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百家(求月票订阅)
朝阳殿里!
除了大隋文武,还有杜如晦等十名青年男子在等候,一个个风华正茂、气宇轩昂,仪表堂堂,一身布衣难掩其英才之气。
十人各有春秋,不分伯仲。
他们是本届科举前十名!排名第二的许敬宗写出了以德治心的精髓、排名第三的韩术写出了‘求同存异’的律法主张、排名第四的马绩写的是器械对民生的重要、张宣主张以纵横学行远交近攻之术、排行第五的盖文达主张开启民智……
“拜见殿下!”
随着杨侗的到来,十人恭敬行礼。
杨侗笑着点了点头,等大家都坐下之后,开口道:“我是个俗人、粗人。”
众人听了此话,心中生出了一阵无语,心说:你要是俗人,天下之间就再也没有雅人了。
杨侗的诗文集已经面市,不管目的是溜须拍马还是发自内心尊重,反正邺城百姓都买了,哪怕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都买一两本回家珍藏,使得诗文集成为最畅销的书籍,百万册才刚刚投入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这还只是邺城,若是放到大隋全境,恐怕千万册都不够。
百姓出于感激、尊敬,买着也是图个热闹,但是许敬宗他们这些内外看门道,以他们见识来看,当然知道诗文集中的任何一首诗、一篇文章都是传世经典,他们若是写出一首一篇同等质量的诗词文章,哪怕是死了也是笑着死的。
可这位殿下倒是好,一下子就写了三百多篇传世诗文,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个‘文人中的帝王’还说自己是‘俗人粗人’,如果他是‘俗人粗人’,那自己成什么了?
杨侗不会读心术,自然不知这些才子心中之所想,接着说道:“有些话,我就直说直问了。”
“殿下但说无妨,我等洗耳恭听。”杜如晦面色一肃,点头道。
“大家肯从五湖四海来大隋,并参与大隋科考,想必本身对我乃至大隋,都抱有一定的认同,觉得我大隋能够一统天下。”
杜如晦是关中人、许敬宗是江南人、韩术是冀州人、马绩是并州人、张宣是幽州人、盖文达是冀州人……
十甲之内,有一半以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是他们之前都没有参与科举。
原因何在?
无他!没有看好杨侗为首的大隋。
但这几年中,与世家大族为敌的大隋蒸蒸日上,反倒是与关陇集团打成一片的李唐王朝受制处处,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看穿了两种制度下的隋唐之间的优劣,人人都坚定了仕隋之心!
“我说得可对?”杨侗问道。
“不错。”众人坦然点头。
似杜如晦、许敬宗、韩术这些顶尖智者,主观性很强,绝不会因为情义、忠义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情义忠义最多是一个参考,否则他们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我大隋外部危机暂时解除,即使有战事发生,规模也不会太大!接下来大隋会专注于内治,休息生养、恢复民生、发展国力。”
杨侗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胸前,看着众人道:“你们十人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培训期满,朝廷会根据你们的文武特长,直接升任通守、郡丞。这是我主政后设立的惯例!想必你们都知道吧?”
“殿下,我等明白!”
“但我……不希望你们入仕!”杨侗的话,让众人愕然。
杨侗笑道:“我不想你们太早入仕,是因为我看好你们,觉得你们理应是大隋的中流砥柱,而不是郡县之才!所以,我不希望把你们的辉煌的未来扼杀于繁忙的政务之中。我认为你们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多谢殿下重视!愿听殿下安排。”
众人只觉得热血沸腾,语气之中带着浓浓的激动和敬意。他们都明白杨侗的意思,杨侗不让他们入仕,是为他们好、是对他们抱以极大的期望!
“你们都有盖世之才,也有自己的主张思想,别人教不了你们。我以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杨侗心中默默向魏征抱歉了一下,接着说道:“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我希望你们到秘书省沉淀一段时间。”
大隋之初,朝廷除了门下、内史、尚书三省,还有秘书省和内侍省这两个内省,秘书省管图书收藏、修史、天文历法这一块,比较清闲的衙门。
而内侍省,则是内廷的侍奉机构。最初置四品上的内侍两人为高官,次官为内常侍,统领尚食、掖庭等六局。
到了大业朝,杨广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和少令、丞等,改用士人担任,宦官只是低级役使人员,宦官不算朝官,地位大降。到了杨侗这里,由于人才稀缺,秘书省和长秋监名存实亡!
