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受封赏
这个发现令崇祯如获至宝,他终于发现了一个不让朱聿键声威大增的机会,那就是将所有功劳都放在秦良玉身上。秦良玉虽然是一员女将,也是大明帝国响当当的人物,她戎马一生未尝败绩,有如此大胜也不会有人怀疑。
只要朝廷大肆宣扬胜利的同时,将秦良玉的名字摆在前面,以她的威望和官职,后面的顾宁和吴之番就没人关注了,这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另外崇祯也看到了朱聿键手下猛将如云的状况,他还希望通过给两人加官进爵,将顾宁和吴之番拉到朝廷一边来。
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让崇祯感到了威胁,他希望通过拉拢两人,找到唐军强大的秘密。如果他能够通过这两个人,将朝廷官军全都训练成强兵,不管是建奴还是流贼,他都不需要再顾忌了。
没有与阁臣商量,崇祯就命令大明日报对这两次大胜进行报道,同时对秦良玉大书特书,把她吹成国家柱石,以掩盖唐军的光芒。与此同时,崇祯派出了兵部侍郎陈奇瑜,亲自前往通州宣旨。
“……诸位爱卿戮力同心,忠心为国,终大败建虏而逃,实乃本朝未有之大胜。今次特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加封辅国将军,顾宁、吴之番协助有功,特封为副将,每人各赏赐白银一百两,铠甲二十副,宝刀一口,望诸位杀尽建虏,误负皇恩,钦此。”陈奇瑜将这份圣旨读完,众人山呼万岁接旨,秦良玉却皱起了眉头。
她起身拱手道:“请问陈大人,此次作战出力的多是唐军,为何我受封如此之高,却让真正的功臣成了辅助。我看恐怕是皇上误读战报,老身自当上书奏报,希望皇上收回成命。”秦良玉是个胸怀坦荡的人,绝不愿意分润他人军功,所以打算向崇祯说个分明。
陈奇瑜看了看众人叹气道:“一言难尽啊。”他说话间用眼睛看了看秦良玉,又看了看左右众人,秦良玉顿时会意,连忙让人上茶,随后就遣散了大部分人,只剩下她和顾宁、吴之番三人,陈奇瑜也将同来宣旨的人都支了出去。
见到左右无人,秦良玉才上前问道:“闲杂人等已经离开,陈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说来。”
陈奇瑜和朱聿键因为当年的事情,始终保持了密切的私交,与顾宁等人也都是熟识。最近一年他调入京城,同样与朱聿键保持着联系,为他做朝中耳目,双方可谓是关系密切的。这次前来宣旨,兵部没有人愿意来,他属于毛遂自荐前来看看,目的就是希望顾宁和吴之番不要因为这道圣旨而闹事,给朱聿键添麻烦。不过现在他看来,两人的情绪很平稳,似乎对这些封赏毫不所动,这让他放心不少。
陈奇瑜叹气道:“秦老将军,难道你真的以为皇上看错了战报吗?其实他只是不想让八贤王的人得此荣耀,间接提升八贤王的声望罢了。”陈奇瑜此言一出,秦良玉的脸色登时变了。
“难道皇上已经对八贤王颇为忌惮?要对八贤王下手吗?似乎八贤王从来没有危害过皇上,而且对国家多有功绩。”秦良玉一连串的反问,让陈奇瑜也难以回答。
吴之番上前说道:“秦老将军无需如此,实际上王爷早就预料到此事了,所以才会处处忍让埋名,不愿意让皇上为难。我认为皇上忌惮王爷是真要下手却未必,这只不过功高震主的必然结果而已。”
“不错,如果功劳太大,皇上就会担心你要谋朝篡位,哪怕你是忠心为国,也最好除掉。”顾宁冷笑道:“只可惜有我们这些人在,绝不会让皇上得逞的。”
两人这些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但陈奇瑜和秦良玉细细品味却又的确是那么回事。当年的袁崇焕就是最好例证,这就是作为能臣的悲哀,如果你没有能力却可以讨得皇帝欢心,就能位高权重荣宠一生,如果你功高震主哪怕忠心无比也会被皇上找个由头弄死,这就是可悲的封建王朝,也难怪官军战斗力越来越弱,如今被建奴屡次侵入中原了。
陈奇瑜摇头道:“如今世道如此,只希望皇上能够励精图治,改变这样的局面。”
“恐怕很难,皇上总是以他的地位稳固为中心,从来不顾及国家的安危。我们幸好归于八贤王麾下,能够摆脱这种功高震主即被除去的命运,所以这职务赏赐我们也是不会要的。”吴之番说道。
“的确,我等身为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还请陈大人将我等受封之物送回。”顾宁也出声回答。
陈奇瑜和秦良玉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以及对两人不为封赏所动的意志,心中不免对朱聿键的驭下之道大为好奇,究竟是何等手段,才能让如此能干的属下又如此忠诚的。
