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黯然退出
发生在舂陵、襄阳之交的拦截之战,在第二天中午便随着逃兵传回了襄阳城。而在东宫正殿,李建成的神色十分憔悴,他已经呆呆的坐了一个下午,原本俊朗的脸已经蓄了不少胡茬,看上去不但颓废,还很邋遢,只是注重仪容的李建成此刻已经不去在意这些了。
他既是为柴绍的阵亡而哀悼,也是为了大唐帝国而忧虑,李孝恭兵败、柴绍已经阵亡,十几万舂陵军回到襄阳的数目,竟然不足千人。
这让他怎么办?怎么向视这支大军为救命稻草的父皇解释?
在他下首,兵败回来的李孝恭、武士彟默默地跪在地上,自从逃回襄阳,讲述了撤兵经过以后,他们二人就没有为自己解释过什么。
兵败和已经送到襄阳的柴绍的尸体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虽然李建成并没责怪他们二人,但自责却如刀子一般噬咬着他们二人,只因柴绍不仅是驸马,还是他们的战友,要不是柴绍在罗士信发起进攻时,柴绍带着他麾下三千名士兵杀上顶着隋军冲锋,给他们刹那间的喘息,他本人根本不会陷入重重包围,完全可以说是柴绍用他和他麾下将士的命,换来了他们二人的生。
这时,陈叔达快步走进殿前广场,他奉命去竟陵收拢兵力、粮食,此时刚刚回来,现在到处都在说李孝恭惨败而归,陈叔达也不知真伪,来不及休息便匆匆前来。
他见几名亲兵站在台阶前紧张的向殿内张望,气氛十分凝重,急忙问道:“荆王他们真败了?”
“正是。”一名校尉轻声道:“荆王战败,只剩不足千人返回,柴驸马也阵亡了。”
“轰!”
校尉这话如记晴天霹雳,震得陈叔达脑子一片空白,除了自己的心跳,仿佛什么都听不到一般。
陈叔达其实有另外一个计划,前几天刘文静来信,让他说服李建成吞下舂陵兵马,平安退守巴东之后,大家不用去成都这个肮脏的政治泥淖,而是以李孝恭、柴绍为将帅,统领大军攻克南诏六部,为大唐、为李建成夺下一块休养生息之地。
这其实也是当初东征失败,刘文静为李渊拟定的发展大计,可那时李渊遭到关陇贵族以民意挟持,无法迁都成都,这才使计划无法执行。
本想拾起这个发展战略,然而现在…十几万大军没了,柴绍也没了。战略大计自然也落空了。
陈叔达眉头都皱成一团,他沉吟一下道:“替我禀报殿下,就说我求见。”
校尉快步走上台阶,站在大殿门口禀报:“禀报太子殿下,陈相国求见。”
“请进!”李建成的声音有些嘶哑,语气里充满无尽了无尽的怆然。
不用亲兵转告,陈叔达便已走进大殿,直到李建成前面,才行了一礼,“参见殿下。”
李建成抬手道:“陈相请坐。”
“谢殿下。”陈叔达再行一礼,才将目光看向了李孝恭,这一眼看去,整个人都傻了,只见这位只有三十余岁的荆王,头上白发竟比自己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还多。
“荆王、武将军,我一个亡国之人尚且活得有滋有味,你们岂能因一时失利失去了信心?”陈叔达深吸了一口气,气咻咻的说道:“我大唐还没亡,太子也还要你们二人带兵前去益州,还不是悲痛的时候,都给我像个男人一样的站起来。”
李孝恭这才慢慢地站了起来,将武士彟也扶了起来,苦涩一叹:“悔不听嗣昌之言,至有此败,更害死了嗣昌!”
柴绍当初劝他走官道南下枣阳,而李孝恭却担心隋军骑兵从背后掩杀,再次全军覆没,这才坚持走上山间小道。此时想到柴绍的死,李孝恭又是忍不住一阵心痛。
李建成叹了口气:“孝恭,你的决定并没错。若是你们走官道,恐怕早有一个多月前就败了。”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实非人力可变。”说这话的陈叔达心里如明镜一般,大唐王朝从与大隋王朝并驾齐驱落到这地步,罪魁祸首就是李渊。
自李渊登基之后,败笔连连,一步步将生机勃勃的大唐拖到这个绝境,他有多大斤两陈叔达一清二楚,如果像刘邦一样把军队交给麾下大将指挥,大唐就算干不过隋朝,也不会这么惨。但他偏偏外行指挥内行,于军队之中到处插手。
有时候陈叔达甚至极度怀疑李渊是杨侗派来的奸细,否则他为何总在关键时刻‘配合’杨侗?
