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建兵工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禹辰眉头微皱,没有精锐的骑兵和甲士,根本无法出师中原,就是再好的军师将帅,指挥一批没有战力的庸兵、乌合之众,也终将徒劳无功。
    决定一次战争的成败太多了,先是国库充足富裕,军需粮饷充裕,装备精良,战士勇敢好武,将士上下团结一心,出师正义有名,国君贤明,将帅有大才能,天时地利的配合等等,太多了,但精锐的团队要比庸兵胜券高得多。
    “下诏征兵檄文,从巴蜀之地挑选二十万精壮青年和武士,各地短训一个月后,体质好的人统一送往剑门关内的深山峡谷内进行集训,再从已招新兵中抽调十万精锐出来,同样聚集剑门关峡谷之内,进行为期一年的训练,大剑山一带化为军事严禁任何外人观摩,此事一个月内办妥,曹太尉,可有异议?”
    曹参谨慎答道:“臣无异议,全凭汉王安排!”
    刘禹辰继续道:“这支精锐组建完毕,暂时由驻扎蜀都的虞子期兼任统帅,调遣灌婴前去任副统帅,由樊哙将军暂时顶替灌婴镇守西北边关,纪信、袁英、杨武、王翳分任左右将军,专心训练此军,一年之后,必须打造成一支可南征北战的精锐之师。”
    “末将遵旨!”被点名的樊咱哙、纪信、袁英、杨武、王翳出列谢恩。
    刘禹辰继续道:“汉川之地余下的十万新兵由陈平将军做统帅,驻守南郑,训练余下新军,以备汉中之乱!”
    “臣领旨!”陈平出列谢恩道。
    “朕还有一个提议,要在南郑比邻的大巴山深处建立第一座[兵工厂],所谓[兵工厂],顾名思义,就是生产兵器和战甲,负责研许多军事科技,比如冶铁炼钢技术,提高钢铁的韧度和硬度品质等等,组建科研部,这件事由萧丞相、曹太尉两人负责,共同协商,阻止军工搭建秘密基地,完全封闭区,禁止任何人靠近,所需的各项人才和能工巧匠由张太傅负责选拔提供,两周内选好具体位置,绘制好工程图,三个月内要初建规模,御史大夫赵尧负责监督流程和进展,不得有任何延误和纰漏,这件事关系到我大汉的日后展与崛起,需要六部尚书的时候,定要全力配合支持!”
    “臣等领旨——”萧何、张良、曹参、赵尧以及六部尚书周勃、陆贾、娄敬、叔孙通、周昌、陈婴齐出行列领旨拜礼,这件事朝廷重量级大臣全部动用了,可见汉王的重视程度,谁也不敢轻视之。
    刘禹辰看着文武百官,沉声叹道:“争天下,强势生存,如今大争之世,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我们大汉王朝要做好艰苦的楚汉之争长久打算,各方势力谁能坚持到最后的,将是千古一帝!”
    整个大殿文武官员听了这一番话,心潮澎湃,都感觉到了汉王运筹帷幄的圣明和胸怀大略的气度,原本担心的事一扫而空,心中都隐隐猜到,一年之后,将是汉军出师中原,一统天下的战局了。
    朝会开了接近两个时辰,终于散朝了,而刘禹辰留下萧何、张良等重臣十几人招入内宫正和殿,继续召开小规模会议。
    …………
    正和殿内,远没有正德殿那么宏伟,此殿又叫御书房,乃是汉王平时办公批阅奏折,召见重要大臣议事之所,寻常官员根本没有资格进来。
    刘禹辰、淳于婉儿坐在主位,萧何、张良、曹参、赵尧坐在两旁前排位,其次是六部尚书,和陈平、王陵、夏侯婴、樊哙、吕臣几将,均是朝中核心人物。
    朝会之后,这些重臣对于汉王算是彻底放心了,虽然数月未上早朝,但君王威势却与日俱增,一番朝会,让所有文武百官把担心和疑虑全部吞下去,再一次认识到汉王的胸襟和睿智。
    “诸位爱卿都是我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不少都是在沛县起义、彭城会战的时候就在汉军中任职,同进同退,眼前汉中虽已稳定,自保没有问题,但要迅崛起横扫中原,力量远远不足,而且国库有限,很多财物都是在咸阳时搜刮阿房宫而来,里面很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宝物,我汉军也不能卖掉古人古物来充当粮饷,这非长久之计,也是本末倒置,因此尽快扭转国库赤字,国富民强,才有足够实力抗衡中原各大势力。”
    “想当年商鞅变法之时,秦国积贫积弱,几被六国瓜分,然则秦孝公与商鞅同心变法,深彻盘整秦国二十余年,才有东方六国抗衡的实力,如今我汉朝,只有汉川、巴蜀之地,建国不足一年时间,百姓根基不稳,迅出兵,一旦陷入僵持和困境便会陷入泥潭而不能拔,变法非是一朝一夕便能取得大成效的事,但如果拖得过久,中原诸国站住了脚跟,再要统一,就更难了。”
    “所以出师中原,平定诸侯,不能过早,也不宜过晚,现在中原已经开始混战,我大汉最好就是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囤积兵粮,后制人,不知爱卿对朕见解有何看法?”
