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姐,谢谢你来照顾咱妈。要不是你从双鸭山赶回来,我都不知怎么办了。也感谢你为咱家为我们做出的牺牲。”文芳接过了文翰送过来的鸭蛋深有感触地说:“老弟,你不用谢我,那也是我的妈,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过二姐真的相信,有你在,爸妈的晚年生活一定很幸福。”
    有人说,一个人的长大和成熟只是在一瞬间。实际上那只是表面上的变化而已。没有经过那些刻骨铭心或者是惊心动魄的坎坷经历和一些深入骨髓、影响其一生的重大事件的人是不可能瞬间成长的。文翰今天的举动绝不是突发奇想或者是说在父母面前‘作秀’而讨他们欢心。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第一人生次重大抉择:他已经决定不再复读了。如果说在文母还没有出院的时候,文翰确实有过复读的想法。他认为,凭他的实力再读一年肯定能够考上大学。况且若不是经历母亲患病的大事,今年的高考,他也许不会出现失误。
    然而,当他看见母亲出院回家对他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有妈在,明年你可以继续参加高考”,这是文翰最受震动的一句话。母亲对他高考失利不但没有苛责,还义无反顾地继续支持他再战高考。母亲并没有想到自己患病以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多糟糕,她得的可是癌症啊!她也没有想家里是否还有条件继续承担起文翰读书的能力。母亲想到的唯一一点就是儿子的前途。只要儿子有出息,她就觉得为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付出都值。
    文翰被母亲这种博大的爱子之心所震撼,所敬仰。他觉得在母亲强大的意志面前,他的哭泣是那样的渺小,他为自己的懦夫表现而羞愧。就是在这个一瞬间,文翰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不再需要父母的羽翼来为他遮风挡雨。他已经到了为父母,为这个即将崩溃的家回馈温暖和力量的时候了。他不能为了自己所谓的前程再让父母继续拆借,继续苦难,继续硬撑下去。他不想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父母不能承受之重的苦难之上。如果那样,即使他考上大学了,等到他功成名就时,因为巨大的家庭债务让父母的生活质量在很长时间里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况且以父母这样的身体状况,他们也可能会早已离他而去。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悲歌,文翰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不能让父母带着儿子功成名就的光环而没有享受到儿子功成名就之后的孝顺就遗憾的离去。
    一个人最大的修为首先要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让自己的父母晚年幸福安康,让未来的子女德才兼备有担当,和自己的心爱之人相濡以沫,共度一生幸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功成名就,那也是浮萍无根,净水无源。最终将带着对人生的内疚甚至是负罪之感遗憾谢幕。文翰始终坚信,人这辈子最大的福报就是子欲孝而双亲在,先家后己,这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基础,否则就是成功了那也是留有遗憾的成功。
    文母让儿子再战高考的话语,激醒了文翰。是不是他的悲观情绪导致老妈的母爱再次“泛滥”?他立刻走出家门理了发,把自己重新打理一下。于是才有了今天他在全家人吃饭时的举动。
    在文翰的心里,有时候他知道或许不会赢,但他也会竭尽全力。虽然走得磕磕绊绊,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他依然目光如炬,坚定而前行。是母亲的思想和行为无声地塑造了文翰这样的性格。他坚信在这个充满朝气蓬勃,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你强我比你更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变革、大有作为的时代,即使不走高考这条路,他依然能够活出精彩。他要和他的理想、他的人生理念一辈子相向而行,即使遇到再大的风浪,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也绝不会妥协,绝不会偏离人间正道是沧桑,雨过天晴的阳光会更加灿烂的初始理念。
    目标有了,决心下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了。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振兴家庭经济的‘五年计划’:力争使家里的经济状况转负为正,把欠债全部还上。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让父母真正感受到子女成长起来的欣慰和快乐。文母知道了文翰不再复读的决定后,显得很失落。文翰对母亲说道:“妈,您放心,不上大学,我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听了儿子的话,文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唉,妈就是不甘心啊!不过你能有这个决心,我也就放心了。有你在身边,妈还求之不得呢。”
    文母得了这场大病之后,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文翰从此承担了全部家务;除了帮父亲打理庄家,做饭、喂猪、洗洗涮涮,甚至拆洗被褥的活,文翰都不在话下。他把屋里的墙壁用学习材料都糊了一遍,看到家里终于有了家的生机,文翰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文翰不上学了,文母再也不用给他攒生活费了。鸡蛋终于可以随便吃了。文翰每天都会给爸爸做一碗他最爱吃的鸡蛋糕,给妈妈煮两个她爱吃的咸鸭蛋。看到父母吃得那么惬意和满足,文翰认为自己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
    第二十四章
    文翰辍学后,家里的生活也不像以前那么拮据了。文母的身体也恢复了一些,她没事的时候可以去姑姑家串串门,透透气。这不,文母从外 ↑返回顶部↑
