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打草惊蛇,以阳克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新贵’时禹为饵,促使郑氏填补白马仓之粮,再对郑氏暗势力行致命一击,这是杨侗和朝中重臣针对郑氏设定的方略。
    就目前来说,郑氏是在全力以赴保时禹,为他补白马仓的亏空,这也说明利用时禹被损失的目的已经达到,但郑氏力量之强大、反应之迅猛,却使杨侗干净利落将之一网打尽的计划失败了,只因除去郑氏用来牺牲的乘氏、成武、单父三县县令,核心势力几乎没有暴露一个。
    但郑氏之前太贪,盗走之粮太多,他们从济阴郡买走的三十多万石粮食,占了攻其不备的便宜,这才取得出其不意奇效,然而这一次的紧急行动,不足缺口的七分之一;这巨大窟窿,实非一时半会所能补全,而为免朝廷察觉白马仓的问题,将时禹抓捕,他们不仅要考虑粮食,还要考虑时间、路程、朝廷耳目等等问题,所以就近买粮是唯一的办法。
    毫不客气的说,白马仓便是郑氏规避不了的死穴。只要朝廷派人在东郡白马县,以及周边的胙城、灵昌、卫南、濮阳、韦城五县守株待兔,这些商队便会出现在朝廷的视野之中。
    在这场纷争中,朝廷占据了极大优势,处于冷眼看小丑蹦哒的有利一方,这一次准备不足,才被郑氏打了一个出其不意,下一次想搞突然袭击就难了。
    只是此事不宜拿到早朝上说,杨侗并没有深究下去,只是让司农寺做好卖粮准备,务必将粮价压下来。
    粮价在大隋好比后世猪肉价格,是衡量物价的重要指标,粮价高低都是衡量物价的直接标准。自古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就会造反,所以粮食向来是稳定国基的根本所在,尤其灾情之后,历朝历代都会关注各地粮价,随时做好准备。
    可是中原王朝疆域广阔、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皇帝和朝臣坐守帝都之内,很难及时掌握全国粮食生产、消耗、库存等情况。因此便有一整套的粮食库存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办法。
    这个专司审计粮食储存部门并非设在管民生的民部,而是由司农司专管,目的就是防止民部与地方作为粮食的直接管辖部门上下勾结、朋比为奸,一起贪墨国家粮食。
    司农寺负责国家仓库、林苑、市场及薪炭供应等事务,统太仓、平准、上林、导官四署,各大粮仓通通归司农寺管理,所以严格来说,各地仓令算是司农寺的人。
    国仓和帝都之内粮食一个季度审计一次,地方官仓的粮食则是一年审计一次,先是地方报于民部,民部整理统计后再报尚书省,然后让负责审计粮草的司农寺进行勾覆,如出现问题,则由御部调查、刑部断案。
    “圣上,此番出现的抢购粮食风潮,司农寺也知道了消息,臣已经连夜与司农寺官员商议好,并且根据我朝实情,做了一份方案。”这时,大司农高君雅起身汇报。
    “什么方案?”杨侗朗声问道。
    高君雅上前几步,拱手一礼:“圣上,我朝除了国仓,还有数十个郡仓,臣巡视并州各仓时,发现有些米粮储存或是因为时间太久、或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而霉坏了一些。此番暴雨袭击天下,臣恐一些粮仓受潮,是以奏请圣上,对全国粮仓彻查一番,若是粮仓所在不合理,则改之;若有粮食受潮,则取来晾晒,或售卖、或酿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杨侗顿时乐了,朝廷来这么一手,想必郑氏更加着急了吧?