    众人听了汉王的言论,都点头同意,六部和诸将对局势的把握度远不如运筹帷幄的张子房,因此一时目光都交集在张良身上,他若没看法,其它人更没有什么看法了。
    张良感受诸人的目光,淡定道:“汉王所言极是,纵观历史变法,即使有能人如管仲、乐毅力、吴起、李悝等人,变法数年才有微效,只有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历时二十年使秦国崛起,有与六国抗衡的实力,二十年,而我大汉决不能再枯等二十年,任由中原混战和吞噬自立,一旦各国站住了脚跟,将百姓同化成诸侯的子民,使各地百姓都有了臣服之心,那时用兵就会更难,不亚于秦统一六国了,尽管此刻中原仍有十四路诸侯,但单支力量并不大,而且如同一盘散沙,汉王在汉川韬光养晦,那么楚国就成了众矢之的,目前不少诸侯都纷纷反对楚国的霸权做法,而楚国又不想看到诸侯做大,由此而知,中原短期中都不会太平。”
    “汉军如果这时出兵,不但国库无法支撑,粮饷不足,军队参差不齐,精锐几乎殆尽,招募的这些新军战斗力有限,与楚军有着一定的差距,即使面对诸侯军队,也占不到多少优势,而且汉军此刻出师中原,明显让中原诸侯看到汉王的雄心和志向,各诸侯王刚当上君王,自然不愿意看到大汉统一中原,毁掉他们的君王梦,或不定各路诸侯会团结起来阻抗汉军进军中原,反被楚国利用做了挡箭牌,毕竟汉军要攻打楚国,必须要横扫三秦地带,以及中部的韩、魏、赵、河南四各诸侯地带,等将这四路诸侯击败后,汉军会消耗不少元气,反观楚国以逸待劳,突然出击杀至,我军则难以抵挡,正如汉王分析,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机!” ↑返回顶部↑
    刘禹辰眉头微皱,没有精锐的骑兵和甲士,根本无法出师中原,就是再好的军师将帅,指挥一批没有战力的庸兵、乌合之众,也终将徒劳无功。
    决定一次战争的成败太多了,先是国库充足富裕,军需粮饷充裕,装备精良,战士勇敢好武,将士上下团结一心,出师正义有名,国君贤明,将帅有大才能,天时地利的配合等等,太多了,但精锐的团队要比庸兵胜券高得多。
    “下诏征兵檄文,从巴蜀之地挑选二十万精壮青年和武士,各地短训一个月后,体质好的人统一送往剑门关内的深山峡谷内进行集训,再从已招新兵中抽调十万精锐出来,同样聚集剑门关峡谷之内,进行为期一年的训练,大剑山一带化为军事严禁任何外人观摩,此事一个月内办妥,曹太尉,可有异议?”
    曹参谨慎答道:“臣无异议,全凭汉王安排!”
    刘禹辰继续道:“这支精锐组建完毕,暂时由驻扎蜀都的虞子期兼任统帅,调遣灌婴前去任副统帅,由樊哙将军暂时顶替灌婴镇守西北边关,纪信、袁英、杨武、王翳分任左右将军,专心训练此军,一年之后,必须打造成一支可南征北战的精锐之师。”
    “末将遵旨!”被点名的樊咱哙、纪信、袁英、杨武、王翳出列谢恩。
    刘禹辰继续道:“汉川之地余下的十万新兵由陈平将军做统帅,驻守南郑,训练余下新军,以备汉中之乱!”
    “臣领旨!”陈平出列谢恩道。
    “朕还有一个提议,要在南郑比邻的大巴山深处建立第一座[兵工厂],所谓[兵工厂],顾名思义,就是生产兵器和战甲,负责研许多军事科技,比如冶铁炼钢技术,提高钢铁的韧度和硬度品质等等,组建科研部,这件事由萧丞相、曹太尉两人负责,共同协商,阻止军工搭建秘密基地,完全封闭区,禁止任何人靠近,所需的各项人才和能工巧匠由张太傅负责选拔提供,两周内选好具体位置,绘制好工程图,三个月内要初建规模,御史大夫赵尧负责监督流程和进展,不得有任何延误和纰漏,这件事关系到我大汉的日后展与崛起,需要六部尚书的时候,定要全力配合支持!”
