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角形的、半圆形,五颜六色的各种形状都有。冬天里,大人和孩子们还能吃上藏在雪中的冻梨。那是孩子们一年当中最幸福的时刻。
    由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种地基本靠天吃饭,参加集体劳动搞平均主义致使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加上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而政府摊派的公粮任务又必须完成。这样下来,一年到头,每个村民家里根本没有什么积蓄,只能维持温饱而已。
    木梓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这个光棍之家的全部内务。做饭,浆洗衣服,养猪养鸡,照顾两个小叔子。这个看似就要落败的家因为她的到来终于有了温暖和希望。
    随着木梓和两个弟弟的出生,通过木梓父母辛勤劳作和勤俭持家,再加上木梓两位叔叔的任劳任怨。他们的家里虽说没有什么存钱,但通过东挪西借,两位婶婶也陆续进了这个家门。
    然而,叔叔和婶婶并没有因为大哥大嫂的辛劳付出而心存感恩。木梓的二叔结婚后,二婶立刻闹起了分家。他们带着婚后的新家产欢天喜地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去了,却把结婚欠下的债务留给了大哥大嫂。老叔结婚时,因为旧债加新债彻底掏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更让木一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弟弟和弟媳却认为是他们私藏了家产才使这个家这么穷。所以,木梓的老叔结婚后立刻将大哥一家五口赶出了这个老窝。
    一心一意为自己的同胞兄弟甘愿付出的木一凡终于尝到了亲情的冷漠。他的弟弟不但没有分给他们任何家产,就连一口腌菜的大缸都不许带走,还把家里的全部债务强加给了他。而木梓的爷爷居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带着那一代天下无不是父母的传统孝道和长兄如父的责任担当,木一凡带着媳妇,领着木梓和两个儿子,怀着无尽的伤感和失落又一次白手起家。
    在村子最东面紧靠大片树林的边缘,他们用亲手制作的土坯盖起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新家虽然矮小昏暗,缺东少西,但木一凡依然干劲十足。因为木梓和两个儿子就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
    由于生活所迫,木梓的母亲也要参加劳动,两个弟弟需要照顾,木梓一直到十岁才上学校读书。虽说家里很穷,但她聪明、乖巧、懂事。她经常带着弟弟们到村庄东面的树林里和水库边玩耍。在那里,木梓度过了她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木梓家和叔叔们分家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村刚刚开始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和牲畜都分到了各家各户,种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农业税和公粮还是要交的。
    包产到户的政策让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劳动致富的积极性。种好地多打粮,成为当时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
    毕竟是闯过江湖的人,木一凡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他不仅相信种地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他还知道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从选种、换茬到秋翻保墒,样样显示出种地行家里手的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木梓家的经济条件虽然算不上全村最好,但起码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直到木梓升入初中,她们家终于住上了土坯加红砖混盖的三间新房。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别人家有什么,她家也基本不缺。
    这期间,由于取消了“成分论”,木一凡又一次迎来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因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他被乡政府聘为林场场长。木一凡独闯江湖数年,自持见多识广,不仅做事武断,而且形成了做事从来不求人的鲜明性格。哪怕是对自己对家人极其有利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卑躬屈膝。
    在木一凡担任林场场长期间,因为分田到户,孩子们都上学了,单靠他媳妇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家里的土地。她媳妇经常埋怨他,当一个破场长连个编制都没有,家里的事情一点都帮不上忙,也不知道他到底图的是什么?!
    媳妇的怨气虽然让木一凡很生气,但是她说的话也不无道理。自己一心一意地守护着林场,从早忙到黑,为乡里创造了很多政绩。但是,乡领导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解决他的身份问题以及他家里面临的实际困难。一气之下,木一凡立马辞职不干了。
    也是因为木一凡业务熟练,管理有方。他这一走,林场一时群龙无首,仿佛乱成了一锅粥。乡长给他打了几次电话让他回去并告诉,他不论有什么事都好商量,但他就是不为所动,似乎铁了心要辞职。
    当时的乡党委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乡长说,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人能够胜任林场工作吗?乡长说,全乡所有干部当中还真就找不出像木一凡这样能够胜任林场场长的人选。
    书记一听马上说道:“既然人家是座真神,那咱们就真心实意地把人家请回来不就完了吗?”