    他接过高君雅上呈的奏疏细看起来,高君雅倒是没有提到粮储有何问题,而是建议朝廷放储粮太原之粮以平抑物价。太原所在的并州正北方是蒸蒸日上的东突厥,一直是大隋的重要所在,粮储最多的就是太原和河洛。
    当时身为国都的大兴城,反而因为人多粮少、漕运不便、灾害频发、关陇贵族恶意囤积等原因,造成大兴城粮食严重不足、粮价居高不下;所以文帝前期,朝廷处于贫困潦倒、欠收之年无粮可食的窘境。
    迫不得已,文帝杨坚曾多次带队移驾洛阳就食。
    有此不光彩经历的文帝痛定思痛,在开皇年间开凿广通渠,以解决京师粮食之不足,使京城太仓内粮食满盈,广通仓所存之粮更是可供京城数十年,再加上他又一直很重视农业生产,隋朝至少有十五六年不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了,所以在粮食储备方面很充足。
    高君雅在奏疏上说,朝廷不许擅动粮储,是防止灾年没有存粮赈济百姓,这本是好事,但即便有供销社在平抑粮价,可眼下的粮价并不算便宜。
    民间粮价居高不下,而官仓的大量存粮,却因为存放太久发生霉坏,这是地方未能体察皇帝爱民之心,僵硬执行朝廷政令所致,同时也造成无谓的浪费,希望朝廷出粜陈米,以平抑各地粮价。
    高君雅由此延伸到全国,他在奏章上还说,大隋各地水陆交通便利,随时可以从其他地方购买余粮储存,这样朝廷就可以用便宜的价格把陈米卖给百姓,再用比较高的价格把新米买回来重新存放。
    一售一买之间产生的差价,对朝廷来说并不大,却能兼顾战略储备的需要,延长储粮的存放时间,又能惠及买不起高价粮的老百姓。
    奏疏写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楚,杨侗看了很是意动,仔细斟酌一番便吩咐道:“可以施行。不过先要民部统计各地粮价,再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粮储充足;若是可行的话,也先要联系好储粮之源,确保新粮能在短期内入库。”
    杨侗虽未经历文帝之事,也对大隋君臣就食洛阳之事有所耳闻。
    幸好那时大隋立国未久,刚刚结束分裂数百年的战乱时期,百姓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知道缺粮实乃天灾造成,而非官府有粮不施,朝廷当时也一样没有余粮,若是揭竿而起,不仅吃不饱肚子,反而让大家处境更为凄惨,是以没出现大规模民变之事。
    但作为这个帝国的统治者,杨侗却因此体会到天灾的威力和仓储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他从来就不敢含糊过。
    大隋现在正处于战乱未止、百业待兴的关键时期,他不想民间再出任何意外。
    “臣遵命!”高君雅施礼后退。
    紧跟着,又有几道谈及粮食的奏疏,多是谈南方粮价问题,青、徐、荆、扬四州虽是土地肥沃,但因为多年战乱,田园荒芜,由于外调粮食成本太高,所以粮价居高不下,百姓苦不堪言,请求朝廷放开官仓以平抑价格,使当地百姓得沐圣恩云云!
    还有人提出“仓鼠”贪墨、保管不善、粮食受潮等等问题,希望朝廷对各仓彻查。
    这是杨侗与朝廷重臣根据盗粮案所发起的‘掩人耳目’行动,目的是使郑氏认为调查仓储是暴雨产生的大势,而不是朝廷察觉到白马仓有问题,迫使他们紧急购粮填补亏空,只要他们一着急,便会忙中出错,暴露出更多核心势力。
    不过,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行动,倒也不是专门针对郑氏,毕竟天下这么大、官仓这么多,盗粮事件未必只有一个白马仓上演,经过朝廷这么一闹,定能起到打草惊蛇之效。
    ‘打草惊蛇’是房玄龄针对白马仓,以及众多可能存在问题的官仓设计出来的妙招。
    打草惊蛇之计,就是将事情严重化,让一只只“仓鼠”警觉,从而像郑氏这般,做出一系列反应。而朝廷就在这反应中,将这些“仓鼠”一网打尽,同时也能掩饰朝廷针对郑氏的主要用意,可谓是一举多得。
    “洛口仓是中原最大粮仓、晋阳仓是北方最大粮仓、涿郡仓是东北最大粮仓、广通仓是西北最大粮仓库、江阳仓是江南最大粮仓。若依大司农所言,五方联动,完全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解决各地的粮价问题。民部派员勘查恐耗时过久,迟迟无法解决粮价问题。命御部、司农寺中枢官员协同各仓令、地方官员操办此事,并以此五仓为中心,扩散四方,民部负责筹措新粮入库事宜,刑部待命!”
