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师级的戏子
织田信长与王直两人走了进去,便看到一所干净的庭院。
里面的房屋关着门,却从中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
“这真是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如果可能,我真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啊。”织田信长感叹道。
“织田君,你身负家族希望与东瀛霸业,岂可偷闲。”王直笑道:“此次前来,这位陶翁也要被你请出山来相助。如此良辰美景,怕是要山空人杳了。”
织田信长哈哈一笑,点头道:“希望是这样吧,只怕此人顽固,我请之不动。”
王直却笑了起来,“李滉此人为理学大家,所谓操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织田君尽管一试便是了。”
“哈哈哈哈,先生总是打机锋,这话说的两可。”织田信长长笑道。
其实王直并不觉得织田信长说服不了李滉,因为朱载坖也曾对王直评价过理学朱子其人。朱载坖曾说,朱子虽为明皇本家,但是其人品行有亏。别管他写了多少理学著作有多少门生,都洗不白品行上的污点。朱熹曾经外出游玩之时看中了两保尼姑,最后硬是将两尼姑给办了,还纳为侍妾。
除了这件事,朱熹还与一位唐大人有隙。为了攀污陷害这位唐大人,朱熹还让一个伎女来指证这位唐大人,但伎女不答应。结果呢,拷打三天三夜,伎女到死只留下一句:我虽是贱命伎女,却不能污了唐大人的名声。
由这两件事,便可看出这位朱子半圣是个什么东西了。对于精研朱子的这位李滉,王直也不会觉得对方有什么好德行,最多不过是装出来的德高望众罢了。
只不过此事不好揭穿,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小气。
织田信长一行人的动静,已经被书院中的人听到。房门打开,从里面出来了几位年轻的读书人。
“你们是何人,为何擅闯陶山书院?”一名年轻士子质问道。
另外一名士子,看到织田信长及其手下的打扮,就是一愣,“倭人?”
一个朝鲜通译急忙从织田信长身后出来,喝斥道:“不得无礼,这位是东瀛征夷大将军,织田信长大人,还不行礼!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对面的两名年轻士子,这个时候面面相觑,由于朝鲜军不堪一击,他们甚至并不知道东瀛已经入侵。
织田信长一摆手,“好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只问他们陶翁在哪里,我要见一见。”
通译急忙对着织田哈腰陪笑道:“是。”
“陶翁可在,将军大人此次拜山,就是专门为了要见陶翁的。”通译喝道。
一名年轻人嗤笑道:“陶翁何能高洁之人,怎么会见什么东瀛将军,还是请回吧。”
“你们就这么闯进来,连拜贴都没有,如何能与陶翁相见,有失礼数。”另一名年轻人道。
通译将这几句翻译给了织田信长听,织田信长哈哈一笑,“我此来,就不是讲道理的,何必做那种惺惺扭捏之态?来人,将这些士子都给我绑起来!”
立时在织田信长身后的众武士,冲上前去便将这些朝鲜士子捆了个结实。
王直笑道:“织田君可是要以他们的性命相胁迫那位陶翁?”
织田信长点头道:“我读书并不是很多,但是我知道明国有一句俗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若是与这些读书人磨嘴皮子,我恐怕不是对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简单直接一些。”
“将军为一代霸主,自然只需尽展王霸之气即可。”王直赞同道:“若不可助将军霸业,弃之如何。”
噔噔噔!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小书童,对着织田等人行礼:“我家陶翁请将军手下留情。”
织田信长阻止了上前抓人的武士,问道:“你家陶翁肯见本将军了?”
