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盐田宿命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阳羽的名本身就是死灵师的大号,华府古人的名全都是一个字。最简单的理解拿三国时期人物举例,曹操曹孟德,刘备刘玄德,张飞张翼德,周瑜周公瑾,赵云赵子龙,关羽关云长。
    唐阳羽的字是阳羽,跟凌雨晴的雨晴对应,两人因此定了娃娃亲。
    凌雨晴也有自己的名,区别在于凌雨晴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名,凌雨晴的名当然也是单字,单字为一个千,凌田。
    听起来不是女孩名字,实际上却同样大有深意。
    其中的深意凌雨晴也不知道,也没有仔细的去深究过,只以为又是祖父和外婆博弈的结果而已。
    现代人都只知道武安产小米,产陈醋,实际上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武安有一口万年盐井,还没有在武安的时候这口天然盐井就存在。
    而华府产盐地盐井本身很多,可是河北却从来都不是产盐之地。
    武安这口盐井有传说就是武安诅咒的根源。
    同时死灵师用的最多最隐秘威力最大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盐,一种特殊的蓝色的盐。
    所以唐阳羽的名,单字盐。
    唐盐,唐阳羽,凌田,凌雨晴。
    两人不光是字相对,名也相对。
    这其中的含义和秘密绝对会石破惊天,如果有一天全部解开的话。
    盐对于人类的重要在现在社会早已经被人们漠视,但实际上盐在人类历史上,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生存物资,作用巨大.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食盐只是一种调味品,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使菜肴更加美味——假如菜中无盐,肯定会让人食欲大减。不过嗜咸的习惯并不只是贪图美味这么简单,和人类其他的许多本能一样,喜盐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对盐没兴趣的人都被淘汰了。
    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盐是维持生命的必须品,维持肌肉反应、消化道运动、神经信号传递、调控与血压有关的荷尔蒙分泌等机能,都离不开盐中的钠离子。如果缺盐,轻则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重则肌肉痉挛、视力模糊,甚至连心跳都成问题。
    在古代欧洲,荷兰、瑞典等国就有以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吃盐来处罚罪犯的法律。
    与此同时动物对盐的渴望并不比对食物来得差,大象会走进有盐石的洞穴找盐,山羊会不惧艰险攀上几乎笔直的大坝舔食结晶的盐,猴子相互“捉虱子”其实也是在寻找可以“回收利用”的盐粒,远古人类“茹毛饮血”中的“饮血”也有补充盐的功用.
    人类排泄会损失盐分,需要经常从外界补充,是除了空气,水和粮食之外,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远古时代的人类没有今天的食盐可用,只能通过食物来间接获取盐分,但在没有农业之前,获取食物得靠风险较高的狩猎,或不一定总是有收获的采集,因此来源非常不稳定,就算食物够吃,也不一定能补充到足够的盐,这也是早期人类生存艰难,寿命短的一个原因。
    反过来,如果能获得稳定的食盐供应,人类的生存繁衍就会更加有保证,也就更容易进步。事实上华府文明发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一个原因就是盐——山西运城的河东盐池周围50200公里的范围内,发现过十余处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正是充足的食盐资源把原始部落慢慢吸引到产盐地附近,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文明。
    至今仍可开采的河东盐池,也称“中国死海”,此处日照充足,蒸发量高,自然风速大,仅凭天然条件就能采盐,是古代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
    甚至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也是由于盐,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炎帝之间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当时的“战略资源”河东盐池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获胜的黄帝兼并了炎帝和蚩尤部落,对周边部落不仅有人数上的优势,还因为拥有盐池而占据了经济和战略上的主动,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基础。
    在后来的时光中,盐也深刻影响了华府的历史,春秋五霸中的晋国就是由于拥有河东盐池而收入丰厚,得以称雄数百年,甚至连周王室的食盐也要长期仰仗晋国的供给。秦楚两国也对巴东地区的盐泉进行过反复争夺,每方出动的兵力都在十万人的规模,获胜后都会展开“食盐禁运”来打击对手,而失败的一方又会集结兵马反击,最终失利的楚国不仅是生存上遇到了困难,经济损失也很大,亡国成为必然。
    唐阳羽从老头子那里继承了一个特殊的小盐瓶,是陶的,根据老头子自己说这个陶瓶盐罐已经3000多年。
    跟现在的牙签盒大小差不多,有盖子,至今仍然可以拧紧。
    这话是老头子喝醉时候说的,唐阳羽自然不信,可是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终于发现老头子至少在陶盐罐的年份上没有说谎,就是3000多年前的物件。
    老头子还说以后不管去哪,尤其是一个人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陶盐罐,可以活命,可以救命的。
    恐怕老头子说的活命救命绝不仅仅是食盐食用那么简单。
    唐阳羽坚持了下来,随身携带食盐的习惯足以说明他是个野外生存高手,长时间缺盐绝对不行,而且他心中也怀着对食盐的深深敬畏.