崇祯没有想到,秦良玉欣然接受了赏赐,以及加封的将军衔,顾宁和吴之番却以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为由,对封赏推辞不受,这让崇祯大为光火。尽管朱聿键一次次的解救他于危难,并且为了国家富强尽心尽力,从不向他要求任何封赏,但随着唐军的日益强大,崇祯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崇祯来说,忠臣良将都是让他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多出几个人才,帮助他消灭建奴和流贼,让大明恢复平静进而实现中兴。另一方面崇祯对任何人才又显示出下意识的嫉妒,生怕有本事的人会危及皇位,因此要加以迫害。正是崇祯这样矛盾的心里,才导致了群星璀璨的大明逐渐沦落到无将可用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君主制的悲哀。
如今朱聿键的异军突起,几乎掩盖了大明所有名臣将星的光芒,在间接保护了诸多良将的同时,也让崇祯所有的猜忌都集中在了朱聿键身上,也算是有利有弊。 ↑返回顶部↑
只要朝廷大肆宣扬胜利的同时,将秦良玉的名字摆在前面,以她的威望和官职,后面的顾宁和吴之番就没人关注了,这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另外崇祯也看到了朱聿键手下猛将如云的状况,他还希望通过给两人加官进爵,将顾宁和吴之番拉到朝廷一边来。
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让崇祯感到了威胁,他希望通过拉拢两人,找到唐军强大的秘密。如果他能够通过这两个人,将朝廷官军全都训练成强兵,不管是建奴还是流贼,他都不需要再顾忌了。
没有与阁臣商量,崇祯就命令大明日报对这两次大胜进行报道,同时对秦良玉大书特书,把她吹成国家柱石,以掩盖唐军的光芒。与此同时,崇祯派出了兵部侍郎陈奇瑜,亲自前往通州宣旨。
“……诸位爱卿戮力同心,忠心为国,终大败建虏而逃,实乃本朝未有之大胜。今次特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加封辅国将军,顾宁、吴之番协助有功,特封为副将,每人各赏赐白银一百两,铠甲二十副,宝刀一口,望诸位杀尽建虏,误负皇恩,钦此。”陈奇瑜将这份圣旨读完,众人山呼万岁接旨,秦良玉却皱起了眉头。
她起身拱手道:“请问陈大人,此次作战出力的多是唐军,为何我受封如此之高,却让真正的功臣成了辅助。我看恐怕是皇上误读战报,老身自当上书奏报,希望皇上收回成命。”秦良玉是个胸怀坦荡的人,绝不愿意分润他人军功,所以打算向崇祯说个分明。
陈奇瑜看了看众人叹气道:“一言难尽啊。”他说话间用眼睛看了看秦良玉,又看了看左右众人,秦良玉顿时会意,连忙让人上茶,随后就遣散了大部分人,只剩下她和顾宁、吴之番三人,陈奇瑜也将同来宣旨的人都支了出去。
见到左右无人,秦良玉才上前问道:“闲杂人等已经离开,陈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说来。”
陈奇瑜和朱聿键因为当年的事情,始终保持了密切的私交,与顾宁等人也都是熟识。最近一年他调入京城,同样与朱聿键保持着联系,为他做朝中耳目,双方可谓是关系密切的。这次前来宣旨,兵部没有人愿意来,他属于毛遂自荐前来看看,目的就是希望顾宁和吴之番不要因为这道圣旨而闹事,给朱聿键添麻烦。不过现在他看来,两人的情绪很平稳,似乎对这些封赏毫不所动,这让他放心不少。
陈奇瑜叹气道:“秦老将军,难道你真的以为皇上看错了战报吗?其实他只是不想让八贤王的人得此荣耀,间接提升八贤王的声望罢了。”陈奇瑜此言一出,秦良玉的脸色登时变了。
“难道皇上已经对八贤王颇为忌惮?要对八贤王下手吗?似乎八贤王从来没有危害过皇上,而且对国家多有功绩。”秦良玉一连串的反问,让陈奇瑜也难以回答。
吴之番上前说道:“秦老将军无需如此,实际上王爷早就预料到此事了,所以才会处处忍让埋名,不愿意让皇上为难。我认为皇上忌惮王爷是真要下手却未必,这只不过功高震主的必然结果而已。”
“不错,如果功劳太大,皇上就会担心你要谋朝篡位,哪怕你是忠心为国,也最好除掉。”顾宁冷笑道:“只可惜有我们这些人在,绝不会让皇上得逞的。”
