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穿越之细水长流》
    作者:卉苗菁彩
    作品简评:
    雉水县高庄村住着李高地一家人。李高地有李满囤、李满仓、李满园三个儿子。儿子们大了,李高地为了孙子的前途,决定分家。结果分家后,李高地忽然发现事情似乎和他想的不一样––三个儿子各自奔着自己的前程,呼啸而去。暖心有趣的种田文。女主红枣通过慢慢转变父母的思想来实现发家致富。她爹再也不是脸谱化的老实人,她娘也成了发家的主力。全文包括背景设置,日常琐事,配角,甚至路人,都很出彩。尤其是女主的小吐槽,有种世故和自说自话的幽默。女主没有故意卖傻,也没有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
    第1章 一个女孩名叫红枣
    似乎上一刻,还在四季恒温的办公室里敲电脑,手指尖还残留着按键弹起时的触感,然而待到下一刻睁开眼,抬起手,红枣看到自己手心里撰着的却仅是一把破旧的蒲扇。
    所以,红枣想,我刚刚是又梦见了前世?
    俗话说“男记三,女记四”。六岁的红枣自打记事起便即有一种自己今生是前世yvette转世的荒谬认知。
    前世、今生、转世这几个词,是红枣这世界婆婆媳妇们的口头禅,比如“前世的讨债鬼啊,今生转世讨债来的啊”……而这几个词搁yvette那一世则叫“穿越”、“重生”,使用范围一般仅限于小说和ip电视。嗯,卫星电视上不了,因为,不科学。
    yvette的那个世界是科学的世界。
    科学啊,当红枣躺在炕上正看着头顶的砖瓦屋顶的灰白纹路畅想那个世界里办公室白色天花板上中央空调吹出来的凉风时,忽地听到一声尖呼:“这都什么辰光了,都还没出来干活?”
    吆喝的是红枣的继祖母李于氏。
    红枣的爷爷,李高地前后娶了两房媳妇,陈氏和于氏,生养大了三子两女。
    五个孩子中红枣的爹,李满囤,和她大姑陈李氏,是她爷,李高地的长子长女,均由原配所出。次子李满仓,幼子李满园和小女儿钱李氏则都出于于氏。
    这世人极其看重子孙。这于氏于李家不止有q育之功,还帮忙养大了短命原配陈氏留下来的一儿一女,将其男婚女嫁,所以极得李高地的看重:现不止掌着家中钱柜的钥匙,还管着一家子的吃穿和女人们的劳作。
    于氏自身原就勤劳,加上现管着家,这眼里便即最见不得子孙的懒惰。
    现眼瞅着日头都要越过房子往西边去了,而管着家中打草喂猪的王氏还却窝在自个房里纹丝不动,于氏不禁就有些着急上火,心中暗恨:这王氏可是越来越懒了。
    若是往常,于氏早就去拍门叫人了,但因念着这几天家中的大事,今日便即忍着脾性,坐到了现在。
    “娘,”红枣的三婶李任氏闻声捏着棉条挺着刚刚显怀的肚子从东厢房里走了出来:“我和二嫂都在呢。”
    “现金凤会纺线了,这棉条捻起来快。我和二嫂得闲便轧点棉花。”
    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纺织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比如李家有十五亩水田和十七亩旱田。这十五亩水田,不用说,现都种着水稻。而十七亩旱田,则除了种了八亩玉米,五亩红薯做口粮外便即全种了棉花。
    一亩棉花平均能收六十斤籽棉,然后可以加工成三十斤皮棉。市场上,一斤皮棉六十文,这三十斤皮棉,便即值银一两八,几乎与水田的收益相当。而待家中女眷将皮棉织成布匹cc三十斤棉能成三匹布,这一匹布一两银,这便就是三两银。对比一亩水田一两八的出息,这一亩棉田就能多出息一两二钱银子,这四亩地可就是四两八钱银子,都能添亩下等田了。
    是个人都知道棉田出息大,都恨不能将旱地都种上棉花,然后拿赚得的银子买口粮。只可惜织布除了棉花还需要织机,而一台机造价高昂,足要十六两银。且织布还需要劳力,现李家能织布的只于氏和她的二儿媳妇赵氏、三儿媳妇任氏三人cc她三,歇人不歇机,轮换织布,一个月也不过堪堪一匹布。至于大儿媳妇王氏,她不行。她山里的出身,连纺纱都尚且不会,更遑论织布了。
    所以,即便棉花田出息大,但时至今日,李家便还只一张织机和四亩棉田。
    因为会纺织,能为家族增加出息,所以郭氏、钱氏甫一进门,便即都压过了先进门的王氏cc王氏不会织布,便即只能干家里类似煮猪食,扫猪圈,养鸡,种菜一类的脏活,而她俩则只管轮换着织布、做饭,以及生孩子。
    是的,生孩子。二媳妇郭氏和王氏同一年进门,便即就先王氏生了李家的长孙李贵雨,长孙女李玉凤,然后又再接再厉的生了次子李贵祥,三子李贵吉cc她以三子一女的绝对优势完全彻底地碾压了进门十二年只生了红枣一个女娃的大嫂李王氏。
    三媳妇李钱氏进门也是一举得男,然后不久又生了一个女儿,凑成一个好字。加上现今肚子里还揣着的一个,便即越发凹显得大房一脉的清冷寥落。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子的压力似山一般压在李满囤,李王氏的头顶上,几乎将他们压成尘埃。
    不同于被无后压垮精神的父母,有上一世职场冲锋陷阵记忆的红枣,则以另一个角度分析解读着这场由继祖母李于氏精心策了十几年的宅斗大戏:不管先前于氏面子情上如何贤良,只她一直枉顾继子李满囤大她亲子李满仓五岁的事实,硬压着两人同一年成亲,红枣便即就知道这便宜来的祖母不是个省油的灯。
    在这个重嫡论长的宗族社会里,李满囤作为长子生就享有家族产业七成的继承权这可叫一向要强的于氏如何甘心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只得三成家财的未来?