    杨侗下一锤定音,批复迅速转达,旨意传出紫微宫,公示各坊官墙,以平帝都因粮价上涨而造成的恐慌,同时以快马传达各郡县,诏告天下。
    ……
    身在洛阳城的郑元琮、卢豫,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
    只是参与议事者,又多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此老乃是清河崔氏家主崔岭。
    崔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公卿世家,原为齐国重臣,后辗转于鲁国立足。到了秦汉时期,兴起在清河郡一带,后来分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两大支派,经过战乱时期的南迁,又衍生出了郑州崔、鄢陵崔、齐州崔等等十房崔氏,被公认是“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联姻为盟一直是世家门阀巩固人脉关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崔、卢、李、郑、王这几大站在最顶端的千年名门,更是如此。
    这些超级大豪门同气连枝,彼此沾亲带故,互惠互利、共生共存千余年,相互依仗之余,又有比拼暗斗之心,涉及到各自利益会明争暗斗,涉及到共同利益又会一致对外;由于他们有千多年的默契,所以每到共同利益之时,能真正做到同心协力,可不是《笑傲江湖》里的五岳剑派,明里嚷着“五岳剑派同气连枝”,实则各怀鬼胎。
    如今正值千年门阀生死关头,郑、卢既已结盟,崔氏又岂能置身事外?若不携手并济,迟早被杨侗逐个击破。所以在郑氏行动之时,有感于独木难成林的崔氏也参与了进来。
    “郑氏”在济阴郡展现出来实力,其实是崔、郑、卢联手而为,不仅有三族嫡系,还包括听命于崔、郑、卢的众多中小世家,一些是崔、郑、卢的旁支,一些则是受过两族恩惠门生故吏家族。
    若是单单凭借一个弱到极致的郑氏,根本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集中那么多粮商,将任务完成得那么快。
    ‘姬府’的议事小厅,除了三家首领,还有十多名三家子弟,担任他们的幕僚。
    “我们在济阴郡的作为,果然还是引起朝廷注意了!”郑元琮忧心忡忡的说道。
    卢豫微微蹙着眉头,默不作声。他也知道白马仓乃是他们最致命的漏洞,朝廷忽然清查天下粮仓,正好击击中了他们的命脉。
    不过他也没有想到这是朝廷针而对之,只是单纯认为哄抬粮价的举动已经引起朝廷的注意。粮食作为国家之根本,朝廷有此反应也很正常,他却不知,自己此时受到了公告内容的暗示,在他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过了许久,卢豫询问道:“咱们还差多少缺口?”
    一名帐房面前摆着一摞帐簿,但他却是连翻都不翻,张嘴就说:“回太公,还差两百零三万石的缺口没补上。”
    “也就是说,我们从白马仓拿了两百三十三万石?”
    “正是如此。”这名帐房点头道。
    此言一出,众所哑然。
    缺口大,早在大家意料之中,若是时间宽裕的话,完全能够全部以新粮补上,关键是朝廷突然搞这一出,完全打乱了他们慢慢填补的计划。
    虽说朝廷是从洛口仓、晋阳仓、涿郡仓、广通仓、江阳仓开始查,但白马仓作为国仓,且临近洛阳,恐怕洛口仓结束之后,下一个就是它了。
    这对三族而言,时间十分宝贵、形势十分严峻。
    崔氏家主崔岭缓缓的说道:“能否容我说一句。”
    郑元琮忙道:“崔公请讲。”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这与我们世家门阀的生存法则十分契合!”崔岭说道:“我们力量再庞大,也只能采用水润万物之势来影响朝廷,终究比不得朝廷霸道的雷霆手段。大家休要小看了杨侗,他虽是一介晚辈,可他对朝堂、对天下的掌控力,堪称是旷古烁今,皇权在他手中,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大一统,便是古之秦皇汉武也稍有不如,更不用说深受关陇贵族牵制的隋之文武了。如果白马仓的空缺早早就让他知道,借助他对天下的掌控,已然大伤元气的我们,毫无胜算。再者,时禹甘心听众我们号令,成为我们在朝堂上的臂助和耳目吗?”