秘书省除了看管书籍的人,一个官员都没有。长秋监等内廷之事,全部扔给了‘大内总管’江凤仪。
“在自学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第一时间向我提出来!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是万里挑一出来,就骄狂自大,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奋进之心,多多警醒自己。才高最忌傲,你们千万不要误了自己的前程。”
“请殿下放心!”九人高声应是。
“韩术!”杨侗又看向了韩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精通律法,又姓韩,不会是韩非子的后人吧。”
韩术随即拱手道:“卑职正是韩子第三十四世玄孙。”
杨侗虽说昨天有所料,却依旧有些意外,接着又向马绩道:“你精通工艺,文章中旁征博引,提到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器械,最后总结出墨技强国、富民之主张,莫不是墨子后人?”
马绩惭愧道:“殿下过奖了,绩不过是墨家的弟子,师尊墨秋才是。”
杨侗点了点头,向张宣说道:“你认为礼部专注于礼仪,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交主张以谋略、外交应对国与国之间的纷争,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大势所趋,建立我大隋在礼部四司内,再创一个纵横司,这明显就是纵横学的思想。你和张仪又是什么关系?”
张宣拱手道:“禀殿下,卑职正是张仪公第三十五代玄孙。”
“哈哈!法、墨、纵横三家后人同时入隋,真是巧了。”杨侗见三人露出紧张的神情,笑着安慰道:“我没有排斥你们的意思!我让百家之才进入朝堂、让百家之学进入清华学宫并非是空话屁话废话。”
几人这才松了口气。
“百家学说在先秦时期,有精华、也有糟粕,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二家,当时并称‘显学’,也是这两家,斗得最凶。但事实上儒学仁义之说,和墨家的兼爱、节用、尚贤基本相同!还有法家,以前严酷得灭绝人性,韩术现在却认为律法的价值是惩恶扬善,事实上,这也是仁义。这也即是说,经过几百近千年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百家学说越来越理性,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无法细细划分。”
杨侗说到这里,对韩术、马绩、张宣道:“你们今天就先回家,一是向家人、师门报喜;二是对你们的尊长说:大隋今后以法治国、以儒立德、以兵攻掠、以农强国、以墨富国、以医惠民、以纵横远交近攻、以阴阳明天时地利!同时,将在清华学宫开设农学院、儒学院、法学院、墨学院、武学院、医学院、纵横学院、天文学院、商学院算术学院……等分院,我希望你们的师尊出来担任分院院长!为国家培养贤才,弘扬各家先地思想。”
“多谢殿下!”
韩术、马绩、张宣大喜过望。
……
(每天煎到大半夜,恳请兄弟们支持正版,对您来说只是几毛几分钱,对我却是天大的动力……有月票、推荐票的兄弟来几张安慰安慰,推荐票、收藏也好啊) ↑返回顶部↑
除了大隋文武,还有杜如晦等十名青年男子在等候,一个个风华正茂、气宇轩昂,仪表堂堂,一身布衣难掩其英才之气。
十人各有春秋,不分伯仲。
他们是本届科举前十名!排名第二的许敬宗写出了以德治心的精髓、排名第三的韩术写出了‘求同存异’的律法主张、排名第四的马绩写的是器械对民生的重要、张宣主张以纵横学行远交近攻之术、排行第五的盖文达主张开启民智……
“拜见殿下!”