    于是,于氏便即在李满囤的婚事上大作文章。首先,在媳妇的人选,她给李满囤选的是深山里家中无地且没娘教导的王氏,给李满仓说的却是同村门当户对有娘有兄弟的郭氏。其次,于氏让两个媳妇前后脚进门,利用村里对两人嫁妆差异的议论来削王氏的脸,使她郭氏跟前抬不起头。接着于氏通过家中派活,故意地让郭氏展露厨艺和织布技巧,使王氏愈加自卑,从此对婆婆,妯娌处处退让,忍气吞声包揽了家中女眷打草喂猪,种菜养鸡等所有重活。
    子曰:“不教而诛是谓虐”。于氏如此虐待王氏,不止精神还有肉体,红枣以为,王氏至今没疯,没抑郁,甚至还想着生儿子逆袭回来,这精神,也不是一般的强大。
    难道说,红枣琢磨,这世界也是和前世一样,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于氏如此苦心积虑,所谓的不过是一份“长孙田”。
    所谓长孙田,就是分家时,长孙可以以爷爷小儿子的份额参与分家。这具体到李家的表象就是:如果长孙在大房,那么分家时大房可得八成,二房三房各得一成;现在长孙在二房,那么分家时,大房得七成二房得两成,三房还是一成。
    所以,于氏计划十来年,步步为营,只是为了多分一成?
    算清楚了帐,红枣不觉心生鄙夷:就老李家这种平素只两顿还一干一稀,农忙才有两干一稀三顿饭的人家,不说一起使力吃饱,竟然还有闲心搞内斗,也是没谁了。于氏,这心胸眼界,与她的手段相比,可是差远了。
    听到屋外的动静,一直埋头打草鞋的王氏,放下手里的活,探头先看了看窗户外的日头,方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
    家里养了三头猪,一头猪一天需要十来斤猪草,三头猪便即就要五十斤。五十斤草割回来,还只是个开始,后续还要清洗、铡碎、烧煮、喂食和打扫。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若非上年年底红枣在家里杀年猪时稚声问她:quot;娘,二婶,三婶织布卖钱,奶奶都给私房,你每天喂猪,这猪卖了钱,奶奶不给你私房?quot;
    王氏再想不到自己打草喂猪也是家里的出息,且出息还盖过了两个妯娌。
    原来,织布,即便,还没胆气跟于氏要钱,但也不碍王氏私底下的志气,她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活计,她一个人做的活计便即顶了她们三个。
    确认自己不是无用之人,王氏再干活,就不再似先前一般拼命cc她能挣钱,她现比郭氏差的只是儿子,而不是活计。而养儿子需要好身体,她的首要任务是养好身子,生儿子。
    拿起自己自制的竹筒,王氏悄没声息地去了厨房。
    厨房没人。王氏便即从灶上躺罐里舀了温水,注进竹筒,然后又防备地四下扫了扫,方从盐罐里捏了一点盐加进竹筒,摇匀后方斜挎在身上出了门。
    天热,出汗多,早上一趟猪食喂完,身上的衣服汗得都能拧出水来。此时若不及时换下衣服,那么不久,这衣服的前胸后背就能析出盐来。
    为此红枣还曾心疼的哭过一场,学着于氏端糖水招待农忙时来家帮忙的女婿,拿盐当糖加到水里端给她喝。
    她不忍负了孩子的好意,加上水也不是很咸,便即就闭眼喝了。结果,没想到,她喝了几天盐水后,先前每到傍晚就累得打颤的腿颤少了。王氏想不通其中的原因cc她知道盐吃了长力气,却不知道还能治腿颤?但自那以后,她以后再出门打草,就会记得给带的水里加点盐。
    其实,红枣起初的本意是要给王氏弄个低配版的运动功能饮料c糖盐水,但可惜,白糖为于氏锁在了上房,所以,红枣只得退而求其次地给王氏弄了点生理盐水。
    这李家,可真穷啊,连个白糖都要上锁。红枣叹息着挎上小竹篮,跟着灌水回来的王氏出了门。
    第2章 我在林地种生姜
    我在林地种生姜
    李家所在的高庄村建村历史不过五十余年。其百十来户村民多是当年水荒时逃难的难民,所以不同于一般单一家族兴起的村落cc一个村的祖上都是一家人,遇到事有族长出面调协。以致,某一年,村民还为了抢占所谓的风水宝地,发生恶性群体斗殴事件,伤了好几条性命,以致惊动了县太爷。
    县太爷有文化,审理案子时,除了将首犯伏法后,还将相关两户人给分迁到其他村。
