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经济 (上)
明朝现在可谓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烂透了,贪腐之风席卷已然渗透到这个老迈的帝国的方方面面,蚕食着帝国的根基,这个帝国所剩下的最后一点执行能力都被用来搜刮民脂民膏了。但鸡窝有时也会飞出凤凰来,在这个由上到下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暮气和腐臭的官僚体系中,还是有一些愿意为老百姓,为这个国家干一点实事的人,比如说卢象升,又比如说方逸之。
方逸之是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家里饿死过三个人,他知道老百姓有多苦。同样是文官出身,他没有卢象升那样勇武,定兴之战的时候鼓足勇气上过两回城墙,战后都做了大半个月噩梦。他知道自己不是当儒将的料,不求名垂青史,能让老百姓吃上一碗饱饭,少被骂几句“狗官”他就满足了。他的偶像是潘季驯,老潘是堪与李冰比肩的大水利家,四度治河,把黄河治理得服服贴贴,让黄河中下游无数百姓免受黄河泛滥之苦,很多治水经验在数百年之后还在沿用,造福子孙万代————比如说清末就有位西方水利专家在为清廷治理黄河出谋划策的时候就洋洋得意的提出一揽子方案: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清朝官员为之叹服:“很好,很强大,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啊,不过……貌似这是我们祖先三百年前提出并且付诸实施的理论和技术啊!”作为一个文官,能做到老潘这个地步,也就没有遗憾了。他自问没有老潘那么厉害的治水技术,只好在发展农耕方面下苦功————能让老百姓粮满仓、食有肉,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嘛!
然而理想很丰富,现实却是骨瘦如柴。当他将理想付诸实施之后才知道阻力有多大:他的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贯彻下去,甚至连南阳城都出不了,总有那么多人阳奉阴违,有意无意的拖他的后腿!更加要命的是,他好不容易组织老百姓开垦出一些荒地,没多久地方缙绅就拿着地契上衙门闹了,老百姓跟缙绅打官司,赢的永远是缙绅,他们总有那么多强有力的证据和证人能够证明被开垦出来的地是他们的!一次次深受打击之后,方逸之都有点沮丧了,看到杨梦龙屯田搞得这么好,便一心要将他拉到南阳去帮自己的忙,可这小子说不干就不干,气得他吹胡子瞪眼!
“你信不信本官参你一本?”在眼神的比拼中占不到上风,方逸之开始威胁了。
杨梦龙说:“参我十本都没用!”他咕哝:“除非由官府牵头,由富商投资,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否则不管开垦多少土地,都只能往那帮贪得无厌的王八蛋嘴里送食!”
方逸之一怔:“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
杨梦龙说:“对啊,你没发现我现在搞的就是大农场吗?前前后后开垦出来的三四十万亩土地,没有一亩是私人的,全是舞阳卫的,舞阳卫的军户的佃农不必去操心种子、耕牛、农具、肥料,他们甚至不用操心纳税,只要把庄稼伺候好了,他们就能得到足够他们一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报酬!那些缙绅不仅不敢向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伸爪子,还得老老实实的把以前侵占的军田给我吐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零零散散的军户,而是一个整体,动了我们的军田就是在跟整个舞阳卫作对,就是在跟投入了十几万两白银的程骥公子作对,这里头的厉害,容不得他们不三思。”他两手一摊,有些无奈的说:“现在的问题就是老百姓太弱,就连你这个知府大人也太弱了,根本就斗不过这些地头蛇,组织老百姓垦荒,开垦出多少就被占多少,就算把官司打到皇帝那里,输的也是你,因为那帮王八蛋在朝廷里有大把靠山!只有想办法多拉一些同样在朝廷里有人的富商入伙,让他们去辗扁那些贪得无厌的王八蛋,才保得住开垦出来的田地,否则就是扯淡!”
方逸之默然。
杨梦龙补充:“还有一招,就是让那些缙绅看到比侵占田地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投资途径,让他们对田地失去兴趣!”
方逸之和张桐齐声问:“你有何良策?”