    因为食盐跟粮食一样重要.
    甚至在大多数野外生存的时候比粮食和猎物还要重要,没有粮食可以打猎可以吃野果子什么的,甚至草根树皮都能吃.
    可是没有了食盐就真的没办法补充了.
    最无奈的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饮血,问题是越喝血越口渴,可以补充一点盐份,带来的副作用也很大.何况很多人根本喝不下新鲜的动物鲜血.
    会恶心,会呕吐.
    在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中,空气哪里都有,水容易找到,粮食也可以自己种,但唯独食盐很难通过“自力更生”来解决.
    天上不会掉盐,土里也熬不出盐,盐碱地倒是有盐,但又种不了粮食,在远离产盐区的地方,就必须要通过贸易来获得食盐,这就产生了盐商这个行业,以及通过食盐贸易产生的巨额利润。
    在春秋时期的文物“戎生编钟”和“晋姜鼎”上,有这样的铭文:“遣卤积与取金繁汤”和“嘉遣我锡卤积千辆”,记载了一次发生在晋昭侯六年,晋国派遣车队运载食盐到“繁汤”交换铜料的贸易,规模达“一千辆车”,可见食盐贸易带来的利润之大。
    既是生存必须,又有可观的经济收益,产盐地自然会成为各方奋力争夺的对象之一。
    现在社会食物调料几万种之多,越是这样人们越是感觉不到食盐的重要,可是一旦在食物烹制过程当中少了盐,不放盐,那么美味立刻大打折扣,少了打对折,多了直接打两折三折,绝非危言耸听,这是客观事实.
    只可惜唐阳羽至今仍然只从食盐本身理解,还没有跟黑魔法死灵师武安诅咒什么的联系起来,他也根本不知道他叫唐盐。 ↑返回顶部↑
    唐阳羽的名本身就是死灵师的大号,华府古人的名全都是一个字。最简单的理解拿三国时期人物举例,曹操曹孟德,刘备刘玄德,张飞张翼德,周瑜周公瑾,赵云赵子龙,关羽关云长。
    唐阳羽的字是阳羽,跟凌雨晴的雨晴对应,两人因此定了娃娃亲。
    凌雨晴也有自己的名,区别在于凌雨晴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名,凌雨晴的名当然也是单字,单字为一个千,凌田。
    听起来不是女孩名字,实际上却同样大有深意。
    其中的深意凌雨晴也不知道,也没有仔细的去深究过,只以为又是祖父和外婆博弈的结果而已。
    现代人都只知道武安产小米,产陈醋,实际上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武安有一口万年盐井,还没有在武安的时候这口天然盐井就存在。
    而华府产盐地盐井本身很多,可是河北却从来都不是产盐之地。
    武安这口盐井有传说就是武安诅咒的根源。
    同时死灵师用的最多最隐秘威力最大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盐,一种特殊的蓝色的盐。
    所以唐阳羽的名,单字盐。
    唐盐,唐阳羽,凌田,凌雨晴。
    两人不光是字相对,名也相对。
    这其中的含义和秘密绝对会石破惊天,如果有一天全部解开的话。
    盐对于人类的重要在现在社会早已经被人们漠视,但实际上盐在人类历史上,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生存物资,作用巨大.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食盐只是一种调味品,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使菜肴更加美味——假如菜中无盐,肯定会让人食欲大减。不过嗜咸的习惯并不只是贪图美味这么简单,和人类其他的许多本能一样,喜盐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对盐没兴趣的人都被淘汰了。
    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盐是维持生命的必须品,维持肌肉反应、消化道运动、神经信号传递、调控与血压有关的荷尔蒙分泌等机能,都离不开盐中的钠离子。如果缺盐,轻则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重则肌肉痉挛、视力模糊,甚至连心跳都成问题。
    在古代欧洲,荷兰、瑞典等国就有以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吃盐来处罚罪犯的法律。
    与此同时动物对盐的渴望并不比对食物来得差,大象会走进有盐石的洞穴找盐,山羊会不惧艰险攀上几乎笔直的大坝舔食结晶的盐,猴子相互“捉虱子”其实也是在寻找可以“回收利用”的盐粒,远古人类“茹毛饮血”中的“饮血”也有补充盐的功用.
