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
着祭坛。在他身后,弓弩手齐整列队,箭锋光芒冷冽。
“今日虽婚宴不成,可这人牲却不能放。就当做,对有苏氏先祖的祭礼。”
他抬手,无数箭锋即对准了祭坛上的人。
无力回天。
她闭上了眼,眼前浮现的却是通远坊朴素的小院。李太史看她时,眼神总是安静又悲伤。他们明明有过很好的时光,却总是错过。
家主的手落下,弓弩齐射,天地俱寂。
随后,她听见一阵渺远铃声。
那铃声越来越响,渐渐浩如江河,弥漫天地,声如雷震。
她睁开眼,眼前一切却都被金光笼罩。
她回头,看见方才还一身是血如同修罗的安府君,此时静静地坐在祭坛中央,周身上下金光灿灿,睁眼时,暗金色瞳孔中流淌着黄金颜色,淡漠无情,如同神佛。
在他身后,一个广大至无边无际的幻象从夜空中冉冉升起,那是一只光是巨口即能吞噬天地的九尾白狐。黄金双目大如车轮,光是看一眼,就让人战栗不已。
三日之期恰在此时结束,他仍是丰都市的府君。
下一瞬,狐妖开口,却是狮子般的怒吼。无边气浪滚滚而来,掀翻了整个祭坛,眼前的壮阔楼宇摇摇欲坠,墙倒屋塌,处处都是惨叫。
她被气浪掀起,却被一人护着滚到角落。无数石块瓦砾与木片飞溅在四周,有一块砸到那人背上,他闷哼一声,嘴角流出鲜血,滴落在她衣襟上。
又是方才那个人。她被他护在墙角,乌黑发丝垂在她脸颊边,有白檀香气。
她挣扎坐起,一把掀开了那人的面具。
也是一张清秀俊俏的脸,却不是李崔巍。他的脸色苍白,眼睛只一瞬不瞬地望着她,如同见到故人。
她道了声谢,即站起身,踉跄着踏过满地疮痍,拉起倒伏在一旁的十三娘子,朝安府君走去。
李崔巍擦了擦嘴角的鲜血,看着她搀着十三娘子,在城砦中众人咬牙切齿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又一次擦肩而过。
第三十章 从龙
(一)
离开城砦之后,她将尚未恢复完全的安府君交给十三娘子照顾,随即打算离开丰都市。
临走时,却被府君一把拉住手腕,黄金色瞳孔中光芒未熄,未说一字,只是殷切地望着她。
她本来也有话要与他说。他们之间,还有太多谜题没解开。为何他在暗中搜集当年日月宫被毁的旧事,却不告诉她;为何他将她逐出丰都市后,又化名作颇黎,与她纠缠;十殿阎罗中那个长相与他极像的少年,究竟是不是他;他为何会突然间失去异能被追杀,而他口口声声说的复仇,又究竟是如何一番打算。
然而此时并不是谈这些的时候。她已不再是丰都市府君的门客,他也不必与她有所交待。
再则,她也不愿再听信谁的一面之词。
安府君平日里一人千面,自认伪装得十分彻底。谁知当他想显露一二分真心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决意不再上他的当。
她轻轻摘开他的手,转头嘱咐十三好好休养,就离开了安宅,像从未回来过一般。
回到地上,洛阳四月的清晨微风送爽,旭日东升,照在五凤楼灿烂金顶上。她长吁一口气,上马朝太微城驰去。
今日,她要入宫,面见武太后。
(二)
太初宫内,晨光微熹,灯盏却早已亮起,将议事殿照得通明。
大殿深处的暖阁内,太后正披衣坐在中央,指示上官昭仪整理奏章呈递给她。
“昌平、朔州、碛北三处今年军务甚急,需催促各部调运粮草辎重,万不可懈怠。朕听闻,新征为冬官侍郎的狄仁杰从前曾任过度支郎中?将昌平城防与军备案卷另抄一份,交与狄侍郎。”
上官昭仪口中称是,手中运笔如飞。武太后站起稍加休息,又补了一句:
“朕还有一事,要与你相商。朕想于今年废御史监军旧制,汝意下如何?”
