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低保金与保险制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到朝廷的交涉文书送过来,就算朱聿键同意交换,甘肃给了朝廷至少三年不会有任何收入。朝廷等于是空耗钱粮维持官员和军队系统,却无法从甘肃得到任何好处,这是纯赔本的买卖。
    如果朝廷敢于推翻八贤王的政令,宣布撤销免税三年的政策,恐怕会引起民间的不满,那时候只要稍微鼓动一下,朝廷的势力很快就会被驱逐出去了。
    “先别忙着夸奖,我的话还没说完。”朱聿键摆摆手道:“我还打算在整个封地内实行低保制度。”
    “低保制度?”宋献策皱了皱眉,这个名词很陌生,他从未听说过。
    “所谓低保制度,就是最低保障制度,我们将为穷苦百姓提供最低口粮配给,凡事在我封地范围之内,要做到人人有饭吃。”朱聿键笑着说道。
    “什么?”宋献策失声惊叫,他这才明白朱聿键的想法是给百姓发粮食。
    “这如何可能?我们如此空耗钱粮对付朝廷,恐怕是损人不利己啊。”宋献策想到需要的庞大粮食数量,就感到遍体生寒。
    “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夸张,我们只是对华夏的弱势群体进行帮助而已。凡是无子女、无收入的人,我们才给予粮食保障。此外我还要建立保险制度,工人必须参保,他们每个月只需要缴纳很少的钱,在六十岁退休之后就能每月拿到足以维持生活的养老金,农民同样可以每季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获得同样的效果。当然为了防止有贪污徇私的情况出现,这些必须由民间组织操作,并且每个月都要公示新的名单和具体情况,接受百姓们的监督。”朱聿键站在那里侃侃而谈,将后世的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都说了出来,听得宋献策直发呆。
    “主公此想实在匪夷所思,不过依照此法,恐怕养老保险需财政部贴钱啊。”宋献策面有难色说道。
    “这些钱可以进行投资嘛,总之让钱生钱,相信能够支持的。就算不够,财政部贴钱也是应该的,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让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尽心竭力的为国家的建设而努力。”朱聿键摇头道:“当然今后我们还要推行工伤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这都是保障百姓权益的办法。”朱聿键越想越是顺畅,索性他所知道的后世保险制度都说了出来。
    作为后世的平民,朱聿键知道的都是一些皮毛而已,不过有这样的思考方向也就足够了,具体如此运作和收费标准,都会有专门研究所进行测算,不会出现入不敷出无法运作的情况。
    朱聿键的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社会保险系统还需要进行测算和机构建设,但是低保制度已经全面铺开了。恰好民政部正在各个新并入地区进行户籍登记和身份证发放制度,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民政司进行统计,并将甘肃等最贫困的省份列为第一批重点目标。
    发放低保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宣传已经铺天盖地的展开了,而且封地的国务院发布正式政府声明,虽然统计工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结束,但对于低保救助将从弘光元年一月开始补发。
    八贤王府居然给贫苦百姓发粮食,而不是想他们征收赋税,这样的事情亘古未有,封地内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本来还有些抵制民政部进行户籍统计的地方,纷纷配合着工作,尤其是那些穷苦百姓就怕拖延的了工作迟发低保救助,表现得非常积极。
    国务院各部门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在封地内全面铺开了各种工作。首先是宣传部工作为先,虽然信号塔还需要建设,但各地开设的新电台已经开始播音了,它们的覆盖范围都不算大,却能同样成为国家法治和政策的宣传阵地。
    那些电台暂时覆盖不到的地区,报纸站点已经进驻了,利用火车和马车,甚至是民用热气球运送的报纸,每天向着周围地区发售,让当地人了解国务院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百姓的工作热情。
    新的工业区正在布局,农学院出产的各种良种也被发放到位,各地迅速安定了下来。低保救助对那些底层的贫困百姓很有吸引力,但对于那些有地尤其是富裕阶层的人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封地内可不是只有这一个优惠政策,对于那些有地的平民,低廉的农税给他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而对工厂建设的优惠政策,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吸引力,却让有产阶层趋之若鹜。这些优惠的政策也都随着报纸和电台的普及,向着整个封地传播。
    应天府的弘光小朝廷并不知道封地内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还沉浸在八贤王同意换地的美梦之中。马士英和阮大铖更是自诩神机妙算,认为自己识破了八贤王的诡计,没有要临近清军的土地。甘肃虽然贫苦一些,每年所得很少也总比没有强,更何况有唐军四面守护,他们连驻军都不需要,这又能节约一大笔费用,何乐而不为。
    弘光小朝廷的官员们就在这样的美梦中,等待着三个月后唐军交付地盘,趁着这个机会,封地内埋头稳固着自己的地盘,在新占据地区建立起预备役系统,建立新的学校和医院,并加快各地基建建设和人口统计。
    从基层传上来的消息是喜人的,经过新的人口测算,八贤王封地所掌控的土地上,不算那些劳务公司的奴隶,人口也已经突破了三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尤其是繁华的江南地区并入封地,让封地的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了起来,这也造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一直打不开局面的华元纸币终于开始大幅度流通了。
    在历史上的明朝末期,虽然北方各省因为粮食绝收而动荡,但整个大明的国民生产总值依然达到全世界的六成,如此繁华富庶的基础,基本上都在江南之地。 ↑返回顶部↑
