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分节阅读_4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是书籍装订全靠人工一页一页地粘贴,最后用针线装订,封面还得等东家亲笔手写,这么一来,印一本书的时间和抄一本书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针对这两点要怎么改进李煦已经有想法了,但他还是让几个工匠自己回去想想,如果能提出有效方案,那么印刷厂建好后就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如果连一点策略都没有,李煦也只能打发他们做普通工人了。
    至于印刷中的其他技术问题,比如用什么墨,什么纸,李煦就不管了。
    七个人中真正主事的就是那位年纪最大的老人家,大家叫他程师傅,此时,他与同伴们坐在一起商讨:“要加快排版速度其实不难,多加人手就行,要是能给咱们几十个会识字的助手,每人负责一页内容,一本书下来也许一天时间就足够了。”
    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摇头道:“这不可能,上哪儿找那么多识字的人?有这份本事,谁还来做这等活计?”
    程一山年纪最小,对生活工作有最大的热情,而且平时到处跑,听过的消息也多,他说:“怎么会不可能?王爷建了两所私塾,收了好几百个平民家的孩童进学,他们都要学会写字和算账才能毕业的。”
    “那又怎样,他们这样的人能给咱们做小工?美的你。”
    程师傅打断他们,“不管这些,咱们只负责想法子,至于能否做到那是王爷的事,王爷只让咱们想方法改进而已。”
    程一山急忙点头,“就是,王爷无所不能,这点小事难不倒他的。”
    如果放到现代,程一山这种应该就是骨灰级的脑残粉了,可以和刘树组成粉丝团。
    “还有,排版完要轮换校验,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事后发现全部返工,那损失就大了。”
    众人有过这种经历,知道有多严重。
    程师傅为难地皱起眉头,“此外,装订上如何改进老朽真的想不出来,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之前那中年男子道:“听说王爷手下匠人无数,不如让他们想法子。”
    也有人说:“有人手就很快啊,咱们以前只是没人而已,我一个人一天可以装订二十本,新手一天十本的话,十个人就有一百本了。”这个数量在他看来已经很多了。
    毕竟孙家的也达不到一百本的销量。
    “这说等于没说,什么都靠人数解决,那得雇多少人啊?王爷又不是只有一家印刷厂,肯定分不出那么多人来的,而且这么一来,我们岂不是没啥用处?”
    众人不说话了,一时半刻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不过他们很努力,为了能留下来,过上与王府其他匠人一样的生活,他们就是不睡觉也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第240章效率
    闽州城又出现了一大帮义工,这次他们帮忙建的是图书馆,而且经常能看到瘦弱的书生卷着宽松的袖子和长长的衣摆在工地搬砖。
    有外地来的商人好奇地问:“这是做什么?看他们可不像能干活的样子,难道南越的学子都穷困到要靠搬砖维持生计了?”
    百姓们自然是乐意向外地人宣扬他们的顺王有多勤政,有多爱民,有多慷慨,“这你就不知道了,顺王要在此地建书馆,已经筹集了数千本书籍,可免费借阅,谁最得益,自然是这些书生啊,那可是无穷无尽的财富啊!”
    “假的吧?谁家会把书拿出来这么糟蹋,估计到时候还是得收费的。”商人显然不信有这么好的政策。
    大家也懒得辩解,顺王做了多少利民的政策,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假的,可如今一样样不都实现了吗?
    百姓们趾高气扬地从商人面前走过,觉得身为南越百姓,有了高人一等的错觉。
    有无数免费的劳动力,书馆的工地日夜都没停歇,等李煦某一天接到完工的通知时,愣是没反应过来。
    “完工了?是按本王的图纸建的吗?那可有数百亩的地啊,这才几天?”
    刘树便把工地见闻说给他听,奉承道:“王爷您要建的书馆是所有人都能受惠的,大家心急啊,尤其是那些书生,您是没瞧见,只要还有一口气,都恨不得再搬两块砖,还有帮倒忙的,被总工头用扫把赶出工地,结果去自学了两天,又来帮忙了,日夜都没停工呢。”
    李煦算算日子,从开工到完工只花了二十几天,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图,只有一层,格局简单,主要就是几间大厅,还有几个仓库和供的阅览室,建起来应该是快的。
    可是印刷厂那边却才刚刚开始动工啊,这两边总要差不多进度才好操作吧?或者他可以请义工来帮忙抄书,先把大家捐来的书抄一份存盘,这样起码能让图书馆早点投入使用。
    “货架需要几天能做好?”李煦问。
    刘树喜滋滋地说:“张管事说昨日已经做好了,就是几排木架子,很简单的,不过还得去实地看看,怕尺寸有差。”
    “行,你让他自己去看,顺便把阅览室的桌椅也做了,桌椅不用任何花样,最简单的方桌长凳就行。”
    刘树真心称赞道:“王爷想的如此周到,此举一定能让文人歌功颂德,流芳百世的。”
    李煦点着他的脑袋说:“不用拍马屁,有时间做个书馆的管理制度出来,本王做这个一半是收买人心,一半也是为了自己,要找书看太难了。”
    刘树苦着脸问:“为何要奴才做这个?您不是都打算把管理权分出去了吗?” ↑返回顶部↑
    二是书籍装订全靠人工一页一页地粘贴,最后用针线装订,封面还得等东家亲笔手写,这么一来,印一本书的时间和抄一本书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针对这两点要怎么改进李煦已经有想法了,但他还是让几个工匠自己回去想想,如果能提出有效方案,那么印刷厂建好后就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如果连一点策略都没有,李煦也只能打发他们做普通工人了。
    至于印刷中的其他技术问题,比如用什么墨,什么纸,李煦就不管了。
    七个人中真正主事的就是那位年纪最大的老人家,大家叫他程师傅,此时,他与同伴们坐在一起商讨:“要加快排版速度其实不难,多加人手就行,要是能给咱们几十个会识字的助手,每人负责一页内容,一本书下来也许一天时间就足够了。”
    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摇头道:“这不可能,上哪儿找那么多识字的人?有这份本事,谁还来做这等活计?”