“大将军前来,我这山野之人,如何敢不见。”随着声音传来,从后面的回廊转出一个五六十岁的清矍老者,拱手道:“在下李滉,见过大将军。此处并非讲话之处,还请到后厅看茶。”
织田信长点了点头,对手下们点点头道:“留些人看好这里,其余人随我进去。”
后面的静室的矮桌上,一座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只精美小铜壶。
李滉伸手一让,便自己先跪坐于主位,又取了两个青瓷杯子,放于对面。
“倒让大将军见笑,滉正于静室品茶,却不知大将军到访,还请大将军恕我怠慢之罪。”李滉笑道。
织田信长与王直对视一眼,两人径直走到李滉的对面盘膝而坐。
王直笑道:“陶翁倒是雅兴不浅,在此与陶翁议事,也是一件佳话。”
“不知二位前来,有何事教我这山野之人?”李滉在一旁的小竹筐内取了两枚干松果,投入炉中。红泥小火炉中的火苗微微一涨,散出些许松果的香味。
织田信长嗅了嗅,微微点头道:“陶翁茶道儒雅,倒要好好品品陶翁之茶。此次前来,本将军是带着二十万兵马前来,欲逐鹿于明国,兴霸业于大陆。”
李滉正取茶的手微微一抖,长长吸了一口气,才道:“将军有此雄心壮志,倒是让人钦佩。只是这天下百姓却要受苦,愿将军常怀仁心,善待这些无辜百姓可好。”
王直微微一笑,这李滉果然是个朱程理学的滑头,开始给自己做铺垫了。
“此次兴兵甚是顺利,庆尚道与全罗道,大半已入我手。此事我若不与陶翁说,怕是陶翁还不知道。”织田信长看向李滉道:“朝鲜王室无德,使民困苦,空据这三千里江山,而不知进取。今日寻访陶翁,便是想请陶翁重新出山,好来替我主持局面。”
李滉微微皱眉,手中却取下已经开了的铜壶,给两人面前的茶杯中沏水。
“不瞒大将军,李滉早已厌倦官场,如今只想在山中教书育人。”李滉回道。
织田信长很是随意的一摆手道:“若是如此,我便将这些陶翁所育的这些人,全部杀了便是。”
“大将军,你、你怎可如此暴戾,行此杀戮之事!”李滉厉声道:“若大将军不修德政,定不能持久!”
“所以,我才来这里请陶翁出山助我。”织田信长道:“陶翁不助我,外面那些士子,立斩。”
王直一直微笑,他早已看出来,这个李滉只不过是做态找借口而已。只是看这位李滉的演技,在京城茶楼都是大师级的戏子。
李滉嘴唇剧烈颤抖,最后才艰难道:“好,请将军罢手,老夫答应了。” ↑返回顶部↑
里面的房屋关着门,却从中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
“这真是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如果可能,我真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啊。”织田信长感叹道。
“织田君,你身负家族希望与东瀛霸业,岂可偷闲。”王直笑道:“此次前来,这位陶翁也要被你请出山来相助。如此良辰美景,怕是要山空人杳了。”
织田信长哈哈一笑,点头道:“希望是这样吧,只怕此人顽固,我请之不动。”
王直却笑了起来,“李滉此人为理学大家,所谓操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织田君尽管一试便是了。”
“哈哈哈哈,先生总是打机锋,这话说的两可。”织田信长长笑道。
其实王直并不觉得织田信长说服不了李滉,因为朱载坖也曾对王直评价过理学朱子其人。朱载坖曾说,朱子虽为明皇本家,但是其人品行有亏。别管他写了多少理学著作有多少门生,都洗不白品行上的污点。朱熹曾经外出游玩之时看中了两保尼姑,最后硬是将两尼姑给办了,还纳为侍妾。
除了这件事,朱熹还与一位唐大人有隙。为了攀污陷害这位唐大人,朱熹还让一个伎女来指证这位唐大人,但伎女不答应。结果呢,拷打三天三夜,伎女到死只留下一句:我虽是贱命伎女,却不能污了唐大人的名声。
由这两件事,便可看出这位朱子半圣是个什么东西了。对于精研朱子的这位李滉,王直也不会觉得对方有什么好德行,最多不过是装出来的德高望众罢了。
只不过此事不好揭穿,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小气。
织田信长一行人的动静,已经被书院中的人听到。房门打开,从里面出来了几位年轻的读书人。
“你们是何人,为何擅闯陶山书院?”一名年轻士子质问道。
另外一名士子,看到织田信长及其手下的打扮,就是一愣,“倭人?”