    郑元琮、卢豫皱了皱眉,明白崔岭是打算壮士断腕,放弃时禹。
    “崔公所言,确实能使我们全身而退,可是时禹知道得太多,即便让他消失,未必没有一些帐目留下,若是朝廷顺着查询,迟早会水落石出,此为其一;其二、我们不仅在朝堂中无人,甚至连个郡守都没有,而以朝廷当今人才之多、重臣之年轻,没个十几二十年时间,中枢职务根本空缺不出来,当这些跟杨侗打天下的人逐渐凋零,被朝廷利用纸书、三学培养起来人才已经遍布天下,届时,我们将毫无优势可言。”卢豫注视着崔岭,肃然道:“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乃是我们必争之期,就算出不了尚书,也要有几个侍郎,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个冉冉上升的新贵,我们委实不能轻言放弃。”
    崔岭轻吁一声:“卢公说到我们最大的难处了,只是老朽担心,时禹会成为第二个裴矩、第二个裴蕴……此兄弟二人乃是我山东士族力保上位的,结果却只顾自己他们自己的裴氏。”
    卢豫说道:“这点倒是不用担心。二裴出身河东裴氏,所以他二人对我们的倚仗不多,能够轻易摆脱我们。时禹只是一介寒士,并不具备二裴的条件,他要借助我们的力量,才能在朝堂立足。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毕竟我们三家同组‘春秋堂’,这首领用谁家子弟都不好,以免此人偏向谁家。”
    郑元琮亦道:“我们在乱世中大伤元气,如今衰弱到了史上最低,首领确实不能由任何一家核心子弟担任,要由我们之外的没有根基的人担当。等一人上去之后,再带出一人,我们在背后平衡他们之间力量,制定规则、协调沟通、控制全局还是由我们来做。”
    崔岭沉吟片刻,又说道:“你们也说,以后让时禹借阴弘智之势,而庙堂势力可不按我们的规则行事的,时禹会不会失控?”
    “庙堂势力不是那么容易借的,一个不慎,便会将自己栽到里面。时禹是个聪明人,不会过度利用足以令他引火烧身的力量。”郑元琮说道:“更何况,那还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当务之急还是先把他推上去,带上更多的人,崔公所虑,也是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事情,真到那时,我们对时禹的倚仗也不那么严重了,要想找人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
    “既如此,那就想办法把缺口补上。”崔岭微微点头,默认了调粮保时禹的决定,转回了当初的话题,说道:“我崔氏二宗在双辽郡、渔阳郡、北平郡藏有三四十万石新粮,本来是准备卖给高句丽、百济的,老朽让人通过海路南下,十分便利,而且辽东无旱涝之灾,连连丰收,从百姓手中高价收购余粮并非难事。只是老朽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
    “老朽担心白马仓的问题已经泄露出去,杨侗这是蓄势己久的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现下的政令明显就是打草惊蛇,让我们穷于应付、自我暴露。一旦我们大动干戈,他的后手必然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卢豫点头道:“崔公所言甚是,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过了。可是崔公有没有想过:他的手段并非是打草惊蛇,而是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存在了呢?”
    崔岭微微色变道:“卢公是说我们早就暴露了?”
    “正是!”卢豫点头道:“我们都知道,杨侗掌控着一支恐怖的刺客大军,当年杀得魏国官场为之一空,而李密失去这些基层官吏之后,治下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乱象,这也是他瞬间势衰、败走江南的直接原因,而杨侗派刺客刺杀李密官员这期间,生活在李密、李渊、萧铣、林士弘、孟海公治下的一些世家门阀势力也受到了屠戮,我卢氏许多藏得极深的势力也惨遭毒手;由此可见,杨侗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也许他早就想对我们下手了,只不过我们已经隋朝的子民,要是名不正言不顺屠杀,必令天下动荡,人心惶惶,他不愿冒这个险,更不想背负乱杀、妄杀无辜之恶名,是以默默的等待时机,眼下显然是一个屠杀我们的良机。而我们确实在白马仓做了手脚,难保不被查出什么,如果我们按兵不动,那么他就有理由将我们斩草除根。”
    崔岭无语道:“那我们只能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这没办法!谁让白马仓是我们弱点的所在呢,我们如今只能尽快将这漏洞补上。”卢豫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又说道:“而且事情未必就是我们所担心这般,只因阴弘智扑火之后,只动五窖‘失火’粮窖,之后便又匆匆忙忙前去大堤之上,根本没时间去查,且我们掩饰得好,又是从地道取粮,根本没有引起地方百姓注意过。连年年查粮、细心调查的司农寺和御部官员都查不出什么问题,阴弘智急于抗洪,那么短的时间内,哪会看出什么?”
