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季,木梓都是步行上下班。她特别喜欢这条绿荫走廊。虽然道路不宽,但树荫浓郁,凉风习习。路面坚实平坦而光滑,即使下雨,因为有树荫遮挡,路面也不会泛起泥浆。
    每当木梓独自走在这条小路的时候,无论她的内心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心有不甘,当她看到小路两边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特别是到了仲夏季节,玉米拔节而起,大豆开始扬花作角。放眼望去,一条条郁郁葱葱的青纱帐与散发着浓郁清香的豆香花海犹如一面硕大的彩色织锦覆盖在这片绿色的原野之上,而这条小路就像织锦上的一条翡翠玉带把学校和村庄紧紧地连在一起,木梓的心情就格外的舒畅。
    终于下班了。木梓走在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林间小路上,内心所有的阴霾好像被一扫而空了。眼前这个世界似乎又变得如此美好,大概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仿佛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木梓16岁那年,初中刚毕业的她就回到村里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她天资聪慧,志向远大。在初中读书时,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年组名列前茅。数理化单科成绩每次考试基本都是满分,在全校师生的眼里是公认的学霸。
    木梓双眸俊美,性格坚韧内敛,说话轻柔舒缓,既给人一种清秀冷俊之感又让人觉得有一种由内至外的书卷之美。同时又让那些对她仰慕已久而产生无限遐想的男同学觉得她透着一点点的小高傲,渴望而不可及。在与年龄相近的女孩相比,她就像一弯清澈的小溪圣洁而温婉,又像一株盛开的兰花,冰清玉洁,美丽动人。
    以木梓聪颖的天赋,她的人生目标绝不是当一名乡村民办教师就能满足的。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天之骄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继续不断地塑造自己;在向往的人生事业和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早就成为她毕生的追求。因为她的确有这个实力。
    然而,事与愿违。如今的木梓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只能散落于顽石瓦砾之中,又像一颗名贵的奇花异草淹没在树丛原野之间。因为她不得不向命运低头认输。
    第二章
    木梓有两个弟弟,大弟叫木森,小弟叫木林。父亲木一凡在他那一辈中是长子。木梓的爷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谨小慎微,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走出这个村庄,在他的眼里只有种地是大事。
    木一凡这个人不像木梓的爷爷,他心气高傲,比较有才华,写得一手丹青好字。每年春节,各家各户都拿着裁好的红纸让他写春联。他敢作敢为,能说善讲,但也有点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十八岁那年,他只身闯天下,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他曾作为群众演员在电影拍摄中留下了当年工作时的珍贵影像。两年后,因惧怕调往新疆沙漠开采石油而当了“逃兵”。返回家乡望海市后,毛遂自荐在一家集体企业里谋得办公室主任一职。一年后,被派往省城支援生产。最终因企业下马,所有工人遣回原籍。这样,在外打拼多年的木一凡又重新回到家乡务农。
    这时,他的老家正处于“成份论”决定一切的非常时期。在木一凡的心中,老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他的最爱。当时,在村里选拔民办教师的时候,他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但机会偏偏又与他擦肩而过。不仅因为他母亲是地主的女儿,两个舅舅还因私藏枪支被判了刑,所以,他自然成为被“照顾”和教育的对象。从此,他的职业生涯就被“成份论”彻底打入了“冷宫”。没办法,他只有继续当农民种地。
    改革开放后,取消了“成分论”,因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木一凡又被乡里聘为林场场长。由于业绩突出曾经受到国家及省级领导的接见,但终因性格孤傲,说话耿直,只会秉公办事不会阿谀奉承。最后,因为政策调整林场被撤销,不得不再次老老实实地当起了农民。
    性格极其要强的木一凡在事业上的连续挫败并没有摧垮他,在木梓爷爷和两个叔叔的眼里他依然是家中的顶梁柱。
    在他回乡的第一年,他和木梓的母亲结婚了。两个人是在工厂当工人时认识的。木梓的母亲温顺、善良、勤劳、贤惠。她崇拜木一凡,视其为一生的幸福依靠。所以,即使木凡一无所有,她仍然无怨无悔地跟随他来到这个一贫如洗的家。
    本来他们打算结完婚就搬出去单过。但是,木梓的奶奶因为患病多年在两年前去世了,木梓的爷爷没有任何办事能力,两位叔叔又到了成家的年龄。此时,木一凡拿出了长子和大哥的威信和魄力,决定不分家。尽管木梓的母亲不同意他这样做,但是,当大哥的木一凡还是决定帮助两个弟弟成家立业。
    当时正处于吃大锅饭的时代,尤其是在东北农村,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全部来自粮食。男劳力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以挣公分的方式计算劳动报酬。粮食丰收之年,村民们的生活还能宽裕一点。逢年过节,生产队还能杀猪宰羊犒劳一下村民。
    孩子们不仅可以买新衣服穿,还能到村上的供销合作社买点零食吃。那些所谓的零食,其实就是那种用甜菜熬出的糖浆加工出来的糖块,有橘子瓣型的、球形的、三 ↑返回顶部↑