    等到朝廷的交涉文书送过来,就算朱聿键同意交换,甘肃给了朝廷至少三年不会有任何收入。朝廷等于是空耗钱粮维持官员和军队系统,却无法从甘肃得到任何好处,这是纯赔本的买卖。
    如果朝廷敢于推翻八贤王的政令,宣布撤销免税三年的政策,恐怕会引起民间的不满,那时候只要稍微鼓动一下,朝廷的势力很快就会被驱逐出去了。
    “先别忙着夸奖,我的话还没说完。”朱聿键摆摆手道:“我还打算在整个封地内实行低保制度。”
    “低保制度?”宋献策皱了皱眉,这个名词很陌生,他从未听说过。
    “所谓低保制度,就是最低保障制度,我们将为穷苦百姓提供最低口粮配给,凡事在我封地范围之内,要做到人人有饭吃。”朱聿键笑着说道。
    “什么?”宋献策失声惊叫,他这才明白朱聿键的想法是给百姓发粮食。
    “这如何可能?我们如此空耗钱粮对付朝廷,恐怕是损人不利己啊。”宋献策想到需要的庞大粮食数量,就感到遍体生寒。
    “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夸张,我们只是对华夏的弱势群体进行帮助而已。凡是无子女、无收入的人,我们才给予粮食保障。此外我还要建立保险制度,工人必须参保,他们每个月只需要缴纳很少的钱,在六十岁退休之后就能每月拿到足以维持生活的养老金,农民同样可以每季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获得同样的效果。当然为了防止有贪污徇私的情况出现,这些必须由民间组织操作,并且每个月都要公示新的名单和具体情况,接受百姓们的监督。”朱聿键站在那里侃侃而谈,将后世的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都说了出来,听得宋献策直发呆。
    “主公此想实在匪夷所思,不过依照此法,恐怕养老保险需财政部贴钱啊。”宋献策面有难色说道。
    “这些钱可以进行投资嘛,总之让钱生钱,相信能够支持的。就算不够,财政部贴钱也是应该的,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让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尽心竭力的为国家的建设而努力。”朱聿键摇头道:“当然今后我们还要推行工伤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这都是保障百姓权益的办法。”朱聿键越想越是顺畅,索性他所知道的后世保险制度都说了出来。
    作为后世的平民,朱聿键知道的都是一些皮毛而已,不过有这样的思考方向也就足够了,具体如此运作和收费标准,都会有专门研究所进行测算,不会出现入不敷出无法运作的情况。
    朱聿键的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社会保险系统还需要进行测算和机构建设,但是低保制度已经全面铺开了。恰好民政部正在各个新并入地区进行户籍登记和身份证发放制度,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民政司进行统计,并将甘肃等最贫困的省份列为第一批重点目标。
    发放低保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宣传已经铺天盖地的展开了,而且封地的国务院发布正式政府声明,虽然统计工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结束,但对于低保救助将从弘光元年一月开始补发。
    八贤王府居然给贫苦百姓发粮食,而不是想他们征收赋税,这样的事情亘古未有,封地内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本来还有些抵制民政部进行户籍统计的地方,纷纷配合着工作,尤其是那些穷苦百姓就怕拖延的了工作迟发低保救助,表现得非常积极。
    国务院各部门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在封地内全面铺开了各种工作。首先是宣传部工作为先,虽然信号塔还需要建设,但各地开设的新电台已经开始播音了,它们的覆盖范围都不算大,却能同样成为国家法治和政策的宣传阵地。
    那些电台暂时覆盖不到的地区,报纸站点已经进驻了,利用火车和马车,甚至是民用热气球运送的报纸,每天向着周围地区发售,让当地人了解国务院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百姓的工作热情。
    新的工业区正在布局,农学院出产的各种良种也被发放到位,各地迅速安定了下来。低保救助对那些底层的贫困百姓很有吸引力,但对于那些有地尤其是富裕阶层的人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封地内可不是只有这一个优惠政策,对于那些有地的平民,低廉的农税给他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而对工厂建设的优惠政策,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吸引力,却让有产阶层趋之若鹜。这些优惠的政策也都随着报纸和电台的普及,向着整个封地传播。
    应天府的弘光小朝廷并不知道封地内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还沉浸在八贤王同意换地的美梦之中。马士英和阮大铖更是自诩神机妙算,认为自己识破了八贤王的诡计,没有要临近清军的土地。甘肃虽然贫苦一些,每年所得很少也总比没有强,更何况有唐军四面守护,他们连驻军都不需要,这又能节约一大笔费用,何乐而不为。
    弘光小朝廷的官员们就在这样的美梦中,等待着三个月后唐军交付地盘,趁着这个机会,封地内埋头稳固着自己的地盘,在新占据地区建立起预备役系统,建立新的学校和医院,并加快各地基建建设和人口统计。
    从基层传上来的消息是喜人的,经过新的人口测算,八贤王封地所掌控的土地上,不算那些劳务公司的奴隶,人口也已经突破了三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尤其是繁华的江南地区并入封地,让封地的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了起来,这也造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一直打不开局面的华元纸币终于开始大幅度流通了。
    在历史上的明朝末期,虽然北方各省因为粮食绝收而动荡,但整个大明的国民生产总值依然达到全世界的六成,如此繁华富庶的基础,基本上都在江南之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