还是说,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顺眼,索性江山和子孙也不要了,要是这样的话,杨广戏称他为“阿婆”,还真不是没道理。
“太子殿下,武川司长史韩志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就在陈叔达胡思乱想之际,刚才那名校尉在殿外禀报:
“有请。”
“喏。”
不一会儿功夫,韩志大步入殿,行礼道:“卑职韩志参见殿下。”
“韩长史有何要事?”李建成示意他免礼。
韩志说道:“回禀殿下,城中到处在风传我军不利的消息,为免动摇军心,卑职已经严令各坊百姓禁言,不准谈及唐军兵败之事。并且遵照殿下吩咐,派出一千名武川卫巡视全城,通传各处,凡是敢私下商议者,皆以通敌论处。”
李建成看了大家一眼,故作轻松的说道:“我这么做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掩耳盗铃了吧。如今民心、军心皆乱。岂是禁令能止得住?都说隋军极善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前我还不信。然而隋军远在汉水以北,就已经令我们全城动荡,相比之下我们实在是太被动了。”
李建成的话激起了陈叔达的担忧,“自古以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军民在公开场合是不敢谈,但私下里谈得恐怕更多。殿下,我们的形势现在很不乐观,应当早有准备啊。”
李建成默然点头:“目前看来,杨侗的确是准备武力夺取荆北了,都说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陈叔达缓缓的说道:“现在军心动摇,人人自危,微臣最担心的还是荆州本地人,对他们而言,投降隋朝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襄阳城或许挡得住隋军,却挡不住心向隋朝的民意。荆州民心已不在我大唐,他们视我大唐为洪水猛兽,依微臣之见,早日离开为好。”
李建成默不作声,暗自盘算起来。
虽说杨善会击败了舂陵军,可是经过个多月以来的紧急收拢,襄阳又已从各地集结到了两三万名精兵,单纯从军事上说,隋军是很难攻城高池深的襄阳城。但关键是城内人心惶惶,这种恐惧情绪用不了多久就会蔓延到军队之中。而据他所知,襄阳虽然当了唐朝几年的领土,但因为朝廷连年作战、连连失败的缘故,厌战、畏战的情绪从一开始就没消除过。要是杨善会、薛万均、李靖同时兵临城下,吓怕了的军队说不定马上就会献城投降。
念及于此,李建成看向了李孝恭,问道:“孝恭,你认为呢?”
李孝恭也知此时绝非矫情的时候,连忙答道:“其实自东征失败以后,我军士气就越来越低迷,一天不如一天。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大唐对荆州的统治大势已去,当圣上迁都之后,荆襄籍士兵都自求自保、各留后路,厌战畏战的情绪早已席卷全军。我又惨败而归,这对我军上下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般的打击,如今军心瓦解,已无法再战。我也认为早日离开为宜。”
李建成也知事不可为,当即对韩志说道:“韩长史,传令下去,让留守官员紧急收拾收拾,三天后与我前去成都。”
“卑职遵命。”韩志应了一声,行礼离开。
李建成又对李孝恭道:“孝恭、武将军,你二人负责军队事宜,不愿与我们去益州的士兵,就不必勉强了。”
“喏。”李孝恭、武士彟应命离开
“在隋唐的休战协议中,杨侗要求我们将一个完整的襄阳交上。虽然说他已经摧毁了协议,但我却不希望乱兵和地痞无赖祸害城中百姓。”李建成踱步出门,看了看雄伟壮观的宫殿群落,叹息一声,对默默相伴的陈叔达说道:“陈相国,劳烦你去趟蔡阳,让罗士信或是杨善会前来接管襄阳。这也算是我为襄阳百姓做件好事吧。”
“微臣遵命。”
。。。。。。
第三天清晨,已经和隋朝达成了交接协议的李建成,带着李唐残余势力正式撤出襄阳,结束了他们对荆州的统治。
负责断后的武士彟到了下午,依约开门,放隋军主力入城,自己则带到四千名士兵往西而去,前去和李建成汇合。
奉命接管的杜伏威和罗士信率领四万大军入城,罗士信率领一万精骑负责接管皇宫,
而杜伏威则负责控制襄阳城,城内百姓家家户户关闭门窗,躲在家中不敢外。
一队队隋军骑兵在襄阳大街小巷奔驰,将趁机抢劫店铺、为祸百姓的散兵和流氓无赖抓捕斩首,并大声吆喝,让百姓暂时不要出门。
到了傍晚,得到通知的杨善会率领麾下将校大举入城,他问向前来迎接的杜伏威:“可有李建成的消息?”
杜伏威躬身道:“启禀大帅,他们在清晨时分,已经离开,与末将交割的是武士彟。”
旁边的谢映登问道:“大帅,我们要不要去追?”
杨善会摇了摇头:“李建成、李孝恭都不足为虑,而且少了李建成,成都怎么会热闹起来呢?随他们去吧。”
“喏。”谢映登应道。
“我现在暂且任命你为襄阳郡丞,安抚襄阳郡,安排士兵接管治下各县,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妄施杀戮。”
谢映登连忙应命:“末将明白,请大帅放心。”
杨善会目光移向杜伏威:“我们这伙人,杜将军你最擅长水战,你和阚将军率领第十一军将士前去夷陵协助李靖尚书,为攻伐益州做好准备。记住,一切听令从于李尚书。”
杜伏威大喜:“末将遵令!”
“负责夺取房陵和西城的薛万均将军有没有信鹰传来?”杨善会询问身边的亲卫。
亲兵答道:“回大帅,尚无薛将军的信鹰传来。”
“我知道了。”杨善会也不在意,其实房陵并不属于荆州,但和西城郡一样兵力空虚,这样的地盘,岂能不夺?