两人这些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但陈奇瑜和秦良玉细细品味却又的确是那么回事。当年的袁崇焕就是最好例证,这就是作为能臣的悲哀,如果你没有能力却可以讨得皇帝欢心,就能位高权重荣宠一生,如果你功高震主哪怕忠心无比也会被皇上找个由头弄死,这就是可悲的封建王朝,也难怪官军战斗力越来越弱,如今被建奴屡次侵入中原了。
陈奇瑜摇头道:“如今世道如此,只希望皇上能够励精图治,改变这样的局面。”
“恐怕很难,皇上总是以他的地位稳固为中心,从来不顾及国家的安危。我们幸好归于八贤王麾下,能够摆脱这种功高震主即被除去的命运,所以这职务赏赐我们也是不会要的。”吴之番说道。
“的确,我等身为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还请陈大人将我等受封之物送回。”顾宁也出声回答。
陈奇瑜和秦良玉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以及对两人不为封赏所动的意志,心中不免对朱聿键的驭下之道大为好奇,究竟是何等手段,才能让如此能干的属下又如此忠诚的。
崇祯没有想到,秦良玉欣然接受了赏赐,以及加封的将军衔,顾宁和吴之番却以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为由,对封赏推辞不受,这让崇祯大为光火。尽管朱聿键一次次的解救他于危难,并且为了国家富强尽心尽力,从不向他要求任何封赏,但随着唐军的日益强大,崇祯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崇祯来说,忠臣良将都是让他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多出几个人才,帮助他消灭建奴和流贼,让大明恢复平静进而实现中兴。另一方面崇祯对任何人才又显示出下意识的嫉妒,生怕有本事的人会危及皇位,因此要加以迫害。正是崇祯这样矛盾的心里,才导致了群星璀璨的大明逐渐沦落到无将可用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君主制的悲哀。
如今朱聿键的异军突起,几乎掩盖了大明所有名臣将星的光芒,在间接保护了诸多良将的同时,也让崇祯所有的猜忌都集中在了朱聿键身上,也算是有利有弊。 ↑返回顶部↑
这个发现令崇祯如获至宝,他终于发现了一个不让朱聿键声威大增的机会,那就是将所有功劳都放在秦良玉身上。秦良玉虽然是一员女将,也是大明帝国响当当的人物,她戎马一生未尝败绩,有如此大胜也不会有人怀疑。
只要朝廷大肆宣扬胜利的同时,将秦良玉的名字摆在前面,以她的威望和官职,后面的顾宁和吴之番就没人关注了,这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另外崇祯也看到了朱聿键手下猛将如云的状况,他还希望通过给两人加官进爵,将顾宁和吴之番拉到朝廷一边来。
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让崇祯感到了威胁,他希望通过拉拢两人,找到唐军强大的秘密。如果他能够通过这两个人,将朝廷官军全都训练成强兵,不管是建奴还是流贼,他都不需要再顾忌了。
没有与阁臣商量,崇祯就命令大明日报对这两次大胜进行报道,同时对秦良玉大书特书,把她吹成国家柱石,以掩盖唐军的光芒。与此同时,崇祯派出了兵部侍郎陈奇瑜,亲自前往通州宣旨。
“……诸位爱卿戮力同心,忠心为国,终大败建虏而逃,实乃本朝未有之大胜。今次特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加封辅国将军,顾宁、吴之番协助有功,特封为副将,每人各赏赐白银一百两,铠甲二十副,宝刀一口,望诸位杀尽建虏,误负皇恩,钦此。”陈奇瑜将这份圣旨读完,众人山呼万岁接旨,秦良玉却皱起了眉头。
她起身拱手道:“请问陈大人,此次作战出力的多是唐军,为何我受封如此之高,却让真正的功臣成了辅助。我看恐怕是皇上误读战报,老身自当上书奏报,希望皇上收回成命。”秦良玉是个胸怀坦荡的人,绝不愿意分润他人军功,所以打算向崇祯说个分明。
陈奇瑜看了看众人叹气道:“一言难尽啊。”他说话间用眼睛看了看秦良玉,又看了看左右众人,秦良玉顿时会意,连忙让人上茶,随后就遣散了大部分人,只剩下她和顾宁、吴之番三人,陈奇瑜也将同来宣旨的人都支了出去。
见到左右无人,秦良玉才上前问道:“闲杂人等已经离开,陈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说来。”