    崔岭微微点头,目光却隐隐闪动,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但他还是对身边的族中子弟吩咐道:“让辽东之粮尽快南下。”
    “遵家主令!” ↑返回顶部↑
    以‘新贵’时禹为饵,促使郑氏填补白马仓之粮,再对郑氏暗势力行致命一击,这是杨侗和朝中重臣针对郑氏设定的方略。
    就目前来说,郑氏是在全力以赴保时禹,为他补白马仓的亏空,这也说明利用时禹被损失的目的已经达到,但郑氏力量之强大、反应之迅猛,却使杨侗干净利落将之一网打尽的计划失败了,只因除去郑氏用来牺牲的乘氏、成武、单父三县县令,核心势力几乎没有暴露一个。
    但郑氏之前太贪,盗走之粮太多,他们从济阴郡买走的三十多万石粮食,占了攻其不备的便宜,这才取得出其不意奇效,然而这一次的紧急行动,不足缺口的七分之一;这巨大窟窿,实非一时半会所能补全,而为免朝廷察觉白马仓的问题,将时禹抓捕,他们不仅要考虑粮食,还要考虑时间、路程、朝廷耳目等等问题,所以就近买粮是唯一的办法。
    毫不客气的说,白马仓便是郑氏规避不了的死穴。只要朝廷派人在东郡白马县,以及周边的胙城、灵昌、卫南、濮阳、韦城五县守株待兔,这些商队便会出现在朝廷的视野之中。
    在这场纷争中,朝廷占据了极大优势,处于冷眼看小丑蹦哒的有利一方,这一次准备不足,才被郑氏打了一个出其不意,下一次想搞突然袭击就难了。
    只是此事不宜拿到早朝上说,杨侗并没有深究下去,只是让司农寺做好卖粮准备,务必将粮价压下来。
    粮价在大隋好比后世猪肉价格,是衡量物价的重要指标,粮价高低都是衡量物价的直接标准。自古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就会造反,所以粮食向来是稳定国基的根本所在,尤其灾情之后,历朝历代都会关注各地粮价,随时做好准备。
    可是中原王朝疆域广阔、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皇帝和朝臣坐守帝都之内,很难及时掌握全国粮食生产、消耗、库存等情况。因此便有一整套的粮食库存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办法。
    这个专司审计粮食储存部门并非设在管民生的民部,而是由司农司专管,目的就是防止民部与地方作为粮食的直接管辖部门上下勾结、朋比为奸,一起贪墨国家粮食。
    司农寺负责国家仓库、林苑、市场及薪炭供应等事务,统太仓、平准、上林、导官四署,各大粮仓通通归司农寺管理,所以严格来说,各地仓令算是司农寺的人。
    国仓和帝都之内粮食一个季度审计一次,地方官仓的粮食则是一年审计一次,先是地方报于民部,民部整理统计后再报尚书省,然后让负责审计粮草的司农寺进行勾覆,如出现问题,则由御部调查、刑部断案。
    “圣上,此番出现的抢购粮食风潮,司农寺也知道了消息,臣已经连夜与司农寺官员商议好,并且根据我朝实情,做了一份方案。”这时,大司农高君雅起身汇报。
    “什么方案?”杨侗朗声问道。
    高君雅上前几步,拱手一礼:“圣上,我朝除了国仓,还有数十个郡仓,臣巡视并州各仓时,发现有些米粮储存或是因为时间太久、或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而霉坏了一些。此番暴雨袭击天下,臣恐一些粮仓受潮,是以奏请圣上,对全国粮仓彻查一番,若是粮仓所在不合理,则改之;若有粮食受潮,则取来晾晒,或售卖、或酿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杨侗顿时乐了,朝廷来这么一手,想必郑氏更加着急了吧?
