副将旗给吹倒了几次,旗手被打了几十仗,打的哭爹叫娘,好歹没被打死。但有这样的晦气事情,大家怎么也提不起心气来,慢腾腾的走着,过了未时就找了个镇子歇下来。
兵士们也不喂马涮马,只卸了马鞍就走开,把马一群群拴在一起,叫人喂些干草就算完事儿。不管是哪个营的兵,反正不可能把上头发的精料拿来喂马,开拔时发的豆料都是背在人身上,这会子扛了去找粮行给卖掉。
一时间,整个镇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穿着红色胖袄的曹州官兵,看他们的行止,如果不是旗号齐全,多半穿着鸳鸯战袄,怕是远远看了,这镇子上头也是进响马了。
而在这年头,官兵不如响马,最少是相当程度的百姓的共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