    季,木梓都是步行上下班。她特别喜欢这条绿荫走廊。虽然道路不宽,但树荫浓郁,凉风习习。路面坚实平坦而光滑,即使下雨,因为有树荫遮挡,路面也不会泛起泥浆。
    每当木梓独自走在这条小路的时候,无论她的内心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心有不甘,当她看到小路两边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特别是到了仲夏季节,玉米拔节而起,大豆开始扬花作角。放眼望去,一条条郁郁葱葱的青纱帐与散发着浓郁清香的豆香花海犹如一面硕大的彩色织锦覆盖在这片绿色的原野之上,而这条小路就像织锦上的一条翡翠玉带把学校和村庄紧紧地连在一起,木梓的心情就格外的舒畅。
    终于下班了。木梓走在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林间小路上,内心所有的阴霾好像被一扫而空了。眼前这个世界似乎又变得如此美好,大概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仿佛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木梓16岁那年,初中刚毕业的她就回到村里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她天资聪慧,志向远大。在初中读书时,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年组名列前茅。数理化单科成绩每次考试基本都是满分,在全校师生的眼里是公认的学霸。
    木梓双眸俊美,性格坚韧内敛,说话轻柔舒缓,既给人一种清秀冷俊之感又让人觉得有一种由内至外的书卷之美。同时又让那些对她仰慕已久而产生无限遐想的男同学觉得她透着一点点的小高傲,渴望而不可及。在与年龄相近的女孩相比,她就像一弯清澈的小溪圣洁而温婉,又像一株盛开的兰花,冰清玉洁,美丽动人。
    以木梓聪颖的天赋,她的人生目标绝不是当一名乡村民办教师就能满足的。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天之骄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继续不断地塑造自己;在向往的人生事业和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早就成为她毕生的追求。因为她的确有这个实力。
    然而,事与愿违。如今的木梓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只能散落于顽石瓦砾之中,又像一颗名贵的奇花异草淹没在树丛原野之间。因为她不得不向命运低头认输。
    第二章
    木梓有两个弟弟,大弟叫木森,小弟叫木林。父亲木一凡在他那一辈中是长子。木梓的爷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谨小慎微,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走出这个村庄,在他的眼里只有种地是大事。
    木一凡这个人不像木梓的爷爷,他心气高傲,比较有才华,写得一手丹青好字。每年春节,各家各户都拿着裁好的红纸让他写春联。他敢作敢为,能说善讲,但也有点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十八岁那年,他只身闯天下,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他曾作为群众演员在电影拍摄中留下了当年工作时的珍贵影像。两年后,因惧怕调往新疆沙漠开采石油而当了“逃兵”。返回家乡望海市后,毛遂自荐在一家集体企业里谋得办公室主任一职。一年后,被派往省城支援生产。最终因企业下马,所有工人遣回原籍。这样,在外打拼多年的木一凡又重新回到家乡务农。
    这时,他的老家正处于“成份论”决定一切的非常时期。在木一凡的心中,老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他的最爱。当时,在村里选拔民办教师的时候,他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但机会偏偏又与他擦肩而过。不仅因为他母亲是地主的女儿,两个舅舅还因私藏枪支被判了刑,所以,他自然成为被“照顾”和教育的对象。从此,他的职业生涯就被“成份论”彻底打入了“冷宫”。没办法,他只有继续当农民种地。
    改革开放后,取消了“成分论”,因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木一凡又被乡里聘为林场场长。由于业绩突出曾经受到国家及省级领导的接见,但终因性格孤傲,说话耿直,只会秉公办事不会阿谀奉承。最后,因为政策调整林场被撤销,不得不再次老老实实地当起了农民。
    性格极其要强的木一凡在事业上的连续挫败并没有摧垮他,在木梓爷爷和两个叔叔的眼里他依然是家中的顶梁柱。
    在他回乡的第一年,他和木梓的母亲结婚了。两个人是在工厂当工人时认识的。木梓的母亲温顺、善良、勤劳、贤惠。她崇拜木一凡,视其为一生的幸福依靠。所以,即使木凡一无所有,她仍然无怨无悔地跟随他来到这个一贫如洗的家。
    本来他们打算结完婚就搬出去单过。但是,木梓的奶奶因为患病多年在两年前去世了,木梓的爷爷没有任何办事能力,两位叔叔又到了成家的年龄。此时,木一凡拿出了长子和大哥的威信和魄力,决定不分家。尽管木梓的母亲不同意他这样做,但是,当大哥的木一凡还是决定帮助两个弟弟成家立业。
    当时正处于吃大锅饭的时代,尤其是在东北农村,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全部来自粮食。男劳力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以挣公分的方式计算劳动报酬。粮食丰收之年,村民们的生活还能宽裕一点。逢年过节,生产队还能杀猪宰羊犒劳一下村民。
    孩子们不仅可以买新衣服穿,还能到村上的供销合作社买点零食吃。那些所谓的零食,其实就是那种用甜菜熬出的糖浆加工出来的糖块,有橘子瓣型的、球形的、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