    对于那块风水宝地,县太爷也妥善处置。他将那块地的中央单独圈出来,然后四周的土地按照一块一亩的大小,分成八块后,以一块地八两的价格卖给争地的人家。接着再拿着卖地得来的六十四两银子给死了人还要迁户的两家人做了补偿,一家给了二十二两。最后则用余下的二十两银子,在中间留下的那块地上,打了口井,修了个磨坊,给全村人共用。
    对于县太爷的处置,不说村里人是如何心服,只说红枣听说此事后,也一改先前影视剧里县太爷一脸奸诈,鱼肉百姓的印象,重新审视士族cc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阶层的作用。
    得人心的处置影响是深远的。总之,自那以后,村里一改先前无偿得宅基地的约定俗成,统一了新的分地规矩:新落户的人家需以六两银的价格购地,村里老户分出来的子孙买宅基地,则折半,三两银。
    买地得来的的银子交里正管理,用于村里路桥、磨坊、晒场等公用设施的建设。
    因为朝廷规定,村里的里正由田地最多的十户轮流担任,然后三年一轮,所以即便没有前世的政府账户公开制度,但也不存在里正的一手遮天。
    这些年,村里人尝了卖地的好处,便即越发严格了宅基地的规矩:分配的每一块宅基地都是方方正正的一亩地,地与地之间,前后左右的间隔都留足六尺的通道,邻里间谁也碍不着谁,谁也别想占谁便宜cc这便就不知绝了多少的纠纷口舌。
    经过那一年知县大人的划地运动,如今这村里的地,连带上面的草都是有主的cc不能随便割。所以一般王氏打猪草的地方除了自家田地,便只剩村里公用的河岸。
    高庄村有两条河。村南的那条东西向的大河,叫洪河,村东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叫细水。细水和洪河的汇集处,有一座石桥,叫高桥,这便是高庄村的村口。
    洪河,是条界河,河北归高庄村,河南则是谢家]cc据说,整一个村的人都姓谢。
    细水则是高庄村的主要生产生活用河。细水的河东是村人的水田,河西,则是村人的住地。这些年为了方便村人过河去对岸干活,村里特意在细水上修了两架能走牛车的石桥,至于村民自修的土桥,更是林林总总,有数十之八九数。
    因为走的人多,细水两岸都是大路,连带的这部分河岸都是共用。
    王氏平素都在细水河岸割草。
    离河还远,王氏便即就听到前方喧嚣的人声。现近六月,天气炎热,村里的半大小子无事的多半都在河里戏水摸鱼。
    王氏素知村里风俗,闻声,立领了红枣转向了后山。男女有别,红枣已经六岁,眼见也要说人家了。
    红枣不知她娘的思虑,见她娘改主意,也不以为意,横竖她是出来放风的,根本无所谓去那里。
    后山说是山,其实并不高耸。高庄村西北两面连绵的这一片,没一处高过红枣前世印象里的二十层楼,也就是六十米。所以,这所谓的山,其实只是一片丘陵而已。
    高庄村的这片丘陵,虽说不高,但地表土层下覆盖的却都是实打实的岩石,且越往山顶石头越多。此外,山上除了夏天的雨水,并没有其他水源,所以这山腰以上极不适合种地。于是,这后山便即就成了村里的坟地。
    仿着活人住的宅基地,这后山的每个向阳峰头也被村里作价一两卖给村人做坟地。
    这世人重后嗣是因为更重祖宗,所以这近村的山头现差不多都已有了主。
    李家因来的早,在村里统一卖地之前就来了,所以,早早的就占下了一整片山岗:其中山顶做坟地,山腰建宗祠,山脚则分划成片cc按人头分给族里每一个年过六岁的男孙,供他们以后婚嫁时造房置家什,以及平素的烧柴取暖之用。
    这林地属于宗族,是祖宗余荫,不算个人私产,即得地的人只有使用权,没有继承权cc过世后得将地还到族里去。由族里再分配给新出生的子孙。
    红枣的爹李满囤作为李家人在这后山自然也有这么一块林地。其大小,据说也是族里统一规划的,一亩整。
    李满囤的这块地,原先都长着杉树。然后,十三年前为了盖房结婚,伐了一大半,后补种时,想着婚后将有孩子,便即挑常见的桃、梨、枣之类的果树载了十来棵。果树离不开光照,所以,后补的杉树便只地的外围种了两行,地中心部分便即只长着果树和一些编筐用的荆条以及猪吃的菜草。而待红枣五岁后能挎着篮子,提着小锹挖野菜后,这地里便即又添了新的花样。