上官稍加思考,即行礼作答:“御史监军,乃先皇旧制。然古者明君遣将,阃外之事,悉委之将。近来以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御史,以下制上,非令典也;如何责成将帅立功。故臣以为,废御史监军旧制,乃大势所趋,应当施行。”?
武太后欣然点头:“汝虽久居闺阁,却熟稔边防军务,强于汝阿翁。”
上官昭仪听到太后提及她被坐罪处死的祖父上官仪,眼神有些黯然。武太后却不以为意,从书架上抽出一卷书册,递到她手中。
上官翻了一页,即不忍再看下去。这是她祖父在太宗朝时,与房玄龄、褚遂良等一同编修的《晋书》。
“上官仪,精通佛典,尤擅《三论》,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东西台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 太后将《晋书》收了回去,倚靠在榻上,像在回忆往事。
“可惜,先皇让他起草了废黜朕的诏书。本非他之错,乃是因先皇畏首畏尾,故将他推出来,做了替罪羔羊。” 太后看了一眼上官昭 ↑返回顶部↑
“今日虽婚宴不成,可这人牲却不能放。就当做,对有苏氏先祖的祭礼。”
他抬手,无数箭锋即对准了祭坛上的人。
无力回天。
她闭上了眼,眼前浮现的却是通远坊朴素的小院。李太史看她时,眼神总是安静又悲伤。他们明明有过很好的时光,却总是错过。
家主的手落下,弓弩齐射,天地俱寂。
随后,她听见一阵渺远铃声。
那铃声越来越响,渐渐浩如江河,弥漫天地,声如雷震。
她睁开眼,眼前一切却都被金光笼罩。
她回头,看见方才还一身是血如同修罗的安府君,此时静静地坐在祭坛中央,周身上下金光灿灿,睁眼时,暗金色瞳孔中流淌着黄金颜色,淡漠无情,如同神佛。
在他身后,一个广大至无边无际的幻象从夜空中冉冉升起,那是一只光是巨口即能吞噬天地的九尾白狐。黄金双目大如车轮,光是看一眼,就让人战栗不已。
三日之期恰在此时结束,他仍是丰都市的府君。
下一瞬,狐妖开口,却是狮子般的怒吼。无边气浪滚滚而来,掀翻了整个祭坛,眼前的壮阔楼宇摇摇欲坠,墙倒屋塌,处处都是惨叫。
她被气浪掀起,却被一人护着滚到角落。无数石块瓦砾与木片飞溅在四周,有一块砸到那人背上,他闷哼一声,嘴角流出鲜血,滴落在她衣襟上。
又是方才那个人。她被他护在墙角,乌黑发丝垂在她脸颊边,有白檀香气。
她挣扎坐起,一把掀开了那人的面具。
也是一张清秀俊俏的脸,却不是李崔巍。他的脸色苍白,眼睛只一瞬不瞬地望着她,如同见到故人。
她道了声谢,即站起身,踉跄着踏过满地疮痍,拉起倒伏在一旁的十三娘子,朝安府君走去。
李崔巍擦了擦嘴角的鲜血,看着她搀着十三娘子,在城砦中众人咬牙切齿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又一次擦肩而过。
第三十章 从龙
(一)
离开城砦之后,她将尚未恢复完全的安府君交给十三娘子照顾,随即打算离开丰都市。
临走时,却被府君一把拉住手腕,黄金色瞳孔中光芒未熄,未说一字,只是殷切地望着她。
她本来也有话要与他说。他们之间,还有太多谜题没解开。为何他在暗中搜集当年日月宫被毁的旧事,却不告诉她;为何他将她逐出丰都市后,又化名作颇黎,与她纠缠;十殿阎罗中那个长相与他极像的少年,究竟是不是他;他为何会突然间失去异能被追杀,而他口口声声说的复仇,又究竟是如何一番打算。
然而此时并不是谈这些的时候。她已不再是丰都市府君的门客,他也不必与她有所交待。
再则,她也不愿再听信谁的一面之词。
安府君平日里一人千面,自认伪装得十分彻底。谁知当他想显露一二分真心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决意不再上他的当。
她轻轻摘开他的手,转头嘱咐十三好好休养,就离开了安宅,像从未回来过一般。
回到地上,洛阳四月的清晨微风送爽,旭日东升,照在五凤楼灿烂金顶上。她长吁一口气,上马朝太微城驰去。
今日,她要入宫,面见武太后。
(二)
太初宫内,晨光微熹,灯盏却早已亮起,将议事殿照得通明。
大殿深处的暖阁内,太后正披衣坐在中央,指示上官昭仪整理奏章呈递给她。
“昌平、朔州、碛北三处今年军务甚急,需催促各部调运粮草辎重,万不可懈怠。朕听闻,新征为冬官侍郎的狄仁杰从前曾任过度支郎中?将昌平城防与军备案卷另抄一份,交与狄侍郎。”
上官昭仪口中称是,手中运笔如飞。武太后站起稍加休息,又补了一句:
“朕还有一事,要与你相商。朕想于今年废御史监军旧制,汝意下如何?”