随着杨侗的到来,十人恭敬行礼。
杨侗笑着点了点头,等大家都坐下之后,开口道:“我是个俗人、粗人。”
众人听了此话,心中生出了一阵无语,心说:你要是俗人,天下之间就再也没有雅人了。
杨侗的诗文集已经面市,不管目的是溜须拍马还是发自内心尊重,反正邺城百姓都买了,哪怕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都买一两本回家珍藏,使得诗文集成为最畅销的书籍,百万册才刚刚投入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这还只是邺城,若是放到大隋全境,恐怕千万册都不够。
百姓出于感激、尊敬,买着也是图个热闹,但是许敬宗他们这些内外看门道,以他们见识来看,当然知道诗文集中的任何一首诗、一篇文章都是传世经典,他们若是写出一首一篇同等质量的诗词文章,哪怕是死了也是笑着死的。
可这位殿下倒是好,一下子就写了三百多篇传世诗文,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个‘文人中的帝王’还说自己是‘俗人粗人’,如果他是‘俗人粗人’,那自己成什么了?
杨侗不会读心术,自然不知这些才子心中之所想,接着说道:“有些话,我就直说直问了。”
“殿下但说无妨,我等洗耳恭听。”杜如晦面色一肃,点头道。
“大家肯从五湖四海来大隋,并参与大隋科考,想必本身对我乃至大隋,都抱有一定的认同,觉得我大隋能够一统天下。”
杜如晦是关中人、许敬宗是江南人、韩术是冀州人、马绩是并州人、张宣是幽州人、盖文达是冀州人……
十甲之内,有一半以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是他们之前都没有参与科举。
原因何在?
无他!没有看好杨侗为首的大隋。
但这几年中,与世家大族为敌的大隋蒸蒸日上,反倒是与关陇集团打成一片的李唐王朝受制处处,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看穿了两种制度下的隋唐之间的优劣,人人都坚定了仕隋之心!
“我说得可对?”杨侗问道。
“不错。”众人坦然点头。
似杜如晦、许敬宗、韩术这些顶尖智者,主观性很强,绝不会因为情义、忠义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情义忠义最多是一个参考,否则他们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我大隋外部危机暂时解除,即使有战事发生,规模也不会太大!接下来大隋会专注于内治,休息生养、恢复民生、发展国力。”
杨侗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胸前,看着众人道:“你们十人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培训期满,朝廷会根据你们的文武特长,直接升任通守、郡丞。这是我主政后设立的惯例!想必你们都知道吧?”
“殿下,我等明白!”
“但我……不希望你们入仕!”杨侗的话,让众人愕然。
杨侗笑道:“我不想你们太早入仕,是因为我看好你们,觉得你们理应是大隋的中流砥柱,而不是郡县之才!所以,我不希望把你们的辉煌的未来扼杀于繁忙的政务之中。我认为你们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多谢殿下重视!愿听殿下安排。”
众人只觉得热血沸腾,语气之中带着浓浓的激动和敬意。他们都明白杨侗的意思,杨侗不让他们入仕,是为他们好、是对他们抱以极大的期望!
“你们都有盖世之才,也有自己的主张思想,别人教不了你们。我以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杨侗心中默默向魏征抱歉了一下,接着说道:“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我希望你们到秘书省沉淀一段时间。”
大隋之初,朝廷除了门下、内史、尚书三省,还有秘书省和内侍省这两个内省,秘书省管图书收藏、修史、天文历法这一块,比较清闲的衙门。
而内侍省,则是内廷的侍奉机构。最初置四品上的内侍两人为高官,次官为内常侍,统领尚食、掖庭等六局。
到了大业朝,杨广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和少令、丞等,改用士人担任,宦官只是低级役使人员,宦官不算朝官,地位大降。到了杨侗这里,由于人才稀缺,秘书省和长秋监名存实亡!
秘书省除了看管书籍的人,一个官员都没有。长秋监等内廷之事,全部扔给了‘大内总管’江凤仪。
“在自学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第一时间向我提出来!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是万里挑一出来,就骄狂自大,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奋进之心,多多警醒自己。才高最忌傲,你们千万不要误了自己的前程。”
“请殿下放心!”九人高声应是。
“韩术!”杨侗又看向了韩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精通律法,又姓韩,不会是韩非子的后人吧。”
韩术随即拱手道:“卑职正是韩子第三十四世玄孙。”
杨侗虽说昨天有所料,却依旧有些意外,接着又向马绩道:“你精通工艺,文章中旁征博引,提到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器械,最后总结出墨技强国、富民之主张,莫不是墨子后人?”