    事情的起始是红枣趁她奶奶于氏种生姜的功夫,将几块姜自家里摸出来种在了杉树下。这事,王氏起先并不知道,不然,借王氏胆子,她也不敢动家里的生姜cc王氏对于生姜的所有认识,都来自于三弟妹钱氏。钱氏的哥哥钱多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他在钱氏做月子的时候送给钱氏一包姜。当时于氏正好有些鼻塞发寒,喷嚏要打不打,整个人难受得厉害。钱氏听说婆婆受凉,便即将自己正喝的加了姜片的红糖水孝敬了于氏。于氏喝了姜茶,立觉五脏六腑的慰帖cc至此,生姜在李家一战成名,成了于氏的心头好:于氏每觉受凉便即就要喝姜茶。
    生姜虽好,但只城里的杂货铺有卖,而且价值不菲,一斤要20文钱,都赶上一尺布的钱了。于是,在于氏听说城里的姜是邻县的人种植的后,便即突发奇想,想自己种姜赚钱。
    因为姜贵,于氏将姜种得格外仔细,她把姜种在瓦盆里,每天搬进搬出追赶日头,看得比自己的孙子还精贵。要知道孙子有四个,姜可只有这一盆,值好几文呢。
    可惜,世间的事不是有付出就有回报。于氏的姜每每抽了芽,长这么几片叶子后就会烂根(红枣提示:水浇多了)让于氏血本无归。偏于氏性子执拗,屡败屡战,乐此不疲(红枣提示:又一个偏执狂)。
    这种情况下,无怪王氏一开始没认出杉树下杂草一样的姜苗。
    王氏第一次注意到姜是因为看到了姜花 。白色的,似蝴蝶一样轻盈的花朵在晚霞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清雅提神的芳香。王氏一眼就爱上了姜花。她想摘一朵仔细看看,结果看到了根下方长出地面的生姜。
    知道女儿偷拿婆母姜的一刻,王氏是恐慌的,她甚至想将女儿种的姜交给婆母以将功折罪。可待下一刻,她听到女儿跟她说:quot;娘,你吃,生弟弟!quot;时,眼泪刷的就流了下来。她这辈子活得太苦c少时家穷,吃不饱,亏了身子,月事不调,以致至今生不出儿子,带累得男人人前都抬不起头。
    几乎毫不犹豫的,王氏听从了女儿的建议,甚至,她为了遮掩地里五彩缤纷的姜花,还去细河岸移了一些相似的野花来做遮掩。
    王氏的地下工作非常成功,于是,这一年的秋天,她收获了近三十斤的姜。王氏非常高兴,可待她准备喝姜茶时,她才想起她没有红糖。
    王氏向丈夫李满囤坦白了她的计划cc留十斤姜,做种和自家吃,其余的卖掉,买红糖。
    出于对儿子的期盼,李满囤轻而易举的同意了王氏的建议。他乘着进城卖草鞋的机会把姜卖给了药铺cc三弟妹的娘家兄弟每每在县里杂货铺进货,认识掌柜的,而药铺,则因庄户人家普遍贫穷,故在这儿,不容易撞到熟人。
    与生姜一起被药铺收购的还有王氏自河边挖回来的野花的根球c这些王氏起姜时顺带挖出来的蒜头一样的玩意。
    本着万一县里有人识货的想法,李满囤把这十来斤不知名的东西给药铺掌柜的瞧了瞧,结果掌柜一见便即大喜,说这百合五文一斤,有多少他收多少。
    这假蒜头真能换钱,还叫什么百合?李满囤此前只听说过百年好合,还是第一次知道世间真的有这种植物叫百合,而且就长在村里的河塘边上。
    李满囤拿卖姜和百合所得的300多钱买了红糖,梦游般回到了家,将东西一股脑交给了王氏。
    王氏头一次触摸整串的铜钱,一时间也是魂不守舍。 ↑返回顶部↑
    ============
    《穿越之细水长流》
    作者:卉苗菁彩
    作品简评:
    雉水县高庄村住着李高地一家人。李高地有李满囤、李满仓、李满园三个儿子。儿子们大了,李高地为了孙子的前途,决定分家。结果分家后,李高地忽然发现事情似乎和他想的不一样––三个儿子各自奔着自己的前程,呼啸而去。暖心有趣的种田文。女主红枣通过慢慢转变父母的思想来实现发家致富。她爹再也不是脸谱化的老实人,她娘也成了发家的主力。全文包括背景设置,日常琐事,配角,甚至路人,都很出彩。尤其是女主的小吐槽,有种世故和自说自话的幽默。女主没有故意卖傻,也没有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
    第1章 一个女孩名叫红枣
    似乎上一刻,还在四季恒温的办公室里敲电脑,手指尖还残留着按键弹起时的触感,然而待到下一刻睁开眼,抬起手,红枣看到自己手心里撰着的却仅是一把破旧的蒲扇。
    所以,红枣想,我刚刚是又梦见了前世?
