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
在的班里,开始传起了谣言,文蚕都不知这谣言起于何处,谣言是关于文蚕和安琪的,是两人关系密切的谣言。文蚕可以肯定自己心里虽然很欣赏,但不至于蠢到口无遮拦,有些事情,埋在心底才能酝酿出股股醇香。况且,到现在为止,文蚕依然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初一学生,竟然会传这样的谣言,还能传得有模有样……
这谣言初时给文蚕的困扰,远远大于那小小的一丝窃喜,毕竟一直徘徊在男女大防之外的男生,突然遭遇了自己都无法解释和想象的事情,茫然和不安占据了大部分心房。
且这谣言没过多久,也传到了安琪所在的班级,估计她也在遭受着和文蚕一般的困扰,可能心里还在询问:“这个文蚕是谁?我见过吗?”毕竟,那个时候,文蚕只是坐在下边,欣赏她无限光彩观众中的一员而已。
《萌芽》编辑社存活了不到半年,就偃旗息鼓,没了声息,好像这个所谓的编辑社,就是为了制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而诞生的。谣言已成,它便功成身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是一两年的时间,这谣言已经渡过了它的爆发期,进入了衰退期,但还是会不时跳出来施下威,但文蚕已经可以傲慢地面对这些,且心里有潺潺暖流淌过,他已经开始无耻地享受着这种谣言带来的美妙幻想。
而安琪呢,依然像假装不知道谁是文蚕般,走自己的路,甩自己的马尾辫,只是,从那时起,她那飞扬的马尾,在匆匆路过的文蚕面前,往往拘谨得驻足不动。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又假装彼此都不存在。这样隐晦的期盼,慢慢撑起了文蚕懵懂青春时期青涩的美妙。
转眼就上了高中,他们依然是同年级不同班里,装作互不知道的同学,只是这四年的初中生涯,给文蚕心里注入了太多佳酿,来源于期盼,来源于想象,虽缥缈,却由单纯的烂漫变得醇香,至少文蚕是这样的感受。这懵懂中透着期盼的暗恋,竟没有丝毫的煎熬,反而让文蚕乐享其中,甚至滋养其中……
文蚕和安琪上了高中,谣言也似一缕透明的细线,装饰着两人共通的那一点儿联系。只是高中时候的谣言,变了些别的意味。
初中升高中,在当时的小山城,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文蚕所在的班级,有一半以上的人,另谋它路,或者去了技校,或者直接出去工作。曾经一个和文蚕不对付、打过不止一次架的男生,初中期间也是个叱咤风云的小混混,毕业后,直接去县里唯一一家打铁皮的师傅那里做学徒,用铁皮打制铁桶、烟囱、煤炉子等生活用具。文蚕每次上学的路上,都会经过他做学徒的那个地方,只见一个十六、七的男孩,弓腰低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张张银亮的铁皮上,沉默而专注。再后来,文蚕上了大学,工厂流水线制品,也占领了这个闭塞的小县城,没有什么特色的个人手工业被大幅淘汰,那个初中毕业走上打铁皮之路的同学,在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涯正要出师之际,不得不再次另谋它路……
因此,随着文蚕和安琪升上高中的初中同班同学,少了许多,且和文蚕同一个班级的男生就更加少了,这些男生中,能够跟文蚕讨论他和安琪谣言的,简直凤毛麟角。当只有少数人开始“传谣”的时候,这反而成了一种暧昧的暗示,就是媒婆般的八卦和撮合……
反观安琪那边,也是同样的规律,能够跟安琪讨论谣言的女生,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不屑于谈,只有一个她的闺蜜,愿意跟她谈。只是,这个闺蜜明显不是损友,且正义感爆棚。她教育了文蚕这边做媒婆的男生,让这些男生信服地向文蚕道歉,并声称以后不再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了。文蚕不得不向安琪的这位闺蜜偷偷束起大拇指,一般人可真做不到。不得不承认,同年龄段的女生,要比男生在事情的处理方面成熟许多,在文蚕以后所经历的一次次事件中,此观点不断被证明,且,越是开放、富裕的地方,越是如此。男生一般是经历一次次碰壁、熬心、低谷后,瞬间成长起来,当然,这些碰壁、熬心和低谷,也是成长必付的代价。
这样也好,文蚕也觉得,两人已经过了,需要别人的瞎搀和,来蹭热度的阶段,这只会让事情更尴尬,安静地感受自己的内心会让一切都更加真实,这种隔着一层窗户纸的状态,挺好。起码文蚕觉得,这只是一层窗户纸。
可是,当有个诱惑的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要不然,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立刻便有另一个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开什么玩笑!别干傻事!”