他又说道:“与我前去皇城,我要亲自给圣上和左仆射写捷报。”
“喏。” ↑返回顶部↑
他既是为柴绍的阵亡而哀悼,也是为了大唐帝国而忧虑,李孝恭兵败、柴绍已经阵亡,十几万舂陵军回到襄阳的数目,竟然不足千人。
这让他怎么办?怎么向视这支大军为救命稻草的父皇解释?
在他下首,兵败回来的李孝恭、武士彟默默地跪在地上,自从逃回襄阳,讲述了撤兵经过以后,他们二人就没有为自己解释过什么。
兵败和已经送到襄阳的柴绍的尸体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虽然李建成并没责怪他们二人,但自责却如刀子一般噬咬着他们二人,只因柴绍不仅是驸马,还是他们的战友,要不是柴绍在罗士信发起进攻时,柴绍带着他麾下三千名士兵杀上顶着隋军冲锋,给他们刹那间的喘息,他本人根本不会陷入重重包围,完全可以说是柴绍用他和他麾下将士的命,换来了他们二人的生。
这时,陈叔达快步走进殿前广场,他奉命去竟陵收拢兵力、粮食,此时刚刚回来,现在到处都在说李孝恭惨败而归,陈叔达也不知真伪,来不及休息便匆匆前来。
他见几名亲兵站在台阶前紧张的向殿内张望,气氛十分凝重,急忙问道:“荆王他们真败了?”
“正是。”一名校尉轻声道:“荆王战败,只剩不足千人返回,柴驸马也阵亡了。”
“轰!”
校尉这话如记晴天霹雳,震得陈叔达脑子一片空白,除了自己的心跳,仿佛什么都听不到一般。
陈叔达其实有另外一个计划,前几天刘文静来信,让他说服李建成吞下舂陵兵马,平安退守巴东之后,大家不用去成都这个肮脏的政治泥淖,而是以李孝恭、柴绍为将帅,统领大军攻克南诏六部,为大唐、为李建成夺下一块休养生息之地。
这其实也是当初东征失败,刘文静为李渊拟定的发展大计,可那时李渊遭到关陇贵族以民意挟持,无法迁都成都,这才使计划无法执行。
本想拾起这个发展战略,然而现在…十几万大军没了,柴绍也没了。战略大计自然也落空了。
陈叔达眉头都皱成一团,他沉吟一下道:“替我禀报殿下,就说我求见。”
校尉快步走上台阶,站在大殿门口禀报:“禀报太子殿下,陈相国求见。”
“请进!”李建成的声音有些嘶哑,语气里充满无尽了无尽的怆然。
不用亲兵转告,陈叔达便已走进大殿,直到李建成前面,才行了一礼,“参见殿下。”
李建成抬手道:“陈相请坐。”
“谢殿下。”陈叔达再行一礼,才将目光看向了李孝恭,这一眼看去,整个人都傻了,只见这位只有三十余岁的荆王,头上白发竟比自己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还多。
“荆王、武将军,我一个亡国之人尚且活得有滋有味,你们岂能因一时失利失去了信心?”陈叔达深吸了一口气,气咻咻的说道:“我大唐还没亡,太子也还要你们二人带兵前去益州,还不是悲痛的时候,都给我像个男人一样的站起来。”
李孝恭这才慢慢地站了起来,将武士彟也扶了起来,苦涩一叹:“悔不听嗣昌之言,至有此败,更害死了嗣昌!”
柴绍当初劝他走官道南下枣阳,而李孝恭却担心隋军骑兵从背后掩杀,再次全军覆没,这才坚持走上山间小道。此时想到柴绍的死,李孝恭又是忍不住一阵心痛。
李建成叹了口气:“孝恭,你的决定并没错。若是你们走官道,恐怕早有一个多月前就败了。”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实非人力可变。”说这话的陈叔达心里如明镜一般,大唐王朝从与大隋王朝并驾齐驱落到这地步,罪魁祸首就是李渊。
自李渊登基之后,败笔连连,一步步将生机勃勃的大唐拖到这个绝境,他有多大斤两陈叔达一清二楚,如果像刘邦一样把军队交给麾下大将指挥,大唐就算干不过隋朝,也不会这么惨。但他偏偏外行指挥内行,于军队之中到处插手。
有时候陈叔达甚至极度怀疑李渊是杨侗派来的奸细,否则他为何总在关键时刻‘配合’杨侗?
