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大水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年金像奖典礼的花费,要四五百万港币,包括嘉宾的接待、典礼、酒会活动。
    这笔钱通常来自电视转播权和赞助,近些年行业衰退,经费上很拮据的。今年电视台只肯出50万,根本不够嘛!”
    “电视台为什么压价呢?”
    “收视率低,低就招不到广告,招不到广告只好压转播费。最后由香港电影基金拨出二百万,才解了燃眉之急。”
    “那也不太够啊?”
    “对啊,所以一切从简。有个颁奖嘉宾,我不讲是谁了,她就很体谅,表示自己拿一半的接待费。
    哇,以前怎么敢想?就很尴尬。”
    在刚落成的香港电影资料馆内,文化沙龙的样式,底下有些媒体和观众。
    台上五人,包括许老师。
    讲话的正是舒琪,他虽然发起了金像奖,却早已远离了组织者角色,由“香港金像奖协会”全权负责,现任主席是程龙。
    他直言不讳,道:“去年票房第一《碟中谍2》,3613万。第二《玩具总动员2》,3573万。第三才是本地片《孤男寡女》,3521万。
    这种情况一点不奇怪,整个行业都在下滑,民众对电影的热情消减。原因老生常谈,海外市场丢失,不守商业信誉,作坊式生产等等……
    其实港片的水准并未下降,但外部变化太快,我们没有跟上,还是老脑筋。”
    “那你对今年的《少林足球》怎么看?”
    “票房肯定会爆,但治标不治本,我对香港电影持悲观态度。”舒琪道。
    “陈先生有什么看法?”主持人问。
    “我想说体量这个概念,现在各地市场都受到好莱坞冲击,香港、台湾的体量都不够强大,争不过人家,市场只能被抢走。
    但并不完全是坏事,华语电影,我指的是商业片,缺乏专业精神和工业化制作。我们要学习好莱坞的长处,用来发展华语片。
    比如哥伦比亚,我担任亚洲区的制片总监,我们出资金,集合华语电影人才,拍摄优秀的本土作品,或国际化作品。
    我觉得是目前的出路。”陈国傅道。
    “那你不怕对好莱坞形成依赖,尾大甩不掉?”许非笑道。
    “等我们掌握了先进的理念和制片模式,自然就不用依赖嘛。”
    “可你没资金啊!你现在靠好莱坞投资,等自学成才把人家一甩,拍拍胸脯说行了……可钱呢?钱从哪儿来?”
    “我认为是这个逻辑,我们交流一下……”
    舒琪扶了扶眼镜,道:“陈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先借助好莱坞的力量学习、提升,先出好作品。
    既然好作品有了,投资方的信心也会增加,到时候环境也会变好。”
    “对对。”陈国傅点头。
    “环境指什么?”
    “市场。”
    “哪里的市场?香港?台湾?干掉好莱坞,抢回最高票房1.14亿的本土市场?你们有信心打赢《铁达尼号》?
    还是说服老板投资5千万,拿个6千万的票房?或者抢回东南亚自留地,或者像嘉禾那样进军美国?”
    “……”
    全场尴尬。
    香港票房最高的是《铁达尼号》,1.14亿,被本土电影人视为天堑。而台湾、东南亚以前是港片的主要销售地,现在也被好莱坞攻占。
    许非毫不留情的揭短,让底下议论纷纷。
    主持人见状,赶紧道:“这位许先生我再介绍一下,大陆的著名电影人,出品过《风声》《天下无贼》《天龙八部》等等。
    许先生,你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跑题了,前面几位讲的跟今天主题不挨着。
    中华电影如何定位?
    答案就在题目里,中华电影,当然定位成中华了!
    我的观点是,华语电影在21世纪的发展,将会以大陆为基础,囊括三地的优质资源,共同创造一个市场盛景。”
    嗡嗡嗡!
    底下又议论,这靓仔是谁啊?
    主持人忍不住问:“你的根据是什么呢?”
    “简单,我们先来看现在缺什么?”