    他接过高君雅上呈的奏疏细看起来,高君雅倒是没有提到粮储有何问题,而是建议朝廷放储粮太原之粮以平抑物价。太原所在的并州正北方是蒸蒸日上的东突厥,一直是大隋的重要所在,粮储最多的就是太原和河洛。
    当时身为国都的大兴城,反而因为人多粮少、漕运不便、灾害频发、关陇贵族恶意囤积等原因,造成大兴城粮食严重不足、粮价居高不下;所以文帝前期,朝廷处于贫困潦倒、欠收之年无粮可食的窘境。
    迫不得已,文帝杨坚曾多次带队移驾洛阳就食。
    有此不光彩经历的文帝痛定思痛,在开皇年间开凿广通渠,以解决京师粮食之不足,使京城太仓内粮食满盈,广通仓所存之粮更是可供京城数十年,再加上他又一直很重视农业生产,隋朝至少有十五六年不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了,所以在粮食储备方面很充足。
    高君雅在奏疏上说,朝廷不许擅动粮储,是防止灾年没有存粮赈济百姓,这本是好事,但即便有供销社在平抑粮价,可眼下的粮价并不算便宜。
    民间粮价居高不下,而官仓的大量存粮,却因为存放太久发生霉坏,这是地方未能体察皇帝爱民之心,僵硬执行朝廷政令所致,同时也造成无谓的浪费,希望朝廷出粜陈米,以平抑各地粮价。
    高君雅由此延伸到全国,他在奏章上还说,大隋各地水陆交通便利,随时可以从其他地方购买余粮储存,这样朝廷就可以用便宜的价格把陈米卖给百姓,再用比较高的价格把新米买回来重新存放。
    一售一买之间产生的差价,对朝廷来说并不大,却能兼顾战略储备的需要,延长储粮的存放时间,又能惠及买不起高价粮的老百姓。
    奏疏写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楚,杨侗看了很是意动,仔细斟酌一番便吩咐道:“可以施行。不过先要民部统计各地粮价,再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粮储充足;若是可行的话,也先要联系好储粮之源,确保新粮能在短期内入库。”
    杨侗虽未经历文帝之事,也对大隋君臣就食洛阳之事有所耳闻。
    幸好那时大隋立国未久,刚刚结束分裂数百年的战乱时期,百姓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知道缺粮实乃天灾造成,而非官府有粮不施,朝廷当时也一样没有余粮,若是揭竿而起,不仅吃不饱肚子,反而让大家处境更为凄惨,是以没出现大规模民变之事。
    但作为这个帝国的统治者,杨侗却因此体会到天灾的威力和仓储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他从来就不敢含糊过。
    大隋现在正处于战乱未止、百业待兴的关键时期,他不想民间再出任何意外。
    “臣遵命!”高君雅施礼后退。
    紧跟着,又有几道谈及粮食的奏疏,多是谈南方粮价问题,青、徐、荆、扬四州虽是土地肥沃,但因为多年战乱,田园荒芜,由于外调粮食成本太高,所以粮价居高不下,百姓苦不堪言,请求朝廷放开官仓以平抑价格,使当地百姓得沐圣恩云云!
    还有人提出“仓鼠”贪墨、保管不善、粮食受潮等等问题,希望朝廷对各仓彻查。
    这是杨侗与朝廷重臣根据盗粮案所发起的‘掩人耳目’行动,目的是使郑氏认为调查仓储是暴雨产生的大势,而不是朝廷察觉到白马仓有问题,迫使他们紧急购粮填补亏空,只要他们一着急,便会忙中出错,暴露出更多核心势力。
    不过,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行动,倒也不是专门针对郑氏,毕竟天下这么大、官仓这么多,盗粮事件未必只有一个白马仓上演,经过朝廷这么一闹,定能起到打草惊蛇之效。
    ‘打草惊蛇’是房玄龄针对白马仓,以及众多可能存在问题的官仓设计出来的妙招。
    打草惊蛇之计,就是将事情严重化,让一只只“仓鼠”警觉,从而像郑氏这般,做出一系列反应。而朝廷就在这反应中,将这些“仓鼠”一网打尽,同时也能掩饰朝廷针对郑氏的主要用意,可谓是一举多得。
    “洛口仓是中原最大粮仓、晋阳仓是北方最大粮仓、涿郡仓是东北最大粮仓、广通仓是西北最大粮仓库、江阳仓是江南最大粮仓。若依大司农所言,五方联动,完全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解决各地的粮价问题。民部派员勘查恐耗时过久,迟迟无法解决粮价问题。命御部、司农寺中枢官员协同各仓令、地方官员操办此事,并以此五仓为中心,扩散四方,民部负责筹措新粮入库事宜,刑部待命!”