还是说,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顺眼,索性江山和子孙也不要了,要是这样的话,杨广戏称他为“阿婆”,还真不是没道理。
“太子殿下,武川司长史韩志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就在陈叔达胡思乱想之际,刚才那名校尉在殿外禀报:
“有请。”
“喏。”
不一会儿功夫,韩志大步入殿,行礼道:“卑职韩志参见殿下。”
“韩长史有何要事?”李建成示意他免礼。
韩志说道:“回禀殿下,城中到处在风传我军不利的消息,为免动摇军心,卑职已经严令各坊百姓禁言,不准谈及唐军兵败之事。并且遵照殿下吩咐,派出一千名武川卫巡视全城,通传各处,凡是敢私下商议者,皆以通敌论处。”
李建成看了大家一眼,故作轻松的说道:“我这么做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掩耳盗铃了吧。如今民心、军心皆乱。岂是禁令能止得住?都说隋军极善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前我还不信。然而隋军远在汉水以北,就已经令我们全城动荡,相比之下我们实在是太被动了。”
李建成的话激起了陈叔达的担忧,“自古以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军民在公开场合是不敢谈,但私下里谈得恐怕更多。殿下,我们的形势现在很不乐观,应当早有准备啊。”
李建成默然点头:“目前看来,杨侗的确是准备武力夺取荆北了,都说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陈叔达缓缓的说道:“现在军心动摇,人人自危,微臣最担心的还是荆州本地人,对他们而言,投降隋朝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襄阳城或许挡得住隋军,却挡不住心向隋朝的民意。荆州民心已不在我大唐,他们视我大唐为洪水猛兽,依微臣之见,早日离开为好。”
李建成默不作声,暗自盘算起来。
虽说杨善会击败了舂陵军,可是经过个多月以来的紧急收拢,襄阳又已从各地集结到了两三万名精兵,单纯从军事上说,隋军是很难攻城高池深的襄阳城。但关键是城内人心惶惶,这种恐惧情绪用不了多久就会蔓延到军队之中。而据他所知,襄阳虽然当了唐朝几年的领土,但因为朝廷连年作战、连连失败的缘故,厌战、畏战的情绪从一开始就没消除过。要是杨善会、薛万均、李靖同时兵临城下,吓怕了的军队说不定马上就会献城投降。
念及于此,李建成看向了李孝恭,问道:“孝恭,你认为呢?”
李孝恭也知此时绝非矫情的时候,连忙答道:“其实自东征失败以后,我军士气就越来越低迷,一天不如一天。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大唐对荆州的统治大势已去,当圣上迁都之后,荆襄籍士兵都自求自保、各留后路,厌战畏战的情绪早已席卷全军。我又惨败而归,这对我军上下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般的打击,如今军心瓦解,已无法再战。我也认为早日离开为宜。”
李建成也知事不可为,当即对韩志说道:“韩长史,传令下去,让留守官员紧急收拾收拾,三天后与我前去成都。”
“卑职遵命。”韩志应了一声,行礼离开。
李建成又对李孝恭道:“孝恭、武将军,你二人负责军队事宜,不愿与我们去益州的士兵,就不必勉强了。”
“喏。”李孝恭、武士彟应命离开
“在隋唐的休战协议中,杨侗要求我们将一个完整的襄阳交上。虽然说他已经摧毁了协议,但我却不希望乱兵和地痞无赖祸害城中百姓。”李建成踱步出门,看了看雄伟壮观的宫殿群落,叹息一声,对默默相伴的陈叔达说道:“陈相国,劳烦你去趟蔡阳,让罗士信或是杨善会前来接管襄阳。这也算是我为襄阳百姓做件好事吧。”
“微臣遵命。”
。。。。。。
第三天清晨,已经和隋朝达成了交接协议的李建成,带着李唐残余势力正式撤出襄阳,结束了他们对荆州的统治。
负责断后的武士彟到了下午,依约开门,放隋军主力入城,自己则带到四千名士兵往西而去,前去和李建成汇合。
奉命接管的杜伏威和罗士信率领四万大军入城,罗士信率领一万精骑负责接管皇宫,
而杜伏威则负责控制襄阳城,城内百姓家家户户关闭门窗,躲在家中不敢外。
一队队隋军骑兵在襄阳大街小巷奔驰,将趁机抢劫店铺、为祸百姓的散兵和流氓无赖抓捕斩首,并大声吆喝,让百姓暂时不要出门。
到了傍晚,得到通知的杨善会率领麾下将校大举入城,他问向前来迎接的杜伏威:“可有李建成的消息?”
杜伏威躬身道:“启禀大帅,他们在清晨时分,已经离开,与末将交割的是武士彟。”
旁边的谢映登问道:“大帅,我们要不要去追?”
杨善会摇了摇头:“李建成、李孝恭都不足为虑,而且少了李建成,成都怎么会热闹起来呢?随他们去吧。”
“喏。”谢映登应道。
“我现在暂且任命你为襄阳郡丞,安抚襄阳郡,安排士兵接管治下各县,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妄施杀戮。”
谢映登连忙应命:“末将明白,请大帅放心。”
杨善会目光移向杜伏威:“我们这伙人,杜将军你最擅长水战,你和阚将军率领第十一军将士前去夷陵协助李靖尚书,为攻伐益州做好准备。记住,一切听令从于李尚书。”
杜伏威大喜:“末将遵令!”
“负责夺取房陵和西城的薛万均将军有没有信鹰传来?”杨善会询问身边的亲卫。
亲兵答道:“回大帅,尚无薛将军的信鹰传来。”
“我知道了。”杨善会也不在意,其实房陵并不属于荆州,但和西城郡一样兵力空虚,这样的地盘,岂能不夺?