    许非伸出手指头,一样样道:“缺理念,缺工业化,缺人才,缺好剧本,缺市场,缺观众热情,缺拍摄资源……总结一个词,刚才陈国傅讲的,体量。
    陈先生说先向好莱坞学习,然后自己单干。可以,但单干之后,你何去何从?你还是需要市场,需要资源。
    只有大陆有这个体量,整合华语电影资源,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对抗阵地。”
    “恕我直言,你的《天下无贼》拿到1.4亿票房,但对大陆的人口来讲,你口中的市场并没有说服力。”一人道。
    “1969年,香港票房冠军131万。79年是786万,80年首次破千万,是《师弟出马》。
    82年《最佳拍档》首破两千万,85年《福星高照》破三千方,90年《赌圣》破4千万……到95年《红番区》,5691万,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之后逐年下滑。”
    许非做了充足准备,数据张口就来:“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抛物线,从起步阶段慢慢提升,到顶点,又盛极而衰。
    诸位心知肚明,此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大陆也如此,从1994年才开始有规则的票房统计,相当于你们的起步阶段。
    去年刚刚施行了院线制,首批30条院线,1581块银幕,第一部试水片《天下无贼》,两天3200万票房!两周9000万!
    而今年到现在,不断有影院加盟,已经达到了1680块银幕。江志强先生,他在大陆的影院就在我的院线里。
    由此可见,大陆绝对是一个强大的市场,拥有无穷潜力。
    你们研究香港电影,客观真实;研究大陆电影,就别如此双标。
    双标,我解释一下,自己能做,别人不能做。
    这位先生,我的说服力还充分么?”
    “……”
    对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舒琪却对这个人充满好奇。
    以往两地交流,大陆人员都很客气,头一次见到这么有攻击性的。而且他不经意间透露出很多事情,比如江志强加盟了他的院线。
    “许先生,听说《十月围城》也是你投拍的?”舒琪问。
    “对,我和中影集团做了一个发展计划,五年内至少拍五部优质的、投资较大的商业片。《天下无贼》是第一部,投资6千万;《十月围城》第二部,投资1个亿。
    我这次来除了参加活动,也是为第三部做准备工作。”
    “第三部?”
    “张艺某执导的武侠片,计划投资2个亿。”
    嗡嗡嗡!
    听闻数字,小打小闹惯了的香港影人不淡定,结果对方又道:“此外,我们还跟阳光合作了一部针对海外市场的作品,大家可能有听闻,四地联合,投资也是2个亿。”
    “……”
    在场人听得七荤八素,末了后知后觉,再看向台上:我丢!这是个大水喉啊!
    (还有……) ↑返回顶部↑
    “每年金像奖典礼的花费,要四五百万港币,包括嘉宾的接待、典礼、酒会活动。
    这笔钱通常来自电视转播权和赞助,近些年行业衰退,经费上很拮据的。今年电视台只肯出50万,根本不够嘛!”
    “电视台为什么压价呢?”
    “收视率低,低就招不到广告,招不到广告只好压转播费。最后由香港电影基金拨出二百万,才解了燃眉之急。”
    “那也不太够啊?”
    “对啊,所以一切从简。有个颁奖嘉宾,我不讲是谁了,她就很体谅,表示自己拿一半的接待费。
    哇,以前怎么敢想?就很尴尬。”
    在刚落成的香港电影资料馆内,文化沙龙的样式,底下有些媒体和观众。
    台上五人,包括许老师。
    讲话的正是舒琪,他虽然发起了金像奖,却早已远离了组织者角色,由“香港金像奖协会”全权负责,现任主席是程龙。
    他直言不讳,道:“去年票房第一《碟中谍2》,3613万。第二《玩具总动员2》,3573万。第三才是本地片《孤男寡女》,3521万。
    这种情况一点不奇怪,整个行业都在下滑,民众对电影的热情消减。原因老生常谈,海外市场丢失,不守商业信誉,作坊式生产等等……
    其实港片的水准并未下降,但外部变化太快,我们没有跟上,还是老脑筋。”
    “那你对今年的《少林足球》怎么看?”
    “票房肯定会爆,但治标不治本,我对香港电影持悲观态度。”舒琪道。
    “陈先生有什么看法?”主持人问。
    “我想说体量这个概念,现在各地市场都受到好莱坞冲击,香港、台湾的体量都不够强大,争不过人家,市场只能被抢走。
    但并不完全是坏事,华语电影,我指的是商业片,缺乏专业精神和工业化制作。我们要学习好莱坞的长处,用来发展华语片。
    比如哥伦比亚,我担任亚洲区的制片总监,我们出资金,集合华语电影人才,拍摄优秀的本土作品,或国际化作品。
    我觉得是目前的出路。”陈国傅道。
    “那你不怕对好莱坞形成依赖,尾大甩不掉?”许非笑道。
    “等我们掌握了先进的理念和制片模式,自然就不用依赖嘛。”
    “可你没资金啊!你现在靠好莱坞投资,等自学成才把人家一甩,拍拍胸脯说行了……可钱呢?钱从哪儿来?”