一个朝鲜通译急忙从织田信长身后出来,喝斥道:“不得无礼,这位是东瀛征夷大将军,织田信长大人,还不行礼!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对面的两名年轻士子,这个时候面面相觑,由于朝鲜军不堪一击,他们甚至并不知道东瀛已经入侵。
织田信长一摆手,“好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只问他们陶翁在哪里,我要见一见。”
通译急忙对着织田哈腰陪笑道:“是。”
“陶翁可在,将军大人此次拜山,就是专门为了要见陶翁的。”通译喝道。
一名年轻人嗤笑道:“陶翁何能高洁之人,怎么会见什么东瀛将军,还是请回吧。”
“你们就这么闯进来,连拜贴都没有,如何能与陶翁相见,有失礼数。”另一名年轻人道。
通译将这几句翻译给了织田信长听,织田信长哈哈一笑,“我此来,就不是讲道理的,何必做那种惺惺扭捏之态?来人,将这些士子都给我绑起来!”
立时在织田信长身后的众武士,冲上前去便将这些朝鲜士子捆了个结实。
王直笑道:“织田君可是要以他们的性命相胁迫那位陶翁?”
织田信长点头道:“我读书并不是很多,但是我知道明国有一句俗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若是与这些读书人磨嘴皮子,我恐怕不是对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简单直接一些。”
“将军为一代霸主,自然只需尽展王霸之气即可。”王直赞同道:“若不可助将军霸业,弃之如何。”
噔噔噔!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小书童,对着织田等人行礼:“我家陶翁请将军手下留情。”
织田信长阻止了上前抓人的武士,问道:“你家陶翁肯见本将军了?”
“大将军前来,我这山野之人,如何敢不见。”随着声音传来,从后面的回廊转出一个五六十岁的清矍老者,拱手道:“在下李滉,见过大将军。此处并非讲话之处,还请到后厅看茶。”
织田信长点了点头,对手下们点点头道:“留些人看好这里,其余人随我进去。”
后面的静室的矮桌上,一座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只精美小铜壶。
李滉伸手一让,便自己先跪坐于主位,又取了两个青瓷杯子,放于对面。
“倒让大将军见笑,滉正于静室品茶,却不知大将军到访,还请大将军恕我怠慢之罪。”李滉笑道。
织田信长与王直对视一眼,两人径直走到李滉的对面盘膝而坐。
王直笑道:“陶翁倒是雅兴不浅,在此与陶翁议事,也是一件佳话。”
“不知二位前来,有何事教我这山野之人?”李滉在一旁的小竹筐内取了两枚干松果,投入炉中。红泥小火炉中的火苗微微一涨,散出些许松果的香味。
织田信长嗅了嗅,微微点头道:“陶翁茶道儒雅,倒要好好品品陶翁之茶。此次前来,本将军是带着二十万兵马前来,欲逐鹿于明国,兴霸业于大陆。”
李滉正取茶的手微微一抖,长长吸了一口气,才道:“将军有此雄心壮志,倒是让人钦佩。只是这天下百姓却要受苦,愿将军常怀仁心,善待这些无辜百姓可好。”
王直微微一笑,这李滉果然是个朱程理学的滑头,开始给自己做铺垫了。
“此次兴兵甚是顺利,庆尚道与全罗道,大半已入我手。此事我若不与陶翁说,怕是陶翁还不知道。”织田信长看向李滉道:“朝鲜王室无德,使民困苦,空据这三千里江山,而不知进取。今日寻访陶翁,便是想请陶翁重新出山,好来替我主持局面。”
李滉微微皱眉,手中却取下已经开了的铜壶,给两人面前的茶杯中沏水。
“不瞒大将军,李滉早已厌倦官场,如今只想在山中教书育人。”李滉回道。
织田信长很是随意的一摆手道:“若是如此,我便将这些陶翁所育的这些人,全部杀了便是。”
“大将军,你、你怎可如此暴戾,行此杀戮之事!”李滉厉声道:“若大将军不修德政,定不能持久!”