他又说道:“与我前去皇城,我要亲自给圣上和左仆射写捷报。”
“喏。” ↑返回顶部↑
发生在舂陵、襄阳之交的拦截之战,在第二天中午便随着逃兵传回了襄阳城。而在东宫正殿,李建成的神色十分憔悴,他已经呆呆的坐了一个下午,原本俊朗的脸已经蓄了不少胡茬,看上去不但颓废,还很邋遢,只是注重仪容的李建成此刻已经不去在意这些了。
他既是为柴绍的阵亡而哀悼,也是为了大唐帝国而忧虑,李孝恭兵败、柴绍已经阵亡,十几万舂陵军回到襄阳的数目,竟然不足千人。
这让他怎么办?怎么向视这支大军为救命稻草的父皇解释?
在他下首,兵败回来的李孝恭、武士彟默默地跪在地上,自从逃回襄阳,讲述了撤兵经过以后,他们二人就没有为自己解释过什么。
兵败和已经送到襄阳的柴绍的尸体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虽然李建成并没责怪他们二人,但自责却如刀子一般噬咬着他们二人,只因柴绍不仅是驸马,还是他们的战友,要不是柴绍在罗士信发起进攻时,柴绍带着他麾下三千名士兵杀上顶着隋军冲锋,给他们刹那间的喘息,他本人根本不会陷入重重包围,完全可以说是柴绍用他和他麾下将士的命,换来了他们二人的生。
这时,陈叔达快步走进殿前广场,他奉命去竟陵收拢兵力、粮食,此时刚刚回来,现在到处都在说李孝恭惨败而归,陈叔达也不知真伪,来不及休息便匆匆前来。
他见几名亲兵站在台阶前紧张的向殿内张望,气氛十分凝重,急忙问道:“荆王他们真败了?”
“正是。”一名校尉轻声道:“荆王战败,只剩不足千人返回,柴驸马也阵亡了。”
“轰!”
校尉这话如记晴天霹雳,震得陈叔达脑子一片空白,除了自己的心跳,仿佛什么都听不到一般。
陈叔达其实有另外一个计划,前几天刘文静来信,让他说服李建成吞下舂陵兵马,平安退守巴东之后,大家不用去成都这个肮脏的政治泥淖,而是以李孝恭、柴绍为将帅,统领大军攻克南诏六部,为大唐、为李建成夺下一块休养生息之地。
这其实也是当初东征失败,刘文静为李渊拟定的发展大计,可那时李渊遭到关陇贵族以民意挟持,无法迁都成都,这才使计划无法执行。
本想拾起这个发展战略,然而现在…十几万大军没了,柴绍也没了。战略大计自然也落空了。
陈叔达眉头都皱成一团,他沉吟一下道:“替我禀报殿下,就说我求见。”
校尉快步走上台阶,站在大殿门口禀报:“禀报太子殿下,陈相国求见。”
“请进!”李建成的声音有些嘶哑,语气里充满无尽了无尽的怆然。
不用亲兵转告,陈叔达便已走进大殿,直到李建成前面,才行了一礼,“参见殿下。”
李建成抬手道:“陈相请坐。”
“谢殿下。”陈叔达再行一礼,才将目光看向了李孝恭,这一眼看去,整个人都傻了,只见这位只有三十余岁的荆王,头上白发竟比自己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还多。
“荆王、武将军,我一个亡国之人尚且活得有滋有味,你们岂能因一时失利失去了信心?”陈叔达深吸了一口气,气咻咻的说道:“我大唐还没亡,太子也还要你们二人带兵前去益州,还不是悲痛的时候,都给我像个男人一样的站起来。”
李孝恭这才慢慢地站了起来,将武士彟也扶了起来,苦涩一叹:“悔不听嗣昌之言,至有此败,更害死了嗣昌!”
柴绍当初劝他走官道南下枣阳,而李孝恭却担心隋军骑兵从背后掩杀,再次全军覆没,这才坚持走上山间小道。此时想到柴绍的死,李孝恭又是忍不住一阵心痛。
李建成叹了口气:“孝恭,你的决定并没错。若是你们走官道,恐怕早有一个多月前就败了。”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实非人力可变。”说这话的陈叔达心里如明镜一般,大唐王朝从与大隋王朝并驾齐驱落到这地步,罪魁祸首就是李渊。
自李渊登基之后,败笔连连,一步步将生机勃勃的大唐拖到这个绝境,他有多大斤两陈叔达一清二楚,如果像刘邦一样把军队交给麾下大将指挥,大唐就算干不过隋朝,也不会这么惨。但他偏偏外行指挥内行,于军队之中到处插手。
有时候陈叔达甚至极度怀疑李渊是杨侗派来的奸细,否则他为何总在关键时刻‘配合’杨侗?