上官稍加思考,即行礼作答:“御史监军,乃先皇旧制。然古者明君遣将,阃外之事,悉委之将。近来以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御史,以下制上,非令典也;如何责成将帅立功。故臣以为,废御史监军旧制,乃大势所趋,应当施行。”?
武太后欣然点头:“汝虽久居闺阁,却熟稔边防军务,强于汝阿翁。”
上官昭仪听到太后提及她被坐罪处死的祖父上官仪,眼神有些黯然。武太后却不以为意,从书架上抽出一卷书册,递到她手中。
上官翻了一页,即不忍再看下去。这是她祖父在太宗朝时,与房玄龄、褚遂良等一同编修的《晋书》。
“上官仪,精通佛典,尤擅《三论》,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东西台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 太后将《晋书》收了回去,倚靠在榻上,像在回忆往事。
“可惜,先皇让他起草了废黜朕的诏书。本非他之错,乃是因先皇畏首畏尾,故将他推出来,做了替罪羔羊。” 太后看了一眼上官昭 ↑返回顶部↑
着祭坛。在他身后,弓弩手齐整列队,箭锋光芒冷冽。
“今日虽婚宴不成,可这人牲却不能放。就当做,对有苏氏先祖的祭礼。”
他抬手,无数箭锋即对准了祭坛上的人。
无力回天。
她闭上了眼,眼前浮现的却是通远坊朴素的小院。李太史看她时,眼神总是安静又悲伤。他们明明有过很好的时光,却总是错过。
家主的手落下,弓弩齐射,天地俱寂。
随后,她听见一阵渺远铃声。
那铃声越来越响,渐渐浩如江河,弥漫天地,声如雷震。
她睁开眼,眼前一切却都被金光笼罩。
她回头,看见方才还一身是血如同修罗的安府君,此时静静地坐在祭坛中央,周身上下金光灿灿,睁眼时,暗金色瞳孔中流淌着黄金颜色,淡漠无情,如同神佛。
在他身后,一个广大至无边无际的幻象从夜空中冉冉升起,那是一只光是巨口即能吞噬天地的九尾白狐。黄金双目大如车轮,光是看一眼,就让人战栗不已。
三日之期恰在此时结束,他仍是丰都市的府君。
下一瞬,狐妖开口,却是狮子般的怒吼。无边气浪滚滚而来,掀翻了整个祭坛,眼前的壮阔楼宇摇摇欲坠,墙倒屋塌,处处都是惨叫。
她被气浪掀起,却被一人护着滚到角落。无数石块瓦砾与木片飞溅在四周,有一块砸到那人背上,他闷哼一声,嘴角流出鲜血,滴落在她衣襟上。
又是方才那个人。她被他护在墙角,乌黑发丝垂在她脸颊边,有白檀香气。
她挣扎坐起,一把掀开了那人的面具。
也是一张清秀俊俏的脸,却不是李崔巍。他的脸色苍白,眼睛只一瞬不瞬地望着她,如同见到故人。
她道了声谢,即站起身,踉跄着踏过满地疮痍,拉起倒伏在一旁的十三娘子,朝安府君走去。
李崔巍擦了擦嘴角的鲜血,看着她搀着十三娘子,在城砦中众人咬牙切齿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又一次擦肩而过。
第三十章 从龙
(一)
离开城砦之后,她将尚未恢复完全的安府君交给十三娘子照顾,随即打算离开丰都市。
临走时,却被府君一把拉住手腕,黄金色瞳孔中光芒未熄,未说一字,只是殷切地望着她。
她本来也有话要与他说。他们之间,还有太多谜题没解开。为何他在暗中搜集当年日月宫被毁的旧事,却不告诉她;为何他将她逐出丰都市后,又化名作颇黎,与她纠缠;十殿阎罗中那个长相与他极像的少年,究竟是不是他;他为何会突然间失去异能被追杀,而他口口声声说的复仇,又究竟是如何一番打算。