    杨侗下一锤定音,批复迅速转达,旨意传出紫微宫,公示各坊官墙,以平帝都因粮价上涨而造成的恐慌,同时以快马传达各郡县,诏告天下。
    ……
    身在洛阳城的郑元琮、卢豫,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
    只是参与议事者,又多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此老乃是清河崔氏家主崔岭。
    崔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公卿世家,原为齐国重臣,后辗转于鲁国立足。到了秦汉时期,兴起在清河郡一带,后来分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两大支派,经过战乱时期的南迁,又衍生出了郑州崔、鄢陵崔、齐州崔等等十房崔氏,被公认是“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联姻为盟一直是世家门阀巩固人脉关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崔、卢、李、郑、王这几大站在最顶端的千年名门,更是如此。
    这些超级大豪门同气连枝,彼此沾亲带故,互惠互利、共生共存千余年,相互依仗之余,又有比拼暗斗之心,涉及到各自利益会明争暗斗,涉及到共同利益又会一致对外;由于他们有千多年的默契,所以每到共同利益之时,能真正做到同心协力,可不是《笑傲江湖》里的五岳剑派,明里嚷着“五岳剑派同气连枝”,实则各怀鬼胎。
    如今正值千年门阀生死关头,郑、卢既已结盟,崔氏又岂能置身事外?若不携手并济,迟早被杨侗逐个击破。所以在郑氏行动之时,有感于独木难成林的崔氏也参与了进来。
    “郑氏”在济阴郡展现出来实力,其实是崔、郑、卢联手而为,不仅有三族嫡系,还包括听命于崔、郑、卢的众多中小世家,一些是崔、郑、卢的旁支,一些则是受过两族恩惠门生故吏家族。
    若是单单凭借一个弱到极致的郑氏,根本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集中那么多粮商,将任务完成得那么快。
    ‘姬府’的议事小厅,除了三家首领,还有十多名三家子弟,担任他们的幕僚。
    “我们在济阴郡的作为,果然还是引起朝廷注意了!”郑元琮忧心忡忡的说道。
    卢豫微微蹙着眉头,默不作声。他也知道白马仓乃是他们最致命的漏洞,朝廷忽然清查天下粮仓,正好击击中了他们的命脉。
    不过他也没有想到这是朝廷针而对之,只是单纯认为哄抬粮价的举动已经引起朝廷的注意。粮食作为国家之根本,朝廷有此反应也很正常,他却不知,自己此时受到了公告内容的暗示,在他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过了许久,卢豫询问道:“咱们还差多少缺口?”
    一名帐房面前摆着一摞帐簿,但他却是连翻都不翻,张嘴就说:“回太公,还差两百零三万石的缺口没补上。”
    “也就是说,我们从白马仓拿了两百三十三万石?”
    “正是如此。”这名帐房点头道。
    此言一出,众所哑然。
    缺口大,早在大家意料之中,若是时间宽裕的话,完全能够全部以新粮补上,关键是朝廷突然搞这一出,完全打乱了他们慢慢填补的计划。
    虽说朝廷是从洛口仓、晋阳仓、涿郡仓、广通仓、江阳仓开始查,但白马仓作为国仓,且临近洛阳,恐怕洛口仓结束之后,下一个就是它了。
    这对三族而言,时间十分宝贵、形势十分严峻。
    崔氏家主崔岭缓缓的说道:“能否容我说一句。”
    郑元琮忙道:“崔公请讲。”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这与我们世家门阀的生存法则十分契合!”崔岭说道:“我们力量再庞大,也只能采用水润万物之势来影响朝廷,终究比不得朝廷霸道的雷霆手段。大家休要小看了杨侗,他虽是一介晚辈,可他对朝堂、对天下的掌控力,堪称是旷古烁今,皇权在他手中,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大一统,便是古之秦皇汉武也稍有不如,更不用说深受关陇贵族牵制的隋之文武了。如果白马仓的空缺早早就让他知道,借助他对天下的掌控,已然大伤元气的我们,毫无胜算。再者,时禹甘心听众我们号令,成为我们在朝堂上的臂助和耳目吗?”