每当此时,那要捅破窗户纸的手指头,竟有千斤重的感觉,像顶着一座山的压力。安琪在文蚕的眼里,依然是那个初次心动时,几句话就能震慑人心的女孩;依然是那个不论学习还是什么,都出类拔萃而自信的女孩;依然是那个,自己只能安静坐在台下,仔细欣赏的女孩。虽然文蚕也曾享受踢足球时众星捧月的感觉,也曾窃喜课堂上妙语连珠的乐趣,作文里纵情百合的抒发,但在面对安琪的时候,只觉得自己是个平庸的看客。多年后的文蚕,百思不得其解这矛盾的内心由何而来。直到经过了一团乱麻而煎熬的生活后,才隐约看清了些那时的自己。
不论是踢足球,还是语不惊人死 ↑返回顶部↑
这谣言初时给文蚕的困扰,远远大于那小小的一丝窃喜,毕竟一直徘徊在男女大防之外的男生,突然遭遇了自己都无法解释和想象的事情,茫然和不安占据了大部分心房。
且这谣言没过多久,也传到了安琪所在的班级,估计她也在遭受着和文蚕一般的困扰,可能心里还在询问:“这个文蚕是谁?我见过吗?”毕竟,那个时候,文蚕只是坐在下边,欣赏她无限光彩观众中的一员而已。
《萌芽》编辑社存活了不到半年,就偃旗息鼓,没了声息,好像这个所谓的编辑社,就是为了制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而诞生的。谣言已成,它便功成身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是一两年的时间,这谣言已经渡过了它的爆发期,进入了衰退期,但还是会不时跳出来施下威,但文蚕已经可以傲慢地面对这些,且心里有潺潺暖流淌过,他已经开始无耻地享受着这种谣言带来的美妙幻想。
而安琪呢,依然像假装不知道谁是文蚕般,走自己的路,甩自己的马尾辫,只是,从那时起,她那飞扬的马尾,在匆匆路过的文蚕面前,往往拘谨得驻足不动。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又假装彼此都不存在。这样隐晦的期盼,慢慢撑起了文蚕懵懂青春时期青涩的美妙。
转眼就上了高中,他们依然是同年级不同班里,装作互不知道的同学,只是这四年的初中生涯,给文蚕心里注入了太多佳酿,来源于期盼,来源于想象,虽缥缈,却由单纯的烂漫变得醇香,至少文蚕是这样的感受。这懵懂中透着期盼的暗恋,竟没有丝毫的煎熬,反而让文蚕乐享其中,甚至滋养其中……
文蚕和安琪上了高中,谣言也似一缕透明的细线,装饰着两人共通的那一点儿联系。只是高中时候的谣言,变了些别的意味。
初中升高中,在当时的小山城,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文蚕所在的班级,有一半以上的人,另谋它路,或者去了技校,或者直接出去工作。曾经一个和文蚕不对付、打过不止一次架的男生,初中期间也是个叱咤风云的小混混,毕业后,直接去县里唯一一家打铁皮的师傅那里做学徒,用铁皮打制铁桶、烟囱、煤炉子等生活用具。文蚕每次上学的路上,都会经过他做学徒的那个地方,只见一个十六、七的男孩,弓腰低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张张银亮的铁皮上,沉默而专注。再后来,文蚕上了大学,工厂流水线制品,也占领了这个闭塞的小县城,没有什么特色的个人手工业被大幅淘汰,那个初中毕业走上打铁皮之路的同学,在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涯正要出师之际,不得不再次另谋它路……
因此,随着文蚕和安琪升上高中的初中同班同学,少了许多,且和文蚕同一个班级的男生就更加少了,这些男生中,能够跟文蚕讨论他和安琪谣言的,简直凤毛麟角。当只有少数人开始“传谣”的时候,这反而成了一种暧昧的暗示,就是媒婆般的八卦和撮合……
反观安琪那边,也是同样的规律,能够跟安琪讨论谣言的女生,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不屑于谈,只有一个她的闺蜜,愿意跟她谈。只是,这个闺蜜明显不是损友,且正义感爆棚。她教育了文蚕这边做媒婆的男生,让这些男生信服地向文蚕道歉,并声称以后不再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了。文蚕不得不向安琪的这位闺蜜偷偷束起大拇指,一般人可真做不到。不得不承认,同年龄段的女生,要比男生在事情的处理方面成熟许多,在文蚕以后所经历的一次次事件中,此观点不断被证明,且,越是开放、富裕的地方,越是如此。男生一般是经历一次次碰壁、熬心、低谷后,瞬间成长起来,当然,这些碰壁、熬心和低谷,也是成长必付的代价。