    乡长说道:“我们请了,人家不回来。”书记问道:“为什么?”乡长说道:“老木只是说家里的地没人照顾。我估计他在林场工作的身份问题应该是他辞职的主要原因。他现在还是个‘临时工’,这事儿您知道啊。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就让他回来上班恐怕很难。”b ↑返回顶部↑
    角形的、半圆形,五颜六色的各种形状都有。冬天里,大人和孩子们还能吃上藏在雪中的冻梨。那是孩子们一年当中最幸福的时刻。
    由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种地基本靠天吃饭,参加集体劳动搞平均主义致使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加上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而政府摊派的公粮任务又必须完成。这样下来,一年到头,每个村民家里根本没有什么积蓄,只能维持温饱而已。
    木梓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这个光棍之家的全部内务。做饭,浆洗衣服,养猪养鸡,照顾两个小叔子。这个看似就要落败的家因为她的到来终于有了温暖和希望。
    随着木梓和两个弟弟的出生,通过木梓父母辛勤劳作和勤俭持家,再加上木梓两位叔叔的任劳任怨。他们的家里虽说没有什么存钱,但通过东挪西借,两位婶婶也陆续进了这个家门。
    然而,叔叔和婶婶并没有因为大哥大嫂的辛劳付出而心存感恩。木梓的二叔结婚后,二婶立刻闹起了分家。他们带着婚后的新家产欢天喜地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去了,却把结婚欠下的债务留给了大哥大嫂。老叔结婚时,因为旧债加新债彻底掏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更让木一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弟弟和弟媳却认为是他们私藏了家产才使这个家这么穷。所以,木梓的老叔结婚后立刻将大哥一家五口赶出了这个老窝。
    一心一意为自己的同胞兄弟甘愿付出的木一凡终于尝到了亲情的冷漠。他的弟弟不但没有分给他们任何家产,就连一口腌菜的大缸都不许带走,还把家里的全部债务强加给了他。而木梓的爷爷居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带着那一代天下无不是父母的传统孝道和长兄如父的责任担当,木一凡带着媳妇,领着木梓和两个儿子,怀着无尽的伤感和失落又一次白手起家。
    在村子最东面紧靠大片树林的边缘,他们用亲手制作的土坯盖起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新家虽然矮小昏暗,缺东少西,但木一凡依然干劲十足。因为木梓和两个儿子就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
    由于生活所迫,木梓的母亲也要参加劳动,两个弟弟需要照顾,木梓一直到十岁才上学校读书。虽说家里很穷,但她聪明、乖巧、懂事。她经常带着弟弟们到村庄东面的树林里和水库边玩耍。在那里,木梓度过了她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木梓家和叔叔们分家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村刚刚开始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和牲畜都分到了各家各户,种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农业税和公粮还是要交的。
    包产到户的政策让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劳动致富的积极性。种好地多打粮,成为当时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
    毕竟是闯过江湖的人,木一凡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他不仅相信种地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他还知道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从选种、换茬到秋翻保墒,样样显示出种地行家里手的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木梓家的经济条件虽然算不上全村最好,但起码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直到木梓升入初中,她们家终于住上了土坯加红砖混盖的三间新房。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别人家有什么,她家也基本不缺。
    这期间,由于取消了“成分论”,木一凡又一次迎来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因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他被乡政府聘为林场场长。木一凡独闯江湖数年,自持见多识广,不仅做事武断,而且形成了做事从来不求人的鲜明性格。哪怕是对自己对家人极其有利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卑躬屈膝。
    在木一凡担任林场场长期间,因为分田到户,孩子们都上学了,单靠他媳妇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家里的土地。她媳妇经常埋怨他,当一个破场长连个编制都没有,家里的事情一点都帮不上忙,也不知道他到底图的是什么?!
    媳妇的怨气虽然让木一凡很生气,但是她说的话也不无道理。自己一心一意地守护着林场,从早忙到黑,为乡里创造了很多政绩。但是,乡领导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解决他的身份问题以及他家里面临的实际困难。一气之下,木一凡立马辞职不干了。
    也是因为木一凡业务熟练,管理有方。他这一走,林场一时群龙无首,仿佛乱成了一锅粥。乡长给他打了几次电话让他回去并告诉,他不论有什么事都好商量,但他就是不为所动,似乎铁了心要辞职。
    当时的乡党委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乡长说,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人能够胜任林场工作吗?乡长说,全乡所有干部当中还真就找不出像木一凡这样能够胜任林场场长的人选。
    书记一听马上说道:“既然人家是座真神,那咱们就真心实意地把人家请回来不就完了吗?”
    乡长说道:“我们请了,人家不回来。”书记问道:“为什么?”乡长说道:“老木只是说家里的地没人照顾。我估计他在林场工作的身份问题应该是他辞职的主要原因。他现在还是个‘临时工’,这事儿您知道啊。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就让他回来上班恐怕很难。”b

章节目录