杨梦龙往远处高高的烟囱一指:“方法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啊,就是办工厂!你看我和程骥公子办的炼铁厂、磷肥厂、硫酸厂、土豆加工厂等等这些工厂,多赚钱啊!炼铁厂磷肥厂还没有盈利我就不说了,光是那个土豆加工厂……”
程骥笑吟吟的说:“去年在下聘用一千六百余人,将土豆加工成土豆面出售,盈利过十万。现在已经有不少于十位富商提出要与在下合作加工土豆,每石的加工费是一钱五到两钱之间。在下虽然已经将土豆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了数倍,但是土豆产量实在太高了,再扩大数倍也忙不过来,少说也有一半土豆得请别人帮忙加工。”
舞阳卫今年种了八万亩土豆,如果按照去年平均亩产二十石的产量算,八万亩,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了。就算杨梦龙还要留下二十万石自己吃,那也是一百四十万石,分流出一半来,就是七十万石了。每石一钱五到两钱的加工费,刨去所有成本,这一桩生意下来能赚到的利润少说也有数万两之多,确实比种田强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冬季还有一季土豆,两季算起来,该赚多少钱了?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缙绅卖掉了田地筹办土豆加工厂————有钱不赚,你傻啊?
方逸之还是有点犯难:“兴办工厂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做过,有违祖制啊……”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守着十几亩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小农经济早已深入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去兴办工厂,确实有点为难。
张桐想得更现实一些:“兴办工厂好是好,可是……谁知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啊?如果办的工厂不赚钱,工人没饭吃不说,还荒废了农耕,这责任谁背得起!”
杨梦龙鼓起眼珠骂:“你白痴啊?你不会让他们自己去办?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他们自己弄清楚了再动手,你操啥心?只管把凯子们钓过来,给他们圈一块没有耕种价值的地皮让他们建厂房,然后朝工厂收税收管理费收垃圾处理费神马的就行了!”他用手指划了个大圈,比出大饼状:“兴办工厂有很多好处。首先,要建厂房,得有地皮吧?得要砖吧?得要瓦吧?得有木料吧?得有人才能把厂房建起来吧?这样一来,有地皮的人赚钱了,砖瓦作坊赚钱了,伐木工人赚钱了,本地的泥水匠也有一口饭吃了。如果工厂建得多,砖瓦作坊生意红火,肯定得招更多的人才忙得过来的,那等于是将富余的劳动力吸纳一空了。最后,那么多工厂,总得交税吧?工厂办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官府能征到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办厂的人赚钱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官府收到的税也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嘛!”想了想,又补充:“跑去打工的人多了,长工短工也就不好招了,就算能招到,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将田地卖掉去办厂的,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一人一口就吃饱了,也就用不着抢得那么凶了!”
大家听得有点傻了。半晌,方逸之才问:“办工厂真有这么多好处?”
杨梦龙说:“废话!”确实是废话。现代中国人口超过十三亿了,一直在增长,耕地却没有增加一寸,反倒一直在减少,却没有出过乱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世界工厂”这四个字。那全国遍地开花的工厂为农民提供了除种田之外另一条致富的途径,到工厂打工的收益是种田的十倍,依靠这份工资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全靠农业撑着,依靠十八亿亩耕地供养十三亿人口,信不信马上给你捅出天大的篓子来?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税就完全代替了农业税,农业税也就可以取消了,甚至还可以反过来给农民一些补贴,对农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方逸之还是有疑虑:“如果办工厂真有这么赚钱,怕是没有人愿意种田了,如此一来岂不是荒废了农桑?农桑可是国之根本……”
杨梦龙不耐烦了:“拜托,办工厂再赚钱,也不是谁都办得起的!办工厂要买地皮,要建厂房,要购置机械,要招工,花钱海了去了,是谁都可以负担得起的吗?办的工厂多了,来打工的人就多,然后整个南阳要吃饭的人也就多了,这样一来,粮食、蔬菜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种田还是有利可图。既然是有利可图,用得着怕没人干么?”大手一挥,颇为傲矫的说:“我不管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打算在我的地盘建更多的工厂,炼铁厂、铁器厂、木工厂、硫酸厂、磷肥厂、粮品加工厂……只要是我想得到的、能赚钱的厂我都要建!将来我还要建玻璃厂、罐头厂、肥皂厂、石灰厂、水泥厂……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我要让舞阳人一人好几份工作,忙得团团转,数钱数到手抽筋!”
程实用力鼓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今天老夫真是大开眼界了,好!”
程骏有些急切的问:“杨大人,在下有意像二弟那样,在南阳投资,就是不知道大人能否给在下一个机会?”
杨梦龙笑眯眯的说:“要来投资啊?欢迎欢迎!”