这样也好,文蚕也觉得,两人已经过了,需要别人的瞎搀和,来蹭热度的阶段,这只会让事情更尴尬,安静地感受自己的内心会让一切都更加真实,这种隔着一层窗户纸的状态,挺好。起码文蚕觉得,这只是一层窗户纸。
可是,当有个诱惑的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要不然,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立刻便有另一个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开什么玩笑!别干傻事!”
每当此时,那要捅破窗户纸的手指头,竟有千斤重的感觉,像顶着一座山的压力。安琪在文蚕的眼里,依然是那个初次心动时,几句话就能震慑人心的女孩;依然是那个不论学习还是什么,都出类拔萃而自信的女孩;依然是那个,自己只能安静坐在台下,仔细欣赏的女孩。虽然文蚕也曾享受踢足球时众星捧月的感觉,也曾窃喜课堂上妙语连珠的乐趣,作文里纵情百合的抒发,但在面对安琪的时候,只觉得自己是个平庸的看客。多年后的文蚕,百思不得其解这矛盾的内心由何而来。直到经过了一团乱麻而煎熬的生活后,才隐约看清了些那时的自己。
不论是踢足球,还是语不惊人死 ↑返回顶部↑
在的班里,开始传起了谣言,文蚕都不知这谣言起于何处,谣言是关于文蚕和安琪的,是两人关系密切的谣言。文蚕可以肯定自己心里虽然很欣赏,但不至于蠢到口无遮拦,有些事情,埋在心底才能酝酿出股股醇香。况且,到现在为止,文蚕依然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初一学生,竟然会传这样的谣言,还能传得有模有样……
这谣言初时给文蚕的困扰,远远大于那小小的一丝窃喜,毕竟一直徘徊在男女大防之外的男生,突然遭遇了自己都无法解释和想象的事情,茫然和不安占据了大部分心房。
且这谣言没过多久,也传到了安琪所在的班级,估计她也在遭受着和文蚕一般的困扰,可能心里还在询问:“这个文蚕是谁?我见过吗?”毕竟,那个时候,文蚕只是坐在下边,欣赏她无限光彩观众中的一员而已。
《萌芽》编辑社存活了不到半年,就偃旗息鼓,没了声息,好像这个所谓的编辑社,就是为了制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而诞生的。谣言已成,它便功成身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是一两年的时间,这谣言已经渡过了它的爆发期,进入了衰退期,但还是会不时跳出来施下威,但文蚕已经可以傲慢地面对这些,且心里有潺潺暖流淌过,他已经开始无耻地享受着这种谣言带来的美妙幻想。
而安琪呢,依然像假装不知道谁是文蚕般,走自己的路,甩自己的马尾辫,只是,从那时起,她那飞扬的马尾,在匆匆路过的文蚕面前,往往拘谨得驻足不动。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又假装彼此都不存在。这样隐晦的期盼,慢慢撑起了文蚕懵懂青春时期青涩的美妙。
转眼就上了高中,他们依然是同年级不同班里,装作互不知道的同学,只是这四年的初中生涯,给文蚕心里注入了太多佳酿,来源于期盼,来源于想象,虽缥缈,却由单纯的烂漫变得醇香,至少文蚕是这样的感受。这懵懂中透着期盼的暗恋,竟没有丝毫的煎熬,反而让文蚕乐享其中,甚至滋养其中……
文蚕和安琪上了高中,谣言也似一缕透明的细线,装饰着两人共通的那一点儿联系。只是高中时候的谣言,变了些别的意味。