还是说,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顺眼,索性江山和子孙也不要了,要是这样的话,杨广戏称他为“阿婆”,还真不是没道理。
“太子殿下,武川司长史韩志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就在陈叔达胡思乱想之际,刚才那名校尉在殿外禀报:
“有请。”
“喏。”
不一会儿功夫,韩志大步入殿,行礼道:“卑职韩志参见殿下。”
“韩长史有何要事?”李建成示意他免礼。
韩志说道:“回禀殿下,城中到处在风传我军不利的消息,为免动摇军心,卑职已经严令各坊百姓禁言,不准谈及唐军兵败之事。并且遵照殿下吩咐,派出一千名武川卫巡视全城,通传各处,凡是敢私下商议者,皆以通敌论处。”
李建成看了大家一眼,故作轻松的说道:“我这么做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掩耳盗铃了吧。如今民心、军心皆乱。岂是禁令能止得住?都说隋军极善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前我还不信。然而隋军远在汉水以北,就已经令我们全城动荡,相比之下我们实在是太被动了。”
李建成的话激起了陈叔达的担忧,“自古以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军民在公开场合是不敢谈,但私下里谈得恐怕更多。殿下,我们的形势现在很不乐观,应当早有准备啊。”
李建成默然点头:“目前看来,杨侗的确是准备武力夺取荆北了,都说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陈叔达缓缓的说道:“现在军心动摇,人人自危,微臣最担心的还是荆州本地人,对他们而言,投降隋朝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襄阳城或许挡得住隋军,却挡不住心向隋朝的民意。荆州民心已不在我大唐,他们视我大唐为洪水猛兽,依微臣之见,早日离开为好。”
李建成默不作声,暗自盘算起来。
虽说杨善会击败了舂陵军,可是经过个多月以来的紧急收拢,襄阳又已从各地集结到了两三万名精兵,单纯从军事上说,隋军是很难攻城高池深的襄阳城。但关键是城内人心惶惶,这种恐惧情绪用不了多久就会蔓延到军队之中。而据他所知,襄阳虽然当了唐朝几年的领土,但因为朝廷连年作战、连连失败的缘故,厌战、畏战的情绪从一开始就没消除过。要是杨善会、薛万均、李靖同时兵临城下,吓怕了的军队说不定马上就会献城投降。
念及于此,李建成看向了李孝恭,问道:“孝恭,你认为呢?”
李孝恭也知此时绝非矫情的时候,连忙答道:“其实自东征失败以后,我军士气就越来越低迷,一天不如一天。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大唐对荆州的统治大势已去,当圣上迁都之后,荆襄籍士兵都自求自保、各留后路,厌战畏战的情绪早已席卷全军。我又惨败而归,这对我军上下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般的打击,如今军心瓦解,已无法再战。我也认为早日离开为宜。”
李建成也知事不可为,当即对韩志说道:“韩长史,传令下去,让留守官员紧急收拾收拾,三天后与我前去成都。”
“卑职遵命。”韩志应了一声,行礼离开。
李建成又对李孝恭道:“孝恭、武将军,你二人负责军队事宜,不愿与我们去益州的士兵,就不必勉强了。”
“喏。”李孝恭、武士彟应命离开
“在隋唐的休战协议中,杨侗要求我们将一个完整的襄阳交上。虽然说他已经摧毁了协议,但我却不希望乱兵和地痞无赖祸害城中百姓。”李建成踱步出门,看了看雄伟壮观的宫殿群落,叹息一声,对默默相伴的陈叔达说道:“陈相国,劳烦你去趟蔡阳,让罗士信或是杨善会前来接管襄阳。这也算是我为襄阳百姓做件好事吧。”
“微臣遵命。”
。。。。。。
第三天清晨,已经和隋朝达成了交接协议的李建成,带着李唐残余势力正式撤出襄阳,结束了他们对荆州的统治。
负责断后的武士彟到了下午,依约开门,放隋军主力入城,自己则带到四千名士兵往西而去,前去和李建成汇合。
奉命接管的杜伏威和罗士信率领四万大军入城,罗士信率领一万精骑负责接管皇宫,
而杜伏威则负责控制襄阳城,城内百姓家家户户关闭门窗,躲在家中不敢外。
一队队隋军骑兵在襄阳大街小巷奔驰,将趁机抢劫店铺、为祸百姓的散兵和流氓无赖抓捕斩首,并大声吆喝,让百姓暂时不要出门。
到了傍晚,得到通知的杨善会率领麾下将校大举入城,他问向前来迎接的杜伏威:“可有李建成的消息?”
杜伏威躬身道:“启禀大帅,他们在清晨时分,已经离开,与末将交割的是武士彟。”
旁边的谢映登问道:“大帅,我们要不要去追?”
杨善会摇了摇头:“李建成、李孝恭都不足为虑,而且少了李建成,成都怎么会热闹起来呢?随他们去吧。”
“喏。”谢映登应道。
“我现在暂且任命你为襄阳郡丞,安抚襄阳郡,安排士兵接管治下各县,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妄施杀戮。”
谢映登连忙应命:“末将明白,请大帅放心。”
杨善会目光移向杜伏威:“我们这伙人,杜将军你最擅长水战,你和阚将军率领第十一军将士前去夷陵协助李靖尚书,为攻伐益州做好准备。记住,一切听令从于李尚书。”
杜伏威大喜:“末将遵令!”
“负责夺取房陵和西城的薛万均将军有没有信鹰传来?”杨善会询问身边的亲卫。
亲兵答道:“回大帅,尚无薛将军的信鹰传来。”
“我知道了。”杨善会也不在意,其实房陵并不属于荆州,但和西城郡一样兵力空虚,这样的地盘,岂能不夺?