“所以,我才来这里请陶翁出山助我。”织田信长道:“陶翁不助我,外面那些士子,立斩。”
王直一直微笑,他早已看出来,这个李滉只不过是做态找借口而已。只是看这位李滉的演技,在京城茶楼都是大师级的戏子。
李滉嘴唇剧烈颤抖,最后才艰难道:“好,请将军罢手,老夫答应了。” ↑返回顶部↑
织田信长与王直两人走了进去,便看到一所干净的庭院。
里面的房屋关着门,却从中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
“这真是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如果可能,我真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啊。”织田信长感叹道。
“织田君,你身负家族希望与东瀛霸业,岂可偷闲。”王直笑道:“此次前来,这位陶翁也要被你请出山来相助。如此良辰美景,怕是要山空人杳了。”
织田信长哈哈一笑,点头道:“希望是这样吧,只怕此人顽固,我请之不动。”
王直却笑了起来,“李滉此人为理学大家,所谓操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织田君尽管一试便是了。”
“哈哈哈哈,先生总是打机锋,这话说的两可。”织田信长长笑道。
其实王直并不觉得织田信长说服不了李滉,因为朱载坖也曾对王直评价过理学朱子其人。朱载坖曾说,朱子虽为明皇本家,但是其人品行有亏。别管他写了多少理学著作有多少门生,都洗不白品行上的污点。朱熹曾经外出游玩之时看中了两保尼姑,最后硬是将两尼姑给办了,还纳为侍妾。
除了这件事,朱熹还与一位唐大人有隙。为了攀污陷害这位唐大人,朱熹还让一个伎女来指证这位唐大人,但伎女不答应。结果呢,拷打三天三夜,伎女到死只留下一句:我虽是贱命伎女,却不能污了唐大人的名声。
由这两件事,便可看出这位朱子半圣是个什么东西了。对于精研朱子的这位李滉,王直也不会觉得对方有什么好德行,最多不过是装出来的德高望众罢了。
只不过此事不好揭穿,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小气。
织田信长一行人的动静,已经被书院中的人听到。房门打开,从里面出来了几位年轻的读书人。
“你们是何人,为何擅闯陶山书院?”一名年轻士子质问道。
另外一名士子,看到织田信长及其手下的打扮,就是一愣,“倭人?”
一个朝鲜通译急忙从织田信长身后出来,喝斥道:“不得无礼,这位是东瀛征夷大将军,织田信长大人,还不行礼!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对面的两名年轻士子,这个时候面面相觑,由于朝鲜军不堪一击,他们甚至并不知道东瀛已经入侵。
织田信长一摆手,“好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只问他们陶翁在哪里,我要见一见。”
通译急忙对着织田哈腰陪笑道:“是。”
“陶翁可在,将军大人此次拜山,就是专门为了要见陶翁的。”通译喝道。
一名年轻人嗤笑道:“陶翁何能高洁之人,怎么会见什么东瀛将军,还是请回吧。”
“你们就这么闯进来,连拜贴都没有,如何能与陶翁相见,有失礼数。”另一名年轻人道。
通译将这几句翻译给了织田信长听,织田信长哈哈一笑,“我此来,就不是讲道理的,何必做那种惺惺扭捏之态?来人,将这些士子都给我绑起来!”
立时在织田信长身后的众武士,冲上前去便将这些朝鲜士子捆了个结实。
王直笑道:“织田君可是要以他们的性命相胁迫那位陶翁?”
织田信长点头道:“我读书并不是很多,但是我知道明国有一句俗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若是与这些读书人磨嘴皮子,我恐怕不是对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简单直接一些。”
“将军为一代霸主,自然只需尽展王霸之气即可。”王直赞同道:“若不可助将军霸业,弃之如何。”
噔噔噔!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小书童,对着织田等人行礼:“我家陶翁请将军手下留情。”
织田信长阻止了上前抓人的武士,问道:“你家陶翁肯见本将军了?”