初中升高中,在当时的小山城,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文蚕所在的班级,有一半以上的人,另谋它路,或者去了技校,或者直接出去工作。曾经一个和文蚕不对付、打过不止一次架的男生,初中期间也是个叱咤风云的小混混,毕业后,直接去县里唯一一家打铁皮的师傅那里做学徒,用铁皮打制铁桶、烟囱、煤炉子等生活用具。文蚕每次上学的路上,都会经过他做学徒的那个地方,只见一个十六、七的男孩,弓腰低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张张银亮的铁皮上,沉默而专注。再后来,文蚕上了大学,工厂流水线制品,也占领了这个闭塞的小县城,没有什么特色的个人手工业被大幅淘汰,那个初中毕业走上打铁皮之路的同学,在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涯正要出师之际,不得不再次另谋它路……
因此,随着文蚕和安琪升上高中的初中同班同学,少了许多,且和文蚕同一个班级的男生就更加少了,这些男生中,能够跟文蚕讨论他和安琪谣言的,简直凤毛麟角。当只有少数人开始“传谣”的时候,这反而成了一种暧昧的暗示,就是媒婆般的八卦和撮合……
反观安琪那边,也是同样的规律,能够跟安琪讨论谣言的女生,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不屑于谈,只有一个她的闺蜜,愿意跟她谈。只是,这个闺蜜明显不是损友,且正义感爆棚。她教育了文蚕这边做媒婆的男生,让这些男生信服地向文蚕道歉,并声称以后不再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了。文蚕不得不向安琪的这位闺蜜偷偷束起大拇指,一般人可真做不到。不得不承认,同年龄段的女生,要比男生在事情的处理方面成熟许多,在文蚕以后所经历的一次次事件中,此观点不断被证明,且,越是开放、富裕的地方,越是如此。男生一般是经历一次次碰壁、熬心、低谷后,瞬间成长起来,当然,这些碰壁、熬心和低谷,也是成长必付的代价。
这样也好,文蚕也觉得,两人已经过了,需要别人的瞎搀和,来蹭热度的阶段,这只会让事情更尴尬,安静地感受自己的内心会让一切都更加真实,这种隔着一层窗户纸的状态,挺好。起码文蚕觉得,这只是一层窗户纸。
可是,当有个诱惑的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要不然,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立刻便有另一个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开什么玩笑!别干傻事!”
每当此时,那要捅破窗户纸的手指头,竟有千斤重的感觉,像顶着一座山的压力。安琪在文蚕的眼里,依然是那个初次心动时,几句话就能震慑人心的女孩;依然是那个不论学习还是什么,都出类拔萃而自信的女孩;依然是那个,自己只能安静坐在台下,仔细欣赏的女孩。虽然文蚕也曾享受踢足球时众星捧月的感觉,也曾窃喜课堂上妙语连珠的乐趣,作文里纵情百合的抒发,但在面对安琪的时候,只觉得自己是个平庸的看客。多年后的文蚕,百思不得其解这矛盾的内心由何而来。直到经过了一团乱麻而煎熬的生活后,才隐约看清了些那时的自己。
不论是踢足球,还是语不惊人死
这谣言初时给文蚕的困扰,远远大于那小小的一丝窃喜,毕竟一直徘徊在男女大防之外的男生,突然遭遇了自己都无法解释和想象的事情,茫然和不安占据了大部分心房。
且这谣言没过多久,也传到了安琪所在的班级,估计她也在遭受着和文蚕一般的困扰,可能心里还在询问:“这个文蚕是谁?我见过吗?”毕竟,那个时候,文蚕只是坐在下边,欣赏她无限光彩观众中的一员而已。
《萌芽》编辑社存活了不到半年,就偃旗息鼓,没了声息,好像这个所谓的编辑社,就是为了制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而诞生的。谣言已成,它便功成身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是一两年的时间,这谣言已经渡过了它的爆发期,进入了衰退期,但还是会不时跳出来施下威,但文蚕已经可以傲慢地面对这些,且心里有潺潺暖流淌过,他已经开始无耻地享受着这种谣言带来的美妙幻想。