马绩惭愧道:“殿下过奖了,绩不过是墨家的弟子,师尊墨秋才是。”
杨侗点了点头,向张宣说道:“你认为礼部专注于礼仪,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交主张以谋略、外交应对国与国之间的纷争,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大势所趋,建立我大隋在礼部四司内,再创一个纵横司,这明显就是纵横学的思想。你和张仪又是什么关系?”
张宣拱手道:“禀殿下,卑职正是张仪公第三十五代玄孙。”
“哈哈!法、墨、纵横三家后人同时入隋,真是巧了。”杨侗见三人露出紧张的神情,笑着安慰道:“我没有排斥你们的意思!我让百家之才进入朝堂、让百家之学进入清华学宫并非是空话屁话废话。”
几人这才松了口气。
“百家学说在先秦时期,有精华、也有糟粕,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二家,当时并称‘显学’,也是这两家,斗得最凶。但事实上儒学仁义之说,和墨家的兼爱、节用、尚贤基本相同!还有法家,以前严酷得灭绝人性,韩术现在却认为律法的价值是惩恶扬善,事实上,这也是仁义。这也即是说,经过几百近千年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百家学说越来越理性,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无法细细划分。”
杨侗说到这里,对韩术、马绩、张宣道:“你们今天就先回家,一是向家人、师门报喜;二是对你们的尊长说:大隋今后以法治国、以儒立德、以兵攻掠、以农强国、以墨富国、以医惠民、以纵横远交近攻、以阴阳明天时地利!同时,将在清华学宫开设农学院、儒学院、法学院、墨学院、武学院、医学院、纵横学院、天文学院、商学院算术学院……等分院,我希望你们的师尊出来担任分院院长!为国家培养贤才,弘扬各家先地思想。”
“多谢殿下!”
韩术、马绩、张宣大喜过望。
……
(每天煎到大半夜,恳请兄弟们支持正版,对您来说只是几毛几分钱,对我却是天大的动力……有月票、推荐票的兄弟来几张安慰安慰,推荐票、收藏也好啊) ↑返回顶部↑
朝阳殿里!
除了大隋文武,还有杜如晦等十名青年男子在等候,一个个风华正茂、气宇轩昂,仪表堂堂,一身布衣难掩其英才之气。
十人各有春秋,不分伯仲。
他们是本届科举前十名!排名第二的许敬宗写出了以德治心的精髓、排名第三的韩术写出了‘求同存异’的律法主张、排名第四的马绩写的是器械对民生的重要、张宣主张以纵横学行远交近攻之术、排行第五的盖文达主张开启民智……
“拜见殿下!”
随着杨侗的到来,十人恭敬行礼。
杨侗笑着点了点头,等大家都坐下之后,开口道:“我是个俗人、粗人。”
众人听了此话,心中生出了一阵无语,心说:你要是俗人,天下之间就再也没有雅人了。
杨侗的诗文集已经面市,不管目的是溜须拍马还是发自内心尊重,反正邺城百姓都买了,哪怕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都买一两本回家珍藏,使得诗文集成为最畅销的书籍,百万册才刚刚投入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这还只是邺城,若是放到大隋全境,恐怕千万册都不够。
百姓出于感激、尊敬,买着也是图个热闹,但是许敬宗他们这些内外看门道,以他们见识来看,当然知道诗文集中的任何一首诗、一篇文章都是传世经典,他们若是写出一首一篇同等质量的诗词文章,哪怕是死了也是笑着死的。
可这位殿下倒是好,一下子就写了三百多篇传世诗文,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个‘文人中的帝王’还说自己是‘俗人粗人’,如果他是‘俗人粗人’,那自己成什么了?
杨侗不会读心术,自然不知这些才子心中之所想,接着说道:“有些话,我就直说直问了。”
“殿下但说无妨,我等洗耳恭听。”杜如晦面色一肃,点头道。
“大家肯从五湖四海来大隋,并参与大隋科考,想必本身对我乃至大隋,都抱有一定的认同,觉得我大隋能够一统天下。”
杜如晦是关中人、许敬宗是江南人、韩术是冀州人、马绩是并州人、张宣是幽州人、盖文达是冀州人……
十甲之内,有一半以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是他们之前都没有参与科举。
原因何在?