    人类排泄会损失盐分,需要经常从外界补充,是除了空气,水和粮食之外,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远古时代的人类没有今天的食盐可用,只能通过食物来间接获取盐分,但在没有农业之前,获取食物得靠风险较高的狩猎,或不一定总是有收获的采集,因此来源非常不稳定,就算食物够吃,也不一定能补充到足够的盐,这也是早期人类生存艰难,寿命短的一个原因。
    反过来,如果能获得稳定的食盐供应,人类的生存繁衍就会更加有保证,也就更容易进步。事实上华府文明发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一个原因就是盐——山西运城的河东盐池周围50200公里的范围内,发现过十余处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正是充足的食盐资源把原始部落慢慢吸引到产盐地附近,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文明。
    至今仍可开采的河东盐池,也称“中国死海”,此处日照充足,蒸发量高,自然风速大,仅凭天然条件就能采盐,是古代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
    甚至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也是由于盐,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炎帝之间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当时的“战略资源”河东盐池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获胜的黄帝兼并了炎帝和蚩尤部落,对周边部落不仅有人数上的优势,还因为拥有盐池而占据了经济和战略上的主动,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基础。
    在后来的时光中,盐也深刻影响了华府的历史,春秋五霸中的晋国就是由于拥有河东盐池而收入丰厚,得以称雄数百年,甚至连周王室的食盐也要长期仰仗晋国的供给。秦楚两国也对巴东地区的盐泉进行过反复争夺,每方出动的兵力都在十万人的规模,获胜后都会展开“食盐禁运”来打击对手,而失败的一方又会集结兵马反击,最终失利的楚国不仅是生存上遇到了困难,经济损失也很大,亡国成为必然。
    唐阳羽从老头子那里继承了一个特殊的小盐瓶,是陶的,根据老头子自己说这个陶瓶盐罐已经3000多年。
    跟现在的牙签盒大小差不多,有盖子,至今仍然可以拧紧。
    这话是老头子喝醉时候说的,唐阳羽自然不信,可是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终于发现老头子至少在陶盐罐的年份上没有说谎,就是3000多年前的物件。
    老头子还说以后不管去哪,尤其是一个人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陶盐罐,可以活命,可以救命的。
    恐怕老头子说的活命救命绝不仅仅是食盐食用那么简单。
    唐阳羽坚持了下来,随身携带食盐的习惯足以说明他是个野外生存高手,长时间缺盐绝对不行,而且他心中也怀着对食盐的深深敬畏.
    因为食盐跟粮食一样重要.
    甚至在大多数野外生存的时候比粮食和猎物还要重要,没有粮食可以打猎可以吃野果子什么的,甚至草根树皮都能吃.
    可是没有了食盐就真的没办法补充了.
    最无奈的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饮血,问题是越喝血越口渴,可以补充一点盐份,带来的副作用也很大.何况很多人根本喝不下新鲜的动物鲜血.
    会恶心,会呕吐.
    在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中,空气哪里都有,水容易找到,粮食也可以自己种,但唯独食盐很难通过“自力更生”来解决.
    天上不会掉盐,土里也熬不出盐,盐碱地倒是有盐,但又种不了粮食,在远离产盐区的地方,就必须要通过贸易来获得食盐,这就产生了盐商这个行业,以及通过食盐贸易产生的巨额利润。
    在春秋时期的文物“戎生编钟”和“晋姜鼎”上,有这样的铭文:“遣卤积与取金繁汤”和“嘉遣我锡卤积千辆”,记载了一次发生在晋昭侯六年,晋国派遣车队运载食盐到“繁汤”交换铜料的贸易,规模达“一千辆车”,可见食盐贸易带来的利润之大。
    既是生存必须,又有可观的经济收益,产盐地自然会成为各方奋力争夺的对象之一。
    现在社会食物调料几万种之多,越是这样人们越是感觉不到食盐的重要,可是一旦在食物烹制过程当中少了盐,不放盐,那么美味立刻大打折扣,少了打对折,多了直接打两折三折,绝非危言耸听,这是客观事实.
    只可惜唐阳羽至今仍然只从食盐本身理解,还没有跟黑魔法死灵师武安诅咒什么的联系起来,他也根本不知道他叫唐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