程骏说:“在下也有意承销土豆加工和销售,还望大人给在下一个机会!”
此言一出,程骥的脸便黑了下来。虽说他早有心理准备了,但是老大如此明目张胆的抢生意,他心里还是很不爽。 ↑返回顶部↑
方逸之是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家里饿死过三个人,他知道老百姓有多苦。同样是文官出身,他没有卢象升那样勇武,定兴之战的时候鼓足勇气上过两回城墙,战后都做了大半个月噩梦。他知道自己不是当儒将的料,不求名垂青史,能让老百姓吃上一碗饱饭,少被骂几句“狗官”他就满足了。他的偶像是潘季驯,老潘是堪与李冰比肩的大水利家,四度治河,把黄河治理得服服贴贴,让黄河中下游无数百姓免受黄河泛滥之苦,很多治水经验在数百年之后还在沿用,造福子孙万代————比如说清末就有位西方水利专家在为清廷治理黄河出谋划策的时候就洋洋得意的提出一揽子方案: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清朝官员为之叹服:“很好,很强大,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啊,不过……貌似这是我们祖先三百年前提出并且付诸实施的理论和技术啊!”作为一个文官,能做到老潘这个地步,也就没有遗憾了。他自问没有老潘那么厉害的治水技术,只好在发展农耕方面下苦功————能让老百姓粮满仓、食有肉,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嘛!
然而理想很丰富,现实却是骨瘦如柴。当他将理想付诸实施之后才知道阻力有多大:他的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贯彻下去,甚至连南阳城都出不了,总有那么多人阳奉阴违,有意无意的拖他的后腿!更加要命的是,他好不容易组织老百姓开垦出一些荒地,没多久地方缙绅就拿着地契上衙门闹了,老百姓跟缙绅打官司,赢的永远是缙绅,他们总有那么多强有力的证据和证人能够证明被开垦出来的地是他们的!一次次深受打击之后,方逸之都有点沮丧了,看到杨梦龙屯田搞得这么好,便一心要将他拉到南阳去帮自己的忙,可这小子说不干就不干,气得他吹胡子瞪眼!
“你信不信本官参你一本?”在眼神的比拼中占不到上风,方逸之开始威胁了。
杨梦龙说:“参我十本都没用!”他咕哝:“除非由官府牵头,由富商投资,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否则不管开垦多少土地,都只能往那帮贪得无厌的王八蛋嘴里送食!”
方逸之一怔:“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
杨梦龙说:“对啊,你没发现我现在搞的就是大农场吗?前前后后开垦出来的三四十万亩土地,没有一亩是私人的,全是舞阳卫的,舞阳卫的军户的佃农不必去操心种子、耕牛、农具、肥料,他们甚至不用操心纳税,只要把庄稼伺候好了,他们就能得到足够他们一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报酬!那些缙绅不仅不敢向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伸爪子,还得老老实实的把以前侵占的军田给我吐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零零散散的军户,而是一个整体,动了我们的军田就是在跟整个舞阳卫作对,就是在跟投入了十几万两白银的程骥公子作对,这里头的厉害,容不得他们不三思。”他两手一摊,有些无奈的说:“现在的问题就是老百姓太弱,就连你这个知府大人也太弱了,根本就斗不过这些地头蛇,组织老百姓垦荒,开垦出多少就被占多少,就算把官司打到皇帝那里,输的也是你,因为那帮王八蛋在朝廷里有大把靠山!只有想办法多拉一些同样在朝廷里有人的富商入伙,让他们去辗扁那些贪得无厌的王八蛋,才保得住开垦出来的田地,否则就是扯淡!”
方逸之默然。
杨梦龙补充:“还有一招,就是让那些缙绅看到比侵占田地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投资途径,让他们对田地失去兴趣!”
方逸之和张桐齐声问:“你有何良策?”