然而此时并不是谈这些的时候。她已不再是丰都市府君的门客,他也不必与她有所交待。
再则,她也不愿再听信谁的一面之词。
安府君平日里一人千面,自认伪装得十分彻底。谁知当他想显露一二分真心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决意不再上他的当。
她轻轻摘开他的手,转头嘱咐十三好好休养,就离开了安宅,像从未回来过一般。
回到地上,洛阳四月的清晨微风送爽,旭日东升,照在五凤楼灿烂金顶上。她长吁一口气,上马朝太微城驰去。
今日,她要入宫,面见武太后。
(二)
太初宫内,晨光微熹,灯盏却早已亮起,将议事殿照得通明。
大殿深处的暖阁内,太后正披衣坐在中央,指示上官昭仪整理奏章呈递给她。
“昌平、朔州、碛北三处今年军务甚急,需催促各部调运粮草辎重,万不可懈怠。朕听闻,新征为冬官侍郎的狄仁杰从前曾任过度支郎中?将昌平城防与军备案卷另抄一份,交与狄侍郎。”
上官昭仪口中称是,手中运笔如飞。武太后站起稍加休息,又补了一句:
“朕还有一事,要与你相商。朕想于今年废御史监军旧制,汝意下如何?”
上官稍加思考,即行礼作答:“御史监军,乃先皇旧制。然古者明君遣将,阃外之事,悉委之将。近来以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御史,以下制上,非令典也;如何责成将帅立功。故臣以为,废御史监军旧制,乃大势所趋,应当施行。”?
武太后欣然点头:“汝虽久居闺阁,却熟稔边防军务,强于汝阿翁。”
上官昭仪听到太后提及她被坐罪处死的祖父上官仪,眼神有些黯然。武太后却不以为意,从书架上抽出一卷书册,递到她手中。
上官翻了一页,即不忍再看下去。这是她祖父在太宗朝时,与房玄龄、褚遂良等一同编修的《晋书》。
“上官仪,精通佛典,尤擅《三论》,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东西台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 太后将《晋书》收了回去,倚靠在榻上,像在回忆往事。
“可惜,先皇让他起草了废黜朕的诏书。本非他之错,乃是因先皇畏首畏尾,故将他推出来,做了替罪羔羊。” 太后看了一眼上官昭
“今日虽婚宴不成,可这人牲却不能放。就当做,对有苏氏先祖的祭礼。”
他抬手,无数箭锋即对准了祭坛上的人。
无力回天。
她闭上了眼,眼前浮现的却是通远坊朴素的小院。李太史看她时,眼神总是安静又悲伤。他们明明有过很好的时光,却总是错过。
家主的手落下,弓弩齐射,天地俱寂。
随后,她听见一阵渺远铃声。
那铃声越来越响,渐渐浩如江河,弥漫天地,声如雷震。
她睁开眼,眼前一切却都被金光笼罩。
她回头,看见方才还一身是血如同修罗的安府君,此时静静地坐在祭坛中央,周身上下金光灿灿,睁眼时,暗金色瞳孔中流淌着黄金颜色,淡漠无情,如同神佛。
在他身后,一个广大至无边无际的幻象从夜空中冉冉升起,那是一只光是巨口即能吞噬天地的九尾白狐。黄金双目大如车轮,光是看一眼,就让人战栗不已。
三日之期恰在此时结束,他仍是丰都市的府君。
下一瞬,狐妖开口,却是狮子般的怒吼。无边气浪滚滚而来,掀翻了整个祭坛,眼前的壮阔楼宇摇摇欲坠,墙倒屋塌,处处都是惨叫。
她被气浪掀起,却被一人护着滚到角落。无数石块瓦砾与木片飞溅在四周,有一块砸到那人背上,他闷哼一声,嘴角流出鲜血,滴落在她衣襟上。