    郑元琮、卢豫皱了皱眉,明白崔岭是打算壮士断腕,放弃时禹。
    “崔公所言,确实能使我们全身而退,可是时禹知道得太多,即便让他消失,未必没有一些帐目留下,若是朝廷顺着查询,迟早会水落石出,此为其一;其二、我们不仅在朝堂中无人,甚至连个郡守都没有,而以朝廷当今人才之多、重臣之年轻,没个十几二十年时间,中枢职务根本空缺不出来,当这些跟杨侗打天下的人逐渐凋零,被朝廷利用纸书、三学培养起来人才已经遍布天下,届时,我们将毫无优势可言。”卢豫注视着崔岭,肃然道:“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乃是我们必争之期,就算出不了尚书,也要有几个侍郎,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个冉冉上升的新贵,我们委实不能轻言放弃。”
    崔岭轻吁一声:“卢公说到我们最大的难处了,只是老朽担心,时禹会成为第二个裴矩、第二个裴蕴……此兄弟二人乃是我山东士族力保上位的,结果却只顾自己他们自己的裴氏。”
    卢豫说道:“这点倒是不用担心。二裴出身河东裴氏,所以他二人对我们的倚仗不多,能够轻易摆脱我们。时禹只是一介寒士,并不具备二裴的条件,他要借助我们的力量,才能在朝堂立足。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毕竟我们三家同组‘春秋堂’,这首领用谁家子弟都不好,以免此人偏向谁家。”
    郑元琮亦道:“我们在乱世中大伤元气,如今衰弱到了史上最低,首领确实不能由任何一家核心子弟担任,要由我们之外的没有根基的人担当。等一人上去之后,再带出一人,我们在背后平衡他们之间力量,制定规则、协调沟通、控制全局还是由我们来做。”
    崔岭沉吟片刻,又说道:“你们也说,以后让时禹借阴弘智之势,而庙堂势力可不按我们的规则行事的,时禹会不会失控?”
    “庙堂势力不是那么容易借的,一个不慎,便会将自己栽到里面。时禹是个聪明人,不会过度利用足以令他引火烧身的力量。”郑元琮说道:“更何况,那还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当务之急还是先把他推上去,带上更多的人,崔公所虑,也是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事情,真到那时,我们对时禹的倚仗也不那么严重了,要想找人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
    “既如此,那就想办法把缺口补上。”崔岭微微点头,默认了调粮保时禹的决定,转回了当初的话题,说道:“我崔氏二宗在双辽郡、渔阳郡、北平郡藏有三四十万石新粮,本来是准备卖给高句丽、百济的,老朽让人通过海路南下,十分便利,而且辽东无旱涝之灾,连连丰收,从百姓手中高价收购余粮并非难事。只是老朽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
    “老朽担心白马仓的问题已经泄露出去,杨侗这是蓄势己久的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现下的政令明显就是打草惊蛇,让我们穷于应付、自我暴露。一旦我们大动干戈,他的后手必然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卢豫点头道:“崔公所言甚是,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过了。可是崔公有没有想过:他的手段并非是打草惊蛇,而是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存在了呢?”
    崔岭微微色变道:“卢公是说我们早就暴露了?”
    “正是!”卢豫点头道:“我们都知道,杨侗掌控着一支恐怖的刺客大军,当年杀得魏国官场为之一空,而李密失去这些基层官吏之后,治下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乱象,这也是他瞬间势衰、败走江南的直接原因,而杨侗派刺客刺杀李密官员这期间,生活在李密、李渊、萧铣、林士弘、孟海公治下的一些世家门阀势力也受到了屠戮,我卢氏许多藏得极深的势力也惨遭毒手;由此可见,杨侗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也许他早就想对我们下手了,只不过我们已经隋朝的子民,要是名不正言不顺屠杀,必令天下动荡,人心惶惶,他不愿冒这个险,更不想背负乱杀、妄杀无辜之恶名,是以默默的等待时机,眼下显然是一个屠杀我们的良机。而我们确实在白马仓做了手脚,难保不被查出什么,如果我们按兵不动,那么他就有理由将我们斩草除根。”
    崔岭无语道:“那我们只能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这没办法!谁让白马仓是我们弱点的所在呢,我们如今只能尽快将这漏洞补上。”卢豫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又说道:“而且事情未必就是我们所担心这般,只因阴弘智扑火之后,只动五窖‘失火’粮窖,之后便又匆匆忙忙前去大堤之上,根本没时间去查,且我们掩饰得好,又是从地道取粮,根本没有引起地方百姓注意过。连年年查粮、细心调查的司农寺和御部官员都查不出什么问题,阴弘智急于抗洪,那么短的时间内,哪会看出什么?”
    崔岭微微点头,目光却隐隐闪动,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但他还是对身边的族中子弟吩咐道:“让辽东之粮尽快南下。”
    “遵家主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