杨梦龙往远处高高的烟囱一指:“方法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啊,就是办工厂!你看我和程骥公子办的炼铁厂、磷肥厂、硫酸厂、土豆加工厂等等这些工厂,多赚钱啊!炼铁厂磷肥厂还没有盈利我就不说了,光是那个土豆加工厂……”
程骥笑吟吟的说:“去年在下聘用一千六百余人,将土豆加工成土豆面出售,盈利过十万。现在已经有不少于十位富商提出要与在下合作加工土豆,每石的加工费是一钱五到两钱之间。在下虽然已经将土豆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了数倍,但是土豆产量实在太高了,再扩大数倍也忙不过来,少说也有一半土豆得请别人帮忙加工。”
舞阳卫今年种了八万亩土豆,如果按照去年平均亩产二十石的产量算,八万亩,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了。就算杨梦龙还要留下二十万石自己吃,那也是一百四十万石,分流出一半来,就是七十万石了。每石一钱五到两钱的加工费,刨去所有成本,这一桩生意下来能赚到的利润少说也有数万两之多,确实比种田强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冬季还有一季土豆,两季算起来,该赚多少钱了?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缙绅卖掉了田地筹办土豆加工厂————有钱不赚,你傻啊?
方逸之还是有点犯难:“兴办工厂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做过,有违祖制啊……”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守着十几亩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小农经济早已深入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去兴办工厂,确实有点为难。
张桐想得更现实一些:“兴办工厂好是好,可是……谁知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啊?如果办的工厂不赚钱,工人没饭吃不说,还荒废了农耕,这责任谁背得起!”
杨梦龙鼓起眼珠骂:“你白痴啊?你不会让他们自己去办?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他们自己弄清楚了再动手,你操啥心?只管把凯子们钓过来,给他们圈一块没有耕种价值的地皮让他们建厂房,然后朝工厂收税收管理费收垃圾处理费神马的就行了!”他用手指划了个大圈,比出大饼状:“兴办工厂有很多好处。首先,要建厂房,得有地皮吧?得要砖吧?得要瓦吧?得有木料吧?得有人才能把厂房建起来吧?这样一来,有地皮的人赚钱了,砖瓦作坊赚钱了,伐木工人赚钱了,本地的泥水匠也有一口饭吃了。如果工厂建得多,砖瓦作坊生意红火,肯定得招更多的人才忙得过来的,那等于是将富余的劳动力吸纳一空了。最后,那么多工厂,总得交税吧?工厂办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官府能征到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办厂的人赚钱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官府收到的税也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嘛!”想了想,又补充:“跑去打工的人多了,长工短工也就不好招了,就算能招到,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将田地卖掉去办厂的,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一人一口就吃饱了,也就用不着抢得那么凶了!”
大家听得有点傻了。半晌,方逸之才问:“办工厂真有这么多好处?”
杨梦龙说:“废话!”确实是废话。现代中国人口超过十三亿了,一直在增长,耕地却没有增加一寸,反倒一直在减少,却没有出过乱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世界工厂”这四个字。那全国遍地开花的工厂为农民提供了除种田之外另一条致富的途径,到工厂打工的收益是种田的十倍,依靠这份工资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全靠农业撑着,依靠十八亿亩耕地供养十三亿人口,信不信马上给你捅出天大的篓子来?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税就完全代替了农业税,农业税也就可以取消了,甚至还可以反过来给农民一些补贴,对农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方逸之还是有疑虑:“如果办工厂真有这么赚钱,怕是没有人愿意种田了,如此一来岂不是荒废了农桑?农桑可是国之根本……”
杨梦龙不耐烦了:“拜托,办工厂再赚钱,也不是谁都办得起的!办工厂要买地皮,要建厂房,要购置机械,要招工,花钱海了去了,是谁都可以负担得起的吗?办的工厂多了,来打工的人就多,然后整个南阳要吃饭的人也就多了,这样一来,粮食、蔬菜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种田还是有利可图。既然是有利可图,用得着怕没人干么?”大手一挥,颇为傲矫的说:“我不管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打算在我的地盘建更多的工厂,炼铁厂、铁器厂、木工厂、硫酸厂、磷肥厂、粮品加工厂……只要是我想得到的、能赚钱的厂我都要建!将来我还要建玻璃厂、罐头厂、肥皂厂、石灰厂、水泥厂……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我要让舞阳人一人好几份工作,忙得团团转,数钱数到手抽筋!”
程实用力鼓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今天老夫真是大开眼界了,好!”
程骏有些急切的问:“杨大人,在下有意像二弟那样,在南阳投资,就是不知道大人能否给在下一个机会?”
杨梦龙笑眯眯的说:“要来投资啊?欢迎欢迎!”
程骏说:“在下也有意承销土豆加工和销售,还望大人给在下一个机会!”