    俗话说“男记三,女记四”。六岁的红枣自打记事起便即有一种自己今生是前世yvette转世的荒谬认知。
    前世、今生、转世这几个词,是红枣这世界婆婆媳妇们的口头禅,比如“前世的讨债鬼啊,今生转世讨债来的啊”……而这几个词搁yvette那一世则叫“穿越”、“重生”,使用范围一般仅限于小说和ip电视。嗯,卫星电视上不了,因为,不科学。
    yvette的那个世界是科学的世界。
    科学啊,当红枣躺在炕上正看着头顶的砖瓦屋顶的灰白纹路畅想那个世界里办公室白色天花板上中央空调吹出来的凉风时,忽地听到一声尖呼:“这都什么辰光了,都还没出来干活?”
    吆喝的是红枣的继祖母李于氏。
    红枣的爷爷,李高地前后娶了两房媳妇,陈氏和于氏,生养大了三子两女。
    五个孩子中红枣的爹,李满囤,和她大姑陈李氏,是她爷,李高地的长子长女,均由原配所出。次子李满仓,幼子李满园和小女儿钱李氏则都出于于氏。
    这世人极其看重子孙。这于氏于李家不止有q育之功,还帮忙养大了短命原配陈氏留下来的一儿一女,将其男婚女嫁,所以极得李高地的看重:现不止掌着家中钱柜的钥匙,还管着一家子的吃穿和女人们的劳作。
    于氏自身原就勤劳,加上现管着家,这眼里便即最见不得子孙的懒惰。
    现眼瞅着日头都要越过房子往西边去了,而管着家中打草喂猪的王氏还却窝在自个房里纹丝不动,于氏不禁就有些着急上火,心中暗恨:这王氏可是越来越懒了。
    若是往常,于氏早就去拍门叫人了,但因念着这几天家中的大事,今日便即忍着脾性,坐到了现在。
    “娘,”红枣的三婶李任氏闻声捏着棉条挺着刚刚显怀的肚子从东厢房里走了出来:“我和二嫂都在呢。”
    “现金凤会纺线了,这棉条捻起来快。我和二嫂得闲便轧点棉花。”
    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纺织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比如李家有十五亩水田和十七亩旱田。这十五亩水田,不用说,现都种着水稻。而十七亩旱田,则除了种了八亩玉米,五亩红薯做口粮外便即全种了棉花。
    一亩棉花平均能收六十斤籽棉,然后可以加工成三十斤皮棉。市场上,一斤皮棉六十文,这三十斤皮棉,便即值银一两八,几乎与水田的收益相当。而待家中女眷将皮棉织成布匹cc三十斤棉能成三匹布,这一匹布一两银,这便就是三两银。对比一亩水田一两八的出息,这一亩棉田就能多出息一两二钱银子,这四亩地可就是四两八钱银子,都能添亩下等田了。
    是个人都知道棉田出息大,都恨不能将旱地都种上棉花,然后拿赚得的银子买口粮。只可惜织布除了棉花还需要织机,而一台机造价高昂,足要十六两银。且织布还需要劳力,现李家能织布的只于氏和她的二儿媳妇赵氏、三儿媳妇任氏三人cc她三,歇人不歇机,轮换织布,一个月也不过堪堪一匹布。至于大儿媳妇王氏,她不行。她山里的出身,连纺纱都尚且不会,更遑论织布了。
    所以,即便棉花田出息大,但时至今日,李家便还只一张织机和四亩棉田。
    因为会纺织,能为家族增加出息,所以郭氏、钱氏甫一进门,便即都压过了先进门的王氏cc王氏不会织布,便即只能干家里类似煮猪食,扫猪圈,养鸡,种菜一类的脏活,而她俩则只管轮换着织布、做饭,以及生孩子。
    是的,生孩子。二媳妇郭氏和王氏同一年进门,便即就先王氏生了李家的长孙李贵雨,长孙女李玉凤,然后又再接再厉的生了次子李贵祥,三子李贵吉cc她以三子一女的绝对优势完全彻底地碾压了进门十二年只生了红枣一个女娃的大嫂李王氏。
    三媳妇李钱氏进门也是一举得男,然后不久又生了一个女儿,凑成一个好字。加上现今肚子里还揣着的一个,便即越发凹显得大房一脉的清冷寥落。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子的压力似山一般压在李满囤,李王氏的头顶上,几乎将他们压成尘埃。
    不同于被无后压垮精神的父母,有上一世职场冲锋陷阵记忆的红枣,则以另一个角度分析解读着这场由继祖母李于氏精心策了十几年的宅斗大戏:不管先前于氏面子情上如何贤良,只她一直枉顾继子李满囤大她亲子李满仓五岁的事实,硬压着两人同一年成亲,红枣便即就知道这便宜来的祖母不是个省油的灯。
    在这个重嫡论长的宗族社会里,李满囤作为长子生就享有家族产业七成的继承权这可叫一向要强的于氏如何甘心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只得三成家财的未来?