他又说道:“与我前去皇城,我要亲自给圣上和左仆射写捷报。”
“喏。”
他既是为柴绍的阵亡而哀悼,也是为了大唐帝国而忧虑,李孝恭兵败、柴绍已经阵亡,十几万舂陵军回到襄阳的数目,竟然不足千人。
这让他怎么办?怎么向视这支大军为救命稻草的父皇解释?
在他下首,兵败回来的李孝恭、武士彟默默地跪在地上,自从逃回襄阳,讲述了撤兵经过以后,他们二人就没有为自己解释过什么。
兵败和已经送到襄阳的柴绍的尸体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虽然李建成并没责怪他们二人,但自责却如刀子一般噬咬着他们二人,只因柴绍不仅是驸马,还是他们的战友,要不是柴绍在罗士信发起进攻时,柴绍带着他麾下三千名士兵杀上顶着隋军冲锋,给他们刹那间的喘息,他本人根本不会陷入重重包围,完全可以说是柴绍用他和他麾下将士的命,换来了他们二人的生。
这时,陈叔达快步走进殿前广场,他奉命去竟陵收拢兵力、粮食,此时刚刚回来,现在到处都在说李孝恭惨败而归,陈叔达也不知真伪,来不及休息便匆匆前来。
他见几名亲兵站在台阶前紧张的向殿内张望,气氛十分凝重,急忙问道:“荆王他们真败了?”
“正是。”一名校尉轻声道:“荆王战败,只剩不足千人返回,柴驸马也阵亡了。”
“轰!”
校尉这话如记晴天霹雳,震得陈叔达脑子一片空白,除了自己的心跳,仿佛什么都听不到一般。
陈叔达其实有另外一个计划,前几天刘文静来信,让他说服李建成吞下舂陵兵马,平安退守巴东之后,大家不用去成都这个肮脏的政治泥淖,而是以李孝恭、柴绍为将帅,统领大军攻克南诏六部,为大唐、为李建成夺下一块休养生息之地。
这其实也是当初东征失败,刘文静为李渊拟定的发展大计,可那时李渊遭到关陇贵族以民意挟持,无法迁都成都,这才使计划无法执行。
本想拾起这个发展战略,然而现在…十几万大军没了,柴绍也没了。战略大计自然也落空了。
陈叔达眉头都皱成一团,他沉吟一下道:“替我禀报殿下,就说我求见。”
校尉快步走上台阶,站在大殿门口禀报:“禀报太子殿下,陈相国求见。”
“请进!”李建成的声音有些嘶哑,语气里充满无尽了无尽的怆然。
不用亲兵转告,陈叔达便已走进大殿,直到李建成前面,才行了一礼,“参见殿下。”
李建成抬手道:“陈相请坐。”
“谢殿下。”陈叔达再行一礼,才将目光看向了李孝恭,这一眼看去,整个人都傻了,只见这位只有三十余岁的荆王,头上白发竟比自己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还多。
“荆王、武将军,我一个亡国之人尚且活得有滋有味,你们岂能因一时失利失去了信心?”陈叔达深吸了一口气,气咻咻的说道:“我大唐还没亡,太子也还要你们二人带兵前去益州,还不是悲痛的时候,都给我像个男人一样的站起来。”
李孝恭这才慢慢地站了起来,将武士彟也扶了起来,苦涩一叹:“悔不听嗣昌之言,至有此败,更害死了嗣昌!”
柴绍当初劝他走官道南下枣阳,而李孝恭却担心隋军骑兵从背后掩杀,再次全军覆没,这才坚持走上山间小道。此时想到柴绍的死,李孝恭又是忍不住一阵心痛。
李建成叹了口气:“孝恭,你的决定并没错。若是你们走官道,恐怕早有一个多月前就败了。”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实非人力可变。”说这话的陈叔达心里如明镜一般,大唐王朝从与大隋王朝并驾齐驱落到这地步,罪魁祸首就是李渊。
自李渊登基之后,败笔连连,一步步将生机勃勃的大唐拖到这个绝境,他有多大斤两陈叔达一清二楚,如果像刘邦一样把军队交给麾下大将指挥,大唐就算干不过隋朝,也不会这么惨。但他偏偏外行指挥内行,于军队之中到处插手。
有时候陈叔达甚至极度怀疑李渊是杨侗派来的奸细,否则他为何总在关键时刻‘配合’杨侗?