此言一出,程骥的脸便黑了下来。虽说他早有心理准备了,但是老大如此明目张胆的抢生意,他心里还是很不爽。 ↑返回顶部↑
明朝现在可谓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烂透了,贪腐之风席卷已然渗透到这个老迈的帝国的方方面面,蚕食着帝国的根基,这个帝国所剩下的最后一点执行能力都被用来搜刮民脂民膏了。但鸡窝有时也会飞出凤凰来,在这个由上到下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暮气和腐臭的官僚体系中,还是有一些愿意为老百姓,为这个国家干一点实事的人,比如说卢象升,又比如说方逸之。
方逸之是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家里饿死过三个人,他知道老百姓有多苦。同样是文官出身,他没有卢象升那样勇武,定兴之战的时候鼓足勇气上过两回城墙,战后都做了大半个月噩梦。他知道自己不是当儒将的料,不求名垂青史,能让老百姓吃上一碗饱饭,少被骂几句“狗官”他就满足了。他的偶像是潘季驯,老潘是堪与李冰比肩的大水利家,四度治河,把黄河治理得服服贴贴,让黄河中下游无数百姓免受黄河泛滥之苦,很多治水经验在数百年之后还在沿用,造福子孙万代————比如说清末就有位西方水利专家在为清廷治理黄河出谋划策的时候就洋洋得意的提出一揽子方案: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清朝官员为之叹服:“很好,很强大,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啊,不过……貌似这是我们祖先三百年前提出并且付诸实施的理论和技术啊!”作为一个文官,能做到老潘这个地步,也就没有遗憾了。他自问没有老潘那么厉害的治水技术,只好在发展农耕方面下苦功————能让老百姓粮满仓、食有肉,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嘛!
然而理想很丰富,现实却是骨瘦如柴。当他将理想付诸实施之后才知道阻力有多大:他的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贯彻下去,甚至连南阳城都出不了,总有那么多人阳奉阴违,有意无意的拖他的后腿!更加要命的是,他好不容易组织老百姓开垦出一些荒地,没多久地方缙绅就拿着地契上衙门闹了,老百姓跟缙绅打官司,赢的永远是缙绅,他们总有那么多强有力的证据和证人能够证明被开垦出来的地是他们的!一次次深受打击之后,方逸之都有点沮丧了,看到杨梦龙屯田搞得这么好,便一心要将他拉到南阳去帮自己的忙,可这小子说不干就不干,气得他吹胡子瞪眼!
“你信不信本官参你一本?”在眼神的比拼中占不到上风,方逸之开始威胁了。
杨梦龙说:“参我十本都没用!”他咕哝:“除非由官府牵头,由富商投资,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否则不管开垦多少土地,都只能往那帮贪得无厌的王八蛋嘴里送食!”
方逸之一怔:“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
杨梦龙说:“对啊,你没发现我现在搞的就是大农场吗?前前后后开垦出来的三四十万亩土地,没有一亩是私人的,全是舞阳卫的,舞阳卫的军户的佃农不必去操心种子、耕牛、农具、肥料,他们甚至不用操心纳税,只要把庄稼伺候好了,他们就能得到足够他们一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报酬!那些缙绅不仅不敢向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伸爪子,还得老老实实的把以前侵占的军田给我吐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零零散散的军户,而是一个整体,动了我们的军田就是在跟整个舞阳卫作对,就是在跟投入了十几万两白银的程骥公子作对,这里头的厉害,容不得他们不三思。”他两手一摊,有些无奈的说:“现在的问题就是老百姓太弱,就连你这个知府大人也太弱了,根本就斗不过这些地头蛇,组织老百姓垦荒,开垦出多少就被占多少,就算把官司打到皇帝那里,输的也是你,因为那帮王八蛋在朝廷里有大把靠山!只有想办法多拉一些同样在朝廷里有人的富商入伙,让他们去辗扁那些贪得无厌的王八蛋,才保得住开垦出来的田地,否则就是扯淡!”
方逸之默然。
杨梦龙补充:“还有一招,就是让那些缙绅看到比侵占田地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投资途径,让他们对田地失去兴趣!”
方逸之和张桐齐声问:“你有何良策?”