    于是,于氏便即在李满囤的婚事上大作文章。首先,在媳妇的人选,她给李满囤选的是深山里家中无地且没娘教导的王氏,给李满仓说的却是同村门当户对有娘有兄弟的郭氏。其次,于氏让两个媳妇前后脚进门,利用村里对两人嫁妆差异的议论来削王氏的脸,使她郭氏跟前抬不起头。接着于氏通过家中派活,故意地让郭氏展露厨艺和织布技巧,使王氏愈加自卑,从此对婆婆,妯娌处处退让,忍气吞声包揽了家中女眷打草喂猪,种菜养鸡等所有重活。
    子曰:“不教而诛是谓虐”。于氏如此虐待王氏,不止精神还有肉体,红枣以为,王氏至今没疯,没抑郁,甚至还想着生儿子逆袭回来,这精神,也不是一般的强大。
    难道说,红枣琢磨,这世界也是和前世一样,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于氏如此苦心积虑,所谓的不过是一份“长孙田”。
    所谓长孙田,就是分家时,长孙可以以爷爷小儿子的份额参与分家。这具体到李家的表象就是:如果长孙在大房,那么分家时大房可得八成,二房三房各得一成;现在长孙在二房,那么分家时,大房得七成二房得两成,三房还是一成。
    所以,于氏计划十来年,步步为营,只是为了多分一成?
    算清楚了帐,红枣不觉心生鄙夷:就老李家这种平素只两顿还一干一稀,农忙才有两干一稀三顿饭的人家,不说一起使力吃饱,竟然还有闲心搞内斗,也是没谁了。于氏,这心胸眼界,与她的手段相比,可是差远了。
    听到屋外的动静,一直埋头打草鞋的王氏,放下手里的活,探头先看了看窗户外的日头,方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
    家里养了三头猪,一头猪一天需要十来斤猪草,三头猪便即就要五十斤。五十斤草割回来,还只是个开始,后续还要清洗、铡碎、烧煮、喂食和打扫。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若非上年年底红枣在家里杀年猪时稚声问她:quot;娘,二婶,三婶织布卖钱,奶奶都给私房,你每天喂猪,这猪卖了钱,奶奶不给你私房?quot;
    王氏再想不到自己打草喂猪也是家里的出息,且出息还盖过了两个妯娌。
    原来,织布,即便,还没胆气跟于氏要钱,但也不碍王氏私底下的志气,她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活计,她一个人做的活计便即顶了她们三个。
    确认自己不是无用之人,王氏再干活,就不再似先前一般拼命cc她能挣钱,她现比郭氏差的只是儿子,而不是活计。而养儿子需要好身体,她的首要任务是养好身子,生儿子。
    拿起自己自制的竹筒,王氏悄没声息地去了厨房。
    厨房没人。王氏便即从灶上躺罐里舀了温水,注进竹筒,然后又防备地四下扫了扫,方从盐罐里捏了一点盐加进竹筒,摇匀后方斜挎在身上出了门。
    天热,出汗多,早上一趟猪食喂完,身上的衣服汗得都能拧出水来。此时若不及时换下衣服,那么不久,这衣服的前胸后背就能析出盐来。
    为此红枣还曾心疼的哭过一场,学着于氏端糖水招待农忙时来家帮忙的女婿,拿盐当糖加到水里端给她喝。
    她不忍负了孩子的好意,加上水也不是很咸,便即就闭眼喝了。结果,没想到,她喝了几天盐水后,先前每到傍晚就累得打颤的腿颤少了。王氏想不通其中的原因cc她知道盐吃了长力气,却不知道还能治腿颤?但自那以后,她以后再出门打草,就会记得给带的水里加点盐。
    其实,红枣起初的本意是要给王氏弄个低配版的运动功能饮料c糖盐水,但可惜,白糖为于氏锁在了上房,所以,红枣只得退而求其次地给王氏弄了点生理盐水。
    这李家,可真穷啊,连个白糖都要上锁。红枣叹息着挎上小竹篮,跟着灌水回来的王氏出了门。
    第2章 我在林地种生姜
    我在林地种生姜