    :“二姐,谢谢你来照顾咱妈。要不是你从双鸭山赶回来,我都不知怎么办了。也感谢你为咱家为我们做出的牺牲。”文芳接过了文翰送过来的鸭蛋深有感触地说:“老弟,你不用谢我,那也是我的妈,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过二姐真的相信,有你在,爸妈的晚年生活一定很幸福。”
    有人说,一个人的长大和成熟只是在一瞬间。实际上那只是表面上的变化而已。没有经过那些刻骨铭心或者是惊心动魄的坎坷经历和一些深入骨髓、影响其一生的重大事件的人是不可能瞬间成长的。文翰今天的举动绝不是突发奇想或者是说在父母面前‘作秀’而讨他们欢心。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第一人生次重大抉择:他已经决定不再复读了。如果说在文母还没有出院的时候,文翰确实有过复读的想法。他认为,凭他的实力再读一年肯定能够考上大学。况且若不是经历母亲患病的大事,今年的高考,他也许不会出现失误。
    然而,当他看见母亲出院回家对他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有妈在,明年你可以继续参加高考”,这是文翰最受震动的一句话。母亲对他高考失利不但没有苛责,还义无反顾地继续支持他再战高考。母亲并没有想到自己患病以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多糟糕,她得的可是癌症啊!她也没有想家里是否还有条件继续承担起文翰读书的能力。母亲想到的唯一一点就是儿子的前途。只要儿子有出息,她就觉得为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付出都值。
    文翰被母亲这种博大的爱子之心所震撼,所敬仰。他觉得在母亲强大的意志面前,他的哭泣是那样的渺小,他为自己的懦夫表现而羞愧。就是在这个一瞬间,文翰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不再需要父母的羽翼来为他遮风挡雨。他已经到了为父母,为这个即将崩溃的家回馈温暖和力量的时候了。他不能为了自己所谓的前程再让父母继续拆借,继续苦难,继续硬撑下去。他不想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父母不能承受之重的苦难之上。如果那样,即使他考上大学了,等到他功成名就时,因为巨大的家庭债务让父母的生活质量在很长时间里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况且以父母这样的身体状况,他们也可能会早已离他而去。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悲歌,文翰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不能让父母带着儿子功成名就的光环而没有享受到儿子功成名就之后的孝顺就遗憾的离去。
    一个人最大的修为首先要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让自己的父母晚年幸福安康,让未来的子女德才兼备有担当,和自己的心爱之人相濡以沫,共度一生幸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功成名就,那也是浮萍无根,净水无源。最终将带着对人生的内疚甚至是负罪之感遗憾谢幕。文翰始终坚信,人这辈子最大的福报就是子欲孝而双亲在,先家后己,这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基础,否则就是成功了那也是留有遗憾的成功。
    文母让儿子再战高考的话语,激醒了文翰。是不是他的悲观情绪导致老妈的母爱再次“泛滥”?他立刻走出家门理了发,把自己重新打理一下。于是才有了今天他在全家人吃饭时的举动。
    在文翰的心里,有时候他知道或许不会赢,但他也会竭尽全力。虽然走得磕磕绊绊,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他依然目光如炬,坚定而前行。是母亲的思想和行为无声地塑造了文翰这样的性格。他坚信在这个充满朝气蓬勃,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你强我比你更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变革、大有作为的时代,即使不走高考这条路,他依然能够活出精彩。他要和他的理想、他的人生理念一辈子相向而行,即使遇到再大的风浪,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也绝不会妥协,绝不会偏离人间正道是沧桑,雨过天晴的阳光会更加灿烂的初始理念。
    目标有了,决心下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了。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振兴家庭经济的‘五年计划’:力争使家里的经济状况转负为正,把欠债全部还上。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让父母真正感受到子女成长起来的欣慰和快乐。文母知道了文翰不再复读的决定后,显得很失落。文翰对母亲说道:“妈,您放心,不上大学,我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听了儿子的话,文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唉,妈就是不甘心啊!不过你能有这个决心,我也就放心了。有你在身边,妈还求之不得呢。”
    文母得了这场大病之后,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文翰从此承担了全部家务;除了帮父亲打理庄家,做饭、喂猪、洗洗涮涮,甚至拆洗被褥的活,文翰都不在话下。他把屋里的墙壁用学习材料都糊了一遍,看到家里终于有了家的生机,文翰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文翰不上学了,文母再也不用给他攒生活费了。鸡蛋终于可以随便吃了。文翰每天都会给爸爸做一碗他最爱吃的鸡蛋糕,给妈妈煮两个她爱吃的咸鸭蛋。看到父母吃得那么惬意和满足,文翰认为自己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
    第二十四章
    文翰辍学后,家里的生活也不像以前那么拮据了。文母的身体也恢复了一些,她没事的时候可以去姑姑家串串门,透透气。这不,文母从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