杨梦龙往远处高高的烟囱一指:“方法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啊,就是办工厂!你看我和程骥公子办的炼铁厂、磷肥厂、硫酸厂、土豆加工厂等等这些工厂,多赚钱啊!炼铁厂磷肥厂还没有盈利我就不说了,光是那个土豆加工厂……”
程骥笑吟吟的说:“去年在下聘用一千六百余人,将土豆加工成土豆面出售,盈利过十万。现在已经有不少于十位富商提出要与在下合作加工土豆,每石的加工费是一钱五到两钱之间。在下虽然已经将土豆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了数倍,但是土豆产量实在太高了,再扩大数倍也忙不过来,少说也有一半土豆得请别人帮忙加工。”
舞阳卫今年种了八万亩土豆,如果按照去年平均亩产二十石的产量算,八万亩,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了。就算杨梦龙还要留下二十万石自己吃,那也是一百四十万石,分流出一半来,就是七十万石了。每石一钱五到两钱的加工费,刨去所有成本,这一桩生意下来能赚到的利润少说也有数万两之多,确实比种田强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冬季还有一季土豆,两季算起来,该赚多少钱了?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缙绅卖掉了田地筹办土豆加工厂————有钱不赚,你傻啊?
方逸之还是有点犯难:“兴办工厂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做过,有违祖制啊……”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守着十几亩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小农经济早已深入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去兴办工厂,确实有点为难。
张桐想得更现实一些:“兴办工厂好是好,可是……谁知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啊?如果办的工厂不赚钱,工人没饭吃不说,还荒废了农耕,这责任谁背得起!”
杨梦龙鼓起眼珠骂:“你白痴啊?你不会让他们自己去办?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他们自己弄清楚了再动手,你操啥心?只管把凯子们钓过来,给他们圈一块没有耕种价值的地皮让他们建厂房,然后朝工厂收税收管理费收垃圾处理费神马的就行了!”他用手指划了个大圈,比出大饼状:“兴办工厂有很多好处。首先,要建厂房,得有地皮吧?得要砖吧?得要瓦吧?得有木料吧?得有人才能把厂房建起来吧?这样一来,有地皮的人赚钱了,砖瓦作坊赚钱了,伐木工人赚钱了,本地的泥水匠也有一口饭吃了。如果工厂建得多,砖瓦作坊生意红火,肯定得招更多的人才忙得过来的,那等于是将富余的劳动力吸纳一空了。最后,那么多工厂,总得交税吧?工厂办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官府能征到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办厂的人赚钱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官府收到的税也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嘛!”想了想,又补充:“跑去打工的人多了,长工短工也就不好招了,就算能招到,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将田地卖掉去办厂的,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一人一口就吃饱了,也就用不着抢得那么凶了!”
大家听得有点傻了。半晌,方逸之才问:“办工厂真有这么多好处?”
杨梦龙说:“废话!”确实是废话。现代中国人口超过十三亿了,一直在增长,耕地却没有增加一寸,反倒一直在减少,却没有出过乱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世界工厂”这四个字。那全国遍地开花的工厂为农民提供了除种田之外另一条致富的途径,到工厂打工的收益是种田的十倍,依靠这份工资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全靠农业撑着,依靠十八亿亩耕地供养十三亿人口,信不信马上给你捅出天大的篓子来?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税就完全代替了农业税,农业税也就可以取消了,甚至还可以反过来给农民一些补贴,对农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方逸之还是有疑虑:“如果办工厂真有这么赚钱,怕是没有人愿意种田了,如此一来岂不是荒废了农桑?农桑可是国之根本……”
杨梦龙不耐烦了:“拜托,办工厂再赚钱,也不是谁都办得起的!办工厂要买地皮,要建厂房,要购置机械,要招工,花钱海了去了,是谁都可以负担得起的吗?办的工厂多了,来打工的人就多,然后整个南阳要吃饭的人也就多了,这样一来,粮食、蔬菜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种田还是有利可图。既然是有利可图,用得着怕没人干么?”大手一挥,颇为傲矫的说:“我不管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打算在我的地盘建更多的工厂,炼铁厂、铁器厂、木工厂、硫酸厂、磷肥厂、粮品加工厂……只要是我想得到的、能赚钱的厂我都要建!将来我还要建玻璃厂、罐头厂、肥皂厂、石灰厂、水泥厂……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我要让舞阳人一人好几份工作,忙得团团转,数钱数到手抽筋!”
程实用力鼓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今天老夫真是大开眼界了,好!”
程骏有些急切的问:“杨大人,在下有意像二弟那样,在南阳投资,就是不知道大人能否给在下一个机会?”
杨梦龙笑眯眯的说:“要来投资啊?欢迎欢迎!”