而安琪呢,依然像假装不知道谁是文蚕般,走自己的路,甩自己的马尾辫,只是,从那时起,她那飞扬的马尾,在匆匆路过的文蚕面前,往往拘谨得驻足不动。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又假装彼此都不存在。这样隐晦的期盼,慢慢撑起了文蚕懵懂青春时期青涩的美妙。
转眼就上了高中,他们依然是同年级不同班里,装作互不知道的同学,只是这四年的初中生涯,给文蚕心里注入了太多佳酿,来源于期盼,来源于想象,虽缥缈,却由单纯的烂漫变得醇香,至少文蚕是这样的感受。这懵懂中透着期盼的暗恋,竟没有丝毫的煎熬,反而让文蚕乐享其中,甚至滋养其中……
文蚕和安琪上了高中,谣言也似一缕透明的细线,装饰着两人共通的那一点儿联系。只是高中时候的谣言,变了些别的意味。
初中升高中,在当时的小山城,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文蚕所在的班级,有一半以上的人,另谋它路,或者去了技校,或者直接出去工作。曾经一个和文蚕不对付、打过不止一次架的男生,初中期间也是个叱咤风云的小混混,毕业后,直接去县里唯一一家打铁皮的师傅那里做学徒,用铁皮打制铁桶、烟囱、煤炉子等生活用具。文蚕每次上学的路上,都会经过他做学徒的那个地方,只见一个十六、七的男孩,弓腰低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张张银亮的铁皮上,沉默而专注。再后来,文蚕上了大学,工厂流水线制品,也占领了这个闭塞的小县城,没有什么特色的个人手工业被大幅淘汰,那个初中毕业走上打铁皮之路的同学,在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涯正要出师之际,不得不再次另谋它路……
因此,随着文蚕和安琪升上高中的初中同班同学,少了许多,且和文蚕同一个班级的男生就更加少了,这些男生中,能够跟文蚕讨论他和安琪谣言的,简直凤毛麟角。当只有少数人开始“传谣”的时候,这反而成了一种暧昧的暗示,就是媒婆般的八卦和撮合……
反观安琪那边,也是同样的规律,能够跟安琪讨论谣言的女生,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不屑于谈,只有一个她的闺蜜,愿意跟她谈。只是,这个闺蜜明显不是损友,且正义感爆棚。她教育了文蚕这边做媒婆的男生,让这些男生信服地向文蚕道歉,并声称以后不再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了。文蚕不得不向安琪的这位闺蜜偷偷束起大拇指,一般人可真做不到。不得不承认,同年龄段的女生,要比男生在事情的处理方面成熟许多,在文蚕以后所经历的一次次事件中,此观点不断被证明,且,越是开放、富裕的地方,越是如此。男生一般是经历一次次碰壁、熬心、低谷后,瞬间成长起来,当然,这些碰壁、熬心和低谷,也是成长必付的代价。
这样也好,文蚕也觉得,两人已经过了,需要别人的瞎搀和,来蹭热度的阶段,这只会让事情更尴尬,安静地感受自己的内心会让一切都更加真实,这种隔着一层窗户纸的状态,挺好。起码文蚕觉得,这只是一层窗户纸。
可是,当有个诱惑的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要不然,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立刻便有另一个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开什么玩笑!别干傻事!”
每当此时,那要捅破窗户纸的手指头,竟有千斤重的感觉,像顶着一座山的压力。安琪在文蚕的眼里,依然是那个初次心动时,几句话就能震慑人心的女孩;依然是那个不论学习还是什么,都出类拔萃而自信的女孩;依然是那个,自己只能安静坐在台下,仔细欣赏的女孩。虽然文蚕也曾享受踢足球时众星捧月的感觉,也曾窃喜课堂上妙语连珠的乐趣,作文里纵情百合的抒发,但在面对安琪的时候,只觉得自己是个平庸的看客。多年后的文蚕,百思不得其解这矛盾的内心由何而来。直到经过了一团乱麻而煎熬的生活后,才隐约看清了些那时的自己。
不论是踢足球,还是语不惊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