陈奇瑜和朱聿键因为当年的事情,始终保持了密切的私交,与顾宁等人也都是熟识。最近一年他调入京城,同样与朱聿键保持着联系,为他做朝中耳目,双方可谓是关系密切的。这次前来宣旨,兵部没有人愿意来,他属于毛遂自荐前来看看,目的就是希望顾宁和吴之番不要因为这道圣旨而闹事,给朱聿键添麻烦。不过现在他看来,两人的情绪很平稳,似乎对这些封赏毫不所动,这让他放心不少。
陈奇瑜叹气道:“秦老将军,难道你真的以为皇上看错了战报吗?其实他只是不想让八贤王的人得此荣耀,间接提升八贤王的声望罢了。”陈奇瑜此言一出,秦良玉的脸色登时变了。
“难道皇上已经对八贤王颇为忌惮?要对八贤王下手吗?似乎八贤王从来没有危害过皇上,而且对国家多有功绩。”秦良玉一连串的反问,让陈奇瑜也难以回答。
吴之番上前说道:“秦老将军无需如此,实际上王爷早就预料到此事了,所以才会处处忍让埋名,不愿意让皇上为难。我认为皇上忌惮王爷是真要下手却未必,这只不过功高震主的必然结果而已。”
“不错,如果功劳太大,皇上就会担心你要谋朝篡位,哪怕你是忠心为国,也最好除掉。”顾宁冷笑道:“只可惜有我们这些人在,绝不会让皇上得逞的。”
两人这些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但陈奇瑜和秦良玉细细品味却又的确是那么回事。当年的袁崇焕就是最好例证,这就是作为能臣的悲哀,如果你没有能力却可以讨得皇帝欢心,就能位高权重荣宠一生,如果你功高震主哪怕忠心无比也会被皇上找个由头弄死,这就是可悲的封建王朝,也难怪官军战斗力越来越弱,如今被建奴屡次侵入中原了。
陈奇瑜摇头道:“如今世道如此,只希望皇上能够励精图治,改变这样的局面。”
“恐怕很难,皇上总是以他的地位稳固为中心,从来不顾及国家的安危。我们幸好归于八贤王麾下,能够摆脱这种功高震主即被除去的命运,所以这职务赏赐我们也是不会要的。”吴之番说道。
“的确,我等身为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还请陈大人将我等受封之物送回。”顾宁也出声回答。
陈奇瑜和秦良玉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以及对两人不为封赏所动的意志,心中不免对朱聿键的驭下之道大为好奇,究竟是何等手段,才能让如此能干的属下又如此忠诚的。
崇祯没有想到,秦良玉欣然接受了赏赐,以及加封的将军衔,顾宁和吴之番却以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为由,对封赏推辞不受,这让崇祯大为光火。尽管朱聿键一次次的解救他于危难,并且为了国家富强尽心尽力,从不向他要求任何封赏,但随着唐军的日益强大,崇祯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崇祯来说,忠臣良将都是让他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多出几个人才,帮助他消灭建奴和流贼,让大明恢复平静进而实现中兴。另一方面崇祯对任何人才又显示出下意识的嫉妒,生怕有本事的人会危及皇位,因此要加以迫害。正是崇祯这样矛盾的心里,才导致了群星璀璨的大明逐渐沦落到无将可用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君主制的悲哀。
如今朱聿键的异军突起,几乎掩盖了大明所有名臣将星的光芒,在间接保护了诸多良将的同时,也让崇祯所有的猜忌都集中在了朱聿键身上,也算是有利有弊。
只要朝廷大肆宣扬胜利的同时,将秦良玉的名字摆在前面,以她的威望和官职,后面的顾宁和吴之番就没人关注了,这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另外崇祯也看到了朱聿键手下猛将如云的状况,他还希望通过给两人加官进爵,将顾宁和吴之番拉到朝廷一边来。
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让崇祯感到了威胁,他希望通过拉拢两人,找到唐军强大的秘密。如果他能够通过这两个人,将朝廷官军全都训练成强兵,不管是建奴还是流贼,他都不需要再顾忌了。
没有与阁臣商量,崇祯就命令大明日报对这两次大胜进行报道,同时对秦良玉大书特书,把她吹成国家柱石,以掩盖唐军的光芒。与此同时,崇祯派出了兵部侍郎陈奇瑜,亲自前往通州宣旨。