程骏说:“在下也有意承销土豆加工和销售,还望大人给在下一个机会!”
此言一出,程骥的脸便黑了下来。虽说他早有心理准备了,但是老大如此明目张胆的抢生意,他心里还是很不爽。
方逸之是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家里饿死过三个人,他知道老百姓有多苦。同样是文官出身,他没有卢象升那样勇武,定兴之战的时候鼓足勇气上过两回城墙,战后都做了大半个月噩梦。他知道自己不是当儒将的料,不求名垂青史,能让老百姓吃上一碗饱饭,少被骂几句“狗官”他就满足了。他的偶像是潘季驯,老潘是堪与李冰比肩的大水利家,四度治河,把黄河治理得服服贴贴,让黄河中下游无数百姓免受黄河泛滥之苦,很多治水经验在数百年之后还在沿用,造福子孙万代————比如说清末就有位西方水利专家在为清廷治理黄河出谋划策的时候就洋洋得意的提出一揽子方案: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清朝官员为之叹服:“很好,很强大,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啊,不过……貌似这是我们祖先三百年前提出并且付诸实施的理论和技术啊!”作为一个文官,能做到老潘这个地步,也就没有遗憾了。他自问没有老潘那么厉害的治水技术,只好在发展农耕方面下苦功————能让老百姓粮满仓、食有肉,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嘛!
然而理想很丰富,现实却是骨瘦如柴。当他将理想付诸实施之后才知道阻力有多大:他的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贯彻下去,甚至连南阳城都出不了,总有那么多人阳奉阴违,有意无意的拖他的后腿!更加要命的是,他好不容易组织老百姓开垦出一些荒地,没多久地方缙绅就拿着地契上衙门闹了,老百姓跟缙绅打官司,赢的永远是缙绅,他们总有那么多强有力的证据和证人能够证明被开垦出来的地是他们的!一次次深受打击之后,方逸之都有点沮丧了,看到杨梦龙屯田搞得这么好,便一心要将他拉到南阳去帮自己的忙,可这小子说不干就不干,气得他吹胡子瞪眼!
“你信不信本官参你一本?”在眼神的比拼中占不到上风,方逸之开始威胁了。
杨梦龙说:“参我十本都没用!”他咕哝:“除非由官府牵头,由富商投资,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否则不管开垦多少土地,都只能往那帮贪得无厌的王八蛋嘴里送食!”
方逸之一怔:“组织老百姓办大农场?”
杨梦龙说:“对啊,你没发现我现在搞的就是大农场吗?前前后后开垦出来的三四十万亩土地,没有一亩是私人的,全是舞阳卫的,舞阳卫的军户的佃农不必去操心种子、耕牛、农具、肥料,他们甚至不用操心纳税,只要把庄稼伺候好了,他们就能得到足够他们一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报酬!那些缙绅不仅不敢向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伸爪子,还得老老实实的把以前侵占的军田给我吐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零零散散的军户,而是一个整体,动了我们的军田就是在跟整个舞阳卫作对,就是在跟投入了十几万两白银的程骥公子作对,这里头的厉害,容不得他们不三思。”他两手一摊,有些无奈的说:“现在的问题就是老百姓太弱,就连你这个知府大人也太弱了,根本就斗不过这些地头蛇,组织老百姓垦荒,开垦出多少就被占多少,就算把官司打到皇帝那里,输的也是你,因为那帮王八蛋在朝廷里有大把靠山!只有想办法多拉一些同样在朝廷里有人的富商入伙,让他们去辗扁那些贪得无厌的王八蛋,才保得住开垦出来的田地,否则就是扯淡!”
方逸之默然。
杨梦龙补充:“还有一招,就是让那些缙绅看到比侵占田地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投资途径,让他们对田地失去兴趣!”
方逸之和张桐齐声问:“你有何良策?”