“大将军前来,我这山野之人,如何敢不见。”随着声音传来,从后面的回廊转出一个五六十岁的清矍老者,拱手道:“在下李滉,见过大将军。此处并非讲话之处,还请到后厅看茶。”
织田信长点了点头,对手下们点点头道:“留些人看好这里,其余人随我进去。”
后面的静室的矮桌上,一座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只精美小铜壶。
李滉伸手一让,便自己先跪坐于主位,又取了两个青瓷杯子,放于对面。
“倒让大将军见笑,滉正于静室品茶,却不知大将军到访,还请大将军恕我怠慢之罪。”李滉笑道。
织田信长与王直对视一眼,两人径直走到李滉的对面盘膝而坐。
王直笑道:“陶翁倒是雅兴不浅,在此与陶翁议事,也是一件佳话。”
“不知二位前来,有何事教我这山野之人?”李滉在一旁的小竹筐内取了两枚干松果,投入炉中。红泥小火炉中的火苗微微一涨,散出些许松果的香味。
织田信长嗅了嗅,微微点头道:“陶翁茶道儒雅,倒要好好品品陶翁之茶。此次前来,本将军是带着二十万兵马前来,欲逐鹿于明国,兴霸业于大陆。”
李滉正取茶的手微微一抖,长长吸了一口气,才道:“将军有此雄心壮志,倒是让人钦佩。只是这天下百姓却要受苦,愿将军常怀仁心,善待这些无辜百姓可好。”
王直微微一笑,这李滉果然是个朱程理学的滑头,开始给自己做铺垫了。
“此次兴兵甚是顺利,庆尚道与全罗道,大半已入我手。此事我若不与陶翁说,怕是陶翁还不知道。”织田信长看向李滉道:“朝鲜王室无德,使民困苦,空据这三千里江山,而不知进取。今日寻访陶翁,便是想请陶翁重新出山,好来替我主持局面。”
李滉微微皱眉,手中却取下已经开了的铜壶,给两人面前的茶杯中沏水。
“不瞒大将军,李滉早已厌倦官场,如今只想在山中教书育人。”李滉回道。
织田信长很是随意的一摆手道:“若是如此,我便将这些陶翁所育的这些人,全部杀了便是。”
“大将军,你、你怎可如此暴戾,行此杀戮之事!”李滉厉声道:“若大将军不修德政,定不能持久!”
“所以,我才来这里请陶翁出山助我。”织田信长道:“陶翁不助我,外面那些士子,立斩。”
王直一直微笑,他早已看出来,这个李滉只不过是做态找借口而已。只是看这位李滉的演技,在京城茶楼都是大师级的戏子。
李滉嘴唇剧烈颤抖,最后才艰难道:“好,请将军罢手,老夫答应了。”
里面的房屋关着门,却从中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
“这真是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如果可能,我真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啊。”织田信长感叹道。
“织田君,你身负家族希望与东瀛霸业,岂可偷闲。”王直笑道:“此次前来,这位陶翁也要被你请出山来相助。如此良辰美景,怕是要山空人杳了。”
织田信长哈哈一笑,点头道:“希望是这样吧,只怕此人顽固,我请之不动。”
王直却笑了起来,“李滉此人为理学大家,所谓操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织田君尽管一试便是了。”
“哈哈哈哈,先生总是打机锋,这话说的两可。”织田信长长笑道。
其实王直并不觉得织田信长说服不了李滉,因为朱载坖也曾对王直评价过理学朱子其人。朱载坖曾说,朱子虽为明皇本家,但是其人品行有亏。别管他写了多少理学著作有多少门生,都洗不白品行上的污点。朱熹曾经外出游玩之时看中了两保尼姑,最后硬是将两尼姑给办了,还纳为侍妾。
除了这件事,朱熹还与一位唐大人有隙。为了攀污陷害这位唐大人,朱熹还让一个伎女来指证这位唐大人,但伎女不答应。结果呢,拷打三天三夜,伎女到死只留下一句:我虽是贱命伎女,却不能污了唐大人的名声。
由这两件事,便可看出这位朱子半圣是个什么东西了。对于精研朱子的这位李滉,王直也不会觉得对方有什么好德行,最多不过是装出来的德高望众罢了。
只不过此事不好揭穿,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小气。
织田信长一行人的动静,已经被书院中的人听到。房门打开,从里面出来了几位年轻的读书人。
“你们是何人,为何擅闯陶山书院?”一名年轻士子质问道。
另外一名士子,看到织田信长及其手下的打扮,就是一愣,“倭人?”