    李家所在的高庄村建村历史不过五十余年。其百十来户村民多是当年水荒时逃难的难民,所以不同于一般单一家族兴起的村落cc一个村的祖上都是一家人,遇到事有族长出面调协。以致,某一年,村民还为了抢占所谓的风水宝地,发生恶性群体斗殴事件,伤了好几条性命,以致惊动了县太爷。
    县太爷有文化,审理案子时,除了将首犯伏法后,还将相关两户人给分迁到其他村。
    对于那块风水宝地,县太爷也妥善处置。他将那块地的中央单独圈出来,然后四周的土地按照一块一亩的大小,分成八块后,以一块地八两的价格卖给争地的人家。接着再拿着卖地得来的六十四两银子给死了人还要迁户的两家人做了补偿,一家给了二十二两。最后则用余下的二十两银子,在中间留下的那块地上,打了口井,修了个磨坊,给全村人共用。
    对于县太爷的处置,不说村里人是如何心服,只说红枣听说此事后,也一改先前影视剧里县太爷一脸奸诈,鱼肉百姓的印象,重新审视士族cc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阶层的作用。
    得人心的处置影响是深远的。总之,自那以后,村里一改先前无偿得宅基地的约定俗成,统一了新的分地规矩:新落户的人家需以六两银的价格购地,村里老户分出来的子孙买宅基地,则折半,三两银。
    买地得来的的银子交里正管理,用于村里路桥、磨坊、晒场等公用设施的建设。
    因为朝廷规定,村里的里正由田地最多的十户轮流担任,然后三年一轮,所以即便没有前世的政府账户公开制度,但也不存在里正的一手遮天。
    这些年,村里人尝了卖地的好处,便即越发严格了宅基地的规矩:分配的每一块宅基地都是方方正正的一亩地,地与地之间,前后左右的间隔都留足六尺的通道,邻里间谁也碍不着谁,谁也别想占谁便宜cc这便就不知绝了多少的纠纷口舌。
    经过那一年知县大人的划地运动,如今这村里的地,连带上面的草都是有主的cc不能随便割。所以一般王氏打猪草的地方除了自家田地,便只剩村里公用的河岸。
    高庄村有两条河。村南的那条东西向的大河,叫洪河,村东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叫细水。细水和洪河的汇集处,有一座石桥,叫高桥,这便是高庄村的村口。
    洪河,是条界河,河北归高庄村,河南则是谢家]cc据说,整一个村的人都姓谢。
    细水则是高庄村的主要生产生活用河。细水的河东是村人的水田,河西,则是村人的住地。这些年为了方便村人过河去对岸干活,村里特意在细水上修了两架能走牛车的石桥,至于村民自修的土桥,更是林林总总,有数十之八九数。
    因为走的人多,细水两岸都是大路,连带的这部分河岸都是共用。
    王氏平素都在细水河岸割草。
    离河还远,王氏便即就听到前方喧嚣的人声。现近六月,天气炎热,村里的半大小子无事的多半都在河里戏水摸鱼。
    王氏素知村里风俗,闻声,立领了红枣转向了后山。男女有别,红枣已经六岁,眼见也要说人家了。
    红枣不知她娘的思虑,见她娘改主意,也不以为意,横竖她是出来放风的,根本无所谓去那里。
    后山说是山,其实并不高耸。高庄村西北两面连绵的这一片,没一处高过红枣前世印象里的二十层楼,也就是六十米。所以,这所谓的山,其实只是一片丘陵而已。
    高庄村的这片丘陵,虽说不高,但地表土层下覆盖的却都是实打实的岩石,且越往山顶石头越多。此外,山上除了夏天的雨水,并没有其他水源,所以这山腰以上极不适合种地。于是,这后山便即就成了村里的坟地。
    仿着活人住的宅基地,这后山的每个向阳峰头也被村里作价一两卖给村人做坟地。
    这世人重后嗣是因为更重祖宗,所以这近村的山头现差不多都已有了主。
    李家因来的早,在村里统一卖地之前就来了,所以,早早的就占下了一整片山岗:其中山顶做坟地,山腰建宗祠,山脚则分划成片cc按人头分给族里每一个年过六岁的男孙,供他们以后婚嫁时造房置家什,以及平素的烧柴取暖之用。
    这林地属于宗族,是祖宗余荫,不算个人私产,即得地的人只有使用权,没有继承权cc过世后得将地还到族里去。由族里再分配给新出生的子孙。