无他!没有看好杨侗为首的大隋。
但这几年中,与世家大族为敌的大隋蒸蒸日上,反倒是与关陇集团打成一片的李唐王朝受制处处,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看穿了两种制度下的隋唐之间的优劣,人人都坚定了仕隋之心!
“我说得可对?”杨侗问道。
“不错。”众人坦然点头。
似杜如晦、许敬宗、韩术这些顶尖智者,主观性很强,绝不会因为情义、忠义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情义忠义最多是一个参考,否则他们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我大隋外部危机暂时解除,即使有战事发生,规模也不会太大!接下来大隋会专注于内治,休息生养、恢复民生、发展国力。”
杨侗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胸前,看着众人道:“你们十人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培训期满,朝廷会根据你们的文武特长,直接升任通守、郡丞。这是我主政后设立的惯例!想必你们都知道吧?”
“殿下,我等明白!”
“但我……不希望你们入仕!”杨侗的话,让众人愕然。
杨侗笑道:“我不想你们太早入仕,是因为我看好你们,觉得你们理应是大隋的中流砥柱,而不是郡县之才!所以,我不希望把你们的辉煌的未来扼杀于繁忙的政务之中。我认为你们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多谢殿下重视!愿听殿下安排。”
众人只觉得热血沸腾,语气之中带着浓浓的激动和敬意。他们都明白杨侗的意思,杨侗不让他们入仕,是为他们好、是对他们抱以极大的期望!
“你们都有盖世之才,也有自己的主张思想,别人教不了你们。我以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杨侗心中默默向魏征抱歉了一下,接着说道:“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我希望你们到秘书省沉淀一段时间。”
大隋之初,朝廷除了门下、内史、尚书三省,还有秘书省和内侍省这两个内省,秘书省管图书收藏、修史、天文历法这一块,比较清闲的衙门。
而内侍省,则是内廷的侍奉机构。最初置四品上的内侍两人为高官,次官为内常侍,统领尚食、掖庭等六局。
到了大业朝,杨广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和少令、丞等,改用士人担任,宦官只是低级役使人员,宦官不算朝官,地位大降。到了杨侗这里,由于人才稀缺,秘书省和长秋监名存实亡!
秘书省除了看管书籍的人,一个官员都没有。长秋监等内廷之事,全部扔给了‘大内总管’江凤仪。
“在自学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第一时间向我提出来!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是万里挑一出来,就骄狂自大,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奋进之心,多多警醒自己。才高最忌傲,你们千万不要误了自己的前程。”
“请殿下放心!”九人高声应是。
“韩术!”杨侗又看向了韩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精通律法,又姓韩,不会是韩非子的后人吧。”
韩术随即拱手道:“卑职正是韩子第三十四世玄孙。”
杨侗虽说昨天有所料,却依旧有些意外,接着又向马绩道:“你精通工艺,文章中旁征博引,提到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器械,最后总结出墨技强国、富民之主张,莫不是墨子后人?”
马绩惭愧道:“殿下过奖了,绩不过是墨家的弟子,师尊墨秋才是。”
杨侗点了点头,向张宣说道:“你认为礼部专注于礼仪,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交主张以谋略、外交应对国与国之间的纷争,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大势所趋,建立我大隋在礼部四司内,再创一个纵横司,这明显就是纵横学的思想。你和张仪又是什么关系?”