又是方才那个人。她被他护在墙角,乌黑发丝垂在她脸颊边,有白檀香气。
她挣扎坐起,一把掀开了那人的面具。
也是一张清秀俊俏的脸,却不是李崔巍。他的脸色苍白,眼睛只一瞬不瞬地望着她,如同见到故人。
她道了声谢,即站起身,踉跄着踏过满地疮痍,拉起倒伏在一旁的十三娘子,朝安府君走去。
李崔巍擦了擦嘴角的鲜血,看着她搀着十三娘子,在城砦中众人咬牙切齿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又一次擦肩而过。
第三十章 从龙
(一)
离开城砦之后,她将尚未恢复完全的安府君交给十三娘子照顾,随即打算离开丰都市。
临走时,却被府君一把拉住手腕,黄金色瞳孔中光芒未熄,未说一字,只是殷切地望着她。
她本来也有话要与他说。他们之间,还有太多谜题没解开。为何他在暗中搜集当年日月宫被毁的旧事,却不告诉她;为何他将她逐出丰都市后,又化名作颇黎,与她纠缠;十殿阎罗中那个长相与他极像的少年,究竟是不是他;他为何会突然间失去异能被追杀,而他口口声声说的复仇,又究竟是如何一番打算。
然而此时并不是谈这些的时候。她已不再是丰都市府君的门客,他也不必与她有所交待。
再则,她也不愿再听信谁的一面之词。
安府君平日里一人千面,自认伪装得十分彻底。谁知当他想显露一二分真心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决意不再上他的当。
她轻轻摘开他的手,转头嘱咐十三好好休养,就离开了安宅,像从未回来过一般。
回到地上,洛阳四月的清晨微风送爽,旭日东升,照在五凤楼灿烂金顶上。她长吁一口气,上马朝太微城驰去。
今日,她要入宫,面见武太后。
(二)
太初宫内,晨光微熹,灯盏却早已亮起,将议事殿照得通明。
大殿深处的暖阁内,太后正披衣坐在中央,指示上官昭仪整理奏章呈递给她。
“昌平、朔州、碛北三处今年军务甚急,需催促各部调运粮草辎重,万不可懈怠。朕听闻,新征为冬官侍郎的狄仁杰从前曾任过度支郎中?将昌平城防与军备案卷另抄一份,交与狄侍郎。”
上官昭仪口中称是,手中运笔如飞。武太后站起稍加休息,又补了一句:
“朕还有一事,要与你相商。朕想于今年废御史监军旧制,汝意下如何?”
上官稍加思考,即行礼作答:“御史监军,乃先皇旧制。然古者明君遣将,阃外之事,悉委之将。近来以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御史,以下制上,非令典也;如何责成将帅立功。故臣以为,废御史监军旧制,乃大势所趋,应当施行。”?
武太后欣然点头:“汝虽久居闺阁,却熟稔边防军务,强于汝阿翁。”
上官昭仪听到太后提及她被坐罪处死的祖父上官仪,眼神有些黯然。武太后却不以为意,从书架上抽出一卷书册,递到她手中。
上官翻了一页,即不忍再看下去。这是她祖父在太宗朝时,与房玄龄、褚遂良等一同编修的《晋书》。
“上官仪,精通佛典,尤擅《三论》,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东西台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 太后将《晋书》收了回去,倚靠在榻上,像在回忆往事。
“可惜,先皇让他起草了废黜朕的诏书。本非他之错,乃是因先皇畏首畏尾,故将他推出来,做了替罪羔羊。” 太后看了一眼上官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