一个朝鲜通译急忙从织田信长身后出来,喝斥道:“不得无礼,这位是东瀛征夷大将军,织田信长大人,还不行礼!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对面的两名年轻士子,这个时候面面相觑,由于朝鲜军不堪一击,他们甚至并不知道东瀛已经入侵。
织田信长一摆手,“好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只问他们陶翁在哪里,我要见一见。”
通译急忙对着织田哈腰陪笑道:“是。”
“陶翁可在,将军大人此次拜山,就是专门为了要见陶翁的。”通译喝道。
一名年轻人嗤笑道:“陶翁何能高洁之人,怎么会见什么东瀛将军,还是请回吧。”
“你们就这么闯进来,连拜贴都没有,如何能与陶翁相见,有失礼数。”另一名年轻人道。
通译将这几句翻译给了织田信长听,织田信长哈哈一笑,“我此来,就不是讲道理的,何必做那种惺惺扭捏之态?来人,将这些士子都给我绑起来!”
立时在织田信长身后的众武士,冲上前去便将这些朝鲜士子捆了个结实。
王直笑道:“织田君可是要以他们的性命相胁迫那位陶翁?”
织田信长点头道:“我读书并不是很多,但是我知道明国有一句俗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若是与这些读书人磨嘴皮子,我恐怕不是对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简单直接一些。”
“将军为一代霸主,自然只需尽展王霸之气即可。”王直赞同道:“若不可助将军霸业,弃之如何。”
噔噔噔!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小书童,对着织田等人行礼:“我家陶翁请将军手下留情。”
织田信长阻止了上前抓人的武士,问道:“你家陶翁肯见本将军了?”
“大将军前来,我这山野之人,如何敢不见。”随着声音传来,从后面的回廊转出一个五六十岁的清矍老者,拱手道:“在下李滉,见过大将军。此处并非讲话之处,还请到后厅看茶。”
织田信长点了点头,对手下们点点头道:“留些人看好这里,其余人随我进去。”
后面的静室的矮桌上,一座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只精美小铜壶。
李滉伸手一让,便自己先跪坐于主位,又取了两个青瓷杯子,放于对面。
“倒让大将军见笑,滉正于静室品茶,却不知大将军到访,还请大将军恕我怠慢之罪。”李滉笑道。
织田信长与王直对视一眼,两人径直走到李滉的对面盘膝而坐。
王直笑道:“陶翁倒是雅兴不浅,在此与陶翁议事,也是一件佳话。”
“不知二位前来,有何事教我这山野之人?”李滉在一旁的小竹筐内取了两枚干松果,投入炉中。红泥小火炉中的火苗微微一涨,散出些许松果的香味。
织田信长嗅了嗅,微微点头道:“陶翁茶道儒雅,倒要好好品品陶翁之茶。此次前来,本将军是带着二十万兵马前来,欲逐鹿于明国,兴霸业于大陆。”
李滉正取茶的手微微一抖,长长吸了一口气,才道:“将军有此雄心壮志,倒是让人钦佩。只是这天下百姓却要受苦,愿将军常怀仁心,善待这些无辜百姓可好。”
王直微微一笑,这李滉果然是个朱程理学的滑头,开始给自己做铺垫了。
“此次兴兵甚是顺利,庆尚道与全罗道,大半已入我手。此事我若不与陶翁说,怕是陶翁还不知道。”织田信长看向李滉道:“朝鲜王室无德,使民困苦,空据这三千里江山,而不知进取。今日寻访陶翁,便是想请陶翁重新出山,好来替我主持局面。”
李滉微微皱眉,手中却取下已经开了的铜壶,给两人面前的茶杯中沏水。
“不瞒大将军,李滉早已厌倦官场,如今只想在山中教书育人。”李滉回道。
织田信长很是随意的一摆手道:“若是如此,我便将这些陶翁所育的这些人,全部杀了便是。”
“大将军,你、你怎可如此暴戾,行此杀戮之事!”李滉厉声道:“若大将军不修德政,定不能持久!”
“所以,我才来这里请陶翁出山助我。”织田信长道:“陶翁不助我,外面那些士子,立斩。”
王直一直微笑,他早已看出来,这个李滉只不过是做态找借口而已。只是看这位李滉的演技,在京城茶楼都是大师级的戏子。
李滉嘴唇剧烈颤抖,最后才艰难道:“好,请将军罢手,老夫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