张宣拱手道:“禀殿下,卑职正是张仪公第三十五代玄孙。”
“哈哈!法、墨、纵横三家后人同时入隋,真是巧了。”杨侗见三人露出紧张的神情,笑着安慰道:“我没有排斥你们的意思!我让百家之才进入朝堂、让百家之学进入清华学宫并非是空话屁话废话。”
几人这才松了口气。
“百家学说在先秦时期,有精华、也有糟粕,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二家,当时并称‘显学’,也是这两家,斗得最凶。但事实上儒学仁义之说,和墨家的兼爱、节用、尚贤基本相同!还有法家,以前严酷得灭绝人性,韩术现在却认为律法的价值是惩恶扬善,事实上,这也是仁义。这也即是说,经过几百近千年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百家学说越来越理性,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无法细细划分。”
杨侗说到这里,对韩术、马绩、张宣道:“你们今天就先回家,一是向家人、师门报喜;二是对你们的尊长说:大隋今后以法治国、以儒立德、以兵攻掠、以农强国、以墨富国、以医惠民、以纵横远交近攻、以阴阳明天时地利!同时,将在清华学宫开设农学院、儒学院、法学院、墨学院、武学院、医学院、纵横学院、天文学院、商学院算术学院……等分院,我希望你们的师尊出来担任分院院长!为国家培养贤才,弘扬各家先地思想。”
“多谢殿下!”
韩术、马绩、张宣大喜过望。
……
(每天煎到大半夜,恳请兄弟们支持正版,对您来说只是几毛几分钱,对我却是天大的动力……有月票、推荐票的兄弟来几张安慰安慰,推荐票、收藏也好啊)
除了大隋文武,还有杜如晦等十名青年男子在等候,一个个风华正茂、气宇轩昂,仪表堂堂,一身布衣难掩其英才之气。
十人各有春秋,不分伯仲。
他们是本届科举前十名!排名第二的许敬宗写出了以德治心的精髓、排名第三的韩术写出了‘求同存异’的律法主张、排名第四的马绩写的是器械对民生的重要、张宣主张以纵横学行远交近攻之术、排行第五的盖文达主张开启民智……
“拜见殿下!”
随着杨侗的到来,十人恭敬行礼。
杨侗笑着点了点头,等大家都坐下之后,开口道:“我是个俗人、粗人。”
众人听了此话,心中生出了一阵无语,心说:你要是俗人,天下之间就再也没有雅人了。
杨侗的诗文集已经面市,不管目的是溜须拍马还是发自内心尊重,反正邺城百姓都买了,哪怕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都买一两本回家珍藏,使得诗文集成为最畅销的书籍,百万册才刚刚投入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这还只是邺城,若是放到大隋全境,恐怕千万册都不够。
百姓出于感激、尊敬,买着也是图个热闹,但是许敬宗他们这些内外看门道,以他们见识来看,当然知道诗文集中的任何一首诗、一篇文章都是传世经典,他们若是写出一首一篇同等质量的诗词文章,哪怕是死了也是笑着死的。
可这位殿下倒是好,一下子就写了三百多篇传世诗文,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个‘文人中的帝王’还说自己是‘俗人粗人’,如果他是‘俗人粗人’,那自己成什么了?
杨侗不会读心术,自然不知这些才子心中之所想,接着说道:“有些话,我就直说直问了。”
“殿下但说无妨,我等洗耳恭听。”杜如晦面色一肃,点头道。
“大家肯从五湖四海来大隋,并参与大隋科考,想必本身对我乃至大隋,都抱有一定的认同,觉得我大隋能够一统天下。”
杜如晦是关中人、许敬宗是江南人、韩术是冀州人、马绩是并州人、张宣是幽州人、盖文达是冀州人……
十甲之内,有一半以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是他们之前都没有参与科举。
原因何在?
无他!没有看好杨侗为首的大隋。
但这几年中,与世家大族为敌的大隋蒸蒸日上,反倒是与关陇集团打成一片的李唐王朝受制处处,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看穿了两种制度下的隋唐之间的优劣,人人都坚定了仕隋之心!
“我说得可对?”杨侗问道。
“不错。”众人坦然点头。
似杜如晦、许敬宗、韩术这些顶尖智者,主观性很强,绝不会因为情义、忠义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情义忠义最多是一个参考,否则他们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我大隋外部危机暂时解除,即使有战事发生,规模也不会太大!接下来大隋会专注于内治,休息生养、恢复民生、发展国力。”
杨侗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胸前,看着众人道:“你们十人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培训期满,朝廷会根据你们的文武特长,直接升任通守、郡丞。这是我主政后设立的惯例!想必你们都知道吧?”
“殿下,我等明白!”