杨梦龙往远处高高的烟囱一指:“方法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啊,就是办工厂!你看我和程骥公子办的炼铁厂、磷肥厂、硫酸厂、土豆加工厂等等这些工厂,多赚钱啊!炼铁厂磷肥厂还没有盈利我就不说了,光是那个土豆加工厂……”
程骥笑吟吟的说:“去年在下聘用一千六百余人,将土豆加工成土豆面出售,盈利过十万。现在已经有不少于十位富商提出要与在下合作加工土豆,每石的加工费是一钱五到两钱之间。在下虽然已经将土豆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了数倍,但是土豆产量实在太高了,再扩大数倍也忙不过来,少说也有一半土豆得请别人帮忙加工。”
舞阳卫今年种了八万亩土豆,如果按照去年平均亩产二十石的产量算,八万亩,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了。就算杨梦龙还要留下二十万石自己吃,那也是一百四十万石,分流出一半来,就是七十万石了。每石一钱五到两钱的加工费,刨去所有成本,这一桩生意下来能赚到的利润少说也有数万两之多,确实比种田强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冬季还有一季土豆,两季算起来,该赚多少钱了?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缙绅卖掉了田地筹办土豆加工厂————有钱不赚,你傻啊?
方逸之还是有点犯难:“兴办工厂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做过,有违祖制啊……”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守着十几亩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小农经济早已深入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去兴办工厂,确实有点为难。
张桐想得更现实一些:“兴办工厂好是好,可是……谁知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啊?如果办的工厂不赚钱,工人没饭吃不说,还荒废了农耕,这责任谁背得起!”
杨梦龙鼓起眼珠骂:“你白痴啊?你不会让他们自己去办?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他们自己弄清楚了再动手,你操啥心?只管把凯子们钓过来,给他们圈一块没有耕种价值的地皮让他们建厂房,然后朝工厂收税收管理费收垃圾处理费神马的就行了!”他用手指划了个大圈,比出大饼状:“兴办工厂有很多好处。首先,要建厂房,得有地皮吧?得要砖吧?得要瓦吧?得有木料吧?得有人才能把厂房建起来吧?这样一来,有地皮的人赚钱了,砖瓦作坊赚钱了,伐木工人赚钱了,本地的泥水匠也有一口饭吃了。如果工厂建得多,砖瓦作坊生意红火,肯定得招更多的人才忙得过来的,那等于是将富余的劳动力吸纳一空了。最后,那么多工厂,总得交税吧?工厂办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官府能征到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办厂的人赚钱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官府收到的税也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嘛!”想了想,又补充:“跑去打工的人多了,长工短工也就不好招了,就算能招到,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将田地卖掉去办厂的,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一人一口就吃饱了,也就用不着抢得那么凶了!”
大家听得有点傻了。半晌,方逸之才问:“办工厂真有这么多好处?”
杨梦龙说:“废话!”确实是废话。现代中国人口超过十三亿了,一直在增长,耕地却没有增加一寸,反倒一直在减少,却没有出过乱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世界工厂”这四个字。那全国遍地开花的工厂为农民提供了除种田之外另一条致富的途径,到工厂打工的收益是种田的十倍,依靠这份工资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全靠农业撑着,依靠十八亿亩耕地供养十三亿人口,信不信马上给你捅出天大的篓子来?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税就完全代替了农业税,农业税也就可以取消了,甚至还可以反过来给农民一些补贴,对农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方逸之还是有疑虑:“如果办工厂真有这么赚钱,怕是没有人愿意种田了,如此一来岂不是荒废了农桑?农桑可是国之根本……”
杨梦龙不耐烦了:“拜托,办工厂再赚钱,也不是谁都办得起的!办工厂要买地皮,要建厂房,要购置机械,要招工,花钱海了去了,是谁都可以负担得起的吗?办的工厂多了,来打工的人就多,然后整个南阳要吃饭的人也就多了,这样一来,粮食、蔬菜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种田还是有利可图。既然是有利可图,用得着怕没人干么?”大手一挥,颇为傲矫的说:“我不管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打算在我的地盘建更多的工厂,炼铁厂、铁器厂、木工厂、硫酸厂、磷肥厂、粮品加工厂……只要是我想得到的、能赚钱的厂我都要建!将来我还要建玻璃厂、罐头厂、肥皂厂、石灰厂、水泥厂……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我要让舞阳人一人好几份工作,忙得团团转,数钱数到手抽筋!”
程实用力鼓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今天老夫真是大开眼界了,好!”
程骏有些急切的问:“杨大人,在下有意像二弟那样,在南阳投资,就是不知道大人能否给在下一个机会?”
杨梦龙笑眯眯的说:“要来投资啊?欢迎欢迎!”
程骏说:“在下也有意承销土豆加工和销售,还望大人给在下一个机会!”
此言一出,程骥的脸便黑了下来。虽说他早有心理准备了,但是老大如此明目张胆的抢生意,他心里还是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