还是说,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顺眼,索性江山和子孙也不要了,要是这样的话,杨广戏称他为“阿婆”,还真不是没道理。
“太子殿下,武川司长史韩志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就在陈叔达胡思乱想之际,刚才那名校尉在殿外禀报:
“有请。”
“喏。”
不一会儿功夫,韩志大步入殿,行礼道:“卑职韩志参见殿下。”
“韩长史有何要事?”李建成示意他免礼。
韩志说道:“回禀殿下,城中到处在风传我军不利的消息,为免动摇军心,卑职已经严令各坊百姓禁言,不准谈及唐军兵败之事。并且遵照殿下吩咐,派出一千名武川卫巡视全城,通传各处,凡是敢私下商议者,皆以通敌论处。”
李建成看了大家一眼,故作轻松的说道:“我这么做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掩耳盗铃了吧。如今民心、军心皆乱。岂是禁令能止得住?都说隋军极善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前我还不信。然而隋军远在汉水以北,就已经令我们全城动荡,相比之下我们实在是太被动了。”
李建成的话激起了陈叔达的担忧,“自古以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军民在公开场合是不敢谈,但私下里谈得恐怕更多。殿下,我们的形势现在很不乐观,应当早有准备啊。”
李建成默然点头:“目前看来,杨侗的确是准备武力夺取荆北了,都说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陈叔达缓缓的说道:“现在军心动摇,人人自危,微臣最担心的还是荆州本地人,对他们而言,投降隋朝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襄阳城或许挡得住隋军,却挡不住心向隋朝的民意。荆州民心已不在我大唐,他们视我大唐为洪水猛兽,依微臣之见,早日离开为好。”
李建成默不作声,暗自盘算起来。
虽说杨善会击败了舂陵军,可是经过个多月以来的紧急收拢,襄阳又已从各地集结到了两三万名精兵,单纯从军事上说,隋军是很难攻城高池深的襄阳城。但关键是城内人心惶惶,这种恐惧情绪用不了多久就会蔓延到军队之中。而据他所知,襄阳虽然当了唐朝几年的领土,但因为朝廷连年作战、连连失败的缘故,厌战、畏战的情绪从一开始就没消除过。要是杨善会、薛万均、李靖同时兵临城下,吓怕了的军队说不定马上就会献城投降。
念及于此,李建成看向了李孝恭,问道:“孝恭,你认为呢?”
李孝恭也知此时绝非矫情的时候,连忙答道:“其实自东征失败以后,我军士气就越来越低迷,一天不如一天。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大唐对荆州的统治大势已去,当圣上迁都之后,荆襄籍士兵都自求自保、各留后路,厌战畏战的情绪早已席卷全军。我又惨败而归,这对我军上下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般的打击,如今军心瓦解,已无法再战。我也认为早日离开为宜。”
李建成也知事不可为,当即对韩志说道:“韩长史,传令下去,让留守官员紧急收拾收拾,三天后与我前去成都。”
“卑职遵命。”韩志应了一声,行礼离开。
李建成又对李孝恭道:“孝恭、武将军,你二人负责军队事宜,不愿与我们去益州的士兵,就不必勉强了。”
“喏。”李孝恭、武士彟应命离开
“在隋唐的休战协议中,杨侗要求我们将一个完整的襄阳交上。虽然说他已经摧毁了协议,但我却不希望乱兵和地痞无赖祸害城中百姓。”李建成踱步出门,看了看雄伟壮观的宫殿群落,叹息一声,对默默相伴的陈叔达说道:“陈相国,劳烦你去趟蔡阳,让罗士信或是杨善会前来接管襄阳。这也算是我为襄阳百姓做件好事吧。”
“微臣遵命。”
。。。。。。
第三天清晨,已经和隋朝达成了交接协议的李建成,带着李唐残余势力正式撤出襄阳,结束了他们对荆州的统治。
负责断后的武士彟到了下午,依约开门,放隋军主力入城,自己则带到四千名士兵往西而去,前去和李建成汇合。
奉命接管的杜伏威和罗士信率领四万大军入城,罗士信率领一万精骑负责接管皇宫,
而杜伏威则负责控制襄阳城,城内百姓家家户户关闭门窗,躲在家中不敢外。
一队队隋军骑兵在襄阳大街小巷奔驰,将趁机抢劫店铺、为祸百姓的散兵和流氓无赖抓捕斩首,并大声吆喝,让百姓暂时不要出门。
到了傍晚,得到通知的杨善会率领麾下将校大举入城,他问向前来迎接的杜伏威:“可有李建成的消息?”
杜伏威躬身道:“启禀大帅,他们在清晨时分,已经离开,与末将交割的是武士彟。”
旁边的谢映登问道:“大帅,我们要不要去追?”
杨善会摇了摇头:“李建成、李孝恭都不足为虑,而且少了李建成,成都怎么会热闹起来呢?随他们去吧。”
“喏。”谢映登应道。
“我现在暂且任命你为襄阳郡丞,安抚襄阳郡,安排士兵接管治下各县,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妄施杀戮。”
谢映登连忙应命:“末将明白,请大帅放心。”
杨善会目光移向杜伏威:“我们这伙人,杜将军你最擅长水战,你和阚将军率领第十一军将士前去夷陵协助李靖尚书,为攻伐益州做好准备。记住,一切听令从于李尚书。”
杜伏威大喜:“末将遵令!”
“负责夺取房陵和西城的薛万均将军有没有信鹰传来?”杨善会询问身边的亲卫。
亲兵答道:“回大帅,尚无薛将军的信鹰传来。”
“我知道了。”杨善会也不在意,其实房陵并不属于荆州,但和西城郡一样兵力空虚,这样的地盘,岂能不夺?
他又说道:“与我前去皇城,我要亲自给圣上和左仆射写捷报。”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