“但我……不希望你们入仕!”杨侗的话,让众人愕然。
杨侗笑道:“我不想你们太早入仕,是因为我看好你们,觉得你们理应是大隋的中流砥柱,而不是郡县之才!所以,我不希望把你们的辉煌的未来扼杀于繁忙的政务之中。我认为你们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多谢殿下重视!愿听殿下安排。”
众人只觉得热血沸腾,语气之中带着浓浓的激动和敬意。他们都明白杨侗的意思,杨侗不让他们入仕,是为他们好、是对他们抱以极大的期望!
“你们都有盖世之才,也有自己的主张思想,别人教不了你们。我以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杨侗心中默默向魏征抱歉了一下,接着说道:“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我希望你们到秘书省沉淀一段时间。”
大隋之初,朝廷除了门下、内史、尚书三省,还有秘书省和内侍省这两个内省,秘书省管图书收藏、修史、天文历法这一块,比较清闲的衙门。
而内侍省,则是内廷的侍奉机构。最初置四品上的内侍两人为高官,次官为内常侍,统领尚食、掖庭等六局。
到了大业朝,杨广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和少令、丞等,改用士人担任,宦官只是低级役使人员,宦官不算朝官,地位大降。到了杨侗这里,由于人才稀缺,秘书省和长秋监名存实亡!
秘书省除了看管书籍的人,一个官员都没有。长秋监等内廷之事,全部扔给了‘大内总管’江凤仪。
“在自学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第一时间向我提出来!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是万里挑一出来,就骄狂自大,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奋进之心,多多警醒自己。才高最忌傲,你们千万不要误了自己的前程。”
“请殿下放心!”九人高声应是。
“韩术!”杨侗又看向了韩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精通律法,又姓韩,不会是韩非子的后人吧。”
韩术随即拱手道:“卑职正是韩子第三十四世玄孙。”
杨侗虽说昨天有所料,却依旧有些意外,接着又向马绩道:“你精通工艺,文章中旁征博引,提到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器械,最后总结出墨技强国、富民之主张,莫不是墨子后人?”
马绩惭愧道:“殿下过奖了,绩不过是墨家的弟子,师尊墨秋才是。”
杨侗点了点头,向张宣说道:“你认为礼部专注于礼仪,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交主张以谋略、外交应对国与国之间的纷争,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大势所趋,建立我大隋在礼部四司内,再创一个纵横司,这明显就是纵横学的思想。你和张仪又是什么关系?”
张宣拱手道:“禀殿下,卑职正是张仪公第三十五代玄孙。”
“哈哈!法、墨、纵横三家后人同时入隋,真是巧了。”杨侗见三人露出紧张的神情,笑着安慰道:“我没有排斥你们的意思!我让百家之才进入朝堂、让百家之学进入清华学宫并非是空话屁话废话。”
几人这才松了口气。
“百家学说在先秦时期,有精华、也有糟粕,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二家,当时并称‘显学’,也是这两家,斗得最凶。但事实上儒学仁义之说,和墨家的兼爱、节用、尚贤基本相同!还有法家,以前严酷得灭绝人性,韩术现在却认为律法的价值是惩恶扬善,事实上,这也是仁义。这也即是说,经过几百近千年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百家学说越来越理性,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无法细细划分。”
杨侗说到这里,对韩术、马绩、张宣道:“你们今天就先回家,一是向家人、师门报喜;二是对你们的尊长说:大隋今后以法治国、以儒立德、以兵攻掠、以农强国、以墨富国、以医惠民、以纵横远交近攻、以阴阳明天时地利!同时,将在清华学宫开设农学院、儒学院、法学院、墨学院、武学院、医学院、纵横学院、天文学院、商学院算术学院……等分院,我希望你们的师尊出来担任分院院长!为国家培养贤才,弘扬各家先地思想。”
“多谢殿下!”
韩术、马绩、张宣大喜过望。
……
(每天煎到大半夜,恳请兄弟们支持正版,对您来说只是几毛几分钱,对我却是天大的动力……有月票、推荐票的兄弟来几张安慰安慰,推荐票、收藏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