    “臣等领旨——”萧何、张良、曹参、赵尧以及六部尚书周勃、陆贾、娄敬、叔孙通、周昌、陈婴齐出行列领旨拜礼,这件事朝廷重量级大臣全部动用了,可见汉王的重视程度,谁也不敢轻视之。
    刘禹辰看着文武百官,沉声叹道:“争天下,强势生存,如今大争之世,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我们大汉王朝要做好艰苦的楚汉之争长久打算,各方势力谁能坚持到最后的,将是千古一帝!”
    整个大殿文武官员听了这一番话,心潮澎湃,都感觉到了汉王运筹帷幄的圣明和胸怀大略的气度,原本担心的事一扫而空,心中都隐隐猜到,一年之后,将是汉军出师中原,一统天下的战局了。
    朝会开了接近两个时辰,终于散朝了,而刘禹辰留下萧何、张良等重臣十几人招入内宫正和殿,继续召开小规模会议。
    …………
    正和殿内,远没有正德殿那么宏伟,此殿又叫御书房,乃是汉王平时办公批阅奏折,召见重要大臣议事之所,寻常官员根本没有资格进来。
    刘禹辰、淳于婉儿坐在主位,萧何、张良、曹参、赵尧坐在两旁前排位,其次是六部尚书,和陈平、王陵、夏侯婴、樊哙、吕臣几将,均是朝中核心人物。
    朝会之后,这些重臣对于汉王算是彻底放心了,虽然数月未上早朝,但君王威势却与日俱增,一番朝会,让所有文武百官把担心和疑虑全部吞下去,再一次认识到汉王的胸襟和睿智。
    “诸位爱卿都是我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不少都是在沛县起义、彭城会战的时候就在汉军中任职,同进同退,眼前汉中虽已稳定,自保没有问题,但要迅崛起横扫中原,力量远远不足,而且国库有限,很多财物都是在咸阳时搜刮阿房宫而来,里面很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宝物,我汉军也不能卖掉古人古物来充当粮饷,这非长久之计,也是本末倒置,因此尽快扭转国库赤字,国富民强,才有足够实力抗衡中原各大势力。”
    “想当年商鞅变法之时,秦国积贫积弱,几被六国瓜分,然则秦孝公与商鞅同心变法,深彻盘整秦国二十余年,才有东方六国抗衡的实力,如今我汉朝,只有汉川、巴蜀之地,建国不足一年时间,百姓根基不稳,迅出兵,一旦陷入僵持和困境便会陷入泥潭而不能拔,变法非是一朝一夕便能取得大成效的事,但如果拖得过久,中原诸国站住了脚跟,再要统一,就更难了。”
    “所以出师中原,平定诸侯,不能过早,也不宜过晚,现在中原已经开始混战,我大汉最好就是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囤积兵粮,后制人,不知爱卿对朕见解有何看法?”
    众人听了汉王的言论,都点头同意,六部和诸将对局势的把握度远不如运筹帷幄的张子房,因此一时目光都交集在张良身上,他若没看法,其它人更没有什么看法了。
    张良感受诸人的目光,淡定道:“汉王所言极是,纵观历史变法,即使有能人如管仲、乐毅力、吴起、李悝等人,变法数年才有微效,只有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历时二十年使秦国崛起,有与六国抗衡的实力,二十年,而我大汉决不能再枯等二十年,任由中原混战和吞噬自立,一旦各国站住了脚跟,将百姓同化成诸侯的子民,使各地百姓都有了臣服之心,那时用兵就会更难,不亚于秦统一六国了,尽管此刻中原仍有十四路诸侯,但单支力量并不大,而且如同一盘散沙,汉王在汉川韬光养晦,那么楚国就成了众矢之的,目前不少诸侯都纷纷反对楚国的霸权做法,而楚国又不想看到诸侯做大,由此而知,中原短期中都不会太平。”
    “汉军如果这时出兵,不但国库无法支撑,粮饷不足,军队参差不齐,精锐几乎殆尽,招募的这些新军战斗力有限,与楚军有着一定的差距,即使面对诸侯军队,也占不到多少优势,而且汉军此刻出师中原,明显让中原诸侯看到汉王的雄心和志向,各诸侯王刚当上君王,自然不愿意看到大汉统一中原,毁掉他们的君王梦,或不定各路诸侯会团结起来阻抗汉军进军中原,反被楚国利用做了挡箭牌,毕竟汉军要攻打楚国,必须要横扫三秦地带,以及中部的韩、魏、赵、河南四各诸侯地带,等将这四路诸侯击败后,汉军会消耗不少元气,反观楚国以逸待劳,突然出击杀至,我军则难以抵挡,正如汉王分析,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