“……诸位爱卿戮力同心,忠心为国,终大败建虏而逃,实乃本朝未有之大胜。今次特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加封辅国将军,顾宁、吴之番协助有功,特封为副将,每人各赏赐白银一百两,铠甲二十副,宝刀一口,望诸位杀尽建虏,误负皇恩,钦此。”陈奇瑜将这份圣旨读完,众人山呼万岁接旨,秦良玉却皱起了眉头。
她起身拱手道:“请问陈大人,此次作战出力的多是唐军,为何我受封如此之高,却让真正的功臣成了辅助。我看恐怕是皇上误读战报,老身自当上书奏报,希望皇上收回成命。”秦良玉是个胸怀坦荡的人,绝不愿意分润他人军功,所以打算向崇祯说个分明。
陈奇瑜看了看众人叹气道:“一言难尽啊。”他说话间用眼睛看了看秦良玉,又看了看左右众人,秦良玉顿时会意,连忙让人上茶,随后就遣散了大部分人,只剩下她和顾宁、吴之番三人,陈奇瑜也将同来宣旨的人都支了出去。
见到左右无人,秦良玉才上前问道:“闲杂人等已经离开,陈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说来。”
陈奇瑜和朱聿键因为当年的事情,始终保持了密切的私交,与顾宁等人也都是熟识。最近一年他调入京城,同样与朱聿键保持着联系,为他做朝中耳目,双方可谓是关系密切的。这次前来宣旨,兵部没有人愿意来,他属于毛遂自荐前来看看,目的就是希望顾宁和吴之番不要因为这道圣旨而闹事,给朱聿键添麻烦。不过现在他看来,两人的情绪很平稳,似乎对这些封赏毫不所动,这让他放心不少。
陈奇瑜叹气道:“秦老将军,难道你真的以为皇上看错了战报吗?其实他只是不想让八贤王的人得此荣耀,间接提升八贤王的声望罢了。”陈奇瑜此言一出,秦良玉的脸色登时变了。
“难道皇上已经对八贤王颇为忌惮?要对八贤王下手吗?似乎八贤王从来没有危害过皇上,而且对国家多有功绩。”秦良玉一连串的反问,让陈奇瑜也难以回答。
吴之番上前说道:“秦老将军无需如此,实际上王爷早就预料到此事了,所以才会处处忍让埋名,不愿意让皇上为难。我认为皇上忌惮王爷是真要下手却未必,这只不过功高震主的必然结果而已。”
“不错,如果功劳太大,皇上就会担心你要谋朝篡位,哪怕你是忠心为国,也最好除掉。”顾宁冷笑道:“只可惜有我们这些人在,绝不会让皇上得逞的。”
两人这些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但陈奇瑜和秦良玉细细品味却又的确是那么回事。当年的袁崇焕就是最好例证,这就是作为能臣的悲哀,如果你没有能力却可以讨得皇帝欢心,就能位高权重荣宠一生,如果你功高震主哪怕忠心无比也会被皇上找个由头弄死,这就是可悲的封建王朝,也难怪官军战斗力越来越弱,如今被建奴屡次侵入中原了。
陈奇瑜摇头道:“如今世道如此,只希望皇上能够励精图治,改变这样的局面。”
“恐怕很难,皇上总是以他的地位稳固为中心,从来不顾及国家的安危。我们幸好归于八贤王麾下,能够摆脱这种功高震主即被除去的命运,所以这职务赏赐我们也是不会要的。”吴之番说道。
“的确,我等身为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还请陈大人将我等受封之物送回。”顾宁也出声回答。
陈奇瑜和秦良玉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以及对两人不为封赏所动的意志,心中不免对朱聿键的驭下之道大为好奇,究竟是何等手段,才能让如此能干的属下又如此忠诚的。
崇祯没有想到,秦良玉欣然接受了赏赐,以及加封的将军衔,顾宁和吴之番却以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为由,对封赏推辞不受,这让崇祯大为光火。尽管朱聿键一次次的解救他于危难,并且为了国家富强尽心尽力,从不向他要求任何封赏,但随着唐军的日益强大,崇祯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崇祯来说,忠臣良将都是让他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多出几个人才,帮助他消灭建奴和流贼,让大明恢复平静进而实现中兴。另一方面崇祯对任何人才又显示出下意识的嫉妒,生怕有本事的人会危及皇位,因此要加以迫害。正是崇祯这样矛盾的心里,才导致了群星璀璨的大明逐渐沦落到无将可用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君主制的悲哀。
如今朱聿键的异军突起,几乎掩盖了大明所有名臣将星的光芒,在间接保护了诸多良将的同时,也让崇祯所有的猜忌都集中在了朱聿键身上,也算是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