    红枣的爹李满囤作为李家人在这后山自然也有这么一块林地。其大小,据说也是族里统一规划的,一亩整。
    李满囤的这块地,原先都长着杉树。然后,十三年前为了盖房结婚,伐了一大半,后补种时,想着婚后将有孩子,便即挑常见的桃、梨、枣之类的果树载了十来棵。果树离不开光照,所以,后补的杉树便只地的外围种了两行,地中心部分便即只长着果树和一些编筐用的荆条以及猪吃的菜草。而待红枣五岁后能挎着篮子,提着小锹挖野菜后,这地里便即又添了新的花样。
    事情的起始是红枣趁她奶奶于氏种生姜的功夫,将几块姜自家里摸出来种在了杉树下。这事,王氏起先并不知道,不然,借王氏胆子,她也不敢动家里的生姜cc王氏对于生姜的所有认识,都来自于三弟妹钱氏。钱氏的哥哥钱多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他在钱氏做月子的时候送给钱氏一包姜。当时于氏正好有些鼻塞发寒,喷嚏要打不打,整个人难受得厉害。钱氏听说婆婆受凉,便即将自己正喝的加了姜片的红糖水孝敬了于氏。于氏喝了姜茶,立觉五脏六腑的慰帖cc至此,生姜在李家一战成名,成了于氏的心头好:于氏每觉受凉便即就要喝姜茶。
    生姜虽好,但只城里的杂货铺有卖,而且价值不菲,一斤要20文钱,都赶上一尺布的钱了。于是,在于氏听说城里的姜是邻县的人种植的后,便即突发奇想,想自己种姜赚钱。
    因为姜贵,于氏将姜种得格外仔细,她把姜种在瓦盆里,每天搬进搬出追赶日头,看得比自己的孙子还精贵。要知道孙子有四个,姜可只有这一盆,值好几文呢。
    可惜,世间的事不是有付出就有回报。于氏的姜每每抽了芽,长这么几片叶子后就会烂根(红枣提示:水浇多了)让于氏血本无归。偏于氏性子执拗,屡败屡战,乐此不疲(红枣提示:又一个偏执狂)。
    这种情况下,无怪王氏一开始没认出杉树下杂草一样的姜苗。
    王氏第一次注意到姜是因为看到了姜花 。白色的,似蝴蝶一样轻盈的花朵在晚霞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清雅提神的芳香。王氏一眼就爱上了姜花。她想摘一朵仔细看看,结果看到了根下方长出地面的生姜。
    知道女儿偷拿婆母姜的一刻,王氏是恐慌的,她甚至想将女儿种的姜交给婆母以将功折罪。可待下一刻,她听到女儿跟她说:quot;娘,你吃,生弟弟!quot;时,眼泪刷的就流了下来。她这辈子活得太苦c少时家穷,吃不饱,亏了身子,月事不调,以致至今生不出儿子,带累得男人人前都抬不起头。
    几乎毫不犹豫的,王氏听从了女儿的建议,甚至,她为了遮掩地里五彩缤纷的姜花,还去细河岸移了一些相似的野花来做遮掩。
    王氏的地下工作非常成功,于是,这一年的秋天,她收获了近三十斤的姜。王氏非常高兴,可待她准备喝姜茶时,她才想起她没有红糖。
    王氏向丈夫李满囤坦白了她的计划cc留十斤姜,做种和自家吃,其余的卖掉,买红糖。
    出于对儿子的期盼,李满囤轻而易举的同意了王氏的建议。他乘着进城卖草鞋的机会把姜卖给了药铺cc三弟妹的娘家兄弟每每在县里杂货铺进货,认识掌柜的,而药铺,则因庄户人家普遍贫穷,故在这儿,不容易撞到熟人。
    与生姜一起被药铺收购的还有王氏自河边挖回来的野花的根球c这些王氏起姜时顺带挖出来的蒜头一样的玩意。
    本着万一县里有人识货的想法,李满囤把这十来斤不知名的东西给药铺掌柜的瞧了瞧,结果掌柜一见便即大喜,说这百合五文一斤,有多少他收多少。
    这假蒜头真能换钱,还叫什么百合?李满囤此前只听说过百年好合,还是第一次知道世间真的有这种植物叫百合,而且就长在村里的河塘边上。
    李满囤拿卖姜和百合所得的300多钱买了红糖,梦游般回到了家,将东西一股脑交给了王氏。
    王氏头一次触摸整串的铜钱,一时间也是魂不守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