    程一山年纪最小,对生活工作有最大的热情,而且平时到处跑,听过的消息也多,他说:“怎么会不可能?王爷建了两所私塾,收了好几百个平民家的孩童进学,他们都要学会写字和算账才能毕业的。”
    “那又怎样,他们这样的人能给咱们做小工?美的你。”
    程师傅打断他们,“不管这些,咱们只负责想法子,至于能否做到那是王爷的事,王爷只让咱们想方法改进而已。”
    程一山急忙点头,“就是,王爷无所不能,这点小事难不倒他的。”
    如果放到现代,程一山这种应该就是骨灰级的脑残粉了,可以和刘树组成粉丝团。
    “还有,排版完要轮换校验,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事后发现全部返工,那损失就大了。”
    众人有过这种经历,知道有多严重。
    程师傅为难地皱起眉头,“此外,装订上如何改进老朽真的想不出来,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之前那中年男子道:“听说王爷手下匠人无数,不如让他们想法子。”
    也有人说:“有人手就很快啊,咱们以前只是没人而已,我一个人一天可以装订二十本,新手一天十本的话,十个人就有一百本了。”这个数量在他看来已经很多了。
    毕竟孙家的也达不到一百本的销量。
    “这说等于没说,什么都靠人数解决,那得雇多少人啊?王爷又不是只有一家印刷厂,肯定分不出那么多人来的,而且这么一来,我们岂不是没啥用处?”
    众人不说话了,一时半刻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不过他们很努力,为了能留下来,过上与王府其他匠人一样的生活,他们就是不睡觉也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第240章效率
    闽州城又出现了一大帮义工,这次他们帮忙建的是图书馆,而且经常能看到瘦弱的书生卷着宽松的袖子和长长的衣摆在工地搬砖。
    有外地来的商人好奇地问:“这是做什么?看他们可不像能干活的样子,难道南越的学子都穷困到要靠搬砖维持生计了?”
    百姓们自然是乐意向外地人宣扬他们的顺王有多勤政,有多爱民,有多慷慨,“这你就不知道了,顺王要在此地建书馆,已经筹集了数千本书籍,可免费借阅,谁最得益,自然是这些书生啊,那可是无穷无尽的财富啊!”
    “假的吧?谁家会把书拿出来这么糟蹋,估计到时候还是得收费的。”商人显然不信有这么好的政策。
    大家也懒得辩解,顺王做了多少利民的政策,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假的,可如今一样样不都实现了吗?
    百姓们趾高气扬地从商人面前走过,觉得身为南越百姓,有了高人一等的错觉。
    有无数免费的劳动力,书馆的工地日夜都没停歇,等李煦某一天接到完工的通知时,愣是没反应过来。
    “完工了?是按本王的图纸建的吗?那可有数百亩的地啊,这才几天?”
    刘树便把工地见闻说给他听,奉承道:“王爷您要建的书馆是所有人都能受惠的,大家心急啊,尤其是那些书生,您是没瞧见,只要还有一口气,都恨不得再搬两块砖,还有帮倒忙的,被总工头用扫把赶出工地,结果去自学了两天,又来帮忙了,日夜都没停工呢。”
    李煦算算日子,从开工到完工只花了二十几天,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图,只有一层,格局简单,主要就是几间大厅,还有几个仓库和供的阅览室,建起来应该是快的。
    可是印刷厂那边却才刚刚开始动工啊,这两边总要差不多进度才好操作吧?或者他可以请义工来帮忙抄书,先把大家捐来的书抄一份存盘,这样起码能让图书馆早点投入使用。
    “货架需要几天能做好?”李煦问。
    刘树喜滋滋地说:“张管事说昨日已经做好了,就是几排木架子,很简单的,不过还得去实地看看,怕尺寸有差。”
    “行,你让他自己去看,顺便把阅览室的桌椅也做了,桌椅不用任何花样,最简单的方桌长凳就行。”
    刘树真心称赞道:“王爷想的如此周到,此举一定能让文人歌功颂德,流芳百世的。”
    李煦点着他的脑袋说:“不用拍马屁,有时间做个书馆的管理制度出来,本王做这个一半是收买人心,一半也是为了自己,要找书看太难了。”
    刘树苦着脸问:“为何要奴才做这个?您不是都打算把管理权分出去了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