    “我认为是这个逻辑,我们交流一下……”
    舒琪扶了扶眼镜,道:“陈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先借助好莱坞的力量学习、提升,先出好作品。
    既然好作品有了,投资方的信心也会增加,到时候环境也会变好。”
    “对对。”陈国傅点头。
    “环境指什么?”
    “市场。”
    “哪里的市场?香港?台湾?干掉好莱坞,抢回最高票房1.14亿的本土市场?你们有信心打赢《铁达尼号》?
    还是说服老板投资5千万,拿个6千万的票房?或者抢回东南亚自留地,或者像嘉禾那样进军美国?”
    “……”
    全场尴尬。
    香港票房最高的是《铁达尼号》,1.14亿,被本土电影人视为天堑。而台湾、东南亚以前是港片的主要销售地,现在也被好莱坞攻占。
    许非毫不留情的揭短,让底下议论纷纷。
    主持人见状,赶紧道:“这位许先生我再介绍一下,大陆的著名电影人,出品过《风声》《天下无贼》《天龙八部》等等。
    许先生,你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跑题了,前面几位讲的跟今天主题不挨着。
    中华电影如何定位?
    答案就在题目里,中华电影,当然定位成中华了!
    我的观点是,华语电影在21世纪的发展,将会以大陆为基础,囊括三地的优质资源,共同创造一个市场盛景。”
    嗡嗡嗡!
    底下又议论,这靓仔是谁啊?
    主持人忍不住问:“你的根据是什么呢?”
    “简单,我们先来看现在缺什么?”
    许非伸出手指头,一样样道:“缺理念,缺工业化,缺人才,缺好剧本,缺市场,缺观众热情,缺拍摄资源……总结一个词,刚才陈国傅讲的,体量。
    陈先生说先向好莱坞学习,然后自己单干。可以,但单干之后,你何去何从?你还是需要市场,需要资源。
    只有大陆有这个体量,整合华语电影资源,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对抗阵地。”
    “恕我直言,你的《天下无贼》拿到1.4亿票房,但对大陆的人口来讲,你口中的市场并没有说服力。”一人道。
    “1969年,香港票房冠军131万。79年是786万,80年首次破千万,是《师弟出马》。
    82年《最佳拍档》首破两千万,85年《福星高照》破三千方,90年《赌圣》破4千万……到95年《红番区》,5691万,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之后逐年下滑。”
    许非做了充足准备,数据张口就来:“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抛物线,从起步阶段慢慢提升,到顶点,又盛极而衰。
    诸位心知肚明,此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大陆也如此,从1994年才开始有规则的票房统计,相当于你们的起步阶段。
    去年刚刚施行了院线制,首批30条院线,1581块银幕,第一部试水片《天下无贼》,两天3200万票房!两周9000万!
    而今年到现在,不断有影院加盟,已经达到了1680块银幕。江志强先生,他在大陆的影院就在我的院线里。
    由此可见,大陆绝对是一个强大的市场,拥有无穷潜力。
    你们研究香港电影,客观真实;研究大陆电影,就别如此双标。
    双标,我解释一下,自己能做,别人不能做。
    这位先生,我的说服力还充分么?”
    “……”
    对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舒琪却对这个人充满好奇。
    以往两地交流,大陆人员都很客气,头一次见到这么有攻击性的。而且他不经意间透露出很多事情,比如江志强加盟了他的院线。
    “许先生,听说《十月围城》也是你投拍的?”舒琪问。
    “对,我和中影集团做了一个发展计划,五年内至少拍五部优质的、投资较大的商业片。《天下无贼》是第一部,投资6千万;《十月围城》第二部,投资1个亿。
    我这次来除了参加活动,也是为第三部做准备工作。”
    “第三部?”
    “张艺某执导的武侠片,计划投资2个亿。”
    嗡嗡嗡!
    听闻数字,小打小闹惯了的香港影人不淡定,结果对方又道:“此外,我们还跟阳光合作了一部针对海外市场的作品,大家可能有听闻,四地联合,投资也是2个亿。”
    “……”
    在场人听得七荤八素,末了后知后觉,再看向台上:我丢!这是个大水喉啊!
    (还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